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汩羅江畔

“操吳戈兮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爲鬼雄。”

劉澤立於汩羅江畔,初冬時節,朔風勁吹,百草凋枯,萬木蕭瑟,口中吟詠着屈原的《國殤”,不禁是感慨萬千。屈原在劉澤心目在的地位,那是極其崇高的,憂國憂民,無私無畏,在民間的節日中,也只有五月端午這個節日是來紀念一個歷史人物的,可見屈原不朽形象在國人的心目中是何其的偉大。劉澤蒞臨屈原的投江自殺之地汩羅江,自然不免要親自到江邊憑弔一番。

隨行的潘鳳看到天色將晚,便勸劉澤道:“主公,天色已晚,此地又距敵軍營寨不遠,爲了安全起見,主公還是早些回還吧。”

劉澤卻是意猶未盡,指着汩羅江道:“子儀吶,你可知四百多年前,是何人長眠於這汩羅江中嗎?”

潘鳳搖頭道:“這個屬下不知,四百年前,那不是東周戰國時麼,死在這江中難道不覺有什麼大人物不成,值得主公爲此掛懷?”潘鳳雖然也讀書識字不少,但對於歷史典故卻知之甚少,自然也不清楚是何人死在這汩羅江中。

劉澤倒也沒有少見多怪的表情,潘鳳不知道屈原身死之處,一點也不希奇。乃道:“四百多年前,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憂憤國難。卻無力迴天,最終選擇了在汩羅江投江自盡。以死明志,他死的那日便五月初五,後人爲了紀念他,便在五有端午包糉子賽龍舟。”

潘鳳恍然大悟,道:“原來端午還有如此說法,這個屈原不就是寫下離騷、九歌的屈正則嗎?”

劉澤道:“正是,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這樣的品格的確值得後人來瞻仰,屈原雖然憂國憂民之心,但其懷才不遇,一身的抱負理想最終幻化成空,絕望之餘,投江自盡,雖保得自己一具清白軀殼,卻對楚國百姓的疾苦於事無補。亂世之中。真正需要的是,是爲國爲民挺身而出的中流砥柱,挽狂瀾於既倒。救萬民於水火,方可爲真丈夫也!”

正說話間,但聽得江邊響起一陣急驟的馬蹄聲,潘鳳擡頭視之,皎白月光之下,一彪快騎急馳而至,潘鳳暗叫不好,這個方向出現的快騎不可能是自己陣營的騎兵,一定是敵方的遊騎。此番劉澤出營。並未帶大隊親衛隨行護衛,只有潘鳳帶了幾十名錦鷹親衛。潘鳳立即撥劍在手,大呼一聲:“有敵襲。保護主公!”

錦鷹親衛訓練有素,緊急時刻處驚不亂,紛紛撥刀在手,護在劉澤的身前。但見前面弓弦連響,一支支羽箭如連珠般地疾射而至,既快又犀利,射中了護在劉澤身前的錦鷹親衛,那厚實的鎧甲竟如脆紙一般,根本就起不到任何一點防護作用,直接就被羽箭給洞穿了。

潘鳳的臉色陡然大變,錦鷹衛身穿的鎧甲可是靖軍之中最精良的連環鎧,在三百步之外,想要射穿這些鎧甲,至少得使用超過四石力的弓,光是看這些鎧甲被洞穿的情形,便可想象得到敵方的射手是何等恐怖樣的人物。

“快保護主公撤離!”潘鳳大叫一聲,保護劉澤的安全是錦鷹衛的頭等大事,對方擁有如此強橫的弓箭手,錦鷹衛戰力再強,也是無法抵擋的,只能先保護劉澤撤退纔是。

劉澤卻是從容地道:“能有如此弓力的人,想必來將必是黃忠,正好,我倒是想見識見識這個黃忠!”

潘鳳急得直跺腳,這時,敵方的快馬已馳至近前,爲首一將,鬚髮花白,赫然正是黃忠,他似乎也聽到了劉澤的話,呵呵冷笑道:“閣下想必就是靖王劉澤,某正是黃忠,如你所願,見見何妨!”

黃忠原本正在江邊巡視,聽得探馬報告說劉澤只帶少許侍衛前往江邊,不禁大喜過望,立即過江,向北岸殺來,想要擒拿劉澤。汩羅江本來就不太寬闊,黃忠乘船渡江,來勢極快,黃忠持五石之弓,人未至,箭先至,連着幾箭,勢大箭疾,撂倒了幾名護在劉澤身前的侍衛,換弓持刀,欲直取劉澤性命。

黃忠剛撲上來,斜刺裡衝出一騎,白馬銀槍,正是常山趙雲,劉澤到江邊巡看,趙雲如何放得下心,一路尾隨在劉澤身後,看到情勢危急,快馬殺出,截住了黃忠,大喝一聲道:“休傷我主!”

