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7章 當危機遇到良機

斐潛爲什麼要推動貨幣制度?

很簡單。

就是爲了華夏能夠走出去。

在大多數的封建王朝的輪迴之中,絕大多數的挑者都是統一了華夏九十九座城池之後,就止步不前了。

當然這個九十九隻是一個虛指。

斐潛作爲穿越者,想要將原本停滯下來的擴張車輪再次推動起來,就需要找到一根足夠有吸引力的『胡蘿蔔』。

這一根『胡蘿蔔』,就是貴金屬。

即便是到了後世,貴重金屬依舊是難以用人工合成,因爲金銀都是恆星死亡之後的產物。在宇宙大爆炸之中,超新星的殘骸凝結到了地球之中,然後再由地殼運動,沿着岩漿開闢出來的通道達到地面地殼,然後再被人類所發現。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金銀等貴重金屬,先天上具備稀缺性,華夏早一天壟斷,自然是早一天享受。

斐潛提出使用金銀幣,之所以沒有被大漢土著所排斥,還需要感謝一位先驅者,王莽。

王莽在改制的過程當中,幣制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是可惜王莽確實只剩下『莽』了,他連續變動了四次,最後搞出了一個『大泉五十』來,雖然說對於民間私鑄的打擊很嚴厲,可是衆所周知的原因,讓收了錢的裁判去判斷球員有沒有腐敗?

王莽改幣制的失敗,導致大漢在那一段時間內,完全離開了銅本位,雜用各種布帛,金銀來充當貨幣,所以大漢金銀流通,其實有王莽的一份功勞。

其實說華夏是銅本位也不準確,因爲華夏更多的是實用體制,什麼實用便是用什麼,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朝堂往往和地方郡縣博弈,各自掀底牌出老千,受害者卻是普通的百姓。

而現在,斐潛幾乎就是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盒子……

荀諶回到了自己的住所,腦袋之中依舊還在思索着,甚至因爲企圖理解一些超出他三觀之外的信息,導致有些腦仁疼。

對於大漢當下的人來說,即便是荀諶這樣算得上一流智慧的人,都對於斐潛的那些金融理論難以理解吃透。

荀諶坐到了桌案之前,似乎想要提筆寫一些參會的總結,可是提起筆來的時候,卻不知道應該從什麼地方寫起。

這是一個龐大的計劃……

荀諶現在想起來,依舊會覺得身軀微微的顫慄。

這是一個從來沒有任何人,沒有任何皇帝,或是丞相提及的世界。

是的,曹操失敗了。

荀諶再一次的肯定這一點,甚至心中比任何時候都要更加清晰和肯定,因爲荀諶覺得斐潛和曹操,完全就不在一個層面上。

在西域叛亂的時候,又有誰想過西域的叛亂是已經做了很多的預案的?

又有誰能想到斐潛在西域平叛,表面上是針對呂布,卻耍了一個回馬槍,重點是那個鄯善國的條約?

這一擊,就在槍頭都送到了許縣的咽喉之下,多半山東人依舊茫然,根本就不清楚危險在哪裡,殺機究竟從何而出……

大漢攻伐外邦,實際上所獲得的好處不多。

但是之前也不是沒有先例……

比如夜郎國。

可惜當時攻克了夜郎之後,所獲得的黃金都變成了賞賜物品……

嗯,就跟當年大破匈奴一樣,牛羊賞下去了,然後就沒了。

驃騎的貨幣流通之理論,簡直就是精妙絕倫。

荀諶感慨着。

器物不使用,就是毫無價值。

錢幣不流通,一樣毫無意義。

所以,能用的器物才能稱之爲工具,能流通起來的金銀,才能稱之爲貨幣。

對了,之前的那些黃金白銀……

荀諶忽然想到了一個比較讓其恐懼的事情,然後連忙打斷了自己的聯想,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趕緊轉換了一個思索的方向。

是啊,就如驃騎所言,華夏之所以走不出去,那是因爲華夏的山東守成之輩認爲大漠之中,密林之內,戈壁之西沒有價值,可是所謂沒有價值的評判標準是怎麼來的呢?

能不能耕作。

一羣目光只是盯在了耕田之上的人,就像是隻是猜測皇宮裡面的皇帝用金扁擔挑糞一樣,卻根本想不到爲什麼不能用金扁擔做成貨幣呢?

