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驚蟄三候

“相對可能成爲大宗師的誘惑,散功的危險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你向來膽大包天,有勇有謀,絕不是畏首畏尾的性情。至於憊懶,能夠在溟海盜裡混出名堂,能夠不遠千里找柳權的麻煩,豈會真的喜歡得過且過?”

山宗額頭滲出細細的汗珠,饒他急智過人,這一刻也着實找不到破解僵局的辦法。動手?徐佑的名聲放在那,雖然前不久剛剛舊傷復發昏迷了幾天,但也沒有把握可以拿下他做爲人質。最重要的是,拿下徐佑於事無補,他是假死的人,天下之大,除了靜苑,根本無處可去。

徐佑回過頭,招呼山宗坐到身前,兩人之間的距離觸手可及,輕笑道:“你不用緊張,事無不可對人言,既然說開了,我就不會再起殺心。何況在這方寸之間,我不是你的對手。”

山宗默然,好一會才擡起頭,脣角露出幾許苦澀的笑意,道:“不瞞七郎,剛聽到其翼郎君的話,我確實動了心。但我對天發誓,絕沒有背叛七郎的意思,也沒有想要泄露這個秘密的打算。”

“世上能夠坐懷不亂的聖人只有柳下惠一個,面對誘惑,動心是人之常情。”徐佑嘆了口氣,似乎有些自責,道:“我自認不是暴虐的人,平時處事也算得上淡然,但剛纔那一瞬間仍舊沒有控制好自己的貪念,這是我的錯!我本該給你充分的信任,而不是妄加猜忌,以至於動了殺心!”

“七郎……”

徐佑踞坐於地,臀部壓住腿背,雙手交疊前伸,伏地下拜,沉聲道:“我自家滅以來,從來沒給人行過如此大禮。今日之事,是我負你在先,請受佑一拜。”

山宗急忙跪行退後,同時俯身回禮,虎目微微泛紅,聲音變得有些沙啞,道:“不敢!七郎言重了!”

“當日你欠我一命,所以許下了爲我效力三年的血誓。今日我既然動了殺心,你那條命就算還給了我,從今兩不相欠。山宗,你自由了!”

徐佑的言辭誠懇之極,道:“我之前說的話依然有效,你若想學,其翼可以將完整的菩提功教給你,我再贈你一些錢財,找個人跡罕至的山村隱居十年。待武功小成之後,天下無處不可去,哪怕被朱氏知道你的身份,到了那時,也已經無關緊要。”

山宗從一世家子弟淪爲抄賊,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折磨,每次夜深人靜之時還會從噩夢中驚醒。那些背叛、謊言、欺騙輪番上演,曾經的愛憐和溫柔化作無情徹骨的恨意,幾乎將他自幼讀聖賢書學來的對整個世界的認知徹底的摧毀。後來入了溟海,從了抄賊,身邊圍繞的是天下最殘忍狡猾的惡人和兇徒,稍有不慎,就會被嚼碎了骨頭,和着血肉吞噬的乾乾淨淨。

信任,對他來說,好遙遠,也好陌生的字眼!

不過徐佑的一番話徹底打動了山宗塵封的心,他眼光毒辣之極,不然也不會在方纔那頃刻之間,察覺到徐佑的殺機。正因如此,山宗可以真實的感受到徐佑此刻的真誠和毫無保留的信任。

久旱之人,乍逢甘霖,先是驚慌,然後就是無可遏止的感動,

君以國士待我,我以生死報之!

山宗叩首三拜,淚落如雨,道:“宗,漂泊四海,孤零無依,蒙七郎不棄,先義釋於長河津,後度厄於錢塘城,不以抄賊爲忌,不以卑賤爲恥,折節下交,推心置腹。此恩,生不足以報,死不足以還,若七郎不嫌我資質駑鈍,願甘附驥尾,終生不負!”

“好!”

徐佑伸出雙手,和山宗緊緊一握,道:“你我江湖相逢,他鄉再遇,緣分使然,更難得意氣相合,願禍福與共,終生不負!”

