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

袁盎眼見太子劉徹言語中隱隱對他有些不滿,心中也是頗爲無奈。

雖說監察百官乃是御史府的職責,但作爲百官之首的丞相,更是肩負着任命各級官員的重任。面對南陽及周邊郡縣如此嚴重的官商勾結,袁盎確實有失職之處。

尤其是當初皇帝和太子提出要強烈打擊南陽郡的豪商巨賈時,袁盎並未太過重視,甚至不願動用官府的力量輔助皇室實業的海鹽傾銷計劃,認爲這難免有與民爭利之嫌。

如今看來,南陽商賈竟握有如此龐大的政治和經濟資源,隱有影響一地民生的勢力。

其實袁盎和劉徹的政治觀點有着較大的分歧,在劉徹入中央官署協從理政之初尚不明顯,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兩人對於許多政務處理思路的分歧就逐漸展現了出來。

尤其是對於大漢商賈,袁盎堅持在重農抑商的前提下采取無爲而治的態度,也就是盡力壓低商賈的政治地位,卻放任他們瘋狂斂財逐利;然而劉徹則力圖消除政治偏見,前提是極力打擊官商勾結和避免商賈集團掌控區域經濟命脈。

如果硬要做一個比較,袁盎的政治觀點乃是大漢立國至今在朝堂之上最爲主流的黃老派系,既不保守也不激進,處理政務四平八穩;而劉徹的政治觀點更接近於當初的賈誼和晁錯等人,是銳意進取的革新派,平日卻隱藏極深,力圖不擊則以,一擊則斃命。

wWW▲ ттκan▲ ¢O

兩人的着眼點不同,採取的手段自然也有極大差異。

漢帝劉啓則屬於只看結果不看過程的實用派領袖,對袁盎和劉徹的分歧時常視而不見,萬事都以實際成果論成敗。

如今在南陽一事上,袁盎不得不承認,自己過於輕忽怠慢,使得事態有些脫離了掌控。今日太子殿下敢當面表現出不滿,恐怕背後還有皇帝陛下的授意。

作爲三朝元老,袁盎可以說是看着漢帝劉啓長大的。

他深知這位表面寬厚的帝皇,其實內心極爲陰戾,甚至可以用剛愎自用形容。顯然如今陛下對南陽郡發生的一切是極爲惱怒的,太子劉徹略微帶有興師問罪的態度,反而是對袁盎心存善意的表現。若是劉啓毫無表示的隱忍下來,便是表示對袁盎已徹底失望,後果不堪設想。

袁盎沉思良久,想通了其中關節,背後不由直冒冷汗。

他雖生性耿直,但已爲官多年,是極爲識時務的,忙躬身道:“對南陽郡之事,本相實有失察之罪。只是對此事尚有頗多不解,還望殿下不吝賜教。”

劉徹緊皺的眉頭稍微放鬆下來,他也知道袁盎歷來不重視各地商賈之事,又缺乏情報來源,對南陽郡如今的具體形勢所知不詳也是情有可原。

其實劉徹語帶問責之意,並不是真的想爲難袁盎,讓他難堪。而是希望能稍微敲打一下袁盎,讓他今後多重視一些經濟領域,而不是隻專注在繁瑣的政務上。

身爲丞相,沒有經濟視野是極爲失責的,從這一點上看,袁盎相比賈誼和晁錯,大局觀還要差上不少。

劉徹面色有些陰沉的解釋道:“也罷,根據孤王收到消息,南陽孔氏出手了,向南陽郡的鹽商借貸出大量的錢財,銅錢更是堆積如山。即便江都王劉非傳令皇室實業旗下的鹽商交易時只接受銅錢,不再接受金子,卻仍無法打消南陽鹽商囤積海鹽,拔高鹽價的瘋狂念頭。”

“南陽孔氏?!”

在場衆人先是一愣,隨即盡皆露出原來如此的神情。

顯然南陽孔氏即便對這些大漢頂級權貴而言,也並不陌生,甚至可以說是耳熟能詳。

在秦朝末年時,全國各地的一批工商業者被秦二世強制移民到了南陽郡,這其中就有原本祖居河南郡開封縣的孔氏家族。南陽孔氏精通鼓鑄之術,能製作出相對同時代其他冶煉作坊更爲先進的鼓風設備和模具,用來鼓風扇火,冶煉金屬、鑄造錢幣或器物。

依照後世的觀點,從事金屬冶煉的手工作坊由於產量有限,其實是不容易盈利的。但在漢初,卻有極爲特殊的政治氛圍,導致從事金屬冶煉業的商人成爲富可敵國的一羣人,那便是“自由鑄幣”。

謂自由鑄幣是指國家放棄了對貨幣鑄造的壟斷權,只對貨幣的形制做出規定,私人依照規定可以自由鑄造貨幣。漢初允許民間自由鑄錢,各諸侯王國也可以自行鑄錢,特別是文帝時“除盜鑄錢令”,地方私鑄錢得到了法律上的承認,各地私鑄錢也就更多地出現。

自由鑄幣作爲西漢前期貨幣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曾兩度實行:一次開始於高祖劉邦時期,後又廢止;另一次開始於漢文帝前元五年,一直持續到如今。

可以說,精通鼓鑄之術的南陽孔氏,開的不是冶煉作坊,而是後世的可以任意發行貨幣的銀行,是源源不斷吐出貨幣的印鈔機,且印的還不是僞鈔,是政府承認的流通貨幣!

