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將軍釣磯,青魚負璽

就算真的要當皇帝,也不是今天能決定的事,安休林堅決推辭之後,袁燦站出來打圓場道:“天命不可稽,神器不可黷,新君即位,當築壇以告天地,我建議設太常寺,負責大典所需的諸多事宜,不如先操持起來,也給殿下留出點思慮的時間……”

“好!”

安子尚立刻贊同,指着袁燦,道:“六郎,袁憫孫你也認得,他素習朝儀,精通禮法,可爲太常令!”

兩人一唱一和,把安休林要不要即位,變成了什麼時候即位。真要是築好了壇,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還能拒絕得了嗎?

顏婉和檀孝祖同時附議,其他諸將也反應過來,擁立之功,天底下還有比這個更一本萬利的買賣嗎?頓時衆口一詞,要築壇造勢。

安休林無奈道:“但憑叔父做主!”

安子尚大喜,狠狠的抱了抱安休林,然後纔去探看江夏王的屍身,站在牀邊淚眼模糊,哀嘆道:“我這短命的侄兒啊……”

袁燦跟着跪地痛哭不止,心裡倒是鬆了口氣。江夏王爲人嚴苛,死了也好,他逃出金陵,陣前投靠,可畢竟有負先帝,既往不咎已是大幸,哪裡有機會作太常令,成爲九卿之一?臨川王生性和善,有此擁立之功,足夠袁氏三代恩寵不減,壞事變成好事,這就夠了。

事急從權,有了安子尚這個長輩,許多不方便安休林做的事都由他大包大攬,先命人把江夏王裝殮入棺,卻秘不發喪,經過一夜準備,第二天大早,安休林在安子尚、袁燦、顏婉、檀孝祖和衆多文臣武將的簇擁下,乘舟船浩浩蕩蕩直抵新亭。

徐佑適時出現,他以回京口稟告青徐戰況爲由,得知安休林來了江寧,正好在新亭碰到,這樣不會有人對徐佑的突然出現感到懷疑,江夏王的死也就再無破綻。

進駐新亭後,袁燦於南郊主持築壇,動用了三千兵力,只需要一日夜即可造成。而最緊要的事,還是勸進,可眼看祭壇就要造好,安休林無論如何不肯鬆口,急得衆人如無頭蒼蠅,亂成一團。

安子尚再次召集所有人商議,顏婉提議道:“徵北將軍是殿下最信任和倚重的人,登基之事,還得仰仗將軍。”

座內之人大都聽說過顏婉的脾性,持才傲物,目無餘子,見他對徐佑這般畢恭畢敬,心裡都有點驚訝。不過轉念一想,徐佑麾下的翠羽軍幾乎已經佔據了青、徐二州,戰鬥力天下矚目,身邊更是高手如雲,單單此次就有清明和竺無塵兩個小宗師隨行,更和揚州四姓關係匪淺,又是安休林的內弟,可以想見,義興徐氏在不久的將來必定再次崛起,並且遠比之前更加的興盛和強大。

顏婉恭敬點,是聰明人的做法,不過也讓人略爲不恥。

文人的風骨若是爲權勢折彎,這風骨便一錢不值!

徐佑罕見的保持沉默。

檀孝祖跟着勸道:“江夏王的事瞞不了金陵太久,徵北若不盡快勸諫殿下即位,一旦被金陵先放出謠言,怕是會動搖軍心。徵北是知兵的,明白我所言非虛,只有早定大位,衆將士安心,才能效死盡忠,爲主上討逆殺賊……”

徐佑仍舊不表態。

這下連安子尚也急了,道:“徵北將軍……”

徐佑忙站起,道:“不敢,太保直呼小子名字即可。”

“那我就倚老賣老,稱你一聲七郎。”安子尚懇切的道:“七郎可是有什麼疑慮?只管提出來,大家議一議,總會找到解決的方法。”

徐佑苦笑道:“當初我在臨川時,親耳聽殿下說江夏王神明爽發,當爲人主。他自來無意帝位,更何況江夏王剛薨,殿下絕不肯取而代之……除非……”

“除非什麼?”安子尚急得拍大腿,道:“七郎直說無妨!”

“除非先安頓好尤娘娘,否則的話,我看殿下絕不會點頭的……”

顏婉恍然,這是他大意了,尤媛尚在,若是不事先議好了名分,臨川王素來仁孝,怎麼會去搶原屬於江夏王的帝位?

