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

東冶城位於閩越東南,乃是閩越國的國都所在。

城內除閩越王宮外,佔地最大的宅邸即爲繇陵將軍鄒餘善的府邸,他乃是閩越王鄒郢的胞弟。

大漢使臣張騫三個月前便從東甌國啓程,南下閩越國。

他暗中抵達東冶城後,並未顯露身份,更未曾求見閩越王鄒郢,只是暗中接洽了鄒餘善,多次勸說他向漢廷投誠。

鄒餘善是個精明人,自然曉得這是漢廷想要離間他和閩越王鄒郢。畢竟鄒郢不但收留了吳太子劉駒,更是將其奉爲上賓,如此包庇反賊無疑觸碰了漢廷的逆鱗。

“若非先王猝然崩殂,這王位便該是將軍的,而非那不識時務的鄒郢。”

張騫初次見到鄒餘善,便是這般坦率直言,毫不掩飾他的來意。

鄒餘善深以爲然,但卻也曉得漢廷亦沒安好心,故而只是付之一笑,讓府內親信好生安頓張騫及其手下侍衛,便暫且沒再多作理會。

然而自從得知漢軍攻陷匈奴右部王庭,並斬殺匈奴右賢王后,鄒餘善愈發坐立難安。

偏生便在昨日,漢使張騫突然提出要辭行,仿似兩個多月來的苦口婆心卻毫無進展的勸說,已然耗盡了他的耐心,無論鄒餘善如何挽留,他依舊執意要走。

鄒餘善沒辦法,只得懇請張騫再留一日,今日給他答覆。

將軍府的密室內,兩人連虛應客套的心思都沒有,更遑論品茶敘談的水磨工夫,言語極爲簡單直接。

鄒餘善試探道:“朝廷非要殺我王兄不可?”

“包庇逆賊是不赦之罪,即便鄒郢是閩越王,亦非死不可!”

張騫豈會不曉得他的心思,他非但不是爲鄒郢憂心憐憫,反是想確認朝廷是要他這王兄的命。

“昔年吳王劉濞兵敗後投靠東甌國,東甌的夷鳥將軍歐貞鳴將其斬殺,朝廷將他封爲平都王,封原東甌王歐貞鳴爲彭澤王,使兩人共掌東甌!”

鄒餘善微是頜首,復又意有所指道:“若我將劉駒斬殺呢?”

張騫神色淡然的看着他,緩聲道:“朝廷如今已不想再讓東甌有兩個王,自也不想讓閩越有兩個王。”

鄒餘善皺眉道:“使臣這是甚麼意思?”

張騫笑道:“不是本使的意思,而是朝廷的意思,便是讓平都王歐貞鳴做東甌王,你鄒餘善做閩越王。”

鄒餘善驚訝道:“莫非歐貞鳴也……”

“不錯,歐貞鳴比你識時務,本使說動他只花了月餘,而你……”

張騫沒再往下說,而是話鋒一轉,輕笑道:“匈奴右部王庭被飛將軍攻陷的消息你應已知曉,如今飛將軍又轉任遼東太守,三萬細柳精騎亦已前往遼東邊塞,以你的才智,應不難猜到,待得朝廷把朝鮮收拾服帖了,之後會輪到誰。”

鄒餘善見得張騫一改過往的溫文儒雅,字字句句皆尖刻得緊,顯是底氣十足,他的眼角不由微微抽搐。

“你若是再猶豫,就恕本使無暇奉陪了,我還需回京覆命,待得歐貞鳴做了東甌王,或許你我不久便有再見之日。”

張騫見他沉默不語,便是作勢欲走。

“使臣留步!”

鄒餘善忙是出言挽留,他自能領會張騫的話外之意,甚麼“再見之日”,分明就是要聯合東甌國攻打閩越國。

鄒餘善道:“我尚有一事要問,請使臣務必如實相告。”

張騫道:“請說!”

“若鄒郢見朝廷發兵來攻,殺了劉駒向朝廷乞降,朝廷會如何處置?”

鄒餘善沉聲問道,未再將鄒郢喚作王兄,顯是心中已有了計較。

“你會等到那一日麼?”

張騫不答反問,謔笑道:“若真有那日,朝廷便會將閩越國夷爲平地,非但他要死,你也要死,整個閩越鄒氏王族都得死,否則朝廷的大軍豈不是白派了?”

“……”

鄒餘善沉默片刻,沉聲道:“使臣真能替朝廷做主?”

噗嗤~~

張騫不禁失笑,搖頭道:“將軍說笑了,我人微言輕,如何能替朝廷做主,乃是得了我大漢皇帝的密旨,方纔敢許諾讓你做這閩越王。”

說罷,他盡斂笑意,神情肅穆的從懷中取出一卷帛書,雙手呈給鄒餘善。

鄒餘善乃閩越王族子弟,自幼學漢話,習漢文,自然能看得懂帛書上的文字和璽印。

大漢皇帝的聖旨,大漢皇帝的用璽。

鄒餘善再無懷疑,漢人無人敢僞造大漢皇帝的璽印,那是夷滅九族的大罪,無論出於何種緣由,皆無例外。

張騫復又道:“若將軍應下此事,這份聖旨可留下,奪位之後取出,更爲名正言順,應可令閩越諸臣信服,至於閩越王的金印,還需將軍自行去取。”

“好!”

