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聯合國大戲臺

七月八日,戰場態勢發生重大轉變。

開戰後首次取得局部制空權的巴基斯坦空軍沒有給對手喘息的機會,當天上午全面出動,重點轟炸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目標,還在下午出動四個戰鬥機中隊,轟炸了印度西北地區的軍事目標。

印度空軍全面退縮,僅派戰機保護大城市與戰略要地。

戰爭爆發僅六天,巴基斯坦由被動變爲主動,從防禦轉爲進攻。

爲了配合空軍的作戰行動,巴基斯坦陸軍的遠程炮兵部隊在當天下午炮擊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目標,地面進攻部隊開始向停火線推進。

雖然巴基斯坦總統謝里夫一再強調,巴基斯坦的主要目的是收復被印度霸佔的克什米爾地區,無意攻佔印度國土,但是明眼人都知道,在中國的支援下,巴基斯坦不但掌握了制空權,還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甚至有人預測,如果印度仍然無所作爲,巴基斯坦陸軍將在四十八小時之內攻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並且在接下來的一週之內完成佔領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行動。

這一天,在如火如荼的戰場之外,還發生了一件重大事情。

由美國發起與組織,英國與法國兩個常任理事國,以及墨西哥、德國、土耳其、巴西等四個輪值理事國參與,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提出了《敦促印巴停火與協商談判》的議案,以此希望由聯合國調解印巴衝突。

正式提交議案前,賈培爾沒有忘記致電紀佑國,希望中國能夠發揮積極作用。

美國的這一行動表明,賈培爾比桑托斯還不希望印度戰敗。

戰爭爆發前,俄羅斯就在安理會提出過類似的議案,希望通過聯合國調解印巴衝突。當時,美國聯合幾個盟國,壓下了這份議案。十天不到,美國的態度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不能不說是莫大的諷刺。

此時,美國的處境確實非常尷尬。因爲沒有料到中國會做出如此強烈的反應,所以一場原本應該輕鬆獲勝的戰爭,變成了印度建國七十年來最慘重的失敗。作爲戰爭的始作俑者,美國除了向印度提供情報援助之外,難以有所作爲。

戰爭繼續打下去,印度鐵定會丟掉克什米爾地區。

對桑托斯政府來說,丟掉了克什米爾地區,等於丟掉了存在的合法性。對國大黨來說,則等於失去了執政的基礎。

同時,無論如何,美國也不希望印度目前的在野黨人民黨上臺。

當初,人民黨初次執政就進行了核武器實驗,打破了五個核大國的壟斷地位,在全球範圍內拋起了一股研製核武器的風潮,讓原本就蠢蠢欲動的伊朗與朝鮮心癢難耐。數年之後,朝鮮試爆原子彈,導致朝鮮半島風聲鶴唳,美國不得不花大力氣安撫日韓。伊朗核問題更是錯綜複雜,至今都牽動着美國的痛覺神經。如果讓人民黨再次上臺,誰能保證在下一次印巴戰爭中,印度不會把原子彈當成砸人的板磚,亂扔一氣?

同樣的,美國也不希望桑托斯下臺。

就算國大黨保住了執政黨的地位,桑托斯下臺後,最有資格出任印度總理的是前總理拉吉夫•甘地與前國大黨主席索尼婭•甘地的兒子、年僅四十二歲的拉胡爾•甘地。與他的父母一樣,拉胡爾是不折不扣的親俄份子,不會輕易投靠美國。

由聯合國出面調停,不但保住了美國的面子,也將皮球踢給了中國。

俄羅斯的態度很明確。只要能夠讓拉胡爾上臺執政,俄羅斯將盡一切努力幫助印度體面的退出這場戰爭。

只有中國纔有阻撓調停的動機,因爲巴基斯坦佔領整個克什米爾,等於幫助中國解決了中印西部邊境上的麻煩,對中國有利。

對中國不利的是,四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以及大部分國家都希望通過聯合國促成印巴停火。

中國會冒着與全世界對抗的風險,在安理會投否決票嗎?

