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佔領區

※辦到袁晨皓的第一眼,裴承毅就發現了他身卜的變

與兩年前相比。袁晨皓成熟了許多。作爲近舊年來,表現最突出、晉升最快,被認爲最接近裴承毅的年輕將領,袁晨皓的經歷與裴承毅有很大的區別,直到最近兩年,纔算走上了正軌。嚴格的說,袁晨皓比裴承毅差遠了,在絕大部分人看來,袁晨皓不但運氣不如裴承毅,在戰場上的表現也不如裴承毅。裴承毅能在半島戰爭中一戰成名,與他以上校參謀身份擔負起前線指揮重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袁晨皓能在印度戰爭中出名,是因爲他協助裴承毅打贏了戰爭。

運氣並沒永遠眷顧裴承毅,也沒有永遠拋棄袁晨皓。

印度戰爭後。裴承毅與袁晨皓的境況都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

首先是裴承毅捲入爭奪總參謀長寶座的鬥爭,不得不明哲保身,主動放棄總參謀部的工作,去了裝備辦公室。接着袁晨皓收到調令,到南亞戰區擔任參謀長,因爲南亞戰區暫時沒有設司令官,所以由參謀長領司令官的職權。

年多下來。袁晨皓在南亞戰區‘混’得風起雲涌,早就成了一方諸

。圓讀最斬章節就選淚書吧 甩凹鵬 齊全

用戰區製取代軍區制後,雖然各戰區司令部的職權受到了很大限制,比如人事大權全部收歸國防部,戰區司令部只有指揮部隊作戰、安排部隊練、調動部隊駐防等軍事指揮與軍事行政權,但是戰區司令部的主要職能是對外,即面向周邊國家與周邊地區,國內的軍事力量仍然由總參謀部統一調遣,所以戰區司令部的權力靈活‘性’非常大,在某些時候就是共和國處理涉外事務的強力機構。比如在歷年6月份,一支在蘇丹南部地區活動的工程勘測隊伍遭到當地反政fǔ武喜力量突然襲擊,數十名工程人員被扣做人質,負責營救工作的就是南亞戰區司令部。

打擊恐怖組織只是戰區司令部的職責之一。準確的說,戰區司令部只有一個職責。那就是維護該地區的和平與穩妥,而打擊恐怖組織只是履行該職責的手段,因此還有其他的手段來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

對南亞戰區來說,最重要的工作不在非洲大陸上,而是在印度半島

印度戰爭結束之後,共和國按照戰前與戰爭期間做出的承諾,沒有肢解印度,而是在印度推行相對鬆散的聯邦制,並且在此基礎上發分佔領區。除了共和國的佔領區之外,其他6個參戰國都有相對獨立的佔

巴基斯坦的佔領區爲古吉拉特邦與拉賈斯坦邦,約佔印度國土面積的院。不得不承認吧基斯坦當局認清了形勢,做出了最聰明的選擇。按照戰前約定。除了獲得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之外,巴基斯坦可以在印度西北地區控制佔印度國土面積打手 友以內的地區,其中不但包括拉賈斯坦邦與古吉拉特邦,還包括喜馬俏爾邦、旁遮普邦、昌迪加爾中央直轄區、北安恰爾邦等地。發分戰區的時候,巴基斯坦出人意料的放棄了喜馬狩爾邦等的。只要求獲得拉賈斯坦邦與古吉拉特邦,並且要求在安置穆斯林的時候獲得支持。

當時,巴基斯坦當局此舉別說外界不明白,很多巴基斯坦人都不理解。要知道,佔印度人口總數打手 引乙穆斯林集中在印度西北地區的幾個邦,巴基斯坦當局參與印度戰爭的直接理由就是解放遭到印度政fǔ迫害的穆斯林。

