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7章三晉分家

在斐潛龐統討論着一些比較嚴肅的話題的時候,水鏡先生司馬徽也有些相似的煩惱。

這種煩惱來自於一封家書。

或者說,由這一封的家書所勾引出來的問題。

這是從溫縣而來的家書。

隨着司馬家在斐潛這邊的投資比重的不斷增加,溫縣司馬本體那邊便是受到了一些歧視。雖然說在當下,兄弟出仕不同陣營,並不算是一個什麼不可饒恕的罪過,但是並不代表着其他人對於這種情況就沒有芥蒂。

當年歷史上諸葛亮在劉備之下獨掌大權的時候,孫權就故意派遣了諸葛瑾作爲使節去川蜀,若不是兄弟兩個對於孫權的小肚雞腸心知肚明,也有相互之間的默契……

雖然孫權表示說『孤與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負孤,猶孤之不負子瑜也』,但是實際上如果諸葛瑾在出使期間私下有什麼出格的舉動,以孫權的脾性,怕是諸葛瑾在江東一家老小不保。

現在溫縣司馬就是面對着這麼一個局面。

歷史上曹操要司馬懿出仕,而現在則是換成了要司馬朗出仕。

歷史上要司馬懿出仕的原因不完全是爲了司馬懿的才能,現在要司馬朗出仕的原因也同樣不僅僅是爲了司馬朗的才華。

之前曹操和斐潛之間,似乎矛盾還不是那麼的大,也還沒有那麼迫切的需要站隊,好多家族像是司馬一樣,這邊看看,那邊看看,但是隨着對抗的加深,就像是後世的很多所謂自由競爭最後都表現出壟斷趨勢一樣,斐潛在關中三輔壓迫着其麾下的士族子弟低頭,曹操在冀州豫州也同樣要求一些『中立』的士族家族必須要表態。

出仕了, 很多事情就要避嫌了……

那麼原本可以藉着中立的名頭左右逢源的一些事項, 就必須放下來。

比如司馬家的商隊。

說到底,還是利益的問題。

其實司馬徽也隱隱約約的感覺到了一些徵兆。

如果說當年司馬徽給斐潛一個『隱鯤』的稱號只是有棗沒棗先打三杆子,現在就覺得這個稱號真的實在是太貼切了。當鯤隱匿於淵之時,沒有任何人會察覺有什麼不對, 就像是當年斐潛在北地開始佈局的時候, 只有當鯤開始浮上水面之後,所有人才會感覺到巨大的壓力撲面而來。

考試, 跟着是官吏的考覈。

大比, 跟着是青龍寺的大論。

三年的上計,跟着是對於官吏的全面梳理和評級。

地區的叛亂, 跟着是對於地方大戶的清剿和切分。

斐潛也在一步步的進行着政治上面的推進,制度上面的改革, 一個全新的大漢政治集團體系正在逐漸的生成, 發展, 壯大。

而這樣一個全新的政治體系,必然會和老集團產生巨大的利益衝突……

不僅是龐統在提前思索着未來政局的問題, 司馬徽等人也同樣不例外。

隨着東西尚書令的各項政策, 各種制度, 各種律法,新老政治集團之間越發的出現了分歧, 東西雙方的差異越來越尖銳的時候,在大漢當中的所有人都必須面對這一個問題, 是選擇東風,還是靠向西風……

溫縣的書信,雖然說沒有直接在文字當中標明這一點,但是實際上字裡行間就是這個意思, 想要通過司馬徽的回覆來進行確認。

至於天子麼……

說實在的, 在大漢當下,天子什麼的其實已經不是那麼的重要了。雖然說當今天子在許縣, 姓劉名協字伯和,天天自稱朕,旁人也是稱呼陛下聖明三跪九叩,但是實際上麼……

也就是一些表面上維護而已。

就像是當年春秋戰國時期尊敬的周天子。

說是天下共主, 但也就剩下了這個名號。

這一些, 司馬氏上下都很清楚。其他的家族也差不多一樣。

如果斐潛和曹操已經確定下來了勝負,那麼大家也不用費這個心思了,一股腦的涌上去,捧衣袍的捧衣袍, 彈灰塵的彈灰塵,舔腳丫的舔腳丫,老大吃肉,小弟喝湯也就是了,可偏偏像是這樣東西對峙,這就難受了。

若是已經決一勝負,即便是獲勝者要搞些什麼大動作,就算是選另外一個天子也不是什麼大問題,這種操作其實在士族子弟心中都算是基本操作了,根本不值得大驚小怪。就像是當年董卓說劉辨是個慫比,滾下去讓劉協上位一樣,到了最後士族子弟也不也一樣是大禮參拜麼?