八日,北京時間下午三點,共和國外長黃國巍啓程前往聯合國。

伊斯蘭堡時間晚上七點三十分,謝里夫宣佈暫停軍事行動二十四小時。

隨後,印度臨時總理桑托斯也宣佈暫停軍事行動二十四小時。

中國沒有明確表態,可是中國的影響卻有目共睹。

美國東部時間八日下午五點,安理會成員國代表與印巴代表進行閉門磋商。

四個小時後,會議結束。美國國務卿林奇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宣佈磋商取得了積極成果。黃國巍沒有接受記者採訪,直接返回了中國駐紐約領事館。

大約在北京時間九日上午十點半左右,紀佑國接到了黃國巍打來的電話。

會議沒有取得任何成果,印巴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的紛爭沒有得到解決,且印巴雙方都對安理會的調停決議感到不滿。安理會還將在兩個小時後舉行第二輪磋商,商討印巴在不接受停火調停的情況下,是否進行制裁。

皮球再次踢到了美國腳下。

按照紀佑國的授意,黃國巍將提出對發動戰爭一方進行嚴厲制裁的議案,並且要求以聯合國的名義發佈譴責聲明。

局勢對印度,對美國都非常不利。

巴基斯坦手中有印度挑起戰爭的物證與人證,即印度特種部隊在克什米爾巴控區的作戰行動,與被俘的印度特種兵少校。另外,戰爭是以印度向巴基斯坦發動導彈攻擊的方式打響的,巴基斯坦打的是自衛戰爭,印度打的是侵略戰爭。

相反,印度手裡沒有巴基斯坦製造兩起新德里爆炸案的任何證據。

只要黃國巍提出制裁印度的議案,美國將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如果支持,印度將遭到嚴厲制裁,甚至被國際社會孤立。如果反對,美國的狼子野心就昭然若揭,在這場戰爭中扮演的角色也將公然於天下。

紀佑國手裡還有一個“撒手鐗”,即美國情報機構策劃與製造了新德里爆炸案。

他沒有急着使出來,一是沒有確鑿的證據,二是時機還不成熟,三是不能將美國逼到走投無路的地步。

結果,當黃國巍提出制裁印度的時候,美國投了棄權票。

收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紀佑國很是興奮了一陣。

當年,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中國在迫於無奈之下投了棄權票。這次,終於輪到美國人投棄權票了。

隨後的新聞發佈會上,這一消息讓全世界都感到震驚。

一直將聯合國當作自家“後院”的美國,竟然在如此重大的表決中投了棄權票!要知道,在聯合國七十年的歷史中,美國在安理會表決中投的棄權票用手指頭都能數過來。如果在以往,美國肯定會投否決票。

這次,投否決票的不是美國,而是俄羅斯。

這沒有超出紀佑國的預料,俄羅斯與印度有鉅額經貿往來,如果對印度事實制裁,俄羅斯受到的影響最大。

再說了,紀佑國沒有指望通過聯合國制裁印度。

在第二輪磋商沒有取得成果的情況下,由英法提議,決定繼續進行第三輪磋商。

此時,二十四小時的停火期限已過,戰火重燃。

元氣大傷的印度空軍僅能勉強保證要地防空,巴基斯坦空軍則全面出擊,繼續轟炸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軍事目標。

九日,伊斯蘭堡時間夜間九點三十分,部署在克什米爾印巴停火線西側的三個巴基斯坦裝甲師越過停火線,開進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向斯利納加挺進。

