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目的

然雙方都在積極準備,但是跡象並不明顯。

4日,美國宣佈調整第8軍(駐韓地面部隊)編制,用第1裝甲師、第7步兵師與第1C11空中突擊師的部分作戰部隊替換第8軍原有部隊,總兵力仍然維持在3萬左右(另外還有幾千空軍與海軍官兵)。

看上去駐韓美軍並沒增加,實際卻有顯著變化。

之前爲了打伊朗,美軍將精銳部隊全部派往中東地區,留駐韓國的都是戰鬥力不強的二線部隊,有的部隊只剩下了個空架子,大批官兵被分批派往伊朗戰場,補充參戰部隊的損失。當時,駐紮在韓國的美軍兵力一度降低到12000人以下!

最值得關注的是,3支派往韓國的美軍部隊有大部分兵力駐紮在關島。

按照軍情局獲取的情報,美軍將在12月15日之前向關島派駐至少2支兩棲遠征大隊,在西太平洋地區集結至少可以投送個陸戰師的登陸投送力量。

局面擺開,軍情局的推測得到證實。

戰爭爆發後,美軍不但會在正面戰場上協助韓軍進攻,還會在朝鮮後方發動大規模登陸作戰行動,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打垮朝鮮。

19日,軍情局收到代號“向日葵”的谷樹良平獲取的日軍作戰計劃。

回到日本後,谷樹良平按照軍情局的安排向國家情報廳遞交了行動報告。因爲協助谷樹良平的日本間諜網被朝鮮情報安全機構破獲,潛伏間諜全部落網,所以國家情報廳聽信了谷樹良平的報告,認爲谷樹良平成功逃脫朝鮮情報安全機構的追捕,借道中國與菲律賓返回日本,身份並沒暴露。

雖然谷樹良平沒有完成任務。但是吉田野野雄與村上貞正沒有責備他。

按照慣例。谷樹良平暫時停止活動。轉爲協助情報安全部門。剷除潛伏在日本地敵國諜報網。

利用軍情局提供地情報。谷樹良平順利除掉了一個朝鮮間諜網。

此事並沒引起國家情報廳地懷。主要是谷樹良平在朝鮮活動了好幾年。對朝鮮地情況最爲清楚。

立功之後。谷樹良平得到重用。

獲得高級涉密權之後。谷樹良平沒能直接獲得作戰計劃。而是以協助防衛省情報安全廳地工作爲名。設法進入情報安全廳。找到了幾處技術漏洞。隨後谷樹良平配合陳良雲與張孝瓏。順利突破情報安全廳地安全防線。進入防衛省絕密資料庫。盜取了包括日軍作戰計劃在內地數份重要資料。

爲了“保護”谷樹良平,軍情局不得不“犧牲”一名早已策反的日本防衛省低級官員。

行動結束後,谷樹良平返回國家情報廳,張孝瓏與陳良雲進入“冬眠”,李存勳沒給他們安排新的任務。

與王元慶預料地一樣,日本早已做好參戰的“思想”準備,規模之大令人歎爲觀止。

按照軍情局提供的報告,日本“軍部”準備動員裝甲師、6個機步師與1步兵師,35萬地面部隊,以及近800作戰飛機與2支艦隊參加半島戰爭,總計投入作戰兵力超C萬。

雖然只是日本的作戰計劃,但是能夠從中推斷出美軍地投入。

不說別的,日本準備出動40萬大軍,表明美國不會投入太多兵力,不會替韓國賣命。日本並不相信美韓聯軍能夠迅速擊敗朝鮮,堅信中國將在第一時間參戰。如此一來,日軍能否及時參戰將決定戰爭的進展。

更重要的是,日本大規模動員,表明決心趁機進入朝鮮半島。

作戰計劃中提到的時間是12月25日到1月25日。由此推測戰爭將在12月25日之前爆發,日本認爲美韓聯軍最多堅持一個月,隨後日軍參戰。

根據這些重要信息,總參謀部迅速修訂了作戰計劃。

21日,王元慶前往總參謀部,聽取作戰報告。

報告分爲兩個部分,項鋌輝介紹戰略部分,裴承毅介紹戰役部分。

“根據已經掌握的情況,我們調整了戰略部署。”項鋌輝比裴承毅沉穩得多,介紹情況地時候非常自信。“投入主要分爲三個方面,即地面部隊、空中力量與海軍艦隊。”

王元慶點上香菸,等着項鋌輝介紹詳細情況。

“我們總共能夠投入八個軍的地面部隊。”項鋌輝讓參謀換上了共和國東北地區地大地圖,“日軍參戰之前,我們投入三個軍,九個旅的作戰部隊,另外還有五個旅地預備隊。主要作戰行動由朝軍負責,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協助朝軍作戰。”

