第1276章 掩蓋在通寶下的新策略

袁軍敗退之後,斐潛在壺關地區逗留了一段時間,接見了以令狐氏爲首的上黨地區的士族豪右,重新安撫和激勵了一番之後,便留下了張繡加強上黨壺關太行山地區的防禦,之後便領着兵卒回到了平陽。

畢竟秋獲這個事情也是非常的重要,多少還是需要盯一下的。

而且陰山之側的於夫羅的態度,也是斐潛防範的一個重點,不過在於夫羅之前,斐潛還是現將手頭上的事情要安排一下,最重要的項目便是將經濟貿易上面使用的交子系統升級成爲通寶系統了。

斐潛手中也捏着幾枚的通寶,咣噹咣噹的在左右手搗騰着,多少找到了一些後世有錢了便抖起來的惡趣味,嗯,優良習慣。

最開始的通寶是用手工鍛打的,也就是用一個榔頭將硬幣放在上下兩個壓塊模組之中,敲敲打打之後,便算是完成了,但是這樣的出來的硬幣因爲手工力度不均衡的原因,容易形成邊緣不齊整,上下厚薄不一的情況。

直接用後世硬幣的製造模式也不容易,首先在流程上就難以做到,再加上也沒有能夠承受多達幾十上百噸的液壓機來鍛壓硬幣,因此斐潛最終只能求其次,利用水力來進行鍛壓,採用簡單得曲柄聯動的方式,對淬火酸洗軟化後的硬幣胚子進行壓制,最終成型的硬幣就比較算是還有些後世的模樣了。

多少不會有拿起來就想盤他的衝動……

通寶,或是說硬幣,就三種品質,黃金白銀紅銅,然後是四種規格,黃金白銀都是一種,紅銅兩種,各自大小不一,金幣半兩,銀幣一兩,銅錢分爲三銖和六銖兩種。

因爲漢代採用的還是秦制,二十四銖爲一兩,所以斐潛一方面爲了方便計算,另外一方面也減少自身錢幣被劣幣驅逐的可能性,就乾脆去除了五銖錢這個很奇葩的數量單位,直接用更容易湊成整數的三銖和六銖的規格。

當然,實際硬幣的重量並沒有足額,大概只有九成重量,再加上漢代冶金工藝並不是很過關,差不多八成的質地就可以稱之爲足金足銀了,因此實際上斐潛所製作的通寶真正之質地只有百分之七十左右。

使用黃金白銀作爲鑄幣,也並非斐潛的創舉,在漢初之時,就有已有各種形狀的銀鑄幣繼續使用,只是不如用金之多。漢武元狩四年,因對匈奴用兵,財政因難,根據張湯建議,漢武帝在發行白鹿皮幣的同時,用少府積存韻銀錫,鑄造白金三品,也就是銀幣來作爲漢代紀念幣,一種是圓形龍幣,又名白選、白饌、圓形而有龍紋,重八兩,值三千。一種是方形馬幣,方形而有馬紋,重六兩,值五百。最後一種是橢形龜幣,肉圓好方,幣形象龜,以龜甲爲幣文,重四兩,值三百。

黃金就更不用說了,什麼馬蹄金,麟金,金判等等,都出現過,在漢代甚至比白銀還要更常見。

漢代的時候,白銀和黃金其實和紅銅一樣,都被稱之爲金,但是因爲白銀和黃金產量都比較小,所以一般作爲奢侈品的原料用來打製器皿,而且就算是皇帝老兒搞出的黃金幣,白銀幣,絕大多數情況下會也被供奉起來,很少投入市場進行使用。

雖然漢代皇室動不動就給皇室成員,士族勳貴大額賞賜黃金白銀,但是實際上市面上根本見不到,而且因爲漢代注重喪葬的因素,這些被賞賜下來的黃金和白銀,很多也在其主人死亡之後跟隨下葬,最終導致了在市面之上根本沒有超過銅錢的高價值金屬存在,也給那些當十當百的什麼布什麼泉提供了禍亂的根源。

斐潛現在手頭上也沒有多少白銀,但是黃金麼……

要不是陰山鮮卑攻打斐潛,斐潛也不會派遣趙雲到北地巡遊,甚至也不可能在鮮卑五彩權杖之上看見原始自然的金塊飾品,自然也就不可能發現在陰山北地的那一個金礦。

按照地理上來說,被發現的那個金礦應該是後世內蒙古的?