第四次印巴戰爭的地面戰鬥正式打響。

爲了避免遭到“侵略”的指責,巴基斯坦用了“自衛反擊”的名義。

激烈的地面戰鬥一直持續到天亮,在印度軍隊的頑強抵抗下,巴基斯坦陸軍僅僅推進了五千米。

十日上午,巴基斯坦總統與陸軍總參謀長宣佈了這一“偉大的勝利”。

安理會的第三輪磋商也提前召開,二十個國家的代表僅休息了不到六個小時就再次坐到了會議桌旁。

因爲巴基斯坦與印度沒有宣佈實施暫時停火,所以會議在隆隆炮聲中進行。

從這時開始,第四次印巴戰爭進入了第二階段:以戰促和。

十日下午,發生了一起不太引人矚目的事情。

中國海軍特混艦隊到達阿拉伯海,並且在前往卡拉奇港的途中,遭遇了美國海軍的“杜魯門”號航母戰鬥羣,並且遭到了美軍艦載機的跟蹤監視。

天黑之後,特混艦隊進入巴基斯坦專屬經濟區,得到了巴基斯坦戰機的掩護。

到此,中國向印度洋派遣海上作戰力量的行動走完了第一步。到達阿拉伯海之後,特混艦隊轉爲執行近海巡邏任務,爲巴基斯坦提供預警支持。

直到十一日凌晨,印度纔派來戰機監視特混艦隊的行動。

因爲中國沒有參戰,且中國艦隊執行的是撤僑與護僑任務,所以印度戰機沒敢襲擊中國特混艦隊。

同一天,第2335號決議在安理會獲得通過。

因爲在討價還價的談判中,決議內容被改得面目全非,完全失去了原來的樣子,所以這項決議對交戰雙方沒有任何約束力。

聯合國第一次出面調停以失敗告終。

黃國巍在單獨會見了美國國務卿林奇之後,搭乘專機離開了紐約。

第79章 戰場外的戰鬥第9章 新老交替第77章 增兵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30章 眼界高低第44章 善後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第25章 意外失足第105章 佔領區第88章 開門紅第110章 戰略牌第67章 同盟體系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5章 權衡利弊第60章 軍備競賽第117章 蓄意挑釁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73章 重南輕北第78章 以假亂真第55章 大獲全勝第21章 替代品第41章 一鍋端第35章 有備而來第118章 關鍵的一小步第20章 關鍵所在第27章 統一步調第46章 隔岸觀火第40章 戰果最大化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103章 強烈反差第10章 女兒的支持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8章 人才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11章 識時務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17章 多事之秋第20章 血性第127章 空中反擊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154章 全面挑戰第73章 新紀錄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51章 輪迴第16章 基礎第35章 軍售交易第167章 壓力就是動力第46章 導彈消耗戰第50章 明爭暗鬥第139章 致命打擊第39章 正中下懷第46章 航母風波第65章 X艇第92章 只缺運氣第22章 力挽狂瀾第12章 鎖定目標第2章 軍事政變第151章 心領神會第95章 搶先攻擊第25章 戰略天才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99章 火急火燎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4章 新星第86章 戰前動員第19章 分家大會第42章 大顯神威第25章 國家戰略計劃第145章 較勁第35章 軍售交易第4章 秘密接頭第45章 部署第20章 謀面第18章 軍長大會第128章 上弦之箭第16章 推波助瀾第18章 鋼鐵雄心第150章 圍點打援第120章 槍決生死第62章 溝通第24章 金融風波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21章 替代品第113章 倒計時第37章 最好與最壞的消息第126章 一線希望第33章 兩面三刀第86章 奔赴戰場第76章 新時代的空中戰鬥第185章 戰火再起第128章 上弦之箭第18章 軍長大會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39章 殺雞儆猴第30章 有限衝突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51章 刀尖第73章 新紀錄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66章 內在動力
第79章 戰場外的戰鬥第9章 新老交替第77章 增兵第96章 遲到的覺醒第30章 眼界高低第44章 善後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第25章 意外失足第105章 佔領區第88章 開門紅第110章 戰略牌第67章 同盟體系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5章 權衡利弊第60章 軍備競賽第117章 蓄意挑釁第8章 唯一的辦法第73章 重南輕北第78章 以假亂真第55章 大獲全勝第21章 替代品第41章 一鍋端第35章 有備而來第118章 關鍵的一小步第20章 關鍵所在第27章 統一步調第46章 隔岸觀火第40章 戰果最大化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103章 強烈反差第10章 女兒的支持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8章 人才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11章 識時務第155章 先決條件第17章 多事之秋第20章 血性第127章 空中反擊第125章 艱難的開端第154章 全面挑戰第73章 新紀錄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51章 輪迴第16章 基礎第35章 軍售交易第167章 壓力就是動力第46章 導彈消耗戰第50章 明爭暗鬥第139章 致命打擊第39章 正中下懷第46章 航母風波第65章 X艇第92章 只缺運氣第22章 力挽狂瀾第12章 鎖定目標第2章 軍事政變第151章 心領神會第95章 搶先攻擊第25章 戰略天才第57章 超低空霸主第99章 火急火燎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4章 新星第86章 戰前動員第19章 分家大會第42章 大顯神威第25章 國家戰略計劃第145章 較勁第35章 軍售交易第4章 秘密接頭第45章 部署第20章 謀面第18章 軍長大會第128章 上弦之箭第16章 推波助瀾第18章 鋼鐵雄心第150章 圍點打援第120章 槍決生死第62章 溝通第24章 金融風波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21章 替代品第113章 倒計時第37章 最好與最壞的消息第126章 一線希望第33章 兩面三刀第86章 奔赴戰場第76章 新時代的空中戰鬥第185章 戰火再起第128章 上弦之箭第18章 軍長大會第102章 大踏步前進第39章 殺雞儆猴第30章 有限衝突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51章 刀尖第73章 新紀錄第104章 戰略轉折點第66章 內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