騎如閃電,槍似白練,趙雲一槍直刺黃忠而來。

黃忠本志在劉澤,但斜刺裡殺出趙雲,讓他不得不放棄了攻擊劉澤,轉身揮刀與趙雲接戰,你來我往,兩人連鬥了七八十個回合,不分軒輊。直把旁邊觀戰的潘鳳等人瞧了個目瞪口呆,趙雲在靖軍軍中,那可是赫赫有名的一流名將,戰功彪柄武藝非凡,天下罕有敵手,想不到在這長沙無名之地,竟然也能遭遇到如此悍勇的對手,不禁讓人大跌眼鏡。

劉澤卻是沒有絲毫的驚異,暗暗點頭,黃忠果然是老當益壯,不孚五虎上將之譽。

說話間,趙雲和黃忠已經是連鬥了百十餘回,仍然是難分高下,如此激戰,如何不驚動數裡之外的靖軍大營,哨馬急報於營中,賈詡、諸葛亮、徐榮等人聞劉澤遇襲,大驚,立即點起人馬,向江邊殺來。

黃忠聽得北邊殺聲四起,火光照如白晝,暗歎一聲,知道今日機會已是盡喪,再想得手已是試比登天,只得棄了趙雲,望江邊退去,登船欲回南岸。

徐榮此時率軍已追至江邊,看到黃忠登船,喝令衆軍亂箭齊發,將黃忠連人帶船射成刺蝟。)

第359章 狼子野心第665章 以絕後患第367章 開科取士(三)第511章 平定荊州第553章 金雞納霜第389章 夜襲徐州(下)第179章 白馬渡河第306章 袁譚敗走第289章 喜結良緣第260章 回到平原第531章 龐統夜遁第293章 力戰文丑第443章 兵圍壽春第460章 欺人太甚第671章 兵出子午第599章 見血封喉第172章 厚顏無恥第182章 單騎闖營第339章 福源米莊第289章 喜結良緣第635章 圍點打援第291章 活字印刷第548章 以退爲進第687章 重中之重第524章 在劫難逃第455章 楊弘戰死第656章 滅門慘禍第496章 糧草有毒第631章 火燒眉毛第564章 黃忠歸降第172章 厚顏無恥第156章 千里躍進第532章 只欠東風第402章 呂布殞命第47章 何爲分紅第579章 諸葛徵南第215章 丈量田畝第638章 嚴顏歸降第535章 調兵遣將第690章 許都之戰(下)第296章 喜得貴子第20章 秦嶺劫匪第209章 難得糊塗第94章 呂氏春秋第558章 暗使離間第275章 插翅難逃第576章 天倫之樂第174章 揮師兗州第606章 城下之盟第140章 擒賊擒王第538章 登陸北岸第256章 收降徐榮第200章 廢刺置牧第163章 長社城下第241章 孫堅中伏第518章 烏林水寨第703章 香消玉殞第591章 諸葛之計第224章 督郵駕到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1章 離奇穿越第183章 裡應外合第445章 如此特使第147章 朝庭封賞第562章 奪路而逃第605章 昨日如夢第609章 海上絲路第465章 暗戰風雲第433章 黯然而別第395章 高順被擒第303章 叛出冀州第423章 水落石出第67章 曲陽縣令第12章 高橋馬鞍第383章 盱眙之戰第648章 第九軍團第640章 山北小路第524章 在劫難逃第665章 以絕後患第323章 陳登做媒第660章 退回漢中第89章 重返芒碭第185章 攻心爲上第11章 忠孝難全第403章 勸降陳宮第409章 紅顏禍水第498章 強渡漢水第683章 獨眼夏侯第419章 作繭自縛第171章 胖子董卓第225章 鞭笞督郵第688章 許都之戰(上)第99章 絕色女子第601章 張飛暴怒第619章 藤甲奇兵第334章 四大家族第524章 在劫難逃第596章 橫渡長江第674章 長安大火
第359章 狼子野心第665章 以絕後患第367章 開科取士(三)第511章 平定荊州第553章 金雞納霜第389章 夜襲徐州(下)第179章 白馬渡河第306章 袁譚敗走第289章 喜結良緣第260章 回到平原第531章 龐統夜遁第293章 力戰文丑第443章 兵圍壽春第460章 欺人太甚第671章 兵出子午第599章 見血封喉第172章 厚顏無恥第182章 單騎闖營第339章 福源米莊第289章 喜結良緣第635章 圍點打援第291章 活字印刷第548章 以退爲進第687章 重中之重第524章 在劫難逃第455章 楊弘戰死第656章 滅門慘禍第496章 糧草有毒第631章 火燒眉毛第564章 黃忠歸降第172章 厚顏無恥第156章 千里躍進第532章 只欠東風第402章 呂布殞命第47章 何爲分紅第579章 諸葛徵南第215章 丈量田畝第638章 嚴顏歸降第535章 調兵遣將第690章 許都之戰(下)第296章 喜得貴子第20章 秦嶺劫匪第209章 難得糊塗第94章 呂氏春秋第558章 暗使離間第275章 插翅難逃第576章 天倫之樂第174章 揮師兗州第606章 城下之盟第140章 擒賊擒王第538章 登陸北岸第256章 收降徐榮第200章 廢刺置牧第163章 長社城下第241章 孫堅中伏第518章 烏林水寨第703章 香消玉殞第591章 諸葛之計第224章 督郵駕到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1章 離奇穿越第183章 裡應外合第445章 如此特使第147章 朝庭封賞第562章 奪路而逃第605章 昨日如夢第609章 海上絲路第465章 暗戰風雲第433章 黯然而別第395章 高順被擒第303章 叛出冀州第423章 水落石出第67章 曲陽縣令第12章 高橋馬鞍第383章 盱眙之戰第648章 第九軍團第640章 山北小路第524章 在劫難逃第665章 以絕後患第323章 陳登做媒第660章 退回漢中第89章 重返芒碭第185章 攻心爲上第11章 忠孝難全第403章 勸降陳宮第409章 紅顏禍水第498章 強渡漢水第683章 獨眼夏侯第419章 作繭自縛第171章 胖子董卓第225章 鞭笞督郵第688章 許都之戰(上)第99章 絕色女子第601章 張飛暴怒第619章 藤甲奇兵第334章 四大家族第524章 在劫難逃第596章 橫渡長江第674章 長安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