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

夫甘都盧,十餘萬屬民散居與千里若開山脈的東麓,本爲哀勞國西南邊的屬國。

七年前,大漢向夫甘都盧索取的其國南部沿海地域,在伊洛水(伊洛瓦底江)的入海口附近,築城囤兵,即爲現今的仰光郡。

眼瞧哀勞已被漢廷折騰得半死不活,夫甘都盧君臣更是惶恐不已。

今歲入秋後,夫甘都盧國君素昂親自跑到仰光城,求見仰光太守公孫歂。

“自請除國?”

公孫歂聞得他的打算,不禁微是揚眉。

素昂坦言道:“我族自知教化未興,不敢奢求上朝準允盡數歸化,但求除國之後,能得以託庇於上朝,納入仰光治下。”

公孫歂頜首道:“此事非吾所能應諾,吾自當儘速遣人呈稟天子,然今上素來仁德,你等若真是誠心歸附,盡心替漢室效力,諸多王公貴族必是能得歸化入漢的。”

素昂聞言,懸着的心才稍稍放下些,他的所求本就不多,能保住王族苗裔就知足了。

若漢廷真要吞併夫甘都盧,也用不着興師動衆,光靠囤駐在仰光的漢騎,就足以把夫甘都盧來回犁上幾遍。

漢八十一年,冬月。

皇帝劉徹頒佈召諭,除夫甘都盧國,轄地皆劃歸仰光郡轄屬,國君素昂賜爵關內候,留在當地,協助修築邊塞及拓寬商道。

確如公孫歂所料,夫甘都盧的諸多王公貴族及其親眷都得以歸化入漢,除卻家族主事者要如素昂般留在當地,其餘家眷皆是紛紛遷入漢境,打散到各郡縣。

尋常的夫甘都盧百姓卻是沒這等待遇了,漢廷公府批覆的歸化名額未過萬,等若二十個夫甘都盧人僅有一人能得歸化,餘下者實則變相淪爲了漢人的奴隸。

只不過,漢廷對識趣的外族反倒不好痛下狠手,故雖未讓夫甘都盧的平民冊入民籍,卻也沒冊入奴籍,更未大肆屠戮夫甘都盧的老幼婦孺,僅是徵了精壯男丁服徭役。

換後世的話說,這些夫甘都盧人皆是沒有漢籍的黑戶,地位雖比奴隸高些,卻也無法以漢人自居,無法遷居入城邑,更遑論在城中購宅置地。

仰光郡特地劃出十餘塊沿海地界,將這些黑戶盡皆打散遷徙。

依照漢廷政令,南方數郡皆是不得隨意農墾,不得擅自營造工坊,十餘萬夫甘都盧人僅能靠替仰光郡的漢軍和漢商做事,才能繼續維持生計。

好在仰光乃大漢與巽加通商的重要窗口,海陸商貿皆是興盛,又有邊軍和水師艦羣輪駐,各處民用碼頭乃至軍港,皆是不缺事做的,包括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你們懂的。

橫貫中南半島的陸地商道,連通着胥浦和仰光兩郡,過往漢廷限於人力有限,又因哀勞和雒越未定,故沒花大力氣造橋修路,現今自是不宜再拖延,夫甘都盧徵到的役夫,有半數就投入到了商道的拓寬修葺。

餘下的半數役夫,則是調往若開山脈的洞鴿山隘,在隘口東端修築塞城,與隘口西面的巽加塞城遙相矗立。

巽加君臣聞得漢廷此舉,卻是不憂反喜。

巽加從未有東擴之心,過往是覺夫甘都盧乃蠻荒之地,待得大漢設置仰光郡,就更是不敢興兵東顧了。

暴虎在側,沒撲上來咬你,就該謝天謝地,難不成你還要去捋一捋虎鬚,摸一摸老虎屁股?

巽加昔年之所以在山隘西口築塞囤兵,本就是爲防備漢騎經此犯境,此時見得漢廷在山隘東口也修築塞城,貌似也無心西擴,自然是更爲安心些的。

這是種頗爲天真美好的僥倖心理,卻是現今巽加君臣最真實的心理寫照。

巽加儲君普林達卡是出使過大漢的,親眼見識過漢地繁華,漢軍壯盛,深知巽加絕非大漢之敵,若非兩國本土遠隔萬里,漢廷怕不是早就出兵覆滅巽加了。

雅利安人本就是個欺軟怕硬的民族,若非如此,千餘年前也不會從東北歐的烏拉爾山脈一路南逃到身毒半島。

沒錯,是南逃,不是遷徙!

數萬裡的漫漫南逃之路,雅利安人不是沒想停下腳步,奈何遇着的所有民族都特麼打不過啊!

西方蠻族就不提了,東方遊牧民族更是如狼似虎,直到逃到南亞次大陸,才遇着些能欺負土著部族,創造了吠陀文化和建立了種姓制度,以身毒霸主自居。

當今之世,論及下崽子,那雅利安人是確實厲害,但若論及戰鬥力,那特麼半島南部注輦國的泰米爾土著都不怵他們。

依後世史籍記載,到得華夏的宋初時,注輦國的羅闍羅闍王,硬是領兵打到了恆河南畔,差點就將雄霸身毒千餘年的雅利安人徹底滅族了。

如雅利安這等不知進取的民族,漢人怕個甚?

