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被架空

隨着那英俊青年臉帶不甘之色被其他殿前值守郎官帶走,朝會繼續。伏泉聞他人稱呼其“公路”,臉露詫異,莫非這便是那袁家二少——袁術袁公路乎?

劉宏此時也醒悟過來,滿是詫異的看了眼伏泉,疑惑道:“伏卿何以言此?

伏泉正聲說道:“蝗乃害蟲,食吾大漢百姓五穀,此皆爲百姓血汗。今天災不斷,國庫空虛,百姓已是困頓,蝗又爲禍五穀,此爲神乎?袁氏身爲國之重臣,枉爲名門,竟以陛下皇子以喻蝗蟲,蝗爲害百姓,豈非陛下皇子亦乃爲禍百姓之人?其致陛下於何地,故袁氏乃妖言惑衆之輩,請陛下逐之!”伏泉此時已入朝堂,劉宏在稱呼他小名已經不合時宜,而伏泉也深知君臣之義已定,以後估計很難再喊他“姨夫”了,否則時間久了說不定引起猜忌。

此話說完滿朝袁氏之人可謂是臉色鐵青,被人當着面詭辯,用言語刺激自家門楣,能有好臉色纔怪?稍後便有一衆朝官起身反駁,他們絕不能容忍袁氏被如此羞辱,伏泉見之乃是袁家子袁基和他幾個堂兄弟,以及袁氏的一些門生故吏,此時他們滿臉惡意,似要生吞他。

伏泉苦笑,自己一時激動,看來做官第一天便要得罪朝野同僚大半了,然而他有的選擇嗎?若是何氏皇子成了太子,宋氏伏氏未來命運猜也猜得到,所以他必須阻止,至於得罪朝野又如何?

自己本就是外戚,只要得到皇帝信任便可,其他人得罪光了也無所謂,反而更加不會讓皇帝猜忌自己。就像竇武,其當時不得劉宏信任,除了劉宏恨竇氏父子奪其財,搶其宮女以外,未嘗沒有忌憚竇氏在士人黨人中的聲望。要知道王莽之事可是懸在東漢皇帝頭上的一把利劍,對於外戚他們是一邊防範一邊重用,劉宏可不敢賭竇氏有沒有異心。

劉宏當然不會治伏泉朝堂失禮之罪,其笑道:“伏卿所言有理,然太僕亦是爲國克忠之言,此事就此罷了。”很明顯其有和稀泥的意思,看似兩不相幫,但偏袒伏泉明顯,畢竟伏氏外戚家族底蘊再多,歷史再悠久,與現在的頂級門閥袁氏的勢力比起來還是差了許多。

皇帝爲此事定了論調,朝臣敢反對嗎?除了那些只要名不要利的,會去直言勸諫,其他人都是隨波逐流,顯然袁氏之人多是如此。

自袁安以來,如果他們不是一直緊緊跟隨皇帝意志遊走於朝堂,即使有祖輩餘恩遺澤在,他們也不會崛起的這麼快的。是以這件事暫時就此揭過,至於以後,袁氏自此與伏泉結仇,伏泉辱及袁氏,他們當然是不會輕易放過伏泉。

袁氏暫時放下這件事,可朝堂其他人卻不會,這時司徒楊賜道:“啓奏陛下,太僕之言雖有過失,但其言乃善。陛下即位已近十載,東宮之位久懸,國本不寧,老臣懇請陛下立儲,早定國本。”

話音剛落,朝野之中又有一羣人隨即附和道“臣等懇請陛下立儲,早定國本”,觀之人數更多,烏壓壓的一大片,想來應是多了楊氏勢力之人。

看樣子,袁氏吃了啞巴虧,不能在提議立儲後,楊氏不得不硬着頭皮上場了,即使因爲不避嫌會惹外人非議,總比劉辯當不了太子好,畢竟這一次機會實在是太好了。

這一下形式突然變得奇妙起來,空氣裡帶有緊張氣氛,似乎一下子變成了羣臣向皇帝逼宮,要皇帝早立繼承人的勢頭。

此時劉宏也發現了情形不對,若是他人提議他還不會多想,但是楊賜的話,就不尋常了。即使他是劉宏老師,劉宏平時也尊重他,但是自從楊賜收了何進做學生以後,一切就不同了,一瞬間劉宏便覺得這朝堂有一張大網在冥冥中想要控制自己,架空他的權柄。

劉宏並未立即回覆楊賜,而是謂左右宦官道:“汝等如何看?”