大概吧,反正現階段黃金這個方面大體上是夠用了。

雖然說漢代黃金和銅錢兌換的官方匯率是一斤金等於一萬錢,注意是漢斤,但是實際上因爲從西漢到東漢,私人鑄造屢禁不止,加上大量當十當百的愚蠢經濟策略,導致銅錢極大的貶值,所以現如今一金兌換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官方匯率。

斐潛製造出黃金通寶之後,加上掌控了金礦,若是能全面的鋪開使用,也就等於是控制了無形的經濟的命脈,甚至在將來發展下去,還有額外的一些好處……

棗祗也顛來倒去的看着這些通寶,頗有興致的打量着這些通寶的花紋,然後又分別掂量着重量,然後才說道:“君侯,這……嗯,通寶,着實精巧,不知做值幾何?”

斐潛拿起了黃金通寶,說道:“此事正是某請子敬前來的原因……此幣值半兩,作價五石精粟如何?”

棗祗仰着頭,眨巴了幾下眼睛,又扒拉了一下手指頭,說道:“如此說來,一斤金爲一百六十大石精粟?嗯……似乎高了一些,不過也差不太多……”

斐潛笑笑,點了點頭。在西漢的時候,一石糧食,若是數十錢則是太賤,若是數百則是太貴,而到了東漢現在,數百錢都算便宜了,如今都是動輒上千錢,斐潛這邊還算是好一些,但是也差不多要八九百錢一石,所以如果用黃金直接掛鉤銅錢的話,採用一個固定匯率的話,那麼不管是定多少都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出現,不是驅逐銅錢就是驅逐金幣。

因此斐潛乾脆就將其直接和糧食進行掛鉤。

就像是後世整體說沒有通脹,沒有貶值,一切的一切都在合理區間,都在控制範圍,都在原有計劃之內,什麼CPI什麼GPI的一大串專有名詞亂花迷人眼,但是隻要將其看到根本上,同樣數量的錢幣能夠購買多少糧食,就清楚的知道錢幣到底有沒有貶值,有沒有通脹了。

人是靠食物活下來的,不是靠錢幣的數值,一石糧食,在正常情況下,可以供給食用的數量是比較穩定的,所以當斐潛將黃金的價格直接和糧食掛鉤起來,也就等於是讓黃金的價格有了一個固定的標準。

至於未來可能幾十幾百年後,社會穩定了,糧食大量增長,黃金自然隨之貶值的可能性也會增加,不過麼,眼下糧食就是硬通貨,就跟後世某階段的石油差不多。

這就是物品之間價值,相互競爭的結果。

而且這樣做,也有極大的好處,也就是方便斐潛向四周諸侯進行交易,畢竟有了一個固定的標準之後,大家也會比較接受和認同。

只不過棗祗仍有些疑慮,撥弄着這些通寶說道:“若是他人私鑄,又當如何?”

