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

“小郎,鄧百將來了!”

徐佑慢慢坐起身,雙手交互搓熱,捂了數秒眼睛,再睜開時疲色稍減,然後嘟囔了一句“勞碌命”,在秋分輕柔體貼的服侍下穿好衣服,已經恢復了白天的神采奕然。

到了外間,鄧滔剛要行禮,被徐佑擡手阻止,笑道:“都是老朋友了,還講這些虛禮做什麼?坐吧!”

鄧滔聞言一笑,卻還是堅持拱手作揖,等徐佑入座,方纔坐到扶手椅上。只是他身形高大,看上去仍然像是一座鐵塔,讓人側目不已。

“再過一會就是宵禁了,我長話短說,之所以請百將過來,一來是想在離開前敘敘舊,二來嘛,還想請百將幫個忙!”

鄧滔神色不變,道:“郎君請說!”

第二天一早,徐佑先去拜別袁階,袁階很誠心實意的勉勵了一些話,並祝他一路順風。說話時眼中眉角始終難掩憂色,徐佑本不欲節外生枝,但想了想,還是開口問道:“袁公何事如此憂慮?”

袁階嘆了口氣,道:“被你看出來了?其實告訴七郎也無妨,衡陽王要去徐州赴任,途徑晉陵,準備來府中小住幾日。”

“衡陽王?他不是封地在湘州嗎,怎麼要到徐州去?”

徐佑承接以前的記憶,知道楚國皇帝安子道生有二十一子,除過早夭、病死或戰死的之外,還有十三子。最年長的就是太子安休明,年二十九歲,最小的山陽王安休淵纔不過六歲。而衡陽王安休遠是安子道第十子,今年應該是二十歲,少好文籍,姿質端妍,生母楊妃在宮中甚得聖寵。

“難怪七郎不知,這還是不久前才發生的事。”袁階雙手負後,走到門口,聲音沉重又無奈,道:“衡陽王子憑母貴,頗得主上歡心,前年纔剛剛加封了五千戶食邑,眼下又受重用,敕令遷任右將軍、徐州刺史,都督徐州諸軍事,十五日前已經帶着侍從自金陵動身。昨晚突然接到他的名帖,說心中對儒學經義有所疑問,想要找我來求答解惑。”

楚國定鼎之後,大封藩王,倚爲國之屏障,但凡十五歲以上成年皇子,盡給實封實權,領兵的也不在少數,並且不忌諱跟大臣往來私交。所以衆多藩王外鎮軍府,內結重臣,勢焰滔天,對太子構成了不小的威脅。但安休遠應該屬於皇子中的一朵奇葩,他的母妃楊氏,因爲得到安子道萬千寵愛,硬生生的把太子的親生母親、也就是當朝皇后給氣死了。有了這筆糊塗賬,安休遠非但不跟太子離心離德,反倒因爲擔心將來太子登基後算舊賬,竟能放下皇子的尊嚴,鞍前馬後,傾意奉承,生生的與太子交好起來。

除此之外,安休遠才名也不錯,在金陵時常跟侍中顧卓、中書郎袁燦等有詩文往來,但要說僅僅爲一點經義的疑問就要特地行帖來拜訪袁階,卻又顯得不是那麼的合情合理!

袁階一個五品太守,在袁氏算不上最重要的人物,有什麼出奇之處,會讓安休遠寧可改道也要來拜訪的?

徐佑心中起疑,但臉上自然不會表現出來,道:“袁公不愧是儒學大宗,連十殿下都要前來求教,這難道不該是好事嗎。何至於憂心忡忡?“

袁階眼中浮現幾分譏嘲,道:“朝中大儒何其多也,哪裡輪到袁某來給殿下授業?顧卓、袁燦,誰不是學貫古今,博學多識?我可慮者,只怕其……”

“醉翁之意不在酒!”徐佑脫口而出。

“醉翁之意,不在酒……”袁階終於露出今天第一次笑容,道:“七郎總有妙語!不錯,我怕他醉翁之意不在酒,若是那樣,可就是一件天大的難事了……”

徐佑猛然想起一件關於安休遠的傳聞,眉頭皺了起來,望着袁階的側臉,道:“是不是爲了三娘?”