王元慶微微皺了下眉頭。

“按照我們地判斷,美軍將在元山或者安州附近登陸,或者同時在兩地登陸。”項

停頓了一下,等參謀換上朝鮮地圖,說道,“美軍後,主力部隊將立即北上,沿着從元山到咸興的公路線與鐵路線推進,爭取以最快的速度佔領咸興,隨後向赴戰湖與長津湖方向推進,最終目的地是鴨綠江上游的金貞淑邑。到達這裡之後,美軍分頭向西面的滿浦與東面的會寧推進,爭取在我軍出動前切斷中部與東部地區的兩條主要入朝通道。因爲東北地區的朝軍不到十萬,多是二線部隊與預備役部隊,所以美軍不會受到激烈抵抗,戰鬥很有可能在五到七天內結束。另外,美軍還會沿着從元山到平壤的高速公路與鐵路線向平壤方向推進,攻擊平壤守軍的左翼防線,協助韓軍佔領平壤。”

王元慶長出了口氣,沒有發表任何意見。

“如果美軍投入兩個陸戰師,就會同時在安州登陸。”項鋌輝讓參謀換上了一副新的地圖,“安州是平壤北面的軍事重鎮與交通樞紐,美軍佔領安州後,不但能夠切斷駐紮在平安北道朝軍南下的通道,還能阻止平壤守軍向北撤退,將朝軍分割成兩部分,爲韓軍攻佔平壤提供最有力的支援。在安州登陸的美軍還會沿安新鐵路與安江鐵路向新義州與江界推進,主要進攻方向是新義州。最快三日、最遲五日,美軍就能佔領新義州,切斷我軍入朝的東部主要通道,合圍平安北道的所有朝軍,與在元山登陸後向北推進的美軍作戰部隊聯合掃蕩朝鮮北部地區。”

“兩個陸戰師能夠完成這麼大規模的作戰行動?”

“完全有可能。”項鋌輝停頓了一下,說道,“美軍會將至少四支航母戰鬥羣部署在日本海或者濟州島東南海域,爲進攻部隊提供空中支援。如果日本決心參戰,會向美軍提供空軍基地。美軍陸戰師的兵力接近三萬,朝鮮北部地區的總兵力不會超過二十五萬。美軍的進攻行動不會有任何懸念,最多七日,朝鮮北部地區就將落入美軍手中。”

王元慶點了點頭,說道:“這麼說,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阻止美軍北上?”

“正是如此,韓美聯軍能否在七日之內擊敗朝鮮,將我們擋在朝鮮戰場之外,美軍的作戰行動最爲關鍵。”項鋌輝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因爲在不主動挑起戰爭的情況下,我們無法阻止美軍在元山與安州登陸,所以我們選擇了將美軍放進來打的戰術。”

“什麼意思?”葉致勝提出了第二個問題。

“憑藉強大的海運能力,美軍在沿海地區作戰時不存在後勤保障問題。”項鋌輝讓參謀更換了圖片,說道,“將美軍放入朝鮮內地,然後出動空降部隊佔領咸興北面的五老鎮與平安北道的龜城,切斷美軍的後勤補給通道與撤退路線。隨後出動空降部隊攻佔平壤南面的沙裡院。切斷韓軍的後勤補給通道。”

“需要投入多少空降部隊?”

“三個空降旅,外加足夠的空運力量。”

“重點是什麼?”

“關鍵是制空權,只要能夠確保空降場的制空權,問題就不大。

王元慶沉思一陣,說道:“兵力是不是太少了一點?”

“空降部隊執行防禦性質的作戰任務,只要確保制空權,兵力不會存在問題。”

王元慶沒再多問,示意項鋌輝繼續說下去。

“完成空降作戰後,第一次戰役的主要任務是殲滅進入朝鮮北部地區的美軍。雖然在此期間韓軍很有可能攻陷平壤,但是隻要擊潰了美軍,收復平壤只是遲早的事情。進入第二階段後,根據情況執行縱深穿插任務,分割、包圍朝鮮境內的韓軍,爲南下越過停火線進入韓國境內打下基礎。最基本任務是在一個月之內完成朝鮮境內的作戰行動,恢復到戰爭爆發前的狀態。如果局勢相對有利,我們將在明年二月初向南推進,發動第三次戰役,爭取在二月底攻佔首爾。最終爭取在明年四月底之前結束戰爭,統一朝鮮半島。”

王元慶沉思一陣,說道:“有沒有備用計劃?”