並且這些話不能他自己提,得臣下們主動提出來纔好,徐佑要麼是暗中得了臨川王的授意,要麼是玲瓏剔透的真有九個心肝。

“這個……”安子尚也意識到問題所在,此事看似簡單,實則難比登天。臨川王生母早逝,自幼被趙妃養大,趙妃也已逝去多年,他和尤媛並不親近,尤媛在江夏王年幼時就出鎮外藩,甚至可以說兩人連面都沒見過幾次。

依舊例,將尤媛養在臺城,擇一僻靜的宮院優待着就是了,再不然或在江陵故地,或在金陵城內,由得她自個挑選,再格外賞賜宅院土地奴僕等恩典,頤養天年也行。但安休林既然自詡仁孝,這事就不能這麼辦,必須得迎入正宮,敬告宗廟和社稷,尊奉稱號,只不過到底尊爲皇太妃還是皇太后,這裡面區別大了去,摸不準安休林的真正意圖,誰也不敢輕易進言,哪怕安子尚也沒這個膽子。

“七郎,顏參軍說的對,此事還得仰仗你出馬。不管老六到底要怎麼做,我們都支持,眼下不是計較這些事情的時候,必須抓緊登基,否則悔之晚矣。”

徐佑等的就是安子尚這句話,故作猶豫了良久,道:“好,我這就去見殿下!”

是夜,經過徐佑的勸說,安休林勉強鬆了口,並決定入主金陵之後,將尊尤媛爲皇太后,這擺明要視若嫡母,代江夏王膝前盡孝。消息傳出,讓那些尚有點忐忑不安的江夏王舊部再無後顧之憂,荊州軍上層的主要將領徹底歸附。

一切安排停當,翌日凌晨,檀孝祖對外宣佈了江夏王的死訊,由於事先和幢主以上的主官都通了氣,加上檀孝祖對荊州軍的掌控力極強,雖然軍心浮動,卻沒有引起太大的震盪。

同日接到江州刺史朱智上表,說白龍出餘水,朱草生上饒,有青雲如蓋,籠罩臨川王府;第二日,湘州刺史庾瀛上表,說岳麓山頂聞聽鳳鳴,潙山腳下白虎現蹤,祥風從璇璣而下應;還有揚州刺史顧允上表,說金星凌空,並五虹貫穿白日,必有聖主出……當然了,這些祥瑞的真假沒有人在意,甚至連刺史們的上表也都是顏婉領着人鼓搗出來的西貝貨——真要等各州上報祥瑞,時間上來不及,反正這是天大的好事,代你上表是看得起你,沒人會覺得被冒犯。

然後謝希文、魏不屈等也從京口趕來,各自具名上表勸進,安休林三辭不受。衆人焦急,再去找徐佑,卻被告知徐將軍去了江邊垂釣,於是簇擁而至。

徐佑穿着蓑衣,迎着江風,坐在江邊的石頭上,遠遠看去,仿若登臨仙界,不在俗世之中。顏婉等面面相覷,來到身後,魏不屈正要開口,見徐佑豎指噓聲,一條青頭黑背的大魚掙扎着上了鉤,看體態近兩米長,估摸着最少也得一百八九十斤。

哪怕是在長江,這也是難得的大魚了!

“清明!”

釣線幾乎要被青魚拉斷,清明縱身入江,足尖在江面輕輕一點,那青魚被激起三尺,手出如電,扼住了魚腹,再翻了個跟頭落回原地,和他剛纔站立的位置分毫不差。

清明突然咦了聲,道:“郎君,魚腹裡有物!”

“哦?”徐佑奇道:“剖開看看,許是吃了漁民扔的雜物,克化不動,淤積腹內。”

這是江河中常見的事,並沒人懷疑,清明指尖劃過,在衆目睽睽之下,取出了一枚璽印,顏婉和謝希文同時色變,還是顏婉手快,一把搶了過去,仔細湊看,眸子裡逐漸露出驚駭之色:“這……這是傳國玉璽……”

謝希文也急忙湊過去,再三確認之後,肯定的道:“不錯,確實是秦璽。金陵有傳聞說安休明弒父後在宮內沒有找到秦璽,詔書用印都是僞造的,如今看來,傳聞非虛。”

傳國玉璽方三寸,若非這魚個頭大,還真的吞不進去,但也因此沒人懷疑是人爲的,顏婉喜形於色,竟抓住了徐佑的手臂,道:“將軍釣磯,青魚負璽,此乃天數,天數!”