兩人對視一眼,同時放聲大笑,說不盡的豪氣干雲。也是在此時,山宗才真正歸於徐佑的麾下,而不再是單純的感激和報恩。他日鞍前馬後,肝腦塗地,不知遇到了多少驚濤駭浪,再沒有退後半步。

何濡在一旁沒有說話,望着徐佑的雙眸透着由衷的欽服,他自詡智計無雙,可只能作爲謀主,不能居於上位。上位者,必須有心胸、氣魄和使人歸附的獨特魅力,就比如他可以輕易的設局殺掉山宗,但沒有辦法讓山宗心悅誠服。徐佑的過人之處,就在於能人所不能,看似行險,卻偏偏出奇制勝,看似不按規矩,卻恰恰直指本心,不拘泥於形式,不糾纏於末節,所謂君子不器,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解開心結,彼此坦蕩,山宗經過慎重思考,最終還是放棄修習菩提功。畢竟散功存在風險,並且成爲大宗師只是大多數武者遙不可攀的夢,天資、努力、機遇和時間缺一不可。他有自知之明,天資尚可,卻並不出衆,努力也有,但不下苦功,機遇固然放在眼前,可要耗費數十年的時間去追求一個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的夢,他沒有那樣決絕的勇氣。

“我這個人心性跳脫不定,佛門的心法從骨子裡就不適合我,勉強爲之,只會捨本逐末,得不償失。到頭來兩手空空,一無所成,還不如照着現在的路子走下去,真有我的緣法,也未必不能在武道上有些成就。”

山宗這是聰明人說的明白話,菩提功有受想滅定功的加持,雖具備了參透造化的神通,但也不是什麼人都可以窺得登上絕頂的門徑。方斯年如同未經雕琢的璞玉,山宗卻在這塵世中沉浮了太久,兩人天分或者區別不大,但這份心性,卻已經是天壤之別。

佛門最重心性,從佛經中悟出的菩提功更是如此,既然山宗想清楚了其中的利弊,徐佑也不強求,凝視着正在滅定狀態中的方斯年,道:“其翼,七身、七手、七安般之後,她又如何行氣的?”

“出息不隨萬緣,入息不居陰界。行氣走督脈,通尾閭、夾脊和玉枕三關,經上鵲橋接連任脈,在沿胸腹還至丹田,此爲取坎填離之道。週轉運行七次,即可完功。”

“任、督?”

徐佑記憶中的白虎九勁,行氣的訣竅與何濡說的不同,但也十分重視任督兩脈的通暢,道:“任督爲人身之子、午,乃丹家陽火陰符升降之道,坎離水火交媾之鄉,如此說來,佛道兩家的功法大有相通之處。”

“正是!所謂萬變不離其宗,世間的功法不管出自何教,本源其實大同小異。”

方斯年忽然有了氣息,給徐佑的感覺,就像一個人破開了虛空,乍然出現在這個房間裡。何濡大爲振奮,道:“眼爲神之門,耳爲精之門,口爲氣之門。視之不息,則神從眼漏;聽之不息,則精從耳漏;言之不息,則氣從口漏。受想滅定的妙用,可以在取坎填離時封了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以最大限度將‘數息’匯聚的元氣納入丹田之內。”

簡單來說,別人吐納時,吸十分,最多入三分,而方斯年卻能吸十分,入十分,比起別人多收三倍的奇效,怪不得靈智和尚能夠在短短十年內甩開衆多同門,一枝獨秀,獨佔鰲頭!

何濡進一步解釋道:“丹田藏精,絳宮藏氣,昇陽藏神,菩提功先練丹田,再練絳宮,復練昇陽,然後三者一體,融會貫通,由此生成的真氣無比精純。譬如師尊,他一點武功不會,可要單比真氣,恐怕連三大宗師也毫不遜色,正是數十年如一日修習菩提功的結果。”

“菩提功又分十六重: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長短、知息遍身、除諸身行、受喜、受樂、受諸心行、心作喜、心作攝、心作解脫、觀無常、觀出散、觀離欲、觀滅盡、觀棄捨。修練到知息遍身的境界,可入九品,至觀無常,可晉小宗師,若能達到觀棄捨,應該就是傳說中的大宗師,一品絕巔!”

徐佑和山宗聽的入迷,他們都是習武之人,聞聽這世界一等一的內功心法,豈能不心馳神往?要不是個頂個的聰慧,知道貪多嚼不爛的道理,更明白佛門只渡有緣人,沒有方斯年的心性和緣法,冒然修習,只會誤入歧途,等到青絲變白頭的時候,將悔之晚矣!