這特麼還能缺錢麼,天底下還能有比這更好的生財之道?

劉徹見衆人面露恍然之色,顯然覺得是理所應當之事,心中愈發煩躁,冷哼道:“如今我大漢境內各種貨幣雜行,嚴重影響國庫收入和百姓民生,也由此引發了幣值和物價的混亂,長此以往,禍害甚矣!”

劉徹此言一出,滿座皆驚。作爲帝國的儲君,未來的天子,劉徹對如此敏感的話題表達出明顯的傾向性,恐怕會真正引起皇帝陛下和朝廷對於自由鑄幣相關政策的重新審視。

袁盎還未發話,大農令曹欒已忍不住起身行禮道:“殿下恕罪,下官雖也覺得自由鑄幣危害甚大,但也是無奈之舉。”

“哦?”

劉徹並未因曹欒出言反對而心懷不滿,而是謙遜道:“曹公有何見教,但說無妨。”

曹欒稍微理順了思路,緩緩道:“大漢立國以來,之所以兩次放寬民間鑄幣,‘秦錢重難用’乃是主因。我大漢承襲秦制半兩錢,需用大量赤金(紅銅),鑄幣稅也極低。起初即便是少府諸鑄錢監的作坊,也未必能保證鑄錢的幣值能高於耗費。況且官營錢監產量有限,如今大漢欣欣向榮,萬業繁榮,市面上的銅錢流通需求極爲巨大。若無自由鑄幣,恐怕銅錢幣值會迅速暴漲,物價狂貶啊!”

不止是劉徹,即便是在座的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認曹欒言之有理。

其實自由鑄幣作爲西漢前期貨幣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一經推出便引起了當時朝野上下的廣泛爭議。這些爭論主要集中在政府應不應該壟斷鑄幣權上面,賈山、賈誼和晁錯對自由鑄幣政策的批判更是言猶在耳,振聾發聵。然而自由鑄幣確實有助於增加流通貨幣的數量,並在一定程度上間接推動了漢初的經濟發展,可謂一劑能治療急症的慢性毒藥,讓大漢欲罷不能。

劉徹沉吟片刻,無奈的搖頭道:“曹公的顧慮不無道理,然而時過境遷,此時的大漢已不是先帝治下的大漢。先帝朝可謂‘平稱不受’,鑄幣的性質並未倒退到稱量狀態,說明當時的鑄錢商人還有些良心,沒往赤金裡摻加過多雜質。然而如今的半兩錢,成色大多極差,赤金含量極低,導致百姓們交易之時,還需稱量錢幣。不良的商賈在鑄錢上的收益可比規規矩矩的少府諸鑄錢監高得多!”

“殿下所言極是,根據下面傳來的消息,甚至有些不良商賈從京畿各郡獲取少府鑄造的銅錢,回去重新熔鍊後加入雜質,一銖足赤之錢甚至能化爲十餘銖劣錢,其中收益怕有數倍之多!”

江都王劉非如今已全身心投入皇室實業的商務之中,作爲一個“遵紀守法”的大富商,自然對那些擾亂經濟秩序的奸商極爲不滿,當即出言附和道。

曹欒面露愁苦之色,卻苦於無法出言反駁,畢竟劉徹和劉非言之有理。而且作爲大農令的曹欒,對這些不良商賈也是痛恨不已,但爲了保證各郡縣的經濟發展,在沒有完善的替代策略之前,他還是會極力反對取消自由鑄錢的政令。

劉徹見曹欒臉色遲疑猶豫,心中想要說服曹欒並不簡單,隨即擺擺手道:“此事不急,也不是倉促之間就能決定的。需待日後和父皇商議,倒是再做計較。只是預先告知諸位,如今少府的冶煉工藝已然有極大提升,若是赤金供應充足,完全可以供應全國各郡縣‘正常’市面流通所需。”

劉徹特意在“正常”兩個字上加了重音,在座的都是人精,自然知曉太子殿下是被南陽商賈之事刺激到了,如今尚未真正提出取消鑄幣權,就開始考慮未來會遇到的各種阻力,對意圖暗中掣肘的勢力恐怕會更加不留活路了。

“孤王和皇兄今日前來,其實是奉了父皇的密旨,與諸位商議南陽郡之事當如何應對。老爺子也是受了父皇的密函請託,方纔以飲宴之名邀請諸位前來。爲了儘量不讓某些人心生防備,才如此小心。”

劉徹緩緩掃視了一眼衆人,淡淡道:“諸位切記,稍後孤王宣讀的詔令,切勿泄露出去,否則……”

衆人盡皆心中駭然,若是隻要對付南陽商賈,也不需如此隱蔽。再聯想到太子殿下先前對官商勾結的憤慨之情,愈發感到要有大事發生。

整個廳堂內一片死寂,大漢帝國最爲位高權重的朝臣們盡皆望着劉徹,等待着他宣佈皇帝陛下的裁示。

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
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