鄒餘善重重點頭,閩越王的金印在鄒郢手中,殺了他,自然就能取到了。

“將軍深明大義,實乃閩越百姓的大幸啊!”

張騫撫掌大笑,終是落下心中大石,自去年夏秋之際離京,他先至南陽,復入東甌,最後來到這閩越,在外年餘,四處奔波,着實有些疲憊。

他稍稍振作精神,與鄒餘善細細詳談,使其能和歐貞鳴暗中配合,以便完成弒兄篡位的大業。

接下來的半個月內,東甌和閩越兩國接壤之處,紛紛爆發了小規模的戰鬥。不是東甌國的兵卒越界侵擾閩越邊民,便是閩越國的邊軍劫掠了東甌的村落。

不管是誰先起的頭,總之衝突愈演愈烈,最終導致兩國的戍邊將士刀兵相見,引發了一場數千人的戰鬥,殺得刀刀見骨,血流成河。

閩越國向來遠較東甌強大,自是咽不下這口氣,繇陵將軍鄒餘善毛遂自薦,願領府中三千私兵前往邊境,向東甌復仇。

閩越王鄒郢遲疑片刻,便是欣然應允,他本就對這武勇過人的王弟頗爲忌憚,如今有機會削弱他的私兵,自是求之不得。

閩越國的大臣們則是覺得鄒餘善着實太過年輕氣盛,閩越王並未將調動閩越四萬邊軍的虎符交個他,分明想讓他孤軍奮戰啊。

僅憑區區三千私兵,能對抗東甌的近三萬邊軍麼?

然而未及半月,邊境便傳來捷報,鄒餘善率三千私兵奇襲東甌邊鎮蒼南,殺敵兩千,俘虜四千人。

消息傳開,閩越臣民盡皆歡欣鼓舞,東甌君臣卻是如喪考妣。

蒼南鎮乃是東甌在玉蒼山之南最重要的屯兵重鎮,此鎮失守,幾乎等同整個玉蒼山以難的大片國土徹底淪喪。

東甌平都王歐貞鳴自願率麾下萬餘將士奪回蒼南鎮,彭澤王歐貞鳴雖對這王弟頗爲忌憚,但事態嚴重,也顧不得許多,當即將可調動東甌邊軍的虎符也交給了他。

閩越國的細作得了這等天大消息,自是快馬將密報傳回國都東冶。

閩越國君臣得到密報,亦命閩越的四萬邊軍火速馳援平繇將軍鄒餘善。

立冬之日,閩越與東甌的大軍在蒼南鎮外遙遙對峙,看似劍拔弩張,實則在鎮內的館驛中卻是觥籌交錯的景象。

身爲兩軍主帥的鄒餘善和歐貞鳴正舉杯歡慶,大漢使臣張騫亦是酒酣耳熱。

有兩軍主帥做內應,百餘羽林衛輕易便將兩國大軍中不尊號令的將領殺絕,做得悄無聲息,沒留半分痕跡。

如今兩路大軍皆在鄒餘善和歐貞鳴的掌控中,雖說兩人彼此間亦頗爲忌憚,但有張騫從中斡旋,暫時倒也能攜手合作。

“使臣,我等接下來應如何做?”

歐貞鳴不似鄒餘善般狡詐多智,還有些底氣不足,便是向張騫謀取計策。

“自是打出得勝而歸的旗號,班師回返國都,吾會各分派五十名侍衛給你二人,返程時遇到屯兵的城鎮便如此番般,將不尊號令的將領拿下,待得回到國都,二位麾下的兵馬應足以成事!”

張騫拍着他的肩膀,咧嘴大笑,他早已仔細叮囑過羽林衛的兩位屯長,率各自所屬羽林衛輔助鄒餘善和歐貞鳴成事。

“那使臣何往?”

鄒餘善心思細膩,忙是問道。

“你等都看過陛下的旨意,歐貞復和鄒郢死後,陛下不忍見東甌和閩越內亂,致使百姓受兵災之苦,方纔下旨冊封你二人爲東甌王和閩越王。”

張騫笑了笑,意有所指道:“至於歐貞復和鄒郢是如何死的,朝廷不知曉,陛下更不知曉,你二人明白麼?”

鄒餘善恍然大悟,歐貞鳴卻是半知半解。

張騫只好講得再直白些:“總之想讓東甌臣民信服,你便得從未見過本官,本官亦從未見過你,那道冊封的聖旨待你即位爲王后再詔告東甌臣民即可。”

歐貞鳴這才明白過來,畢竟在東甌臣民眼中,漢人乃是外族,若是知曉此事爲漢廷謀劃,免不得生出些麻煩。

張騫見他會意,便是舉起酒樽道:“待你二人成事,那些侍衛回返,本使便要回京覆命了,薄酒一樽,預祝二位即位爲王!”

“謝使臣!”

兩人亦是舉樽相敬,齊齊飲盡。

張騫心道,還要暗中派人把劉駒救走啊,免得被鄒餘善殺了邀功,壞了太子殿下的謀劃。

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九章 創立太學
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九章 創立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