方斯年睜開了雙目。

不知是不是心理原因,徐佑感覺她的眼神比之以前凌厲了許多,但也僅僅是一瞬間,方斯年跳了起來,拉着徐佑的手,道:“小郎,我腹中有小蛇在動,特有趣,我讓它去哪,它就去哪,只是不肯出來……”

徐佑微笑道:“蛇百年變虺,虺五百年成蛟,蛟一千年化龍,你腹中的小蛇現在還在長大,等到化成龍的時候,就會出來陪你玩了!”

“真的啊?”

方斯年很開心,不過馬上皺起眉頭,道:“小郎騙人,一千五百年,我早死的連屍骨都找不到了,就算小蛇真的化作龍,又怎麼陪我玩呢?”

“所以你要努力用功,聽從山宗師傅的教誨,日夜兼顧,好好修習,如此,小蛇要不了幾年就能出來了。”

“嗯,我聽小郎的,一定好好修習!”

徐佑笑着摸了摸她的腦袋,自從某次摸秋分的丫髻被方斯年看到,她也強烈要求同樣的待遇,所以徐佑的惡趣味得以擴大到兩個小丫頭身上了,算是成倍增長了。

安撫好方斯年,徐佑想起一事,對山宗道:“稍後會有三十名詹氏的舊部入駐靜苑,雖然不太可能有人認得你,或者聽過你的名字,但爲了安全起見,最好還是改一個!”

山宗鄭重其事的點點頭,道:“我之前也思考過這個問題,不如請七郎賜名!”

他背棄祖宗,加入溟海盜,也不肯改名換姓,自然是爲了堅持心中那點僅餘的世家子弟的驕傲。這時卻任由徐佑賜名,前後的改變,可見他確實將徐佑視爲自己效命的郞主。

徐佑也不推託,想了想,道:“正月啓蟄,言發蟄也。萬物出乎震,震爲雷,故曰驚蟄。從今日起,你的名字,叫驚蟄!”

何濡解釋道:“驚蟄有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爲鳩。鳩,《章龜經》裡記載,仲春之時,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故名曰鳩。等到了秋時,蕭殺氣盛,鳩振翅化而爲鷹,搏擊長空,無與倫比。”

“化者,反歸舊形之謂。驚蟄三候,鷹化爲鳩,指的是收斂氣息,蟄伏於春時,重新歸於起始。等到將來,秋風起,鳩又能復化爲鷹。”

“理有常有變,然有變而常者,有變而變者。其在於物,雀變爲蛤,鷹變爲鳩,此應氣之變,變之常也。你要體會七郎的深意,身爲鳩,心中常有化鷹之志,不讓此名蒙羞!”

“謹受教!”

山宗一改平時的嬉皮笑臉,撫衣下拜,道:“驚蟄參見七郎!”