頃刻間,傳國玉璽失而復得的消息傳遍了新亭,三軍振奮,徐佑領銜再次上表:“君子於其所不知,蓋缺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顧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時乘在御,必待先天之業;神化爲皇,乃葉應期之運。臣聞天之去就,固有常分,聖人當之,昭然不疑。殿下受天之命,符瑞告徵,丁寧詳悉,反覆備至……今既發詔書,璽綬未御,固執謙讓,上稽天命,下違民情。臣謹按古之典籍,參以圖緯,楚之行運及天道所在,即尊之驗,在於今年此月,昭晢分明,謹條奏如左。唯陛下遷思易慮,以時即位,天下幸甚……”

安休林也被傳國玉璽的出現嚇得以爲是天命所歸,不敢再推辭,終於點頭同意。

九月三日,登基大典開始,安休林身穿天子袞服,登臺而上,雖然鑑於形勢,一切從簡,可事莫大於正位,禮莫盛於改元,仍舊繁瑣的折騰了將近兩個時辰。祭拜天地、宣讀策文之後,安休林正式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曉諭金陵,除元兇首惡如安休明、東宮舊部曹淑陳述等以及蕭、沈兩家從逆者,餘者皆不追究。

揚州、荊州所部,文武各賜爵加一等,其餘各升一級,賞錢帛無算。改大行皇帝安子道的諡號爲文,取消安休明給定的景帝,廟號太祖。授竟陵王安子尚爲太尉,錄尚書事,兼領軍將軍,徐佑爲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兼徐州刺史,都督青、徐二州內外諸軍事,榮升二品,檀孝祖爲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兼荊州刺史,張槐爲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狄夏爲護軍將軍,謝希文爲尚書左僕射,陶絳爲尚書右僕射,顧允爲吏部尚書,兼揚州刺史,顏婉、魏不屈爲侍中,王玄莫爲徵東將軍,兼雍州刺史,等等等等,凡從龍有功,全都加官進爵。

當晚飲酒作樂,通宵達旦,喝得迷迷糊糊的顏婉被兩個婢女攙扶着進了房,忽見三步外的黑暗中站着一人,醉眼惺忪的斥問道:“何人如此大膽,敢擅闖我……呃,當朝侍中的臥榻……”

短刀如毒蛇般刺入顏婉的口中,透腦後而出,驚愕之色,就此凝固在眉眼間,鮮血順着嘴角流淌到了衣襟,滴答滴答聲,彷彿僧人敲響了萬古不滅的鐘鼓。

身後跟着的婢女尖叫者跑開,侍衛聞聲趕到,如林的刀劍之中,殺死了顏婉的人緩步出了房間,藉着天際邊的那一縷晨光,照出了他那蒼老又枯瘦的容顏。

郭勉。

徐佑、檀孝祖、謝希文等人也趕了過來,郭勉並沒有看徐佑,微微笑道:“顏侍中早在江陵時就多次想要殺我,小老兒只爲報私仇而來,順祝新皇業固盛漢,聲溢隆周。”

然後橫刀於頸,自刎而死!

