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以退爲進

提及諸葛亮,孫權也是一臉的無奈,荊州那邊已經傳來了消息,諸葛亮已被劉澤任命爲軍師祭酒,做了劉澤的帳前謀士。坦白地講,孫權對諸葛亮還是很欣賞的,不光是因爲諸葛瑾的緣故,雖然與諸葛亮只見過一兩面,但諸葛亮留給孫權的印象還是很深刻,尤其是諸葛亮提出的劃江而治的策略,給了孫權眼前一亮的感覺。只是可惜,周瑜和諸葛亮彷彿就一對天敵一般,彼此根本就無法相容,諸葛亮的主張周瑜一開始就是全盤否定,根本就談不上採納。

對於周瑜,孫權還是有所忌憚的,周瑜手握重兵,孫策臨終之前,一再叮囑孫權要重用周瑜,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面對周瑜這樣的託孤重臣,孫權自然不敢違背兄長孫策的遺訊,對周瑜是恭敬有加。這種恭敬並光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對於孫權而言,搞政治搞內政或許他是行家裡手,但真正行軍打仗,他可比父親孫堅兄長孫策差了老遠,正因爲軍事上的短板,他纔不得不依靠能征慣戰的周瑜。

雖然周瑜的確有大將之才,但由於擢升的比較快,難免還是會爲別人所忌恨,只是由於周瑜屢建戰功,纔算堵住了悠悠衆口。此次兵敗赤壁,周瑜立即就成了衆矢之的,所謂破鼓萬人捶,牆倒衆人推,與周瑜原本就不睦的程普、張昭等人紛紛站了出來,矛頭一致對準了周瑜,都有些落井下石的意思。

其中程普可以算得上是三朝元老。早在孫堅的時代就追隨孫氏征戰天下,就算沒有功勞那也是有苦勞的。而張昭更是孫策臨終託孤的顧命大臣,內事不決問張昭,足以可見張昭在江東的地位如何了。至於顧雍更是江東望族,顧家在江東的地位舉足輕重。

這幾個人在江東可都算得上重量級的肱股之臣,個個一言九鼎,他們一致前來彈劾周瑜,就算孫權有心迴護,也無法駁了他們幾個的面子,只得先應承下來。再作計較。

程普張昭顧雍等人彈劾周瑜的消息很快地就傳到了柴桑。周瑜剛剛率水軍撤回到了柴桑關。就接到了建業方面的密報,頓時臉色鐵青,比吞了一隻蒼蠅還難受。

原本程普張昭等人去見孫權是秘密會晤,一般人是無法得到內幕情報的。但周瑜早就在吳侯府安插了自己的心腹。稍微有一點的風吹草動。周瑜便可以得到了建業方面的準確訊息,當孫權還在遲疑要不要對周瑜進行處罰之時,周瑜卻早已是瞭若指掌了。

“本督在前線浴血奮戰。他們竟然在後面掣肘,真是豈有此理!”周瑜怒不可遏,一拳狠狠地砸在了几案之上。

此時的帳中,除了周瑜的幾名心腹侍從之外,只有龐統一人了,龐統也是方纔周瑜叫過來,準備商討下一步對付劉澤的計劃,那知話還沒開口,就接到了來自建業的密報,讓周瑜火冒三丈。

龐統小心翼翼地道:“都督緣何生如此大氣?”

周瑜倒也不相隱瞞,將密報遞給了龐統了,氣惱地道:“程普張昭等人趁本督兵敗之際,不問青紅皁白,向吳侯彈劾於我,要治我的敗軍之罪,氣煞我也!”

龐統大略地看了幾眼,呵呵一笑。

周瑜臉色一沉,道:“士元覺得這事很好笑嗎?”

龐統倒是沒有正面回答周瑜,反問道:“都督認爲吳侯將如何處置?”

