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王道霸道

徐佑矜持的搖了搖頭,道:“我只是跟朋友閒談,哪裡懂什麼一二?只是見這裡偏向南邊,水淺灘深,最容易淤積,也最是容易造田的地方,所以多說了兩句,老丈不必在意。”

“有這等見識,已經大有別於常人了。”

老者的目光如黑夜裡的燭火,不見得多麼的明亮,可不知爲什麼,總能讓人感覺到緊張不安,不由自主的低頭聆聽教誨。

徐佑神色坦然,絲毫不爲所動,心中卻知道此人不是尋常百姓,笑道:“錢塘自北到東,從西湖至河口,全都是通過築塘得來的土地,但凡年長一點的鄉親,也都知道這些,算不得什麼見識……”

老者聽出徐佑不願意多談,倒也不強求,換了個話題,道:“西湖?”

“哦,也就是先前的錢塘湖。”

自從白蛇現世之後,雖然沒有經過官府正兒八經的改名,但民間已經自發的將錢塘湖叫做西湖了,也吸引了不少文人遊玩之後賦詩紀念,暗地裡想要跟那首《錢塘湖春行》一較高低,只是很可惜,到目前爲止,還沒有能夠相提並論的詩作面世。

徐佑反問道:“老丈是外地人?”

老者點了點頭,並不隱瞞,道:“我從金陵來,剛到吳郡不久,聽聞錢塘風景秀美,特地來瞧一瞧。”

“金陵?失敬失敬,我竟沒聽出了老丈有金陵口音。”

徐佑頓時有了計較,這個時節從金陵來的大人物……真應該問一問顧允,安子道派了哪位欽差來罷免柳權揚州刺史的官職。

老者饒有興趣的望着徐佑,道:“你去過金陵?”

“去的不多,但是金陵雅言嘛,聽過的人都印象深刻。”

老者哈哈大笑,道:“現在都以說洛陽正音爲榮,難得還有人知道金陵雅言。郎君博學多識,定是錢塘縣的名士,可否賜教姓名?”

徐佑笑的很謙遜,道:“我身出寒門,一介齊民,豈敢稱名士?”

老者打量他一下,道:“觀郎君風度才情,就算現在不是名士,將來也定能名滿天下。”

“名滿於天下,不若其已!”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說,名揚天下有什麼意思,我還是算了吧。徐佑身處嫌疑之地,不會貽人口實,更何況老者顯然大有來頭。

老者訝然,道:“《管子》裡的話,揚州果然是天師道的重鎮,隨便遇到一個人都如此的熟悉道家的典籍!”

徐佑眉心微微皺起,見微知著,老者看似無心的一句話,卻代表了安子道對揚州、對天師道的不滿和戒心。

這次輪到左彣疑惑了,道:“管子不是齊相嗎,輔佐齊桓公成爲春秋時的霸主,怎麼成了道家的人?”

“班固編纂《漢書十志》,將《管子》列在子部道家。雖然跟天師道張氏的學說不怎麼相同,但也勉強算是道門一脈,所以後人常常說管子是道家的先師。其實班固沒有抓住管子思想的實質,他雖然受到道家的影響,但骨子裡還是以法家爲主。”

徐佑既是解釋給左彣聽,也在回答老者的問題。知曉管子,只是因爲讀過漢書十志,跟天師道沒有一文錢的關係。

老者眼睛一亮,似乎有點意外,故意考究他,道:“郎君此言差矣,管子崇尚君人南面之術,正是稷下學宮黃老道的糟粕所在,怎麼又牽扯到了法家呢?”

所謂君人南面之術,秉要執本、清虛自守、卑弱自持,簡單來講,就是教人怎麼搞政治,是對道家的分支黃老道的諷刺說法。徐佑有點頭痛,穿越到這個時代,最讓人難以容忍的不是沒有電視沒有手機沒有網絡,而是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的清談,談的內容千奇百怪,包羅萬象,並且不以勝負爲目的,僅僅爲了磨嘴皮子,也就是名士們追求的玄之又玄。

“法家本就是從道家汲取理念而產生的一門學派,不止法家,其他各家也都多多少少的受過道家的影響。比如韓非,是法家的重要人物,可作有《解老》和《喻老》兩篇,講的正是君人南面之術,也稱爲道論。什麼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管子認爲名生於道,道容百家……”

“郎君又差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黃老的道是邪說,儒家的道纔是真正的道!”