大漠有金。

南中有銀。

西域金銀都有……

這些地方,還是斐潛表示說當下已經查探到的,而天下還有多少金銀產地是尚未找出來的?

金銀穩定,便是經歷千山萬水,依舊是金銀,不像是其他物品,會因爲潮溼或是遇火而損壞,如此一來,從外域到華夏,金銀就會成爲最通用的物品。

如此一來華夏多餘的產出,就有了銷路……

荀諶之前以爲,華夏的產品是短缺的,但是一直等他到了平陽,也瞭解了長安三輔之地的情況之後,才明白其實華夏在大多數的時候,都能做到產品是有存餘的。

只不過『存餘』,有時候並不是一件好事情。

『穀賤傷農啊!』荀諶感慨着,然後再次重複了這一句話,這四個字,然後長長嘆息着,爲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非要驃騎說破了,自己才能明白?

大力發展,或者說全力發展農耕的後果是什麼?

就是『穀賤傷農』。

當然,荀諶所不瞭解的是,地主階級爲了維護自己可以長時間的剝削剩餘價值的權柄,會下意識的抑制生產力的發展,這就是封建王朝到了一定時期之後,嘴上喊着農桑爲本,但是實際上一點都不會重視農桑技術的持續研究和提升一樣。

歷朝歷代,哪一個是研究農業技術,然後當上了大司農的?

除了斐潛這裡,便是再無旁人。

斐潛勾勒出了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當國家穩定下來,水利設施生產技術的提升,必然會導致農產品的產出超過了總需求,導致單價的下降,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士族鄉紳會利用各種手段,使得自耕農破產。

這幾乎是無解的,因爲這就像是官僚必定腐敗一樣,當權柄在手的時候,人性當中的貪婪必定會一次次的誘惑着,最終淪陷。所以耕田即便是再多,也不能轉變華夏土地兼併的結果。

唯一的辦法,就是走出去。

而引誘走出去的策略,就是金銀。

農產品有保質期。

金銀沒有。

一旦華夏的財富價值觀從土地轉移到了金銀上,這種被激發出來的慾望,將會使得華夏人越過崇山峻嶺,渡過大江大河,穿過茂密森林,在原本的土地不夠,家族衆多的擠壓之下,自然而然的對外擴張。

就比如像是荀諶自己一樣。

當年被家族排擠的他,還不是一樣選擇了往外走?

荀諶仰頭而望,雖然當下是在夜間了,可是荀諶眼中卻有了更多的光明……

在荀諶眼中,未來似乎有一點清晰了起來。

……

……

漢中,南鄭。

斐潛的超前謀劃在推進,而曹軍卻依舊盯着地盤……

一封八百里加急的信報,擺放在李典的桌案上。

李典來來回回的看了兩三遍之後,將其遞給了常林,『曹軍恐有進軍漢中之意。』

在常林之下,還坐着馬恆和馬忠。

二馬原本都在川蜀,後來徐晃入川之後,漢中不免有些空虛,於是調到了漢中之地,加強漢中的力量。馬恆和馬忠原本在川蜀之中只能算是中下層的管理人員,現在到了漢中之後便是隱隱的成爲了李典的左右手,也算是一種晉升。

李典的表情沒有什麼變化,但是心中泛起了波瀾。

他既有些期待和曹軍交戰,又有些擔憂和無奈。

早些年李典投降的時候,他是不甘心的,後來斐潛找曹操要回了李典的家眷族人之後,這纔算是安下心來。但是李典安心,不代表李典的族人都心甘情願,畢竟李典族人在山東生活了那麼長的時間,忽然一下子要麼只能在關中河東定居,重新置辦產業耕作土地,要麼就要跟着去陰山,難免會有點嘀嘀咕咕。

不過,隨着李典地位的穩固,權柄的水漲船高,這些李典族人又是一改之前的埋怨,變成了驃騎大將軍的信徒……

驃騎就是好啊!

當年曹賊口口聲聲說重視,結果呢?不過就是個小偏將!

現在驃騎給的多實惠!

哎吖吖,真香!

李典族人喊着,要永遠支持擁護驃騎,要高舉……咳咳,反正就是這麼一個意思,渾然忘記了之前他們剛到了關中北地的時候,還在嘀咕腹誹驃騎,咒罵李典的無能,竟然被驃騎抓了,害得他們要背井離鄉……然後現在喊着關中就是他們的家鄉!

所以李典族人的態度改變,也同樣反過來影響到了李典。

可是真的要面對之前的『上司』……

這隱隱約約的刺激感,究竟是從何而來?