斐潛指了指通寶,說道:“若說精良品相,工房所處自然不差,不過若是有人願融銅私鑄,便也由他,只需值重相同即可。”

棗祗皺着眉,想了想,想不太明白,但是既然斐潛表現得心有成竹的模樣,棗祗也就不再在這個方面上多說什麼呢。

斐潛心中清楚,仿製肯定是禁止不了的,漢王朝都沒有辦法禁止私鑄,更何況斐潛這一地諸侯。

但是黃金白銀的重量就在那邊,雖然說重量只有九成,但是慣例基本上就是如此,而且斐潛的通寶雙面都有花紋,採用的也是天圓地方的結構,除了花紋之外,還有內外廓的陰文紋路防止剪邊磨盜,形態上自然比原先的五銖錢好了不知道多少。

而使用量最大的銅元通寶來說,在重量上六銖錢和原本的五銖錢的差別不多,因此也就斷絕了可能被消融盜鑄的可能,甚至反過來還有可能會有人消融原有的五銖錢,鑄造仿製斐潛這裡的六銖通寶。

原本在漢武帝時期的精緻五銖錢,也就是三官五銖錢已經大部分消失殆盡了,在市面上大多都是漢恆帝和漢靈帝時期的五銖錢,尤其是漢靈帝時期的“四出五銖”,重量還多少是足額的。所謂所謂“四出”,是指錢幕從方孔的四角向外引出一道陽文直線到達外部,是爲了防止銼磨錢背盜銅用的防範技術。

但是後續諸侯鑄造的五銖錢就一個不如一個了,什麼當十直百的,董卓做過的事情,曹操做過,劉備也做過,大家烏龜不笑王八,老大不笑老二……

所以斐潛根本不害怕他人仿製,甚至在錢幣鋪開使用的這個階段,歡迎仿製。

舉起雙手,熱烈歡迎。

換句話說,斐潛現在鑄造六銖錢,也就貶值了兩成不到,再加上精美的工藝也是需要成本的,所以實際上可以看成是完美的原有五銖錢的替代品,若是從重量這個角度來說,斐潛的六銖錢則是“劣幣”,若是各地諸侯爭相仿製的話,那麼也就意味着原有正常的五銖錢這個“良幣”最終會被驅逐出市場,最終剩下的便是斐潛制定的六銖通寶。

至於各地諸侯製造多少六銖通寶並不是關鍵,關鍵是斐潛一開始定下來的一枚黃金通寶置換五大石粟米的價格。

“子敬,藉此秋獲之時,各地賦稅歸納上繳之機,於平陽,安邑,壺關,晉陽,離石,臨晉,槐裡,長安,南鄭之地,建傾銀鋪,安排人員,着手兌換通寶事項,”斐潛對着棗祗說道,畢竟棗祗在並北普通農夫當中的聲望還是很不錯的,因此利用棗祗的聲望對整個的五銖錢和交子的替換升級,自然也就成爲了斐潛最佳的選擇,“某已經傳令各郡守,配合子敬,與講農學社一同辦理,不知子敬可有其他問題?”

棗祗琢磨一下,覺得似乎問題並不大,所以點點頭,也就接手了這個事情。雖然棗祗確實不懂得什麼經濟學上面的事情,但是作爲斐潛拿出的通寶來說,棗祗甚至覺得比交子更習慣一些,畢竟這麼多年下來,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還是喜歡錢袋子沉甸甸的感覺,皮夾子麼,畢竟太輕了一些……

而且在棗祗看來,斐潛不過是將五銖錢改成了六銖錢而已,這已經算是仁政了好吧,比起那些動不動就鑄造一些當十直百大錢的傢伙已經強了很多很多了,所以棗祗覺得推動起來問題不大。

“對了,”斐潛忽然想到個事情,畢竟之前答應下來的,“子敬,派人運些粟酒到上黨壺關之處,某戰袁軍之時,曾允戰後將校賜酒一罈,嗯,給龔、魏二校尉也送一罈。”

這等小事,棗祗當然沒有什麼問題,也就記下了,然後說道:“君侯,這袁大將軍……”

身爲穎州出身的棗祗,怎麼會不清楚袁氏在山東一代的實力,聽聞斐潛打贏了袁軍,棗祗是既高興又擔心,所以也忍不住問一下,主要還是想要知道斐潛對於袁紹袁術二人後續的策略。

“無常之賊,唯永之利。”斐潛笑着說道,“不知子敬可用聽聞此言?”