第十六章 一乘頓教第八十八章 捧殺第七十一章 驚蟄三候第八十六章 七言至此,吾道不孤第四十五章 有計才第四章 西風吹起一湖血第一百二十八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二十八章 歸案第七十二章 入主林屋山第四十二章 狐朋狗友第三十三章 破城第八十三章 相逢一日眼尤青第八十八章 貴者乘車,賤者徒行第四十三章 挑撥第九十五章 入骨殺機第五十七章 撲朔迷離的山中奇事第一百零三章 笑柄第一百二十四章 算計第六十九章 男兒不負恩第五章 月痕第八十九章 漫流橫渡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家落字第八十四章 開場第一百四十八章 突破第八十二章 爲永世之定法第一百五十八章 舊事重提第三十一章 家無餘財第五十三章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第六十章 處處機心第十四章 鹿脯失竊之謎第六十九章 男兒不負恩第五十二 無情最是臺城柳第一百一十三章 深謀遠慮第一百二十三章 計中計第五十五章 欲換青銅沽雪酒第十四章 六天治興,三教道行第三十九章 巴蛇塗白第六十六章 自此無心愛良夜第二十七章 人之將死第五十一章 追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簡之內,音韻盡殊第一百六十六章 光明所及,盡是暗色第十七章 半步山門第七十七章 備戰第一百零二章 無漏第六十三章 推心置腹第一百一十五章 對弈第一百六十三章 鬼道妖邪第五十二 無情最是臺城柳第六十六章 糧草爲先第十二章 女兒心思切莫猜第十章 揚州之重第六十六章 自此無心愛良夜第二十一章 人間第四十章 勸進第三十九章 爭風吃醋第一百三十章 三進三出第九章 貴與賤第八十四章 開場第五十八章 買賣不成仁義在第四十章 訛詐百幅畫第九十三章 可驚可怖第二十五章 成擒第九十七章 真假難辨第一百二十八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四十八章 漫把青泥汗雪毫第三十三章 東宮聖女第七十六章 勾搭第四十七章 明月在,人不在第一百章 謀在局外,人在戲中第二十二章 回山第三十一章 中校署令第一百一十九章 鳳凰六象第一百二十四章 山門開,見宗師第八十九章 見血不見刀第十六章 一乘頓教第六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百四十九章 拔營第十三章 醉不成歡慘將別第五十五章 欲換青銅沽雪酒第五十四章 借飯第十七章 騙局第三十六章 賜你名姓第六十六章 崛起之路第五十五章 受命於天第一百一十七章 誘敵和圍獵第一百一十四章 平定第三十一章 全都是套路第三十四章 故家喬木第八十三章 造佛以弘法第五十章 新任祭酒第一百零四章 宮闕參差落照間第一百三十九章 談判第二十章 求之不得竊之可第八十四章 借如來一葉菩提第四十二章 十幅畫的心動第五十一章 欠君一命第四十章 勸進第三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十六章 遙知東宮驚變起
第十六章 一乘頓教第八十八章 捧殺第七十一章 驚蟄三候第八十六章 七言至此,吾道不孤第四十五章 有計才第四章 西風吹起一湖血第一百二十八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二十八章 歸案第七十二章 入主林屋山第四十二章 狐朋狗友第三十三章 破城第八十三章 相逢一日眼尤青第八十八章 貴者乘車,賤者徒行第四十三章 挑撥第九十五章 入骨殺機第五十七章 撲朔迷離的山中奇事第一百零三章 笑柄第一百二十四章 算計第六十九章 男兒不負恩第五章 月痕第八十九章 漫流橫渡第一百四十六章 各家落字第八十四章 開場第一百四十八章 突破第八十二章 爲永世之定法第一百五十八章 舊事重提第三十一章 家無餘財第五十三章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第六十章 處處機心第十四章 鹿脯失竊之謎第六十九章 男兒不負恩第五十二 無情最是臺城柳第一百一十三章 深謀遠慮第一百二十三章 計中計第五十五章 欲換青銅沽雪酒第十四章 六天治興,三教道行第三十九章 巴蛇塗白第六十六章 自此無心愛良夜第二十七章 人之將死第五十一章 追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一簡之內,音韻盡殊第一百六十六章 光明所及,盡是暗色第十七章 半步山門第七十七章 備戰第一百零二章 無漏第六十三章 推心置腹第一百一十五章 對弈第一百六十三章 鬼道妖邪第五十二 無情最是臺城柳第六十六章 糧草爲先第十二章 女兒心思切莫猜第十章 揚州之重第六十六章 自此無心愛良夜第二十一章 人間第四十章 勸進第三十九章 爭風吃醋第一百三十章 三進三出第九章 貴與賤第八十四章 開場第五十八章 買賣不成仁義在第四十章 訛詐百幅畫第九十三章 可驚可怖第二十五章 成擒第九十七章 真假難辨第一百二十八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四十八章 漫把青泥汗雪毫第三十三章 東宮聖女第七十六章 勾搭第四十七章 明月在,人不在第一百章 謀在局外,人在戲中第二十二章 回山第三十一章 中校署令第一百一十九章 鳳凰六象第一百二十四章 山門開,見宗師第八十九章 見血不見刀第十六章 一乘頓教第六十七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百四十九章 拔營第十三章 醉不成歡慘將別第五十五章 欲換青銅沽雪酒第五十四章 借飯第十七章 騙局第三十六章 賜你名姓第六十六章 崛起之路第五十五章 受命於天第一百一十七章 誘敵和圍獵第一百一十四章 平定第三十一章 全都是套路第三十四章 故家喬木第八十三章 造佛以弘法第五十章 新任祭酒第一百零四章 宮闕參差落照間第一百三十九章 談判第二十章 求之不得竊之可第八十四章 借如來一葉菩提第四十二章 十幅畫的心動第五十一章 欠君一命第四十章 勸進第三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四十六章 遙知東宮驚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