如今漢天子哪裡還有什麼威嚴可言,就像是上古時期的周天子一樣。周天子是三家分晉,而現在漢天子是三足鼎立,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同,但是實際上又有什麼差別?

或許從漢靈帝開始,漢天子的威嚴就已經被按倒在地上摩擦了,當年黨錮之事,更是讓原本貌合神離的士族體系和天子之間徹底的恩斷義絕。

若是更進一步……

也不是不能考慮。

漢武帝使用董仲舒來擴大皇權的統治力之後,也就埋下了隱患,所謂『天子』,既然是天命之子,就像是當年周天子姬姓可以征討出一個天命來,那麼出現下一個征討的天命之子,也沒有什麼大不了事情……

驃騎將軍斐潛的兵力,衆所周知其實數量並不多,也不像是老曹同學一樣,動則就是十萬二十萬的起叫,八十萬一百萬也可以喊得震天響,但是別看數目不多,實際上的戰鬥力卻是不虛,從隴西等地的叛亂迅速被平復的結果來推論,當下驃騎的這些兵力是足夠支撐其這麼一大塊的地盤的。

武力,有了。

文治呢?

也不差。

當年司馬徽最爲看不順眼的鄭玄,現在也在斐潛的麾下,再加上這一次的經書註解修訂之事,幾乎就是可以確定了關中在文化上面的地位。甚至比原本引以爲自傲的山東士族體系還要更高一等。

蔡氏藏書,荊襄龐德公背書,在加上鄭玄和司馬徽兩個人註解書,幾乎就是大漢文化的頂尖存在了,至於像是江東那些小家之言,根本就排不上什麼場面。

武有鐵騎縱橫東西,文有經典囊括南北。在不知不覺之間,在關中的這些士族子弟,包括司馬徽的心態便是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可偏偏驃騎將軍不表態!

斐潛並沒有直接表示出野心,至少到現在爲止,似乎還是以天子爲重,以大漢爲榮,這就讓司馬氏家族上下,包括司馬徽和司馬懿都多少有些看不透了……

說真的,若現在司馬徽到了斐潛的位置上,要忍住更進一步的吸引力,恐怕也是有些困難,揮手之間,萬軍景從,再往前一點點,天下便是似乎就在股掌之間,這種誘惑可不是誰便那個阿貓阿狗都能忍得住的。

所以溫縣的書信表面上是問司馬徽司馬懿等人在關中過的好不好,實際上是問司馬氏上下究竟是選斐潛好,還是曹操的前途更光明。

司馬徽轉頭看了看正放下了書信的司馬懿,在桌案上點了點說道,『仲達以爲如何?應當如何回覆?』

司馬懿沉吟了一會兒,然後說道:『侄兒曾於主公席前,進言借裴氏子逃離之事,徹查上下官吏……若有不法之徒,便可剪除之……』

司馬懿加重了『不法』的音。

司馬徽沉思了一下,似乎是明白了司馬懿潛藏的意思,便是揚了揚花白的眉毛,『如何?』

『主公拒之。』司馬懿沉聲說道。

『哦……』司馬徽呼出一口氣,『拒之?這真是……』

司馬懿點了點頭。

兩個人沉默了片刻。

就像是斐潛之前推測的一樣,司馬懿當時對於裴垣之事的獻策,除了表面上的對於裴垣這個人,這一類的事情進行諫言之外,還有一些效忠的表態和態度的試探。

效忠很簡單,是司馬懿表示願爲鷹犬……

試探則是很隱晦,就是借裴垣的機會看看斐潛有沒有自立爲王的意思。

就像是當年袁紹在東門掛節逃亡山東,裴垣此事說不得也會被山東之人當成是袁紹第二在宣傳和鼓吹,如果說斐潛有想要更進一步的野心,那麼自然也不容許自己麾下出現這樣的事情,藉此機會清除隊伍,統一思想,不是正當其時麼?

就像是後世很多貪污犯,其貪污的行爲並非是一時一事,也不是一天兩天,有的甚至是綿延好幾個地方,持續了十幾年二十幾年,難道說這麼長的期間內都沒任何人發現,沒有任何人舉報?

那麼,又是因爲什麼?