“戰略計劃分爲前期與終期目標,備用計劃屬於戰役與戰術範疇。”說完,項鋌輝朝早就躍躍欲試的裴承毅看了過去。

相對來說,戰略計劃的可變動性並不大。

即便無法達到最終目的,也要到適當的時候修改戰略目的,不會在最初的時候制訂備用計劃。

戰役與戰術計劃纔是重頭戲。

封推期間,半小時一更,閃爍更兄弟們一起瘋狂,讓大家爽個夠!

啥票啥支持都來點

第63章 大胃口第177章 爭分奪秒第4章 相互叫板第15章 羣策羣力第2章 新老組合第98章 狂暴工具第59章 戰場求生第102章 宏偉藍第24章 風暴來臨第143章 太極拳第33章 命不該絕第48章 偷襲第30章 影子戰士第61章 圍城戰第29章 穩定因素第165章 擴大化第68章 奇蹟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67章 緊急調整第31章 換裝序幕第10章 生存法則第73章 從政治家到政客第170章 外交交鋒第68章 必爭之地第96章 斷臂自救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90章 自掘墳墓第60章 協同作戰第73章 新紀錄第41章 應對措施第49章 退縮第8章 隨敗猶榮第2章 各盡其職第22章 王牌艇長的機會第16章 關鍵決策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6章 性格決定成敗第28章 促談第16章 海軍革命第19章 政治鬥爭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105章 何去何從第53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54章 反省第61章 由冷轉熱第4章 秘密顛覆行動第63章 王牌的實力第113章 倒計時第97章 虛張聲勢第45章 高節奏航空作戰第45章 風雨飄搖第102章 宏偉藍第25章 國家戰略計劃第25章 加速第36章 雷霆一擊第33章 命不該絕第56章 積極主動第66章 首輪戰略轟炸第29章 法定程序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93章 局勢預判第77章 三方角逐第60章 軍備競賽第26章 搭臺唱戲第1章 時過境遷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56章 前方第108章 速戰速決第3章 集團化第147章 擅自行動第50章 試驗戰爭第13章 頭緒第59章 戰場求生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17章 戰略決策第44章 擔憂與自信第1章 強國夢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144章 技術革命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62章 心狠手辣的角色第29章 斬首行動第6章 前程第33章 命不該絕第14章 收復失地第50章 醍醐灌頂第34章 裡應外合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15章 戰略威脅第46章 惡戰的徵兆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
第63章 大胃口第177章 爭分奪秒第4章 相互叫板第15章 羣策羣力第2章 新老組合第98章 狂暴工具第59章 戰場求生第102章 宏偉藍第24章 風暴來臨第143章 太極拳第33章 命不該絕第48章 偷襲第30章 影子戰士第61章 圍城戰第29章 穩定因素第165章 擴大化第68章 奇蹟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67章 緊急調整第31章 換裝序幕第10章 生存法則第73章 從政治家到政客第170章 外交交鋒第68章 必爭之地第96章 斷臂自救第79章 俄羅斯泥潭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90章 自掘墳墓第60章 協同作戰第73章 新紀錄第41章 應對措施第49章 退縮第8章 隨敗猶榮第2章 各盡其職第22章 王牌艇長的機會第16章 關鍵決策第119章 聲東擊西第6章 性格決定成敗第28章 促談第16章 海軍革命第19章 政治鬥爭第68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138章 高興得太早第105章 何去何從第53章 看不見的戰場第54章 反省第61章 由冷轉熱第4章 秘密顛覆行動第63章 王牌的實力第113章 倒計時第97章 虛張聲勢第45章 高節奏航空作戰第45章 風雨飄搖第102章 宏偉藍第25章 國家戰略計劃第25章 加速第36章 雷霆一擊第33章 命不該絕第56章 積極主動第66章 首輪戰略轟炸第29章 法定程序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93章 局勢預判第77章 三方角逐第60章 軍備競賽第26章 搭臺唱戲第1章 時過境遷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134章 環環相扣第150章 利害關係第56章 前方第108章 速戰速決第3章 集團化第147章 擅自行動第50章 試驗戰爭第13章 頭緒第59章 戰場求生第34章 不可爲而爲之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17章 戰略決策第44章 擔憂與自信第1章 強國夢第158章 軍長的擔憂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144章 技術革命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62章 心狠手辣的角色第29章 斬首行動第6章 前程第33章 命不該絕第14章 收復失地第50章 醍醐灌頂第34章 裡應外合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15章 戰略威脅第46章 惡戰的徵兆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