徐佑知道這樣辯下去,辯到明年也止不住,笑道:“老丈學的儒?”

老者興致更濃,道:“是,厚顏忝居孔聖門下弟子!”

“昔日稷下學宮內,皆是黃老之徒,齊國由此成春秋霸主之一。可孔聖先委吏(管倉庫),後乘田(管畜牧),最後官至魯國大司寇,攝相事,魯國成爲霸主了嗎?其後周遊列國,衛、蔡、宋、鄭、陳等國,或留之,或驅之,或困之,或殺之,卻從無一國想要重用於他,是儒道不及其他各家?還是有別的緣故?”

徐佑正色道:“小子非對聖人不敬,只是心中疑慮,求老丈解惑。”

老者不是腐儒,聽不得別人對孔子一點的批評,反倒對徐佑刮目相看,人人讀書識字,可並不是人人都會思索,道:“齊國地近渤海,盛產魚鹽,有山海漁田之利,只要君明臣賢,上下一心,稱霸不是難事。至於孔聖,六十歲前仕途不順,雖然名重天下,卻不被君王所用,但玉不琢不成器,正是這些磨難,讓他在六十歲後到了不受外界言論所困擾的境界,不再認爲自己的經歷坎坷。聖人之所以爲聖,不是與生俱來的才智,而是通過後天逐漸學習、認知、體悟和思索,當他站在所有人都要仰望的高處,這才成爲了聖人。”

他說的興起,指着旁邊碼頭上的石墩,道:“郎君容我稍坐,年歲大了,站立太久有些吃不消。”

“是小子疏忽,老丈快歇息一會。”

徐佑瞧着石墩冰涼,隨手解去外衣,摺疊後墊在上面,扶着老者坐下。其時風氣大開,名士袒胸露乳,捉蝨摳腳,皆以爲平常,像徐佑這樣的舉動,只是小兒科了。

老者也不拒絕,長長呼出一口氣,道:“舒服多了!你冷不冷?要是不冷,我就說的多點,要是太冷,就長話短說。”

徐佑笑道:“朝聞道,夕死可矣,區區寒冷,何足掛齒”

老者大笑,道:“好!那就細細說來。讀過孟子吧?亞聖說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因此管子以尊王攘夷爲藉口,行霸道,使齊國凌駕諸侯之上,可終齊桓公一生,只成了霸業,卻沒成王業。到了晚年昏庸不堪,身死而五子爭權,連屍身都腐爛了才草草下葬,這就是以力假仁的霸道,不能收服人心,一旦力所不逮,就會一敗塗地。”

徐佑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道:“那孔聖就是以德行仁者王……”

老者的目光中帶着賞識的神色,道:“不錯,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必大,商湯以七十里,周文王以百里,二者皆王天下,延續數百年之久,難道是因爲齊桓公比不上湯和文王?並不是,而是因爲齊桓公行的霸道,而湯和文王行的王道,道不同,自然結局不同。”

徐佑做恍然大悟狀,道:“王道,就是孔聖的儒,也是儒家的仁!”

“孺子可教!”老者撫掌,欣慰道:“孔聖周遊列國,勸君王以儒學爲本,奈何其時禮崩樂壞,沒人願意以德行仁,故而有志難伸,並非孔聖不如管子。”

徐佑俯首下拜,道:“聽老丈一言,茅塞頓開。不敢請教姓名?”

老者微微一笑,道:“老朽顧卓。”

“啊?”徐佑心中早就知道此老不是一般人,不過臉上還是要裝作大吃一驚,道:“莫非是顧侍中?”