周瑜眉頭緊皺道:“或許吳侯並非出自本願,但迫於壓力,倒也未必不會降罪於我。”

龐統哈哈大笑道:“都督何須爲此憂慮,在下有一計,足可保都督安然無恙。”

聞言周瑜大喜,道:“士元有何妙計,願聞其詳。”

龐統道:“現在江東一片彈劾都督之聲,咄咄逼人,都督何不用以退爲進之計,先行上表吳侯,具述赤壁之戰詳情,並自貶都督一職。同時秘密派遣心腹之人在吳會等地散佈劉澤駐節鄂縣意圖東進建業的消息,此消息一傳出,建業等地必定是人心惶惶,吳侯畏懼劉澤,必然不敢輕易地降罪於都督,都督可安枕無憂。”

周瑜略有些疑惑地道:“此計乃詐術也,吳侯待我至誠,如何肯欺?”

龐統大笑道:“都督真乃是好心腸,吳侯受程普張昭等人挾持,就算真的是要降罪於都督也是不得以而爲之,統此以退爲進之計就是要讓吳侯有充足的理由來應付程普張昭等人的挾迫。何況劉澤挾赤壁得勝之威已然進佔鄂縣,豈無覦覷江東之心?都督派人在建業等處散佈訊息,也未必就是假的,只不過是讓江東未雨綢繆,早知防備而已。現今江東水軍皆在都督之手,柴桑關已是江東的門戶屏障,江東現在能擔任藩籬之職的,已非是都督莫屬,吳侯心知肚明,如何肯降罪於都督?”

周瑜沉吟片刻,覺得龐統言之有理,於是便親筆寫了奏書一封,快馬加鞭的送往建業。在奏書中,周瑜全盤的將此次戰敗的責任都推卸到了諸葛亮的身上,說諸葛亮與劉澤合謀,設下了陷井,自己一時失察,才了誤中劉澤的圈套,導致赤壁的慘敗。不過周瑜在信中倒是言辭懇切地向孫權提出自己身爲主帥,擔負着不可推卸的責任,理應對此次兵敗之事負責,懇求孫權撤消他的一切職務,從重治罪。

周瑜的奏書用六百里的加急送達了建業,孫權接到周瑜的奏書,臉上陰晴不定,原本這幾日孫權還在思量,要不要治周瑜的罪,周瑜的自貶陳情書倒是來了。雖然周瑜言之鑿鑿地請求吳侯治的他的瀆職之罪,但字裡行間,明顯地透露出來此次戰敗乃是諸葛亮與劉澤暗中勾結所致,周瑜本人倒是沒有多大的過錯,真要是據此治周瑜之罪的話,恐怕真得很難服衆。

這時,中軍急匆匆地上前稟報道:“主公,大事不好——”(未完待續。。)