好不容易擊敗了印度,巴基斯坦當局卻放棄了穆斯林最集中的地區。與當初參與戰爭的意圖背道而馳,根本沒辦法解釋。

不到半年,就沒人懷疑巴基斯坦當局的英明決策了。印度西北地區不但是穆斯林集中地區,也是印度教徒集中地區。更是印度人口最集中地區。當地不但有打手 億少數民族居民。也就是說,如果巴基斯坦按照戰前安排佔領印度西北地區,至少得擔負起維護社會秩序的工作,而要解決巧億人的矛盾,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加上印度西北地區不是農業產區,糧食生產無法做到自給自足,那麼巴基斯坦佔領印度西北地區,等於背上了一個沉重的負擔。光是解決鈣億人的吃飯問題。就能讓巴基斯坦當局焦頭爛額。

主動放棄,不等於什麼也沒得到。

按照巴基斯坦與共和國達成的協議,在僅佔領拉賈斯坦邦與古吉拉特邦的情況下吧基斯坦當局可以在與印度正式簽署和平協議之前,向兩地遷徙打手 2億穆斯林,並且在印度恢復正常秩序之後,有權導印度當局就穆斯林的遷徙與安置問題進行談判。作爲‘交’換,巴基斯坦當局必須履行在戰前做出的承諾,即在不佔領喜馬俏爾邦等地的情況下,依然按照承諾出動軍事力量,協助共和國維持當地秩序。也就是說,在巴基

主澗書凹甩凹 廠告少,晏薪由”、謊晏多的幾個邦吧軍只是維持治安的警察。而不是具有話語佔領軍。雖然這一協議讓巴基斯坦當局每年需要額外支出大約打手 田億元人民幣的軍費。但是相對於其獲得的好處,或者說減少的損失,這點支出就算不了什麼了。

尼泊爾的佔領區爲北方邦與比哈爾邦,約佔印度國土面積的6出。可以說,尼泊爾當局的選擇與巴基斯坦當局截然不同。

雖然在巴基斯坦主動放棄了北安恰爾邦之後。尼泊爾可以選擇向西擴張,而不是一味向南,但是結果事與願違,尼泊爾當局不但沒有真換北安恰爾邦。反而要求獲得整個北方邦與比哈爾邦。如此一來,其控制的佔領區的面積是其國土面積的兩倍以上,佔領區內的人口大約引乙更是其國內人口的舊倍以上。如果說巴基斯坦當局擔心被戰利品撐死,那麼尼泊爾就是蛇吞象了。

與很多人不理解巴基斯坦當局的選擇一樣,很多人也不理解尼泊爾當局的選擇。

在很多人看來。作爲一個山地小國,尼泊爾更應該重視長遠發展,而不是被眼前利益‘蒙’蔽了雙眼。事實上,尼泊爾能夠在戰爭期間的所作所爲,已經表明尼泊爾當局並不缺乏戰略眼光。別的不說,尼泊爾當局在印度戰爭期間遲遲不肯派兵參戰,直到孟加拉國採取行動之後,才站對了立場,表明尼泊爾當局並不希望印度徹底戰敗,或者說對共和國一家獨大的局面有所擔憂。從長遠來看,作爲山地小國的尼泊爾,要想繁榮強盛。必須在兩個大國之間周旋,利用兩個大國的鬥爭獲取好處。事實上。尼泊爾能夠取得現在的成就,與周邊兩個大縣的鬥爭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從這層意義上講,尼泊爾當局不應該謀求太多的佔領區,甚至應該放棄佔領區。

尼泊爾當局的選擇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即尼泊爾不甘心永遠都是山地小國,夢想有一天能夠成爲大國。歷史上,尼泊爾曾經是南亞地區數一數二的大國,早在公元前6世紀就建立了統一的王朝。母唐置疑。尼泊爾不缺乏作爲大國的夢想。要想成爲大國,尼泊爾必須彌補地理環境上的缺陷。也就是獲得一塊足以支撐其成爲的區大國的平原,而南面的恆河平原無疑是不二選擇。正是如此,尼泊爾放棄了西面的北安憐爾邦,在戰前秘密協議的基礎之上要求佔領整個北方邦與比哈爾邦。