袁階詫異的看了他一眼,似乎沒想到他能想到這一層,沉默片刻,喟嘆道:“是啊,我袁氏世代清虛,一無天下之珍奇,二無世間之瑰寶,又有什麼東西能被殿下看中?也無非有一女,色容尚可,略有才名……我也不瞞七郎,在你提親之前,十殿下也曾私底下婉轉說起過此事,不過被我拒絕了……”

徐佑自重生以來,偶爾也會想起這個問題,他其實一直不明白袁階爲什麼會同意這門親事。因爲無論從那個方面看,他和袁青杞都很不般配,唯一可以拿出來的只有家世,但江東多少名門望族,又不是徐氏一家獨大,要想從中挑選一個無論人品才學都勝過他的並不是難事。

可此時想想,被安休遠看上的女人,一般的世家未必會有這麼大的膽子娶進門,也只有義興徐氏這樣的本地豪族,兵強馬壯,根深蒂固,哪裡會怕他一個小小的藩王?加上能娶到袁氏的大才女,也算門楣有光,這纔有了袁徐兩家一拍即合,定下了這門被閒人們議論好久的姻親!

“哈,原來我還是沾了十殿下的光!”

袁階自然明白他話裡的意思,搖頭道:“七郎也不必妄自菲薄,比起這位殿下,你已經算是三娘最稱心如意的夫婿了。只是造化使然,徒呼奈何?”

徐佑見袁階的言談中對安休遠大爲不恥,莫非那則傳聞是真?忍不住低聲問道:“十殿下跟海鹽公主之事……”

袁階悠忽轉身,正視徐佑,眼神中透射出極爲嚴厲的光芒,道:“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七郎也是讀過聖賢書的人,豈能不知道這個道理?許由聞禪而惡其聲,洗耳潁水,巢父仍責其污了犢口,可見賢達連名利之事都不能聽,何況是聽這樣的穢言?況且此事牽扯到了內府,君子與其所不知,蓋闕如也,《論語》裡關於慎言的教誨,你都忘了嗎?”

徐佑頓時頭大,跟儒宗的人交往最怕的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惹來一大通子乎者也,尤其儒家的聖人也多,說起道理來一套一套的,讓你連還嘴都還不過。袁階提到的許由和巢父都是上古時代的隱士,堯聽說許由的大名,找到他後,說要把天下禪讓於他。許由拔腿就跑,趕緊到潁水邊洗耳朵。正好他的好友巢父在遛牛,問他怎麼了,許由把事情一說,巢父跟着也怒了,大罵許由不去下游洗耳朵,讓髒水污染了自己的牛嘴。

這是前面的典故,而後面這一句出自《子路?第十三》,意思是說君子對於他不知道的東西,一般都採取保留的態度。

袁階是先警告,再勸告,引經據典,要不是徐佑真的在前世裡讀過幾本書,光靠這一世的記憶,早聽的暈暈沉沉,昏昏欲睡了!

徐佑腹誹道,你要不是也聽說過這個八卦,何至於我剛開了頭,就這麼大的反應?子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袁老頭你也真是夠了啊!

“袁公教訓的是,我讀書不精,沒有領會聖人的道理,這句話卻是不該問!”

袁階見他恭謹受教,大有孺子可教之贊,語重心長的道:“不可與言,而與之言,此爲失言!你對我說這樣的話已經錯了,當初告訴你這件事的人,更是大錯。你老實跟我說,到底從何處聽來的這些話?”

徐佑愣了下神,腦海裡浮現一個許久不曾出現的人的影子,當初兩人結伴同遊,一文一武,卻相得甚歡,也是他常居金陵,又常在東宮走動,才能聽聞這等宮闈秘事。

可那一夜之後,他再沒有出現過,想來是不知道怎麼面對自己,

而自己,也確實不知道怎麼面對他。

在鮮血染就的仇恨面前,少年策馬的那些時光,早就變得如斯黯然!