袁赦當即道:“啓稟陛下,國本爲大,請陛下早日立儲。”隨後,其身後張讓趙忠等人也齊齊附和,一副爲國爲天下的樣子。

“哦?”劉宏似笑非笑的看着身邊這一羣宦官,臉色莫名玩味,讓袁赦等人熟悉劉宏之人心中暗覺不妙。

果然,隨後劉宏看向車騎將軍宋酆道:“宋卿如何看?”

宋酆一愣未想皇帝喊他,他一直未於朝堂言語阻止,只因無話可說。如何阻止?國本乃國之大事,這一點從法理上來講十分正確,他若是言語阻止,可能會適得其反,引起劉宏猜疑,畢竟你一個外戚阻止皇帝立儲,是何居心?是以宋酆只如一木頭人呆坐,明知阻止不了,便不阻止了。

不過現在劉宏點名宋酆,他就可以不用避嫌了,其直言道:“太子乃國之儲君,社稷之本,應選以賢,今皇子辯年幼,不知心性,莫如再等數年,觀其秉性再予定奪。”

宋酆這話意思明顯就是拖,畢竟皇子太小,能不能做繼承人誰也說不清。他也沒想皇帝就此停止議論立儲一事,只是盡最大努力去阻止而已,然而令他未想到的是,劉宏竟隨即接了話道:“此言乃善,既如此立儲一事日後再說。”

話剛說完,便要退朝。

楊賜和袁逢皆是大急,他們準備這麼久,在何進身上投資這麼多,哪能白白讓劉辯沒了太子之位。顧不得形象他們又起身出言,盡述立儲乃迫切之事,彷彿現在不立儲便是世界末日一般,這就是世家大族,貴族士大夫的嘴臉,平時再清高又如何,涉及到自身家族利益,不會禮讓半分。

● ттκan● c o

“國儲之事乃朕私事,汝等妄言是何居心?虎賁將何在,再有妄議者,斬之!”

……

朝會終於還是結束了,立儲一事被擱置,有人失望,有人僥倖,有人憂心。

劉宏臉色已然轉變,他有些明白了,今日袁氏和楊氏可不是真的一心爲國,直諫立皇儲一事,而是爲了自己的利益,這讓他有種被欺騙的感覺。

同時遍觀滿朝勢力,外臣中贊同者,多爲袁、楊二氏勢力黨羽,竟佔外臣有一半之多,而剩下之人卻多是宮中宦官勢力,可是今日宦官的回覆也讓他憂心,他們也爲何氏說話,這很不尋常。