要有收穫,就得有付出。

按照尼泊爾當局與共和國達成的協議,佔領北方邦與比哈爾邦之後,尼泊爾當局必須做到三件事情:一是保證永遠不吞併佔領區、不支持佔領區獨立、不鼓動佔領區獲得更高的自治權,並且不人爲改變佔領區的民族與人口結構;二是確保佔領區的和平與穩定,在印度恢復正常秩序之後‘交’出軍事管制權;三是在嚴格履行戰前協議的基礎上,即將糧食產量的四成提供給其他地區的基礎之上,還要以市場平均價格向其他地區出售兩成糧食,也就是全年糧食產量的六成都得輸往印度其他地區。

可以說,這三點要求已經表明共和國當局對尼泊爾非常厭煩了。淚書吧甩凹 廠告少,更斬由,更多

事實上,尼泊爾政權在數年之後垮臺,新成立的民選政fǔ上臺後,一改對外政策,撤回了所有駐印佔領軍,並且加入了由共和國主導的“大印度”計劃,即合併幾個國家的佔領區、逐步解除對印度的軍事佔領,就是對之前的錯誤政策的大調整,也是這份“三項協議”的直接產物刁

相對而言,錫金的佔領區微不足道。

雖然按照最初的秘密協議,錫金獲得的好處就是獨立建國,沒有資格像其他參戰國那樣,在印度獲得佔領區,但是印度戰爭結束之後,受複雜的國際形勢影響,共和國當局決定提高錫金的地位,即從共和國的佔領區中利分一部分給錫金。當然,分給錫金的佔領區不會大到哪裡去,畢竟錫金只是一個人口不到打手 塊。也就是以西里古裡爲中心的一塊麪積不到旦四平方千米的地區。

共和國此舉。可謂意味深長。

首先是佔領區的戈打手 分上,讓錫金控制西里古裡地區,等於將印度東北地區與恆河平原徹底隔絕開了,如果該地區由共和國佔領,那麼就得面臨東面的緬甸、南面的孟加拉國與西面的尼泊爾,夾在三方之間左右爲難,而讓錫金佔領該地區,等於在共和國與另外三個佔領國之間設了一道緩衝帶,矛盾不會直接指向共和國。

其次是處於長遠考慮,錫金的加入提高了共和國在印度問題上的話語權,或者說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因爲沒有肢解印度,所以在印度恢復正常秩序之後。將要面臨如何處理各國佔領區的問題。雖然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印度不可能成爲二戰後引心。因爲在南亞次大陸卜還沒有個能夠與共和國抗衡叫與共和國抗衡的國家。也就不可能出現劃區而治的結果。但是由7個國家佔領印度的局面肯定不能長久維持下去,畢竟軍事佔領將導致地方獨大,對維護印度主權統一沒有任何幫助,而共和國沒有肢解印度,就是不想讓印度分解成多個國家。也就是說,必要的時候,必須統一各斤。國家的佔領區,並且藉此機會逐步撤出佔領軍。

所謂騎虎容易下虎難,分配佔領區容易,可要讓各個國家撤走佔領軍,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別的不說,就算所有佔領國都知道,佔領軍遲早得離開印度,差別只是主動撤離還是被印度人趕出來,可是在涉及到撤軍的具體問題,特別是各個佔領國的利益時,問題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事實上,後來的撤軍工作確實非常艱難。圓讀最斬章節就選淚書吧 甩凹鵬 齊全

共和國讓錫金成爲佔領國,無非就是多了一個籌碼。從事後的撤軍談判來看,錫金這個籌碼發揮的作用非常關鍵。甚至可以說,如果事先沒有做好這一安排,從印度撤軍將推遲數十年之久,而共和國每年需要爲此多支付上千億軍費,甚至會讓共和國在即將到來的下一輪國際鬥爭中一敗塗地。