棗祗摸了摸下巴上漸漸發出來的山羊鬍子尖尖,琢磨了一下,點點頭,說道:“嗯……此言大有道理……君侯之意是……袁氏亦可以利驅之?”

斐潛哈哈笑着,說道:“爲何不可?非不功也,乃價不足也!戰馬,兵刃,甲冑,皮貨,甚至莊禾良種,皆爲袁氏所需,合則兩利,分則兩敗,如今之局,若子敬爲袁氏,當爲之何?”

隨着長安雒陽的衰敗,平陽已經完全取代了這兩處,成爲漢朝最大的商貿中心,而且對於胡人來說,有一個比較近,又相對公平安全的交易地點,誰會傻不愣登的跑更遠的地方和不熟悉信譽不好的傢伙進行交易啊?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原本流向冀州等區域的胡商基本上就斷絕了,要不是斐潛的派遣出去的商隊,這些地區的就只能是依靠自給自足了。

“對了,雖說如此,但凡事皆有萬一……”斐潛看着棗祗,說道,“某已傳書元直,可迎其母,沿荊襄之北,過武關至關中,子敬若是……不妨書信一封,令尊令堂若願,自可一併而行,路上也好有些照應……”

棗祗聽了,不由得一愣,然後點了點頭。

這個事情也算是斐潛未雨綢繆的地方,徐庶的母親原先是在荊襄,雖然說龐德公照顧之下大概率也不會出現什麼問題,但是龐德公一來年齡也大了,二來麼斐潛也想幹脆讓龐德公來接替守山學宮大祭酒的領頭人,因此如果龐德公一離開荊襄,那麼形勢自然就有所變化……