反倒是泰米爾人,着實狡猾陰險,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巽加王朝現今源源不斷的向大漢輸送黃金白銀和廉價奴隸,又能幫着漢廷遏制注輦國乃至安息帝國,大漢君臣自不樂見其太早沒落。

乖乖崽,漢爹好好呵護尚且不及,怎麼捨得出兵打你?

竭澤而漁,自斷臂助,智者皆不爲也!

毫不誇張的說,當今之世,巽加政局穩定,好生繁衍生息,最爲樂見者必是大漢君臣無疑。

海外殖民的首要目的,絕非盲目的開疆拓土,而是資源和市場,這是後世網文中大多數穿越主角都沒能整明白的。

日不落帝國從爹爹變成小老弟,腐國老貴族被美帝那羣社會渣滓的後裔騎在頭上拉屎,也是咎由自取了。

言歸正傳,話說從頭。

聞得夫甘都盧自請除國,哀勞攝政王哀隆也是深受啓發。

哀勞是被迫歸降,而非主動歸附,想舉國內附是絕無可能的。

自八月揮師南下,十五萬哀勞大軍瘋狂血洗雒越在內的諸多土著部族,雖是不惜傷亡,然斬獲的首級卻仍只區區八萬餘。

三個月的血腥屠戮,端是掘地三尺,連深山密林中的野人都搜得差不多了,饒是再四處搜尋,所獲怕也有限了。

依着大漢太子的許諾,一顆土著首級,赦一條哀勞人命,六十餘萬哀勞人能活下來的豈非不足九萬?

哀隆無法可想,只得將戰死的哀勞將士也割下首級,纔將將湊了十萬。

此等作法,之所以沒鬧到炸營造反,蓋因哀隆向全軍將士許諾,這些戰死的將士,其家眷將得以優先向漢廷“請赦”。

哀勞將士們雖仍是悲憤不已,然卻也無意作亂,蓋因兩萬漢軍早已接管哀勞王城,且將哀勞的老幼婦孺皆遷到王城周邊。

胥浦漢郡,更有大漢驃騎將軍馬嶼坐鎮,統率虎賁和中壘兩大精銳騎營,加之早已囤駐在胥浦的參騎和囤駐在仰光的觜騎,四支騎軍光戰兵就超過八萬騎,加上諸曹輔兵足有十餘萬。

漢廷特意在哀勞軍中派了不少監軍,但凡哀勞大軍有所異動,六十餘萬哀勞軍民,幾人能逃,幾人能活?

眼瞧着入冬了,若非胥浦郡運來的軍糧,餘下的十三萬哀勞將士怕不得刨草根吃。

哀勞王城的國庫和倉廩,四百餘年的積蓄,早被漢軍盡數搬空,從西隨水船運到胥浦,再轉而運往帝都,年節前必能抵京,向大漢天子獻禮的。

哀勞人恨不恨漢人?

必然是恨的!

哀隆心知肚明,大漢君臣亦是瞭然於胸,只是不以爲意罷了。

猛虎巨龍,甚麼時候在意過螻蟻臭蟲的憤怒?

哀勞王族爲首的諸多顯貴大族,其嫡系族人已逐步遷入漢境了,哀隆也算完成了昔日對自家叔父的承諾,並不打算繼續做甚麼狗屁攝政王。

他確是個自私且冷血的人,盡力挽救父族親眷已是極限,對餘下的哀勞人是死是活真的不在意。

窮則獨善其身,在他看來,實則最自然不過了。

聞得夫甘都盧國君的做法,他亦是福由心至,代表自家那年僅九歲的國君侄兒,向漢廷上書,自請除國。

漢八十一年,臘月。

皇帝劉徹再度頒佈召諭,除哀勞國,其王城更名安南城,設安南郡,轄屬方圓千里之地,除卻安南城,旁的城寨盡皆縱火焚燬,摧盡斷壁殘垣。

哀勞王哀罟只得爵關內候,倒是攝政王哀隆,得賜列候之爵,號曰“靖南”,封邑是肯定沒有的,賞賜倒是沒虧了他,也循往例賜了些皇室實業的份例。

大漢天子確是仁德聖君,雖知哀勞大軍只斬獲十萬土著首級,卻是將六十餘萬哀勞人盡數赦免了。

當然,真正得以歸化入漢,亦如夫甘都盧般,近愈二十取一,餘者更不得滯留漢境,皆將在明歲開春,遠徙萬餘里,劃歸西域諸國接受安置。

西域現今劃分百餘小國和城邦,各國屬民過少,六十萬哀勞人盡數打散,與西域諸國胡人混居,既可大幅改變當地人口結構,亦可提供更多的勞力,替大漢維護好商道及沿途補給。

激化民族矛盾?

那不是好事麼?

死的又不是漢人,本土胡人和遷入的哀勞人再鬧騰,還敢動路過的漢商?

怕不是想嚐嚐大漢騎軍的馬戟!

不肯遷徙的哀勞人,就地斬殺!

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當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新書徵詢,免費章節,請大家務必看看,拜託!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
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當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新書徵詢,免費章節,請大家務必看看,拜託!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