常林看完了,沒有馬上說話,而是遞給了下首的馬恆。

馬恆趕緊接過情報,打開一看,正是從關中緊急發來的關於曹軍在武關動向的情況,最爲主要的就是說到了曹操在潼關的攻勢受挫,以及驃騎回旋的消息。

『主公回來了啊……』馬恆看完之後,明顯輕鬆來了不少,『曹軍此番攻武關,原來是聲東擊西啊……如此看來,曹軍急於與我們一戰,這消息非常重要……』

李典點了點頭說道:『漢中之地南通川蜀,西連隴右,北進關中,實乃衢地也。若是曹軍取漢中,倒是盤活局面,可襲北,可進川,可斷隴右……』

馬忠聞言便是笑道:『曹賊真是計算得太好了!』

趙雲在幽北算是一種圍魏救趙的話,那麼曹仁當下在武關就是另外一個角度的『圍魏救趙』。

一來用武關吸引注意力,儘可能的牽扯關中的守軍,另外一方面則是窺視漢中。如果真的能夠攻克漢中的話,那麼曹軍的整個架構就盤活了,而驃騎則是被切斷了南北之間的聯繫,再加上江東軍進攻川蜀,若是連鎖反應之下,說不得真就有四兩撥千斤之效……

如果說驃騎大軍來對付曹仁,曹仁就化實爲虛,然後撤回荊州,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損失,但是也等同於調動了驃騎的主力,刺探了斐潛的虛實。

『那麼……』馬忠說道,『既然如此,便是撤回前哨,堅壁清野,和曹軍決一死戰!』

李典聽馬忠此言,先點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

一旁的馬恆說道:『屬下倒是覺得,不宜撤回前哨……』

『爲什麼?』馬忠問道。

『若是我們現在就撤回前哨,不就是告訴曹子孝我們知道了他的計劃麼?』馬恆說道,『而且撤回前哨,也就意味着我們失去了對於戰線的控制,只能被動的等待曹軍來襲……』

馬忠思索了一下,點了點頭說道:『有道理,可這麼一來,豈不是坐看曹仁在武關耀武揚威?』

常林這時候才緩緩的說道,『既是不能撤,不妨試探的打一下?』

李典捋須的手頓了頓,『願聞其詳。』

常林拱拱手說到,『我們現在佈置在上庸一帶的兵卒,是一部三曲,原本主要是防禦上庸地域氐人,以及申氏……屬下是這麼想着的,申氏原先就有些不清不楚,現在如果曹軍要來,定然是會和曹軍勾連一氣,如果我們假做是要去援救武關,側襲荊襄,那麼曹軍必然會有所應變……未變之時,不知其變,然變數若顯,則爲定數矣,屆時就可以加以針對……』

馬恆拍了拍手說道:『長史之言甚是!只要我們一動,申氏必然將消息暗送曹軍,到時候曹子孝肯定會帶着人馬偷偷從武關道上撤下來,企圖截斷我們的後路,然後進軍漢中。』

馬忠振奮,『好!到時候我們就可以反過來伏擊曹軍!』

李典起身,走到了一旁的漢中圖輿上觀看起來。

確實,上庸一帶,就是當下漢中局勢的關鍵點。

李典琢磨了片刻,便是下令道:『傳令,讓上庸駐軍加強戒備……多派斥候打探,絕不可鬆懈大意。』

不管曹軍是不是真的要來進攻漢中,該有的斥候偵測是不能少的,而且這麼做也是符合正常的應對策略,不會提前暴露作戰意圖。

畢竟武關聲勢那麼大,漢中不做任何動作,反而會顯現得很不正常。

李典下達了命令之後,沉默少許,輕輕嘆息了一聲,『現在就看曹子孝怎麼選了……』

……

……

之前上庸申氏破壞了李典在漢中的示範耕田,確實給李典添了堵,但是反過來卻被李典利用。

張遼在漢中的時候,是以威鎮之,但是威不能持久,時間一長,必生怨恨,所以李典在接手漢中之後,就開始轉變方向,以陰山教化南匈奴爲模版,緩和和漢中周邊少數民族,主要是和氐人之間的關係。

