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北府論兵

《爾雅》雲:丘絕高曰京。

所謂口,就是北固山旁邊連着長江的口岸。

自孫權在此地築鐵甕城以來,統稱爲京口。對了,它還有個鼎鼎大名的別稱,叫北府!

謝安因在京口練北府兵,讓謝氏成了和王氏並列的頂級門閥。劉裕繼承了北府的遺產,從而開創了劉宋王朝。王昌齡、辛棄疾、王安石、王灣都曾在這裡留下千古傳誦的名句,尤其王灣那首《次北固山下》更是膾炙人口,流芳百世。

徐佑從陸路抵達京口城外十八里,駐紮在下箅橋。距離下箅橋往東七裡的長江岸邊,有個地方叫樂亭浦,長雲軍和平江軍正停留在此間。

徐佑命左彣統理軍務,帶着清明、齊嘯、葉珉、明敬等十幾名手下將領前往青龍鬥艦列席參會。見了面安休林把徐佑好一頓誇讚,說吳興郡這一仗打的乾脆利落,振奮軍心。軍諮祭酒謝希文也讓徐佑把這次翠羽軍立功的將士名單報上來,由霸府給予相應的封賞。

徐佑笑道:“正要向殿下討賞……齊嘯,稍後把立功的兄弟們的名字交給謝祭酒。”

齊嘯唱了喏,大家心裡明白謝希文這是宣揚鞏固“恩自上出”的威權。謝希文往徐佑身後看去,道:“誰是葉珉?”

葉珉沒有動。

徐佑笑了笑,齊嘯立刻訓斥道:“不知禮數的小子,沒聽到祭酒問你呢,還不快去?”說着推了葉珉一把。

葉珉順勢上前了兩步,刷的立正,右手握拳,斜斜伸至左肩,筆挺的行了個軍禮,道:“參見祭酒!”

謝希文饒有興致的打量着他,道:“你就是葉珉?沈氏是江東武力強宗,多出悍卒,可你卻區區以五百人的兵力連下數城,並生擒沈載,當真難得!只是沒想到葉將軍這麼年少,果然微之麾下,皆是英豪!”

“不敢!”

葉珉表現的不卑不亢,謝希文笑着勉勵了兩句,倒是沒有怎麼見怪,他身爲三軍謀主,這點心胸還是有的。

“早聽聞翠羽軍無論尊卑,都不行跪禮,方纔葉將軍這樣……”謝希文學着比劃了一下,道:“可是軍禮麼?”

徐佑回道:“軍中披甲執銳,頻繁行跪禮費力誤事,況且尊卑在於人心敬服,跪者未必甘願,受禮者未必應當,不如簡而化之,上下兩便!”

張槐的聲音從後面傳來,道:“徐將軍所言甚是,可否容在下派人往貴軍觀摩習得此禮,也好在平江軍中推行?”

徐佑轉過身,笑道:“歡迎之至!”

三軍主帥、將領,霸府左右、參軍司諸祭酒,全部薈聚在鬥艦三層的主艙室,之所以召開這次軍事會議,是因爲衡陽王安休遠率三萬徐州軍已抵達廣陵,就像一把尖刀插進了揚州軍的後背。

前面是鐵鎖橫江,京口和瓜洲之間,幾百根大鐵椎插進長江中心,又在兩岸廣置雷霆砲,水師想要通過,難度大,折損也大。一旦相持不下,安休遠從後面突入,局面將不可收拾,所以必須分兵一路,先登長江北岸,將徐州軍攔阻在廣陵郡內,除去後顧之憂。

然而,聰明人都知道,當務之急是突破京口防線,和荊州軍會師金陵,這纔是搶功勞的正確路子,轉頭去打徐州軍,勝了,不過旁枝末節,可要是敗了,罪過卻也不小。

風險大於收益,智者不爲,可兩個時辰的軍議結束,參軍司的意思,是讓徐佑的翠羽軍承擔這次的阻擊任務。

理由很充分,長雲軍是安休林直屬,不能單獨行動,平江軍兩萬人,是西征的主力,也不能分出去,只有徐佑的翠羽軍,兵力不算多,那怕不能擊敗徐州軍,可七千人若是驍勇,也足夠將安休遠死死的攔在廣陵郡,不能推進半步。