全本推薦:、、、、、、、、、

最新全本:、、、、、、、、、、

第312章 決意南下第304章 走爲上計第215章 丈量田畝第694章 撤離許都第374章 雙喜臨門第396章 陳宮出謀第658章 驚聞噩耗第657章 祁山腳下第285章 魚和熊掌第186章 輕取廣宗第202章 左豐登門第371章 偶遇董祀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149章 南下廣宗第308章 文津渡口第162章 梟其首級第72章 招攬趙雲第192章 再宴盧府第483章 打回原形第78章 廖化歸降第588章 炮轟曹操第98章 平生之志第254章 頤氣指使第181章 直逼鄴城第548章 以退爲進第593章 彭蠡水戰(上)第538章 登陸北岸第318章 孤膽徐庶第370章 開個玩笑第375章 呂布來了第690章 許都之戰(下)第21章 收服管亥第14章 醫治父親第295章 雪地獵熊第370章 開個玩笑第595章 彭蠡水戰(下)第503章 王粲遊說第607章 禍水東引第381章 曹豹嫁女第99章 絕色女子第676章 全面開戰第515章 行軍參議第196章 華服公子第221章 多多益善第564章 黃忠歸降第180章 鐵桶圓陣第236章 國相來訪第398章 虛以委蛇第285章 魚和熊掌第343章 左拉右攏第567章 棄城而逃第39章 考覈比試第258章 醉翁之意第46章 連鎖經營第423章 水落石出第357章 金蟬脫殼第624章 一渡涪水第237章 林海交印第210章 黃河氾濫第515章 行軍參議第217章 風波再起第607章 禍水東引第225章 鞭笞督郵第531章 龐統夜遁第86章 遼西採礦第642章 四渡涪水第568章 韓玄之死第373章 奸細風波第108章 渾天之說第510章 輕取襄陽第33章 峽江航第390章 二枚棄子第46章 連鎖經營第22章 峽江平渡第679章 被圍忻口第697章 巧舌如簧第472章 偏殿面聖第214章 討要錢糧第704章 漢家一瓦第127章 衛家公子第703章 香消玉殞第512章 探親江東第361章 喪心病狂第36章 青花瓷器第14章 醫治父親第505章 訪賢隆中第20章 秦嶺劫匪第339章 福源米莊第520章 蔣幹盜書第679章 被圍忻口第700章 武昌烽煙第87章 匯通天下第167章 三雄聚首第327章 枕蓆私語第428章 雷神之槌第142章 殺一儆百第152章 一騎當先第226章 圖財害命第514章 周瑜決斷第239章 酸棗大營
第312章 決意南下第304章 走爲上計第215章 丈量田畝第694章 撤離許都第374章 雙喜臨門第396章 陳宮出謀第658章 驚聞噩耗第657章 祁山腳下第285章 魚和熊掌第186章 輕取廣宗第202章 左豐登門第371章 偶遇董祀第705章 位極九五第149章 南下廣宗第308章 文津渡口第162章 梟其首級第72章 招攬趙雲第192章 再宴盧府第483章 打回原形第78章 廖化歸降第588章 炮轟曹操第98章 平生之志第254章 頤氣指使第181章 直逼鄴城第548章 以退爲進第593章 彭蠡水戰(上)第538章 登陸北岸第318章 孤膽徐庶第370章 開個玩笑第375章 呂布來了第690章 許都之戰(下)第21章 收服管亥第14章 醫治父親第295章 雪地獵熊第370章 開個玩笑第595章 彭蠡水戰(下)第503章 王粲遊說第607章 禍水東引第381章 曹豹嫁女第99章 絕色女子第676章 全面開戰第515章 行軍參議第196章 華服公子第221章 多多益善第564章 黃忠歸降第180章 鐵桶圓陣第236章 國相來訪第398章 虛以委蛇第285章 魚和熊掌第343章 左拉右攏第567章 棄城而逃第39章 考覈比試第258章 醉翁之意第46章 連鎖經營第423章 水落石出第357章 金蟬脫殼第624章 一渡涪水第237章 林海交印第210章 黃河氾濫第515章 行軍參議第217章 風波再起第607章 禍水東引第225章 鞭笞督郵第531章 龐統夜遁第86章 遼西採礦第642章 四渡涪水第568章 韓玄之死第373章 奸細風波第108章 渾天之說第510章 輕取襄陽第33章 峽江航第390章 二枚棄子第46章 連鎖經營第22章 峽江平渡第679章 被圍忻口第697章 巧舌如簧第472章 偏殿面聖第214章 討要錢糧第704章 漢家一瓦第127章 衛家公子第703章 香消玉殞第512章 探親江東第361章 喪心病狂第36章 青花瓷器第14章 醫治父親第505章 訪賢隆中第20章 秦嶺劫匪第339章 福源米莊第520章 蔣幹盜書第679章 被圍忻口第700章 武昌烽煙第87章 匯通天下第167章 三雄聚首第327章 枕蓆私語第428章 雷神之槌第142章 殺一儆百第152章 一騎當先第226章 圖財害命第514章 周瑜決斷第239章 酸棗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