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

隨着大漢對外貿易的不斷髮展及航海業的興起,新華書局刊印的各類民間版地理圖志銷量極好,除卻有實際需求的漢商和海船掌事,不少富有好奇心的權貴乃至庶民也會買上幾冊,只爲看看裡頭描繪的諸多境外地域的新奇事物。

皇帝劉徹暫且沒打算徹底推翻華夏固有的“天圓地方”的世界觀,要向治下臣民解釋甚麼重力乃至萬有引力,讓他們明白爲何地球背面那些“頭朝下”的人爲何不掉到宇宙中,實在太過費勁。

反正現今的諸多官學都已開設了格物課業,待得接受新式教育的娃娃們成長起來,足以撐起大漢社稷的脊樑,華夏諸多既有的錯誤理論也就不難得到糾正了。

治大國如烹小鮮,皇帝即便得萬民稱頌,也不能事事硬來,非逼着臣民接受自身的觀點,推翻他們固有的三觀,卻要懂得引領大勢,再順勢而爲,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也能避免新舊思維的衝撞過程引發太大亂子。

不少世家貴胄更是早已潛移默化的接受到新的天文地理教育,原因無他,長安各大學府教授的格物學遠比各地官學來得深入,且太常府文教司向少府購置了大量的地球儀,放到各大學府作爲教學之用。

帝國科學院和太常府文教司雖未公然提出新的天文學說,在各大學府教授的課業中卻是夾帶了不少“私貨”,既不讓思想固化的保守勢力逮着話柄,又能啓發學子們的新觀念新思維。

宮邸學舍堪稱劉氏族學,壓根不怕旁人非議的,尤是在宗正卿劉歂和太常卿劉買皆信服新學的前提下,宮邸學舍想教授甚麼就教授甚麼,容不得保守派的大臣們出言置喙。

在此等情形下,劉氏子弟接受的科學教育遠超同輩世家子,更非尋常庶民子弟可比。

腳下大地是個圓球,地球繞着太陽轉,整個太陽系只是無盡宇宙中一粒微不足道的塵埃……

如此之類的天文學說,曾入宮邸學舍就學的劉氏子弟多是篤信的,蓋因他們親眼見識過太多太多新奇的事物,親手做過太多太多的實驗,地上跑的火車,天上飄的熱氣球,能千里傳訊的電報,無一不驗證了師長們所授課業的真實性,那天文地理課業想來也錯不了。

尤是身爲皇室的驕傲,使得他們覺着大多百姓仍然篤信舊有的“天圓地方”,只因其矇昧無知,咱身具天家骨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是不足爲奇的。

家庭教育對孩童的影響不小,然反過來看,孩童的想法也未必不會影響到家中長輩。

劉氏王侯皆深深信服皇帝劉徹是“生而知之”的,是全知全能的,宮邸學舍教授的課業皆是陛下傳承,故他們沒少向自家子嗣探問所學,尤是那些因早早抱上皇帝大粗腿而家業暴增的王侯,可都指望着能多探聽到些新奇事物,以便繼續借以牟利。

莫要小瞧宮邸學舍,要曉得現今不少能掙錢的新奇物件和想法,往往就是從宮邸學舍流傳出來,再經由劉氏王侯們掌控的諸多商團大量製造,發售到民間獲取暴利。

皇室實業更是如此,因着皇帝劉徹早已不再幹涉其具體經營,亦不再無償向他們提供新的技術和工藝了,故掌控着皇室實業的親王們對帝國科學院和宮邸學舍甚是重視,每每從自家子嗣口中聞得甚麼新事物乃至新學說,他們多會延請帝國科學院的博士過府,爲他們仔細講解清楚。

大到腳踏發電機和簡易電報,小到地球儀、溫度計、放大鏡和火車輪船模型,在皇親苑內的諸多王侯府邸皆可見到。

皇帝劉徹對此倒是喜聞樂見的,在皇權封建時代,由上至下的漸進式改革往往阻力和危險性更小,若出現由下至上的劇烈變革,那就不叫改革而叫革命,具體到漢室社稷,那就是要革掉老劉家的命了。

劉氏王侯們雖多是不喜舞文弄墨,然不代表他們皆是愚蠢透頂的酒囊飯袋,皇子們爲爭奪帝位,宮廷爭鬥往往血腥狠絕,王侯子嗣們爲從諸多兄弟中脫穎而出,得繼王侯爵位,也不乏明爭暗鬥,但凡能最終獲勝的,真正蠢貨並不多。

饒是不少劉氏王侯也暗暗接受了新的天文學說,卻不會傻乎乎的公諸於衆,心裡有數就行了,沒必要非得跟保守派的老頑固們爭個對錯輸贏。

正如陛下曾在劉氏族宴所言,便讓頑固不化之人在無知中死去,咱老劉家只須不斷奮發上進,便可牢牢坐穩漢室社稷,傳承萬載千秋。

在現今的大漢,無知的臣民爲數衆多,然只因未曾受過科學教育,不代表他們真的蠢笨。

隨着各地官學的格物和化學等課業不斷流傳到民間,加之新華書局刊印了不少科普書籍,使得不少臣民有了獲取新知識的途徑,漸漸開闊了眼界和視野。

譬如太史監諸官,因掌天時星曆,觀測星象和天候,更是早已接受了新的天文學說,並默默對此進行驗證,撰寫了大量著作,甚至藉着修史職權,從蘭臺書庫調閱了大量古籍,重新對古籍記載中的各類天文現象進行彙總和修編,以便從中解析出部分可觀測星體運行規律,與新的天文學說進行比對驗證,以便今後能更好的觀測星象乃至預測天候。