司馬徽仰頭望着天空,緩緩的說道:『若天有情,爲何冬寒徹骨,若天無情,爲何春暖花開?天道,如此,天命,何爲?』

司馬懿看了一眼司馬徽,然後有些皺眉,『叔父,這天命之論,已屬讖緯,乃妄言也……天下五德,或有始終,然不入輪迴,無論更替……』

畢竟司馬懿還頂着一個『五德輪迴終結者』的名號。

雖然說當下這個『五德輪迴』還沒有最後確定說是不是謬論,應該不應該廢止,但是在關中三輔一帶,已經比較沒有了市場。

『好好……』司馬徽便是點頭說道,『雪落寒積,田畝硬結,春欲化之,可以人力除之,可驅牛馬犁之,如今偏偏既不用人,亦不驅牛馬,何也?』

原本可以用簡單的方式達成的,爲什麼現在偏偏不做呢?

這就是現在擺在司馬二人,以及司馬氏一大家子的疑問。

斐潛究竟想要做什麼?

是一個忠臣,還是權臣,亦或是……

司馬懿沉吟了片刻說道:『春暖花開,烈日融雪,以求其水到渠成之意?』

『水到渠成?』司馬徽叭咂了一下嘴,『或然也……』

二人問答之間,都是在推演揣測驃騎將軍斐潛的言行而得出的答案。

就像是司馬懿所言的那樣,斐潛當下有很多新的政治機構,也有很多不同於以往大漢的新式體制,這些機構和體制使得更多的民衆參與到了政體當中來,不僅僅是以往的士族子弟體系,還包括了更多的方面,就像是挖出了一條水渠,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沒有水流,但是等全數溝通完畢之後,定然引來江河之水滔滔。

這些事情,司馬二人也未必能夠判斷究竟是對的還是錯的。

一個是新老政治利益集團的鬥爭和融合的問題。

雖然斐潛在這個方面上已經是做出了不少的調整,但是新興的軍功勳貴必然會侵蝕舊有的政治團體,隴右漢中等地的叛亂,其實也是這個矛盾的一個體現。

當下平叛,地方靖平,但是並不代表這個問題就已經是完全消融,在隴右新政體『四三二一』架構推廣之後,其中的利益若是不能順利的調和,依舊還有可能再次爆發衝突……

當然,斐潛當下也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和支持,這一點毫無疑問。

尤其是軍人,寒門層面,那些新進入大漢政治體系當中的羣體,幾乎是斐潛的死忠。

還有在山東士族那邊得不到什麼空間的士族子弟,如今也紛紛投向了斐潛此處,只不過按照道理來說斐潛應該大開山門而廣納百川,可斐潛偏偏用考試製度攔下了不少的人……

這些人未必敢說自己是考試不合格,便在斐潛這邊碰了釘子之後轉頭又回去山東那邊,噴着唾沫將斐潛描繪成爲了一個窮兇極惡,殘暴無能的傢伙。

這也讓司馬二人有些不能理解。

不應該是多積累人望麼?

其實斐潛的『人望』也確實有,只不過是增加了一般的百姓,而這,並不在司馬的考慮範圍之內,也不在很多士族的考慮範圍之內……

螻蟻爾,何足慮哉?

司馬徽現在表現的遲疑,是他覺得,驃騎將軍的辦法或許可以用在關中三輔地區,但是他不敢確定這種方法可以用在大漢全天下。

司馬懿的遲疑是在斐潛的態度……

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目標。

一步一個臺階麼。

有了目標之後,纔有奮鬥的方向。

按照道理來說,斐潛現在所站的臺階,下一步就是更上一步了,可是斐潛並沒有什麼動作,甚至有時候表現得有些混亂……

在司馬懿認知當中,就像是故意放棄了某些機會一樣,這種浪費讓司馬懿都覺得有些心痛。

可偏偏這種相對混亂的模式,又像是被磁石所吸引了一樣,又或是圍棋上面的緩手,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彙集在一起,指向了某個方向。

比如斐潛之前頒佈的一些法規法律,似乎本身並沒有什麼聯繫,起初也沒有多少緊要的感覺,可是等過上一段時間之後,纔會讓人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在身邊已經豎立起了一道籬笆,一圈柵欄,一條溝渠,然後規範着,只能朝着一個方向去行進了。

這種事情連續發生了好幾次,也使得司馬二人不由得有些感慨。

可是對於一個士族家族來說,只是單純的感慨,意義不大,只有在預先洞察到某些上層的變化,感知到其目標和方向,然後與其達成一致,才能在混亂局面之中抓住那個機會,然後將整個家族發展壯大。