謝希文給徐佑戴了高帽子,說什麼翠羽軍連沈氏都滅了,戰鬥力爲三軍之冠,北上卻敵,當仁不讓。安休林覺得有點不好意思,按他本意,徐佑最好留在身邊,由張槐分一萬平江軍,擇一良將出徵就是。可張槐並不同意分兵,平江軍代表的是顧陸朱張和揚州士族的利益糾,不是他單獨能夠做主的,眼下的局勢很明顯,利益的天平傾向於金陵方面,那麼平江軍就不可能再兼顧徐州。

徐佑成了唯一的選擇!

他沒有拒絕,而是欣然應命,呈現在衆人眼前的,就是不計個人得失,爲君分憂,顧全大局,並勇於擔當的忠臣良將的形象。安休林老懷大慰,對徐佑的觀感更上層樓,也許從此刻起,門閥不可信任的種子就埋在了他的內心深處,而真正可以信任的人,不管是在臨川,還是在京口,從來都只有徐佑一個!

謝希文送徐佑回下箅橋,兩人望着遠處依山而建的京口城,謝希文不無憂慮的道:“京口背靠北固山,城牆依託山勢而造,半是牆半是山,又面對江水,居高臨下,我們的雷霆砲無法發揮該有的作用,反而被守城的雷霆砲壓制,想要破城,肯定得付出慘重的代價。微之,我建議你出征徐州,絕不是妒賢嫉能,怕你分搶了功勞。留在這裡,你那七千人有多少條人命夠填?反倒是平江軍有顧陸朱張爲援,有整個揚州爲基,再有折損,也不會傷筋動骨……”

他頓了頓,語氣誠懇,道:“殿下坐困臨川多年,雖素來仁義,可威嚴不彰,來到揚州,又是以客壓主,鑑於當前的形勢,別人稱一聲殿下,但人心尚未歸附,那是顯而易見的事。長雲軍草創月餘,不足以撐起霸府的架子,唯有你的翠羽軍纔是殿下和我等王府舊臣的參天巨木。我固然才智不足,卻也不會做那自折羽翼的蠢事。此次北征,微之正好拿徐州軍好好練兵,爲將來計,遠勝留在這裡。”

謝希文謀慮深遠,更厲害的是船上開會時一副完全爲平江軍着想的姿態,下了船卻又能把徐佑哄的眉開眼笑。這種吃了上家吃下家的功力,單單做個謀主委實屈才,如果再通曉政務,將來必定是宰相的備選之一。

不過,徐佑早就想明白了這一點,所以答應的乾脆利落,笑道:“我也正有此意!”

謝希文露出惺惺相惜的神色,又道:“徐州兵善戰不假,可攤上安休遠這樣的軍主,如明珠蒙塵,十成的力氣,最多使出一二成來,以微之的手段,勝之不難!難則難在,微之勝了安休遠,到底是立即來金陵分杯羹,還是繼續往北,趁勢拿下青州?青徐據淮河一線,所謂守江必守淮,若沒了青徐,魏軍可以在淮河站穩腳跟,從彭城直至壽陽、鍾離和盱眙,然後渡過淮河,揮師直抵金陵。長江天險,不復存在。”

謝希文有這樣的擔憂,肯定有他的理由,徐佑皺眉道:“青州刺史是誰?”

“青州刺史卜天少年時曾隨先帝北伐,於青州一戰中大敗魏將盧淮和隴西王元賀,攻克歷城,頗受先帝讚譽。後來多在青州各地爲官,身經百戰,聲名赫赫,故先帝以之鎮青州,於是魏人不敢犯青徐。現在安休明竊據帝位,卜天定不肯跟隨我們舉義,如果安休遠敗在微之的手裡,金陵再被荊州軍和揚州軍聯手攻破,我怕卜天見事不可爲,會把青州獻給魏國……”

徐佑凝重起來,道:“祭酒何出此言?”