申氏挑唆氐人燒燬了示範田,自以爲得計,可是申氏沒想到李典就能忍着,沒有直接動粗興兵……

很多事情,急不如緩的道理就是如此。

如果說李典當時不管不顧直接興兵,一方面是氐人大多數都在山中,進攻並不容易,同時收穫也很少,另外一方面則是死人不會說話,反而會讓活人更加怨恨,加深了漢人和氐人之間的裂痕。可是李典聰明就在這裡,他雷聲大雨點小,讓氐人自己搞氐人,既沒有付出多少代價,卻讓氐人相互之間產生了懷疑,並且開始分裂。

於是漢中一帶的氐人,被李典成功的切割成爲了兩個部分,一個是在漢中之北,也就是被申氏等人鼓動的那一部分人,而另外一部分在南鄭,偏於漢中之南的氐人爲了證明自己的無辜,也就自然而然的和李典的關係更爲密切起來。

想到辛辛苦苦一番謀劃,卻被李典拿走不謝……

申氏兄弟每每想到此事,就覺得一口氣堵在心口,怎麼都不會順暢。

雖然說李典沒有出軍攻打上庸,也沒有放出話來要將上庸申氏如何如何,但是申氏兄弟心中都清楚,咬人的狗……嗯,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意思,若是李典真的咋咋呼呼,如同武夫一般暴跳如雷,申氏反而不怕,但是現在李典就像是懸掛在他們頭上的鍘刀,誰知道什麼時候會來通算?

申氏爲了防備李典,也就會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做得更多,也就會顯露得更多,到時候想要找一些保護色都難,並且隨着時間的推移,李典在漢中逐漸的穩固,和氐人相互之間的交易往來密切之後,就算是申氏想要挑撥,也不可能像是李典剛剛抵達漢中之時的那麼容易了。

申氏雖然表面上裝作純良,但不管是從實際的土地利益考量,還是從當下的局面取捨,他們都不太可能走回頭路了,所以只能是咬着牙一條道走到黑,一方面偷偷的將申氏子弟先一步潤到山東去,轉移部分的資產,另外一方面也是試圖和曹軍勾連,妄想着可以扭轉乾坤。

其實這種心態,就像是貪官污吏一樣,知道自己已經錯了,可是就下不了狠心回頭,抱着僥倖的心理,覺得萬一呢?這種僥倖心理支撐着申氏,如果自己投了,豈不是自己不打自招?豈不是傻子?