第2023章大漢規矩,張飛手段第一七二章 酸棗之茶第一四二章 袁術的佈局第1732章 青龍寺大論第1194章 到底是怎麼回事第3238章 醫國奇方留後用第2615章理由,都是有理第七八三章 陰山的鮮卑軍第2943章舉頭望明月,低頭思陷阱第1132章 長生天之惑第2866章某人曾經做過第3451章 後手準備第六八七章 借雞下蛋第3026章天時地利均在我手第九一二章 亂長安(七)第八二八章 草原上的風(四)第2125章無恙和有恙第一二六章 新人原是舊識第1766章 陷落第二四八章 中軍大帳之內的紛爭第2419章械鬥第2567章合作共贏小團隊第1813章 錯綜錯會第2411章是個人物第3034章莫須有之中的莫須有第1588章 天使自東來第2004章我知你知,榮耀華光第1849章 你的路我的路大家的路第2851章風起第1013章 鮮卑突襲第1131章 長生天之咒第2406章新的科技第2973章當年一首歌第1314章 自私第2650章善惡與否第2964章亂定幾年歸,人心不可探第五二六章 臨危受命第二二五章 太廟第2427章你想我想大家都在想第2907章狂者東走,逐者亦東第2488章血和鐵第六一九章 對攻!鮮卑的選擇!第2596章斐潛的取經第3463章 前後第2724章一切有疑慮第1216章 野心是一把雙刃劍第2469章種下的種子第3100章羊和豹第八五九章 叩長安(六)第三二七章 徵調第三八四章 各自的思量第1127章 亂第七八一章 釣魚的魚餌第四六一章 胡人戰馬也有春天第2256章何地不是埋骨處第2260章幾百年的政治是否還能延續第1445章 五德之說第2430章有錯沒錯究竟哪裡錯第八三一章 草原上的風(七)第四六七章 大家都是中郎將第3356章 跌宕的人心第1169章 香餌第1561章 軍中宣講第1096章 南郊大營第2600章取經,要有真經第1096章 南郊大營第3350章 抉擇當年第3213章 窗昏愁細字第六三七章 不能退讓第1178章 缺失的拼圖第2759章 算來算去各自算計第3238章 醫國奇方留後用第1274章 韭菜割了一茬又是一茬第2260章幾百年的政治是否還能延續第一三七章 鎧甲發展遲緩的原因第2880章自願,利益的轉變第2521章爲什麼不能說第四四七章 瘋了?第四三六章 拖延第二八三章 防第二二零章 追討(爲憤怒的六一書友加更)第2266章鮮血淋漓的手臂第九九七章 後人新途徑第3012章無餘無語也無虞第2771章 好戲連臺第七九零章 長城上的旗幟第2587章人強勝天第1533章 劍閣之令第1720章 衆口難調第3106章 望星空第2055章另有他人,等待時機第九十四章 荊州別駕第2738章 生死一箭第3122章 給個痛快第二零九章 是走還是留第2469章種下的種子第1345章 童謠第1897章含笑半步,似癲非癲第九四四章 是勝戰還是敗戰第1491章 誰是誰的棋子
第2023章大漢規矩,張飛手段第一七二章 酸棗之茶第一四二章 袁術的佈局第1732章 青龍寺大論第1194章 到底是怎麼回事第3238章 醫國奇方留後用第2615章理由,都是有理第七八三章 陰山的鮮卑軍第2943章舉頭望明月,低頭思陷阱第1132章 長生天之惑第2866章某人曾經做過第3451章 後手準備第六八七章 借雞下蛋第3026章天時地利均在我手第九一二章 亂長安(七)第八二八章 草原上的風(四)第2125章無恙和有恙第一二六章 新人原是舊識第1766章 陷落第二四八章 中軍大帳之內的紛爭第2419章械鬥第2567章合作共贏小團隊第1813章 錯綜錯會第2411章是個人物第3034章莫須有之中的莫須有第1588章 天使自東來第2004章我知你知,榮耀華光第1849章 你的路我的路大家的路第2851章風起第1013章 鮮卑突襲第1131章 長生天之咒第2406章新的科技第2973章當年一首歌第1314章 自私第2650章善惡與否第2964章亂定幾年歸,人心不可探第五二六章 臨危受命第二二五章 太廟第2427章你想我想大家都在想第2907章狂者東走,逐者亦東第2488章血和鐵第六一九章 對攻!鮮卑的選擇!第2596章斐潛的取經第3463章 前後第2724章一切有疑慮第1216章 野心是一把雙刃劍第2469章種下的種子第3100章羊和豹第八五九章 叩長安(六)第三二七章 徵調第三八四章 各自的思量第1127章 亂第七八一章 釣魚的魚餌第四六一章 胡人戰馬也有春天第2256章何地不是埋骨處第2260章幾百年的政治是否還能延續第1445章 五德之說第2430章有錯沒錯究竟哪裡錯第八三一章 草原上的風(七)第四六七章 大家都是中郎將第3356章 跌宕的人心第1169章 香餌第1561章 軍中宣講第1096章 南郊大營第2600章取經,要有真經第1096章 南郊大營第3350章 抉擇當年第3213章 窗昏愁細字第六三七章 不能退讓第1178章 缺失的拼圖第2759章 算來算去各自算計第3238章 醫國奇方留後用第1274章 韭菜割了一茬又是一茬第2260章幾百年的政治是否還能延續第一三七章 鎧甲發展遲緩的原因第2880章自願,利益的轉變第2521章爲什麼不能說第四四七章 瘋了?第四三六章 拖延第二八三章 防第二二零章 追討(爲憤怒的六一書友加更)第2266章鮮血淋漓的手臂第九九七章 後人新途徑第3012章無餘無語也無虞第2771章 好戲連臺第七九零章 長城上的旗幟第2587章人強勝天第1533章 劍閣之令第1720章 衆口難調第3106章 望星空第2055章另有他人,等待時機第九十四章 荊州別駕第2738章 生死一箭第3122章 給個痛快第二零九章 是走還是留第2469章種下的種子第1345章 童謠第1897章含笑半步,似癲非癲第九四四章 是勝戰還是敗戰第1491章 誰是誰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