謝希文苦笑道:“卜天爲人最是忠孝,甚至可以說愚忠,先帝待他恩重如山,他便以死報之。安休明篡位後對他更是恩寵有加,先後三次加銜加賞,如今已是正三品的冠軍將軍、關內侯,他上表感激涕零,願俯首聽令。這樣的人太容易走上極端,若認定你我爲叛逆,真會投降索虜作爲報復……”

徐佑點點頭,道:“祭酒的意思,我都聽明白了,既然北上,那安休遠也好,卜天也好,青徐不寧,誓不班師!”

謝希文躬身下拜,道:“微之,拜託了!”

分別時徐佑問道:“京口這邊該如何破局,參軍司可有主意了嗎?”

“張槐已有定計,先用蒙衝火船焚去江中的鐵鎖和鐵椎,再佯攻京口,實則調集兵力佔領瓜洲。瓜洲既破,微之率軍北上可無後顧之憂,而京口也成了孤城,破之不難!”

徐佑提出疑問,道:“蒙衝主要勝在船快,可是逆江而上又沒有東風,我怕還沒有觸碰鐵鎖就已被石砲擊沉。”

謝希文笑道:“微之莫非忘了廣陵潮?”

徐佑恍然。

在唐朝之前,廣陵潮的名氣比錢塘潮響多了。西漢枚乘在《七發》寫:“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遠方交遊兄弟,並往觀濤乎廣陵之曲江……疾雷聞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內雲,日夜不止。”這是因爲長江入海口還不是後世常見的形態,而是距離京口和瓜洲不遠,就像後世杭州灣似的大喇叭,造成了海水倒灌入江的奇妙景象,從而形成了氣勢磅礴的廣陵潮。

“幾時起潮?”

“我一直在觀測水文,若估計不差,後天子時,潮水必至!”

這就是爲什麼古代行軍打仗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得天氣變化,還要懂得地理水文。

打仗,其實是個精細活!