劉宏知道中朝外朝權利結構需要再一次改變了,否則他以後真有可能被架空了,現在需要等待合適時機。

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體柔易推倒第五百二十一章 長社城下誰成名第五百四十章 滿屋髒亂不得坐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戮征服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五百七十三章 太平道平閻忠遁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二百一十四章 益州分野有王氣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二十章 人情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之名聲 爾不知乎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三百零八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線第二百九十八章 短歌行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亂事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偉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捨晝夜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二百三十七章 皆爲利第二百二十六章 局勢應對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原秋風漢軍急第五百四十六章 潁陰荀氏才俊多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其道而爲之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廣 張伯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雨挾風雷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六百二十章 臧霸投誠 西域之爭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五十章 宋酆兵敗第七十三章 油炸蝗蟲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六百一十四章 各自出招餘後手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二百零七章 終平亂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九十八章 亡命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爲糧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三百三十四章 竇武真的是君子楷模嗎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一百九十一章 檄文討賊板楯蠻第四百四十三章 彈汗山和連第七章 埋葬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六百一十章 又是一年不穩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五百零五章 襲擾後方逼決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更好的活着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前絕後的舞蹈戰術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原秋風漢軍急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於彈汗雨急急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一百九十四章 漢蠻激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撈軍功鍍金的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音公孫瓚第四百二十三章 段煨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
四百一十一章 一門爭死爲黨人第五百五十一章 音清體柔易推倒第五百二十一章 長社城下誰成名第五百四十章 滿屋髒亂不得坐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戮征服第六百七十二章 塞北豐收和大婚第五百七十三章 太平道平閻忠遁第四百三十七章 草聖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第六百八十七章 完勝域外第二百一十四章 益州分野有王氣第三百九十六章 不能再低調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讓胡笳十八拍再現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二百七十一章 西北家族靠軍功第六百八十二章 爲將者 只有忠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四百八十四章 龐柔第三百八十七章 人心惶惶漢軍至第二十章 人情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之名聲 爾不知乎第二十五章 索賄第一百五十四章 西邸與祀第三百零八章 千里江陵一日還第三百六十七章 天下精兵出丹陽第四百九十三章 持久遊擊的影子第五百一十一章 搭上好線第二百九十八章 短歌行第五百七十一章 儒教天命第五百九十四章 涼州叛軍尚有後手第九十六章 到任第三百章 君有何志第二百八十九章 孤這就隨仙姑成仙得道第二百八十二章 他日必生亂事第五百六十章 今必將滅賊餘一役第一百七十二章 千里救主朱公偉第三百五十三章 不捨晝夜第三百三十八章 汝曹誤朕第二百三十七章 皆爲利第二百二十六章 局勢應對第五百九十七章 時候未到 尚需從長計議第一百八十章 朝會初爭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原秋風漢軍急第五百四十六章 潁陰荀氏才俊多第四十一章 伏誅第二百二十九章 反其道而爲之第二百八十三章 李廣 張伯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雨挾風雷第一百四十四章 涿縣巧遇第六百二十章 臧霸投誠 西域之爭第一百五十三章 南疆兵戈第五十章 宋酆兵敗第七十三章 油炸蝗蟲第五百八十章 虎父無犬子第七十二章 食爾血肉以報天地聖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喚賈文和來第六百一十四章 各自出招餘後手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三十六章 臣不討賊非臣 子不復仇非子第六百八十五章 山國消息第六百七十六章 大漢孝廉之法 必無存也第二百零七章 終平亂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公涓釣第九十八章 亡命第三百六十二章 以土爲糧第五百四十七章 皇甫中郎有何意第三百三十四章 竇武真的是君子楷模嗎第一百四十九章 願得一心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彈劾蔡邕第五百五十七章 幽涼之黃巾爭第四百六十九章 馬騰胡封第二十二章 太學第一百九十一章 檄文討賊板楯蠻第四百四十三章 彈汗山和連第七章 埋葬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之肱骨第六百一十章 又是一年不穩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殺服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只需段公一人便可第五百零五章 襲擾後方逼決戰第三百四十六章 更好的活着第二百零六章 入閬中第五百四十三章 曹魏最大之功臣第一百九十二章 空前絕後的舞蹈戰術第四百三十五章 華陰桃林第一百三十九章 古文左傳第四百七十四章 馬壽成偏師往援第四百五十七章 五原秋風漢軍急第四百七十一章 困於彈汗雨急急第四百八十五章 蒿里路上同往第十七章 捐錢百萬第一百九十四章 漢蠻激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囊中之物周正太第一百八十八章 來撈軍功鍍金的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音公孫瓚第四百二十三章 段煨第九十七章 關羽殺人第五百一十六章 土地女人孩子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