第一百五十八章 犬牙交錯第三十一章 中校署令第五十九章 雨夜第一章 輕悍盡吳風第四十七章 明月在,人不在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湖八子第三十章 奠定勝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深謀遠慮第四十一章 將軍釣磯,青魚負璽第十章 反擊第一百零一章 心鬼既生,禪心安在第五十九章 遙憶別離人第六十二章 將軍明月第五章 揚帆南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一百一十四章 平定第八十二章 青雲第一百三十五章 洞中初見第七十章 故燒高燭照紅妝第一百四十章 鳳凰涅槃第八十八章 鐵衣刀光滿帳寒第十一章 紅妝賊第一百四十九章 楊乙之死第五十一章 入道第八章 流血第三十二章 飛卿第十一章 密信第三十一章 人間多苦楚第一百零三章 笑柄第四十四章 地獄中仰望天堂第五十五章 祛病第三十五章 可有來世第一百二十三章 計中計第三十八章 得來人頭送公主第四十一章 療傷第九十九章 何至於此第二十三章 箜篌引第二十四章 清明第二十八章 不濡其翼第七十二章 皆爲利來第十八章 真相第三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八十八章 洞裡乾坤第二十一章 孤身入金陵第九十九章 何至於此第六十章 名教的未來第十二章 人間樂事唯有此第一百三十章 三進三出第五十八章 重回溟海第五章 揚帆南下第五十五章 欲換青銅沽雪酒第七十六章 錦瑟無端五十弦第三十八章 從地獄到人間第一百二十七章 益州的水,伊人的心第五十八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百七十章 七月流火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夭再現第七十四章 死亡之門第一百七十二章 清夢和驚雷第八十六章 七言至此,吾道不孤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月閃耀第五十一章 追更第八十五章 迨其謂之第四十二章 援手第八十七章 大雪將至第一百六十章 和談第一百五十二章 我們中 出了個叛徒第一百二十四章 閉關問生死第一把五十九章 遵旨而行第七十四章 死亡之門第六十八章 大賊小賊第十四章 神品書第四十五章 有計才第三十四章 勝負誰知第十八章 真相第一百七十一章 朽木和金石第十三章 死局第五十五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四十二章 揚州紙貴第二十三章 將合兩姓之好第五十六章 別去經年,人心易變第十一章 軍法森嚴第一百二十八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五十四章 先手第八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計中計第三十三章 東宮聖女第四十章 勸進第九十六章 照罪天宮第三十二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八十八章 殺一人而三軍震第三十一章 人間多苦楚第六十三章 權與勢的對峙第十六章 一乘頓教第一百零八章 暗夜殺機第六十四章 山陰公主第四十一章 將軍釣磯,青魚負璽第七十九章 回錢塘第二十一章 孤身入金陵第一把五十九章 遵旨而行
第一百五十八章 犬牙交錯第三十一章 中校署令第五十九章 雨夜第一章 輕悍盡吳風第四十七章 明月在,人不在第一百六十一章 西湖八子第三十章 奠定勝局第一百一十三章 深謀遠慮第四十一章 將軍釣磯,青魚負璽第十章 反擊第一百零一章 心鬼既生,禪心安在第五十九章 遙憶別離人第六十二章 將軍明月第五章 揚帆南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一百一十四章 平定第八十二章 青雲第一百三十五章 洞中初見第七十章 故燒高燭照紅妝第一百四十章 鳳凰涅槃第八十八章 鐵衣刀光滿帳寒第十一章 紅妝賊第一百四十九章 楊乙之死第五十一章 入道第八章 流血第三十二章 飛卿第十一章 密信第三十一章 人間多苦楚第一百零三章 笑柄第四十四章 地獄中仰望天堂第五十五章 祛病第三十五章 可有來世第一百二十三章 計中計第三十八章 得來人頭送公主第四十一章 療傷第九十九章 何至於此第二十三章 箜篌引第二十四章 清明第二十八章 不濡其翼第七十二章 皆爲利來第十八章 真相第三十九章 瞞天過海第八十八章 洞裡乾坤第二十一章 孤身入金陵第九十九章 何至於此第六十章 名教的未來第十二章 人間樂事唯有此第一百三十章 三進三出第五十八章 重回溟海第五章 揚帆南下第五十五章 欲換青銅沽雪酒第七十六章 錦瑟無端五十弦第三十八章 從地獄到人間第一百二十七章 益州的水,伊人的心第五十八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一百七十章 七月流火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夭再現第七十四章 死亡之門第一百七十二章 清夢和驚雷第八十六章 七言至此,吾道不孤第一百五十七章 明月閃耀第五十一章 追更第八十五章 迨其謂之第四十二章 援手第八十七章 大雪將至第一百六十章 和談第一百五十二章 我們中 出了個叛徒第一百二十四章 閉關問生死第一把五十九章 遵旨而行第七十四章 死亡之門第六十八章 大賊小賊第十四章 神品書第四十五章 有計才第三十四章 勝負誰知第十八章 真相第一百七十一章 朽木和金石第十三章 死局第五十五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四十二章 揚州紙貴第二十三章 將合兩姓之好第五十六章 別去經年,人心易變第十一章 軍法森嚴第一百二十八章 維鵲有巢,維鳩居之第五十四章 先手第八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一百二十三章 計中計第三十三章 東宮聖女第四十章 勸進第九十六章 照罪天宮第三十二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八十八章 殺一人而三軍震第三十一章 人間多苦楚第六十三章 權與勢的對峙第十六章 一乘頓教第一百零八章 暗夜殺機第六十四章 山陰公主第四十一章 將軍釣磯,青魚負璽第七十九章 回錢塘第二十一章 孤身入金陵第一把五十九章 遵旨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