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雕入秋雲邈寒影,我騎白馬逐西風。

羽林營的校場上,大漢帝國最尊貴的父子二人正騎在駿馬上,不斷做着—套複雜的動作。向前後左右開弓射箭;揮動武器,穩準狠地打擊木樁;迅猛的劈砍刺,躲閃避或檔撥架……

良久,漢帝劉啓勒住胯下的戰馬,滿臉潮紅,不知道是因爲疲憊還是興奮。

劉徹見狀,打馬上前,打趣道:“父皇馬術精湛,出乎孩兒預料啊。”

“莫來打趣朕,長久不練,有些生疏了。”

劉啓頗有自知之明,做太子時雖也修習射御之術,但登基七年來,幾乎再未碰過繮繩。騎了好一會,才漸漸找到當年的感覺,能做些簡單的騎兵動作。但也正是如此,讓他對於劉徹製作的騎兵用具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皇兒此番立下大功啊!有此等神兵利器,朕尚且能縱馬彎弓,何況我大漢精銳鐵騎乎?!”

劉啓騎在馬上,揚了揚手上的馬鞭,頗有指點江山的味道。

劉徹聞言,皺着眉頭給老爹潑冷水:“父皇請恕兒臣直言,這些馬具斷斷不能此時推廣全軍,否則我大漢危矣!”

“哦?皇兒何出此言?”

劉啓有些驚訝的看着劉徹,又想到他把羽林防衛的如此嚴密,不由眯起了眼睛。

“兒臣用去月餘時間,製成的馬具卻不足二十套。”

劉徹苦笑搖頭,繼續道:“若要裝備軍中精銳以抗擊匈奴,至少要十萬套吧?”

劉啓沉吟片刻,答道:“十萬套都尚且不足,匈奴有鐵騎四十餘萬,若要與之相抗,至少需二十萬精銳騎兵裝備此等兵械,再輔以數十萬步兵。”

劉徹撇撇嘴:“二十萬套?父皇可知,此等馬具,每套耗鐵近百斤,再刨去損耗,需近十萬石精鐵!”

劉啓聞言一愣,隨即嘴硬道:“朕可傾舉國之力,需知我大漢去年各處冶鐵作坊共鑄鐵五萬石,不出兩年……不出四年……至多六年……”

劉徹笑道:“父皇爲何數度改口?想是也知曉此中難度吧?恕兒臣直言,若要攢夠足量精鐵,至少需十年之功!”

劉啓張了張嘴,想再說些什麼,卻發現根本無力反駁。

大漢立朝之初,對鹽鐵業採取自由經營政策,民間可以自由組織開礦冶煉,鑄造器物及銷售。如今大漢的鐵產量有很大一部分掌握在權貴豪強手中,想要虎口奪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劉徹眼見劉啓情緒有些低落,忙安慰道:“父皇也莫要灰心,兒臣有些妙法,可讓我大漢精鐵產量提升十倍不止,還能製出比精鐵堅硬數倍之鋼。”

劉啓眼睛一亮,急道:“皇兒若真有此法,則大漢幸甚!快快獻上!”

劉徹眯着眼睛,意有所指道:“父皇莫急,可再細細思量,若兒臣獻上此法,是獻給父皇一人,還是獻給天下萬民?”

“朕即天下!獻給朕便是……”

劉啓聞言微怒,正要斥責,卻突然想到了什麼,隨即話風一轉,“朕會着少府(掌山海地澤收入和皇室手工業製造,爲皇帝的私府)新建冶鐵作坊,一應事宜由掌印太監孫全督辦。所有工匠及家人遷至北闕,着中尉郅都派人妥爲照看。如此,皇兒以爲如何。”

“如此甚好!”