現在溫縣的書信就是隱晦的向司馬徽確認這一點,究竟是在曹操那邊的機會大,還是在斐潛這邊的機會更大。

司馬徽,司馬懿二人都清楚,當下也確實到了要將這個事情說清楚的時候,因爲之後的形勢有可能會更加的麻煩,有些東西確實是要預先做好預案,否則將來需要取捨的時候,遲疑可能就會壞事。

『啊呀……』司馬徽像是想到什麼一樣,吸了一口涼氣。

『叔父大人……』司馬懿看着司馬徽。

『春秋戰國之時,諸侯皆出於親,皆爲周王之屬也,』司馬徽臉色有些發黑,皺着眉頭,緩緩的說道,『奈何三代之內,由可論之,五服之外,近乎路人……終不得長久是也……』

司馬徽的意思,當然不僅僅是指春秋與戰國。

春秋時期,周武王的血親體系被打破了。

打破血親體系的當然是血親。

最初,各個諸侯國都是近親,你是我叔叔,我是他哥哥,這種關係自然是打不起來的。即使有利益糾紛,大家由老一輩的人牽頭,坐下來談談就是了,相互之間低頭不見擡頭見的,鬧大了也不好看。

隨着時間的推移,等大家都生了娃,娃又生了娃……不用太多時間,二百年吧,這就差不多到第十代了,畢竟周代的時候,十五六歲就生娃了。

這一下,所謂皇家血脈,可就都是遠親了,說血緣吧,有,論輩分吧,也有,可相互之間的關係麼,畢竟遠的沒邊了,誰還認得誰是老幾?最初的那種親情自然也是消失殆盡,其實說大家都是一些陌生人也不算是什麼錯。

時間越久,親情越弱,這種靠血緣撐起來的關係越不穩定。相反,利益關係卻顯得越來越重要,於是,在相互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之下,戰爭爆發了。

三家分晉,就是最爲典型的案例。

那麼,春秋戰國時期的三家分晉,何嘗又不是當下的縮影呢?

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之間的血脈聯繫,然後當下士族家族之中,以血脈作爲聯合的宗族又有什麼區別?

只有現實利益是最重要的。

春秋戰國諸侯之間經常爲了一塊地,一條河就打起來了,甚至爲了一棵桑樹都打起來過……

這時候誰還認血緣關係?

去跟人說,別打了,二百年前大家還是兄弟呢……

誰會聽?就像是後世不也是嘴上說大家都是炎黃子孫,然後背地裡面下黑手麼?

春秋之時,三家分晉成爲推倒皇室血脈的導火索,而現在,類似於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不是推倒另外一個血脈聯繫的重要因素呢?

就像是書信當中的這樣,必須要進行選擇!