於是,當申氏兄弟發現曹仁在武關有大動作的時候,二人不驚反喜,覺得他們的好機會終於是來臨了,但是世間萬事往往如此,危機和良機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第1886章小習慣,老問題第2822章兵卒上下三等差,他地山道前後分第1058章 難得糊塗的箴言第3358章 小寶貝的大震撼第三八九章 儀式第1506章 被征服的第2976章當下一把刀第1257章 山川地理找人量第三三四章 答案第2252章別叫大哥要叫兄長第1458章 書局第五三九章 逐漸消亡的弩第五八二章 鮮卑軍的目標第2931章回首尚有路,愚人迷不悟第四九四章 漢代的通貨膨脹第1109章 風涌第八四九章 風雅頌(二)第2233章讀一讀,想一想第1568章 黑虎山(爲人在梧桐下盟主加更)第一二四章 被攪動的襄陽政壇第2426章燒火第1954章金牛攻勢,五丁開道第2654章此舉大妙第1017章 駕臨陰山第1336章 風雨第1860章 表面文章,其實真真假假第2258章幾百年的習慣是否還能改第1725章 保皇一派第2063章雙方計較,疏忽之處第3449章 彍弩發機第2698章大小矛盾仁義禮第2961章千山鳥飛絕,林後有佳境第3267章 兵卒變第2491章拆河橋第三零二章 誰之錯第1128章 忽悠進行時第3026章天時地利均在我手第3157章 當危機遇到良機第2979章當先一顆石第二八二章 攻第二六五章 離去第2258章幾百年的習慣是否還能改第一六六章 看一看第九三七章 初陣的氣運第2205章等着過年第1427章 戰場見真章第1914章雙方平手,力大爲尊第2912章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1952章大赦風波,油脂替代第1225章 臨晉城下的終結第2746章 都很富第2380章舊日逝去(加更)第一一三章 三方會談第四十章 袁術的計劃第2355章驚喜和驚嚇第3155章 當頑強遇到頑固第3353章 感覺的現實第1606章 夢想和現實第2088章援!第1471章 千百年進取者的驪歌第1493章 誰是誰的獵物第2849章交換第3457章 雪球滾落第七四五章 個人的想法和策略第九八一章 賈詡的見聞第五七三章 鳳鳴此刻天,花開彼時海第四四八章 君臣對第二三九章 私貨第九五六章 戰場上的反擊第3238章 醫國奇方留後用第1592章 一棵海棠樹第六七零章 學宮之試卷第2204章殘陽如血第1809章 情緒蔓延第九十五章 劉表班底(謝超人理論書友)第1692章 貌論第2072章同化融合,絕無二話第2677章順藤摸瓜清亂麻第1713章 和人鬥第二一三章 拜見家主第1082章 光溜的劉協下巴第2604章抉擇,要看自己第六六六章 會喊666的鹹魚第2215章新的戰鬥第六零六章 最後的血戰時刻第1153章 打架和打仗第1842章 轉職也可以第八三四章 活着不容易(二)第2527章老子兒子孫子第三三一章 馬氏後人第1609章 富貴和追求第五六六章 領先世界的鍊鋼術第四六一章 胡人戰馬也有春天第2334章機構的秘密第2824章是狼是羊是走狗,有悲有疑有憤怒第1808章 失控邊緣第3066章不能想不能問,不能有遲疑第四五零章 土地制度第三四九章 難得的信任
第1886章小習慣,老問題第2822章兵卒上下三等差,他地山道前後分第1058章 難得糊塗的箴言第3358章 小寶貝的大震撼第三八九章 儀式第1506章 被征服的第2976章當下一把刀第1257章 山川地理找人量第三三四章 答案第2252章別叫大哥要叫兄長第1458章 書局第五三九章 逐漸消亡的弩第五八二章 鮮卑軍的目標第2931章回首尚有路,愚人迷不悟第四九四章 漢代的通貨膨脹第1109章 風涌第八四九章 風雅頌(二)第2233章讀一讀,想一想第1568章 黑虎山(爲人在梧桐下盟主加更)第一二四章 被攪動的襄陽政壇第2426章燒火第1954章金牛攻勢,五丁開道第2654章此舉大妙第1017章 駕臨陰山第1336章 風雨第1860章 表面文章,其實真真假假第2258章幾百年的習慣是否還能改第1725章 保皇一派第2063章雙方計較,疏忽之處第3449章 彍弩發機第2698章大小矛盾仁義禮第2961章千山鳥飛絕,林後有佳境第3267章 兵卒變第2491章拆河橋第三零二章 誰之錯第1128章 忽悠進行時第3026章天時地利均在我手第3157章 當危機遇到良機第2979章當先一顆石第二八二章 攻第二六五章 離去第2258章幾百年的習慣是否還能改第一六六章 看一看第九三七章 初陣的氣運第2205章等着過年第1427章 戰場見真章第1914章雙方平手,力大爲尊第2912章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第1952章大赦風波,油脂替代第1225章 臨晉城下的終結第2746章 都很富第2380章舊日逝去(加更)第一一三章 三方會談第四十章 袁術的計劃第2355章驚喜和驚嚇第3155章 當頑強遇到頑固第3353章 感覺的現實第1606章 夢想和現實第2088章援!第1471章 千百年進取者的驪歌第1493章 誰是誰的獵物第2849章交換第3457章 雪球滾落第七四五章 個人的想法和策略第九八一章 賈詡的見聞第五七三章 鳳鳴此刻天,花開彼時海第四四八章 君臣對第二三九章 私貨第九五六章 戰場上的反擊第3238章 醫國奇方留後用第1592章 一棵海棠樹第六七零章 學宮之試卷第2204章殘陽如血第1809章 情緒蔓延第九十五章 劉表班底(謝超人理論書友)第1692章 貌論第2072章同化融合,絕無二話第2677章順藤摸瓜清亂麻第1713章 和人鬥第二一三章 拜見家主第1082章 光溜的劉協下巴第2604章抉擇,要看自己第六六六章 會喊666的鹹魚第2215章新的戰鬥第六零六章 最後的血戰時刻第1153章 打架和打仗第1842章 轉職也可以第八三四章 活着不容易(二)第2527章老子兒子孫子第三三一章 馬氏後人第1609章 富貴和追求第五六六章 領先世界的鍊鋼術第四六一章 胡人戰馬也有春天第2334章機構的秘密第2824章是狼是羊是走狗,有悲有疑有憤怒第1808章 失控邊緣第3066章不能想不能問,不能有遲疑第四五零章 土地制度第三四九章 難得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