因爲錫金加入。孟加拉國與緬甸的問題就變得簡卓了。

在錫金成爲佔領國之前,孟加拉國與緬甸一直在佔領區的劃分問題上存在爭議。按照孟加拉國當局的說法,孟加拉國在戰爭中做出的貢獻僅次於共和國與巴基斯坦印度戰爭結束後,共和國元首與巴基斯坦總統在峰會上承認了孟加拉國的地個,所以孟加拉國不但應該獲得西孟加拉邦、恰爾肯德邦與奧里薩邦的佔領權這三個邦是孟加拉族聚集區。還應該獲的包括梅亞加拉邦與阿薩姆邦西部地區在內的印度東北地區的佔領權。毫無疑問,孟加拉國的這一要求遭到了緬甸的堅決反對。緬甸當局認爲,緬甸在戰爭中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戰前就保證了緬甸在印度東北地區的利益,孟加拉國想在印度東北地區‘插’一腳,不但是無理取鬧。還是無事生非。問題是,孟加拉國的要求得到了巴基斯坦的支持。而當時外界一直傳言,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國正在就再度統一的問題進行秘密談判。

錫金成爲佔領國之後。給了共和國解決孟緬矛盾的機會。

正式出面之前。共和國首先壓住了巴基斯坦,即在保證按照承諾向巴基斯坦佔領區提供糧食之外,巴基斯坦必須做出承諾,永遠不再謀求與孟加拉國合併。讓巴基斯坦閉上嘴之後,共和國有集面調解,而調解方案很簡單。孟加拉國獲得梅亞加拉邦的佔領權,而阿薩姆邦除錫金佔領區之外獲得包括組建武裝力量在內的最高限度的自治權。

顯然,這一處置方式讓孟加拉國心滿意足,卻讓緬甸懷恨在心。

年多下來,在緬甸當局的唆使下,阿薩姆邦的獨立運動組織已經在印度東北地區製造了數百起恐怖襲擊事件,幾乎毒天都有爆炸發生。正是如此,印度東北地區成爲了印度最‘混’‘亂’的地位,也成了最爲考驗共和國忍耐力的地區。要知道,印度東北地區的北面就是共和國的藏南地區。雖然共和國已經加強了邊境巡邏力度,並且通過在錫金佔領於與孟加拉國佔領區設置難民營的方式,沒讓戰爭難民涌入藏南地區,但是‘騷’‘亂’持續下去的話,肯定會給印度的和平進程產生很大的影響。

用袁晨皓的話來說。如果緬甸當局不識擡舉,等共和國騰出手來,內比都就會換主人。

相對而言。斯里蘭卡給共和國帶來的麻煩最少。

因爲最後攻佔印度南部地區,所以在戰爭結束前,共和國就向印度半島南部地區的泰米爾族做出承諾,將在戰後給予泰米爾族最大限度的自治權,而泰米爾族耍做的。只是承認中央政fǔ的統治權。雖然泰米爾族中部分人希望獲的獨立地位,但是絕大部分泰米爾人只西完得到高度自治權,畢竟就算建立泰米爾國家,泰米爾族的境況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正是如此,將佔領權‘交’給斯里蘭卡軍隊後,斯里蘭卡當局嚴格按照戰前協議行動。即負責維護佔領區的秩序,僅允許本國的泰米爾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前往印度,即沒有人爲改變印度南部地區的民族結