侍中在東漢時可以出入宮廷,與聞朝政,是皇帝的心腹和近臣,到了魏晉逐漸演成握有相權的重臣。楚國的官制承襲曹魏,區別並不是很大,只是將侍中寺改爲門下省,來制衡中書省的權力。

顧卓並非門下省的長官,他的侍中是加封的,也就是說享受三品待遇,但沒有三品的實權。不過也能與皇帝奏對,充當顧問的角色,屬於比較親密的臣子,在朝野中具備廣泛的影響力。

“正是老朽。”

徐佑長揖不起,語氣帶着惶恐,道:“不知侍中大駕,多有得罪!”

“哎,咱們相談甚歡,何來得罪?侍中是金陵的叫法,在錢塘,你叫我一聲老丈足矣!瞧,我坐的還是你的袍子呢,不要講究禮數!”

顧卓對徐佑觀感上佳,問道:“郎君可是本地人?”

“跟老丈一樣,都是從外地來的。不過我來自義興……”

“義興?”顧卓似乎想起了什麼,再看向徐佑時,容色稍變,道:“可認得徐氏七郎?”

“小子徐佑,見過侍中!”

“原來是你!”

顧卓站了起來,依然笑容滿面,但徐佑知道,他已經有了疏離之心:“七郎氣色紅潤,身體想來已無大礙,真是可喜可賀。”

“全仰仗溫神醫妙手回春!”

徐佑奇怪,顧卓是安子道身邊的人,論情論理,都不應該對自己避若蛇蠍,莫非還有什麼蹊蹺不成?

顧卓將袍子遞給徐佑,道:“時辰也不早了,我先行一步,日後如果有閒暇,再來一晤。”

這話裡的客氣隔着錢塘江水都能傳到鼻子裡,徐佑恭敬作別,道:“老丈慢走!”

對了,顧卓是顧氏的人,算起來,應該是顧允的叔公!

顧卓的身影消失在城門,周邊聚攏過來七個隨從,方纔隔的遠,竟然沒有發覺。徐佑眼神微斂,默然良久,對左彣笑道:“回靜苑!”