劉徹聞言大喜,不由佩服老爹思慮周全,不但聽出他的言外之意,還能迅速想到解決的方法。

劉徹並非不想將漢朝的冶煉技術提升,只是現下未到最佳時機。

早在一個月前,劉徹初到少府諸冶監(掌鑄兵農之器)鑄造馬具時,便發現漢代冶鐵工匠竟掌握了相對先進的生鐵冶鑄技術,能製出優質鑄鐵。

作爲機械專業的高材生,劉徹對金屬冶煉並不陌生。既然已經有了一大批熟練的冶鐵工匠,那隻要劉徹將鼓風裝置和炒鐵技術傳播出來,百鍊鋼很快就會在大漢帝國出現。

.ttκá n.C O

劉徹很快就抑制住自己的衝動,金屬冶煉技術在任何時代,都是國之重器。在沒有萬全的保密措施下,斷斷不能急着推廣。

對外,有許多不法商人,甘願冒着誅滅九族的風險,將精鐵高價販賣到匈奴人的手中。

對內,經過吳楚之亂,劉啓雖已大大削弱諸侯王的勢力,但地方豪強仍然不可小覷。尤是惦記着皇位的樑王,史書曰“樑多作兵器弩弓矛數十萬,而府庫金錢且百鉅萬,珠玉寶器多於京師”。

在鹽鐵自營的國策下,若是毫不保留的將更先進的金屬冶煉技術傳播出去,基本就等同於資敵了。

漢帝劉啓問弦知雅意,着少府新建冶鐵作坊,並嚴防泄密,正合劉徹心意。

“父皇英明!堪比古時堯舜!”

劉徹大眼珠子滴溜亂轉,拍着馬屁道。

劉啓心中得意,嘴上卻道:“別給朕灌迷湯,你既有功,這新作坊自會算你份子,但產出精鐵需分出七成,爲朕打造新型馬具。”

劉徹小臉緊皺,猶豫道:“不是兒臣小氣,但這馬具斷斷不可爲父皇製造,只能用於裝備羽林。”

見得劉啓臉色驟變,他趕緊解釋道:“父皇,若是新型馬具此時傳了出去,非但對匈奴作戰沒有任何幫助,更是於國不利啊!”

“哦?皇兒何處此言?”

劉啓面色稍霽,示意劉徹繼續說。

劉徹清了清嗓子,道:“父皇僅僅看到馬具對我大漢騎兵有幫助,卻不妨多想想,一旦被匈奴人學了去,不更是如虎添翼?”

劉啓聞言,只覺陣陣心悸,自是深悉箇中風險。

新型馬具能讓騎兵戰鬥力提升數倍,不是虛言。若大漢二十萬精騎和匈奴四十萬鐵騎同時裝備,同樣提升數倍戰鬥力,反而是大漢虧大了。

“皇兒所言極是,但此等利器,若是不裝備,豈非暴殄天物?”

劉啓頗是不甘,直勾勾的盯着劉徹。

劉徹胸有成竹道:“父皇也莫須憂心,新型馬具耗鐵頗巨,匈奴乃蠻夷,不擅冶煉,所用之鐵多是通過與我大漢邊貿交易,或是利用無良商人走私,數量有限。

少府中原有的冶煉作坊年產鐵僅兩千石。兒臣可先在新建作坊提升冶鐵作坊的技術,以十倍爲底限,每年則可產鐵兩萬石。只要父皇再向各地隱蔽的收購少量精鐵,不出四年,二十萬套馬具所需精鐵當可備齊!

而在四年中,父皇還可命諸冶監秘密製作新型馬具,秘建庫房以蓄之。四年後,羽林諸人皆以弓馬嫺熟。到時我大漢二十萬精騎同時換裝,再輔以羽林諸人教導其訓練,以適應新型馬具。不出數月,必然可堪大用。哪怕屆時匈奴密探能尋得機密,也爲時晚矣。

一旦大軍整訓完畢,我大漢二十萬鐵騎驟然盡出,匈奴必再無回天之力矣!”

“好!好!好!”

劉啓大讚三聲後,不禁仰天長嘯,聲似狼嚎,引得遠處的貼身侍衛和羽林諸人面面相覷,不知所謂。連他胯下的駿馬都有些驚慌,不斷的用兩隻前蹄來回踩踏着地面。

劉啓急忙噤聲,用手輕撫胯下的戰馬,將它安撫下來。

劉徹卻是大笑着縱馬遠去:“父皇聲如洪鐘,氣衝雲霄,想是身體已經大好,皇祖母和母后若是知曉,必定高興,兒臣這就去向她們報喜去。”

劉啓聞言,自是臊得老臉通紅,縱馬追去。

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三十一章 謀劃絲路 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
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六百五十八章 餓狼出城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三十一章 謀劃絲路 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