斯里蘭卡當局的合作態度,給共和國減少了很多麻煩。

別的不說。共和國軍隊最早撤出斯里蘭卡佔領區,僅出彌年就節約了數百億元的軍費開支。

當然,維護佔領區秩序的工作絕不簡單。

年多下來,袁晨皓幾乎把所有的時間與‘精’力都用在瞭解決佔領區的問題上。用他自己的話嘉說,關係到口億人的問題,絕對不是小問題。

第22章 空中爭雄第63章 得意忘形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27章 新總統第63章 失控第1章 出發第19章 導彈突擊第65章 政治家的對話第41章 大鬧龍宮第11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6章 性格決定成敗第51章 摒棄前嫌第29章 瘋狂備戰第22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39章 以小時計算的決戰第51章 刀尖第5章 時事造英雄第124章 領跑者第56章 連唬帶嚇第99章 兩難第10章 最佳男演員第29章 穩定因素第39章 主權宣言第63章 得意忘形第91章 斡旋第35章 絕路第67章 快速船隊第8章 最終目的第54章 瘋狂的內戰第142章 地面決戰第10章 新人報到第104章 歷史重任第61章 硬仗第6章 前程第42章 順大流第55章 非常閱兵第9章 以退爲進第27章 統一步調第141章 最高級別警告第134章 短促的戰役第42章 秘密部隊第46章 特殊存在第35章 交易第13章 深入探討第23章 危機四伏第3章 惡鄰第41章 毀天滅地第58章 爭分奪秒第15章 真正的敵人第24章 金融風波序六暴走海狼第32章 軍事政變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54章 瘋狂的內戰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47章 重生第57章 挑戰書第46章 惡戰的徵兆第32章 穩住朝鮮第45章 坐享其成第50章 防禦部隊第36章 黃金搭檔第55章 包餃子第33章 幽靈折戟第7章 實戰演練第56章 由海向陸第15章 羣策羣力第11章 全面打擊第116章 事發突然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18章 責任第82章 外交戰第52章 重大收穫第9章 共和國模式第133章 逢場作戲第157章 東家出面第13章 積極謀劃第51章 和平解放第88章 開門紅第53章 戰前動員第81章 化危爲機第92章 只缺運氣第76章 變味第22章 動盪時代第7章 動員機制第44章 第一槍第36章 栽贓嫁禍第44章 擔憂與自信第1章 財神爺第71章 意外驚喜第49章 退縮第21章 倒計時的信號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25章 加速序十二全體動員第61章 由冷轉熱第100章 囑託第12章 合二爲一第137章 王牌中的王牌
第22章 空中爭雄第63章 得意忘形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27章 新總統第63章 失控第1章 出發第19章 導彈突擊第65章 政治家的對話第41章 大鬧龍宮第11章 爲戰爭做準備第6章 性格決定成敗第51章 摒棄前嫌第29章 瘋狂備戰第22章 西方不亮東方亮第39章 以小時計算的決戰第51章 刀尖第5章 時事造英雄第124章 領跑者第56章 連唬帶嚇第99章 兩難第10章 最佳男演員第29章 穩定因素第39章 主權宣言第63章 得意忘形第91章 斡旋第35章 絕路第67章 快速船隊第8章 最終目的第54章 瘋狂的內戰第142章 地面決戰第10章 新人報到第104章 歷史重任第61章 硬仗第6章 前程第42章 順大流第55章 非常閱兵第9章 以退爲進第27章 統一步調第141章 最高級別警告第134章 短促的戰役第42章 秘密部隊第46章 特殊存在第35章 交易第13章 深入探討第23章 危機四伏第3章 惡鄰第41章 毀天滅地第58章 爭分奪秒第15章 真正的敵人第24章 金融風波序六暴走海狼第32章 軍事政變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54章 瘋狂的內戰第135章 持久消耗戰第47章 重生第57章 挑戰書第46章 惡戰的徵兆第32章 穩住朝鮮第45章 坐享其成第50章 防禦部隊第36章 黃金搭檔第55章 包餃子第33章 幽靈折戟第7章 實戰演練第56章 由海向陸第15章 羣策羣力第11章 全面打擊第116章 事發突然第104章 對症下藥第43章 演變的世界第18章 責任第82章 外交戰第52章 重大收穫第9章 共和國模式第133章 逢場作戲第157章 東家出面第13章 積極謀劃第51章 和平解放第88章 開門紅第53章 戰前動員第81章 化危爲機第92章 只缺運氣第76章 變味第22章 動盪時代第7章 動員機制第44章 第一槍第36章 栽贓嫁禍第44章 擔憂與自信第1章 財神爺第71章 意外驚喜第49章 退縮第21章 倒計時的信號第123章 暗中角力第25章 加速序十二全體動員第61章 由冷轉熱第100章 囑託第12章 合二爲一第137章 王牌中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