第九十四章 脣舌第二十一章 孤身入金陵第五十七章 春酒一杯,請君入甕第三十七章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第十二章 自從一見徐郎後第七十六章 浮雲一別後第一百七十二章 清夢和驚雷第一百一十八章 救人救己第一百一十七章 滅族亡種第十一章 逝將候秋水,息景偃舊崖第六十八章 九泉之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慕容僅存的公主第七十四章 改良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人間第一百零七章 倉鶊第五十七章 撲朔迷離的山中奇事第七十七章 藋籊竹竿,以釣於淇第三十六章 易容易骨第二十七章 玉樹臨風第一百一十章 圍觀第一百四十七章 錦泛畔,候郎來第四章 背後乾坤第一百七十七章 天下盡仰一天師第一百二十一章 浮出水面第六十二章 再會第一百五十四章 搶客第八十六章 七言至此,吾道不孤第一百三十三章 四面狼煙起第八十九章 見血不見刀第十三章 江東獨步第一百七十二章 清夢和驚雷第三十八章 各安心思第五十二 無情最是臺城柳第一百三十八章 清明的刺殺第七十九章 如鹿在園第二十章 上清第六十五章 山間夜話動心絃第七十章 故燒高燭照紅妝第十五章 夏夜流唱曉月沉第一百四十七章 錦泛畔,候郎來第十六章 旁門入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碧眼鮮卑第六十六章 蒼老的郭勉第二十五章 青衣血魃第十七章 綻放梅花似血第一百四十章 鬼蜮不明第三十九章 娉納以德,防閒以禮第四章 西風吹起一湖血第二十七章 秋分歸來第十八章 真相第八十一章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第七十四章 改良第二十五章 迎合上意第一百四十九章 拔營第一百零二章 埋骨異鄉終有伴第三十二章 雷霆砲出天下驚第五十八章 香風詩韻,紅粉骷髏第十章 反擊第四十八章 道之謀,食之謀第十六章 聞歡下揚州第六十六章 自此無心愛良夜第一百二十章 位卑不敢忘憂國第九十三章 長短派第九十二章 鬆排山面,月點波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謂虎於菟第七十二章 分崩第一百零二章 埋骨異鄉終有伴第三十六章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黃花第八十二章 爲永世之定法第四十三章 詭異殺機第七十七章 備戰第一百零五章第九十一章 觀壺吟詩第十一章 軍法森嚴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夜暴富第五十二章 手書第三章 五色龍鸞張不疑第九十章 清明見清明第四十三章 十百千萬,琴棋書畫第三十二章 夫爲道者,如牛負重第十八章 真相第一百七十五章 困第五十九章 雨夜第九十二章 困於潼關第四十二章 狐朋狗友第一百四十八章 突破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如寺內雪堆柱第十一章 軍法森嚴第九章 葉仙芝第一百二十章 寒鴉棲復驚第三十七章 君刀太利第七十三章 志之所向第十四章 六天治興,三教道行第八章 定金丹第一章 少年的油紙傘第一百一十九章 謂虎於菟第七十五章 驚聞第五十章 涅槃重生第四十七章 喪盡天良第三十八章 男兒生在天地間
第九十四章 脣舌第二十一章 孤身入金陵第五十七章 春酒一杯,請君入甕第三十七章 暮春三月,草長鶯飛第十二章 自從一見徐郎後第七十六章 浮雲一別後第一百七十二章 清夢和驚雷第一百一十八章 救人救己第一百一十七章 滅族亡種第十一章 逝將候秋水,息景偃舊崖第六十八章 九泉之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慕容僅存的公主第七十四章 改良第一百三十四章 看人間第一百零七章 倉鶊第五十七章 撲朔迷離的山中奇事第七十七章 藋籊竹竿,以釣於淇第三十六章 易容易骨第二十七章 玉樹臨風第一百一十章 圍觀第一百四十七章 錦泛畔,候郎來第四章 背後乾坤第一百七十七章 天下盡仰一天師第一百二十一章 浮出水面第六十二章 再會第一百五十四章 搶客第八十六章 七言至此,吾道不孤第一百三十三章 四面狼煙起第八十九章 見血不見刀第十三章 江東獨步第一百七十二章 清夢和驚雷第三十八章 各安心思第五十二 無情最是臺城柳第一百三十八章 清明的刺殺第七十九章 如鹿在園第二十章 上清第六十五章 山間夜話動心絃第七十章 故燒高燭照紅妝第十五章 夏夜流唱曉月沉第一百四十七章 錦泛畔,候郎來第十六章 旁門入府第一百一十七章 碧眼鮮卑第六十六章 蒼老的郭勉第二十五章 青衣血魃第十七章 綻放梅花似血第一百四十章 鬼蜮不明第三十九章 娉納以德,防閒以禮第四章 西風吹起一湖血第二十七章 秋分歸來第十八章 真相第八十一章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第七十四章 改良第二十五章 迎合上意第一百四十九章 拔營第一百零二章 埋骨異鄉終有伴第三十二章 雷霆砲出天下驚第五十八章 香風詩韻,紅粉骷髏第十章 反擊第四十八章 道之謀,食之謀第十六章 聞歡下揚州第六十六章 自此無心愛良夜第一百二十章 位卑不敢忘憂國第九十三章 長短派第九十二章 鬆排山面,月點波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謂虎於菟第七十二章 分崩第一百零二章 埋骨異鄉終有伴第三十六章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黃花第八十二章 爲永世之定法第四十三章 詭異殺機第七十七章 備戰第一百零五章第九十一章 觀壺吟詩第十一章 軍法森嚴第一百一十四章 一夜暴富第五十二章 手書第三章 五色龍鸞張不疑第九十章 清明見清明第四十三章 十百千萬,琴棋書畫第三十二章 夫爲道者,如牛負重第十八章 真相第一百七十五章 困第五十九章 雨夜第九十二章 困於潼關第四十二章 狐朋狗友第一百四十八章 突破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如寺內雪堆柱第十一章 軍法森嚴第九章 葉仙芝第一百二十章 寒鴉棲復驚第三十七章 君刀太利第七十三章 志之所向第十四章 六天治興,三教道行第八章 定金丹第一章 少年的油紙傘第一百一十九章 謂虎於菟第七十五章 驚聞第五十章 涅槃重生第四十七章 喪盡天良第三十八章 男兒生在天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