『叔父之意是……』司馬懿一驚,看着司馬徽,『主公所謀,其實是落於此處?!』

第四三六章 拖延第七十七章 徵召令第1599章 三處着手點第1647章 陌上桑第八四二章 另一個戰場(一)第八零八章 草原狼王中的狼王第四五七章 樹大猢猻多第2578章人心世道第六三七章 不能退讓第3078章 薪第2533章有人成爲過去有人成爲將來第3333章 大驚喜第3407章 不關我事第1517章 小尖侵削第2590章人無我有第2752章 知人用人測人忠誠第2985章勝亦敗第六六一章 出上黨而守壺關第一三八章 世家和庶民第七四五章 趙子龍的第一次第2880章自願,利益的轉變第3300章 正確當中的決定第2266章鮮血淋漓的手臂第九一三章 亂長安(八)第六八二章 小物件第六五四章 雄關自古從內破第1059章 農業制度的推進第3129章 狹路相逢第三六六章 回來了第九七八章 無法中興的中興劍第八六九章 叩長安(十六)第2036章曹軍於北,孫家於南第八五四章 叩長安(一)第2133章拜會舊人第2435章虔誠的信徒第八九六章 君子當弘毅(一)第2858章一種戰術第三五五章 你是新來的吧第2231章笑一笑,哭一哭第三零六章 以退爲進第四八二章 收編第2048章啜香之論,重農之準第3465章 陷阱第2221章沒事有事第1060章 風雲再起的關中第3461章 假象第3455章 精衛填海第三八八章 烤羊第1226章 就算是廢物也是有價值的第2521章爲什麼不能說第2363章誰拉誰的名單第1035章 來了就別走第四二七章 撤離第1023章 信物第八一九章 人心見人心(一)第1168章 大戶第1391章 三約第2554章草木借兵司馬家第2169章商貿之密第2163章天翻地覆第六四三章 原來是你(中秋節加更)第3389章 法第2850章傷亡第2700章難民訴狀自查糾第2445章盜版和抄襲第2187章第一道的曙光第八六四章 叩長安(十一)第八八七章 反客爲主(二)第七一二章 進攻的前奏第2683章修行道場修羅場第3015章融會融匯融通達第3071章 尷尬的站隊人,分不清的雍涼州第1106章 瓦罐第3208章異第3452章 江賊湖賊第五四八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四四七章 瘋了?第2460章一環扣一環第1386章 凳子第3415章 不破不立第三四零章 商人之路第2027章說的做的,姓劉姓蔡第2114章蛋糕落地定律第3364章 奇特的變化,莫名的勇氣第1621章 陣前和陣後第2757章 父慈子孝滿堂大孝第3220章 你判斷的我判斷的他判斷的第3028章不得已之中不得已(加更)第三四六章 以勢之殺第二七五章 雀盲第八零二章 獨孤餘歡的兩難題第二十三章 戰神第3082章 食第2233章讀一讀,想一想第一三六章 試箭第1548章 江山如畫相見歡第2239章人性和獸性,聰明和愚蠢第1894章參律直尹,遴選參試第2405章某些僥倖第八三一章 草原上的風(七)
第四三六章 拖延第七十七章 徵召令第1599章 三處着手點第1647章 陌上桑第八四二章 另一個戰場(一)第八零八章 草原狼王中的狼王第四五七章 樹大猢猻多第2578章人心世道第六三七章 不能退讓第3078章 薪第2533章有人成爲過去有人成爲將來第3333章 大驚喜第3407章 不關我事第1517章 小尖侵削第2590章人無我有第2752章 知人用人測人忠誠第2985章勝亦敗第六六一章 出上黨而守壺關第一三八章 世家和庶民第七四五章 趙子龍的第一次第2880章自願,利益的轉變第3300章 正確當中的決定第2266章鮮血淋漓的手臂第九一三章 亂長安(八)第六八二章 小物件第六五四章 雄關自古從內破第1059章 農業制度的推進第3129章 狹路相逢第三六六章 回來了第九七八章 無法中興的中興劍第八六九章 叩長安(十六)第2036章曹軍於北,孫家於南第八五四章 叩長安(一)第2133章拜會舊人第2435章虔誠的信徒第八九六章 君子當弘毅(一)第2858章一種戰術第三五五章 你是新來的吧第2231章笑一笑,哭一哭第三零六章 以退爲進第四八二章 收編第2048章啜香之論,重農之準第3465章 陷阱第2221章沒事有事第1060章 風雲再起的關中第3461章 假象第3455章 精衛填海第三八八章 烤羊第1226章 就算是廢物也是有價值的第2521章爲什麼不能說第2363章誰拉誰的名單第1035章 來了就別走第四二七章 撤離第1023章 信物第八一九章 人心見人心(一)第1168章 大戶第1391章 三約第2554章草木借兵司馬家第2169章商貿之密第2163章天翻地覆第六四三章 原來是你(中秋節加更)第3389章 法第2850章傷亡第2700章難民訴狀自查糾第2445章盜版和抄襲第2187章第一道的曙光第八六四章 叩長安(十一)第八八七章 反客爲主(二)第七一二章 進攻的前奏第2683章修行道場修羅場第3015章融會融匯融通達第3071章 尷尬的站隊人,分不清的雍涼州第1106章 瓦罐第3208章異第3452章 江賊湖賊第五四八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四四七章 瘋了?第2460章一環扣一環第1386章 凳子第3415章 不破不立第三四零章 商人之路第2027章說的做的,姓劉姓蔡第2114章蛋糕落地定律第3364章 奇特的變化,莫名的勇氣第1621章 陣前和陣後第2757章 父慈子孝滿堂大孝第3220章 你判斷的我判斷的他判斷的第3028章不得已之中不得已(加更)第三四六章 以勢之殺第二七五章 雀盲第八零二章 獨孤餘歡的兩難題第二十三章 戰神第3082章 食第2233章讀一讀,想一想第一三六章 試箭第1548章 江山如畫相見歡第2239章人性和獸性,聰明和愚蠢第1894章參律直尹,遴選參試第2405章某些僥倖第八三一章 草原上的風(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