第五十九章 壯士斷腕第一百一十四章 平定第五十六章 柏舟貞,南山亂第七十三章 左神幽虛第一百五十九章 君在陰兮影不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上元良夜第四十五章 三萬兩白銀第一百四十七章 先勝一子第八十七章 大雪將至第七十五章 此恨不關風與月第六章 生而畏死,死不可畏第一百零八章 暗夜殺機第四十五章 故人重逢第四章 各安心思第四十四章 不請自來第八十七章 奔者不禁第二十五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三章 尋門不入第一章 輕悍盡吳風第六十二章 將軍明月第一百三十七章 元女郎的妙計第九十五章 論詩第十四章 六天治興,三教道行第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六十六章 糧草爲先第一百一十章 圍觀第九十四章 脣舌第五十八章 長生盜第七十三章 志之所向第九十二章 鬆排山面,月點波心第七十七章 備戰第十八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十章 揚州之重第一百零九章 定品第七十四章 改良第七十章 故燒高燭照紅妝第十章 反擊第九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九十二章 鬆排山面,月點波心第二十六章 王道霸道第二十七章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第五十九章 遙憶別離人第六十一章 借力打力第九十三章 戒鬼井第五十二章 手書第五十二章 死人開口第六十四章 山陰公主第七十二章 皆爲利來第二十九章 巨蟒纏身第一百二十三章 寄與愛茶人第三章 垂死掙扎第四十七章 不怕髒的刀第四十二章 儒道之辯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社第二十六章 不敗之名第一百零七章 三都賦第四十四章 不請自來第八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九十八章 六字之師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夭再現第七十八章 臥虎司來人第十五章 破衣難抵萬金脯第八十九章 見血不見刀第四章 上策殺人第六十一章 人間貴賤有別第一百四十八章 突破第一百五十七章 西湖易名第一百二十三章 議策第十二章 女兒心思切莫猜第五十四章 借飯第六十章 處處機心第六十八章 九泉之下第九十四章 白蛇現世第一百三十七章 聞香識人第六十五章 山間夜話動心絃第二十八章 大小狐狸第四十八章 玄武湖畔鬼夜哭第二十八章 不濡其翼第一百四十五章 約戰益州第七十九章 回錢塘第九十二章 鬆排山面,月點波心第十四章 鹿脯失竊之謎第一百零六章 看似犀利的反擊第一百二十八章 光耀八極,與天相逐第一百四十一章 盡力而爲第九十六章 揮手別成都第五十三章 花如玉人點無塵第十三章 參差十萬人家第五十一章 存亡貴賤付皇天第二十五章 青衣血魃第三十六章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黃花第六十章 姐弟重逢第四十一章 世間男兒皆如此第三十八章 從地獄到人間第三十四章 覆滅第六十七章 無奈人行無情事第三十二章 雷霆砲出天下驚第一百六十二章 萬里共月明第九十章 船閣第二十二章 猶爲離人照落花
第五十九章 壯士斷腕第一百一十四章 平定第五十六章 柏舟貞,南山亂第七十三章 左神幽虛第一百五十九章 君在陰兮影不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上元良夜第四十五章 三萬兩白銀第一百四十七章 先勝一子第八十七章 大雪將至第七十五章 此恨不關風與月第六章 生而畏死,死不可畏第一百零八章 暗夜殺機第四十五章 故人重逢第四章 各安心思第四十四章 不請自來第八十七章 奔者不禁第二十五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三章 尋門不入第一章 輕悍盡吳風第六十二章 將軍明月第一百三十七章 元女郎的妙計第九十五章 論詩第十四章 六天治興,三教道行第二十五章 流言四起第六十六章 糧草爲先第一百一十章 圍觀第九十四章 脣舌第五十八章 長生盜第七十三章 志之所向第九十二章 鬆排山面,月點波心第七十七章 備戰第十八章 心悅君兮君不知第十章 揚州之重第一百零九章 定品第七十四章 改良第七十章 故燒高燭照紅妝第十章 反擊第九十一章 火上澆油第九十二章 鬆排山面,月點波心第二十六章 王道霸道第二十七章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第五十九章 遙憶別離人第六十一章 借力打力第九十三章 戒鬼井第五十二章 手書第五十二章 死人開口第六十四章 山陰公主第七十二章 皆爲利來第二十九章 巨蟒纏身第一百二十三章 寄與愛茶人第三章 垂死掙扎第四十七章 不怕髒的刀第四十二章 儒道之辯第一百一十五章 結社第二十六章 不敗之名第一百零七章 三都賦第四十四章 不請自來第八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九十八章 六字之師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夭再現第七十八章 臥虎司來人第十五章 破衣難抵萬金脯第八十九章 見血不見刀第四章 上策殺人第六十一章 人間貴賤有別第一百四十八章 突破第一百五十七章 西湖易名第一百二十三章 議策第十二章 女兒心思切莫猜第五十四章 借飯第六十章 處處機心第六十八章 九泉之下第九十四章 白蛇現世第一百三十七章 聞香識人第六十五章 山間夜話動心絃第二十八章 大小狐狸第四十八章 玄武湖畔鬼夜哭第二十八章 不濡其翼第一百四十五章 約戰益州第七十九章 回錢塘第九十二章 鬆排山面,月點波心第十四章 鹿脯失竊之謎第一百零六章 看似犀利的反擊第一百二十八章 光耀八極,與天相逐第一百四十一章 盡力而爲第九十六章 揮手別成都第五十三章 花如玉人點無塵第十三章 參差十萬人家第五十一章 存亡貴賤付皇天第二十五章 青衣血魃第三十六章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黃花第六十章 姐弟重逢第四十一章 世間男兒皆如此第三十八章 從地獄到人間第三十四章 覆滅第六十七章 無奈人行無情事第三十二章 雷霆砲出天下驚第一百六十二章 萬里共月明第九十章 船閣第二十二章 猶爲離人照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