皇帝劉徹得知太史監的積極作爲,不但大爲褒獎,更不惜耗費重金,讓少府匠師手工研磨打造了一批天文望遠鏡,雖說只是最初級的開普勒式望遠鏡,相較後世折反射式的“地攤貨”都尚嫌簡陋,但在現今的大漢,在太史監諸官眼中,無疑已是珍貴無比的觀星重寶。

況且大漢沒甚麼光學污染和大氣污染,在無雲的夜晚,廣袤無垠的絢爛星空毫無遮掩的展示在世人眼前,別說太史監諸官,便是尋常權貴和庶民,都時常舉步登樓,弄月觀星。

天文望遠鏡除卻送入太史監,亦不忘爲宮邸學舍配了數臺,沒過多久,賢王劉非便是入宮求見,懇請皇帝陛下準允皇室實業大批量製作,向民間販售。

漢人燒製玻璃已近二十載,製作尋常望遠鏡不再是甚麼難事,尤是有鑑於民間船運業的蓬勃發展,且漢軍戰力已遠超外邦,故朝廷已是逐步放寬望遠鏡的管制禁令,只要漢商不對外邦輸出玻璃的製作工藝,亦不向境外販運望遠鏡,則可在大漢境內自行製售倍數較低的望遠鏡。

列爲軍用的高倍數望遠鏡,雖說現今唯有少府,皇室實業和田氏商團才能製作出大量精品,朝廷卻仍是嚴苛管制的,不但限制製作數量和銷售去向,且每支高倍數望遠鏡都編號造冊,若無故流出境內,是要朔及源頭,追究涉事者責任的。

天文望遠鏡無疑也是高倍數望遠鏡,皇帝劉徹思慮片刻,覺着倒也沒必要如軍用望遠鏡般對天文望遠鏡嚴苛管制,畢竟用途完全不同,且現今大漢所能製作出開普勒天文望遠鏡體積較大,在戰場上沒太大實用價值的,不但笨重,且也看不清敵軍動向,就如近視眼戴着老花鏡般。

念及至此,劉徹欣然準允此事,特許皇室實業獨制獨售之權,只讓大農府將天文望遠鏡也列入邊禁管制品項,不准許任何人攜帶和販運出境。

數日後,聞之此事的國舅田勝不禁捶手頓足,暗歎自身又是後知後覺,痛失先機了,奈何田氏雖爲外戚,卻非劉氏宗親,田氏子弟無法入宮邸學舍就讀,故每每聞得甚麼新奇事物都比劉氏子弟晚了不少。

田勝懊悔之餘,亦想到要亡羊補牢,覺着日後得多往皇親苑走動,好歹田氏也是三位公主的母族,這層關係若不好好用上,他田勝豈不是坐在金山上哭窮的蠢貨麼?

劉氏王侯不差錢,賢王劉非讓皇室實業的匠師們製作首批天文望遠鏡,尚未向民間發售,就已被皇親苑內的叔伯兄弟們搶購一空。

劉非雖是高傲脾性,但爲人處世的基本道理還是懂的,除卻主動送到宗室長輩們和諸位親王公主府上,對其餘劉氏宗親也是半賣半送的成本價,然隨後對外發售的價格卻是極爲高昂,每臺天文望遠鏡的售價高達十萬錢,合十斤黃金。

在尋常望遠鏡的市價已降到千餘錢的當下,饒是天文望遠鏡的製作工藝再複雜,數十倍的價差也實在太過離譜了,簡直堪稱暴利中的暴利,明着宰客。

然世家權貴的消費觀念遠非常人所能理解,愈是稀有昂貴的物件,他們愈是稀罕,況且這天文望遠鏡用來觀星是真的好,據傳在滿月時,還能隱隱看出月亮上的景象。

近年來,民間有不少傳言,言稱月亮上沒甚麼清冷寒涼的月宮,也沒甚麼孤寂無依的嫦娥,諸多世家權貴對此半信半疑,自然想用這甚麼天文望遠鏡看個究竟。

如此簡陋的開普勒望遠鏡,又沒有月球濾鏡,自然看不清月球表面的隕石坑,然購置了天文望遠鏡的漢人,仍足以確認到月面陰影絕非甚麼“吳剛伐桂”,亦不由對嫦娥,玉兔和月宮的存在更爲存疑了。

不少文人騷客悵然所失,紛紛在長安週報士版撰文,用悲愁悽苦的辭賦來表達內心的失落和迷茫。

劉氏王侯們卻是難得的遣下人買來報紙,邊瞧着那些酸臭愁苦的辭賦,邊是幸災樂禍的譏笑連連。

老劉家的人,着實鮮少有文雅情懷的,真真俗不可耐!

用皇帝劉徹的話來說,這就是沒文化的人對文化人抱持着着的複雜怨念,好在漢人還是極爲重視子女教育的,劉氏王侯亦不例外,否則劉徹還真怕治下大漢會出現後世歐美國度般的反智主義。

在後世,不少知識匱乏卻又不肯努力上進之人往往會打着衆生平等的旗號,非得將他人的教育理念和智商水準也拉低到與其同等層次,以達到他們所認定的“公平競爭”,造成社會“均愚均貧”,這若真能稱爲“皿豬”,那所謂的皿豬人士纔是真正的反人類啊!

與其恨人有,笑人無,埋怨社會不公,倒不如認清現實,奮起而行,提升自身。

你若真有本事,就努力坐上高位,成爲舉足輕重的領導者,讓老百姓更加富足安樂,到時你要改變體制,誰又攔着你了?

柴犬吠月,於事無補!

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