第一百章 千言萬語,不如一魚第一百五十章 剷除異己第三十四章 勝負誰知第二十一章 晉陵城外五更鼓第一百六十三章 鬼道妖邪第八章 借面弔喪,監廚宴客第七十五章 連手推舟下揚州第六十五章 山間夜話動心絃第五十一章 追更第十一章 紅妝賊第一百七十二章 清夢和驚雷第七十章 盤螭將飛第九十一章 名揚天下第三十七章 君刀太利第八十章 釜底抽薪第九十三章 長短派第三十六章 匹夫一怒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甲白馬第一章 誰是誘餌第七十六章 錦瑟無端五十弦第三十章 奠定勝局第一百二十九章 枯楊生華,無咎無譽第七十五章 此恨不關風與月第七十四章 獵鷹第八十四章 借如來一葉菩提第十六章 傾家蕩產只爲信第六十四章 生死來去,皆不由己第五十五章 欲換青銅沽雪酒第二十五章 青衣血魃第八十三章 造佛以弘法第六十四章 那一觸碰的溫柔第一百零二章 埋骨異鄉終有伴第一百二十二章 中秋夜第一百六十章 和談第一百章 千言萬語,不如一魚第三十七章 尋故人第九十六章 互不退讓第七十章 故燒高燭照紅妝第七十章 枯魚過河泣第一百零五章第七十一章 不可逾矩第九十七章 重回錢塘第一百二十章 位卑不敢忘憂國第六十四章 那一觸碰的溫柔第一章 道爲三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軍心和兵諫第二十六章 韻外生韻,香外生香第四十二章 十幅畫的心動第二十三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夭再現第五十六章 朱草生,白龍現第一百七十五章 困第二十二章 光與暗的距離第五十七章 山鷂捕食第六十六章 糧草爲先第三章 垂死掙扎第十七章 騙局第二十五章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第六十章 斬蛟第一百五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六章 君子不欺第三十七章 娥皇女英第九十三章 長短派第八十章 紫花樹下,阿彌陀佛第八十一章 大好頭顱,我來自取第三十章 大毗婆沙第十四章 逃離第五十六章 絕崖偶遇第六十六章 自此無心愛良夜第一百七十五章 困第一章 老聃瘦金書第一百一十二章 閒來飲酒第五章 揚帆南下第十七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八十三章 相逢一日眼尤青第五十一章 入道第一章 誰是誘餌第二十章 上清第六十章 斬蛟第四十三章 十百千萬,琴棋書畫第一百零八章 一分爲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算計第十六章 傾家蕩產只爲信第一百一十四章 夜將至,血未燃第七十一章 不可逾矩第一百二十二章 中秋夜第七十一章 真真假假第三十三章 破城第七十一章 真真假假第八十六章 火燒滑臺第七十九章 如鹿在園第二十一章 巧舌如簧第九十九章 萬物皆數第三十五章 可有來世第四十一章 慕佳人第四十二章 儒道之辯第三十七章 娥皇女英第一百二十章 寒鴉棲復驚第九十七章 真假難辨第四十八章 玄武湖畔鬼夜哭
第一百章 千言萬語,不如一魚第一百五十章 剷除異己第三十四章 勝負誰知第二十一章 晉陵城外五更鼓第一百六十三章 鬼道妖邪第八章 借面弔喪,監廚宴客第七十五章 連手推舟下揚州第六十五章 山間夜話動心絃第五十一章 追更第十一章 紅妝賊第一百七十二章 清夢和驚雷第七十章 盤螭將飛第九十一章 名揚天下第三十七章 君刀太利第八十章 釜底抽薪第九十三章 長短派第三十六章 匹夫一怒第一百一十三章 白甲白馬第一章 誰是誘餌第七十六章 錦瑟無端五十弦第三十章 奠定勝局第一百二十九章 枯楊生華,無咎無譽第七十五章 此恨不關風與月第七十四章 獵鷹第八十四章 借如來一葉菩提第十六章 傾家蕩產只爲信第六十四章 生死來去,皆不由己第五十五章 欲換青銅沽雪酒第二十五章 青衣血魃第八十三章 造佛以弘法第六十四章 那一觸碰的溫柔第一百零二章 埋骨異鄉終有伴第一百二十二章 中秋夜第一百六十章 和談第一百章 千言萬語,不如一魚第三十七章 尋故人第九十六章 互不退讓第七十章 故燒高燭照紅妝第七十章 枯魚過河泣第一百零五章第七十一章 不可逾矩第九十七章 重回錢塘第一百二十章 位卑不敢忘憂國第六十四章 那一觸碰的溫柔第一章 道爲三一第一百五十四章 軍心和兵諫第二十六章 韻外生韻,香外生香第四十二章 十幅畫的心動第二十三章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夭再現第五十六章 朱草生,白龍現第一百七十五章 困第二十二章 光與暗的距離第五十七章 山鷂捕食第六十六章 糧草爲先第三章 垂死掙扎第十七章 騙局第二十五章 一別兩寬,各生歡喜第六十章 斬蛟第一百五十一章 與虎謀皮第六章 君子不欺第三十七章 娥皇女英第九十三章 長短派第八十章 紫花樹下,阿彌陀佛第八十一章 大好頭顱,我來自取第三十章 大毗婆沙第十四章 逃離第五十六章 絕崖偶遇第六十六章 自此無心愛良夜第一百七十五章 困第一章 老聃瘦金書第一百一十二章 閒來飲酒第五章 揚帆南下第十七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八十三章 相逢一日眼尤青第五十一章 入道第一章 誰是誘餌第二十章 上清第六十章 斬蛟第四十三章 十百千萬,琴棋書畫第一百零八章 一分爲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算計第十六章 傾家蕩產只爲信第一百一十四章 夜將至,血未燃第七十一章 不可逾矩第一百二十二章 中秋夜第七十一章 真真假假第三十三章 破城第七十一章 真真假假第八十六章 火燒滑臺第七十九章 如鹿在園第二十一章 巧舌如簧第九十九章 萬物皆數第三十五章 可有來世第四十一章 慕佳人第四十二章 儒道之辯第三十七章 娥皇女英第一百二十章 寒鴉棲復驚第九十七章 真假難辨第四十八章 玄武湖畔鬼夜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