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太傅,你不好好辦太學,又到孤王宮中作甚?”

劉徹無奈的看着書房裡的衛綰,滿腦袋黑線。

衛綰拱手躬身道:“老臣來求殿下墨寶。”

對他這過於恭敬的作態,劉徹着實無奈,卻也懶得再去糾正。自從衛綰向劉徹討教了幾次先秦經典,便一直把“達者爲師”掛在嘴邊,常常弄得他相當尷尬。

“太傅要孤王墨寶?所爲何事?”

“太學已然竣工,百名太學生也已篩選完畢,過幾日就是入學禮。陛下命老臣爲太學祭酒(太學校長兼國家教育部長),入太學者需行拜師之禮。學生既以師禮侍殿下,當請殿下墨寶,至於案上,供其參拜。”

咳咳……

正端過茶杯喝水的劉徹差點沒把自己嗆死,“太傅休要胡言!這話傳出去,莫不要是天下人罵孤王欺師滅祖?!太傅!太傅!衛先生是孤王的太傅!”

衛綰卻不死心:“殿下莫急,是老臣思慮不周。不過太學乃是殿下首倡,理當爲太學題字纔是。”

“史上可有太子給官學題字的先例?”

劉徹心中一動,太學啊,世界第一座高等學府,老子提議建的,不留個名多少有點不甘心。

哪怕寫個劉徹到此一遊,也是極好的!

衛綰心知劉徹是怕犯忌諱,遭御史彈劾,沉吟片刻,便道:“呃,古時官學中正殿的匾額應由帝王來題寫,要不殿下題副楹聯吧。”

楹聯源自春秋時門框兩側掛着的桃符,在漢初逐漸轉化爲類似後世對聯的對偶句。

劉徹想了想,覺得這注意不錯。將小爺的字擺在皇帝老爹題的牌匾下,御史們說破大天去也拿自己沒辦法。

劉徹點點頭,拿過兩片較大的竹簡,思考起來。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不成不成,這不就成了書呆子了?腐儒誤國啊!

劉徹思慮良久,擺出一副大宗師的架勢,運筆如飛,一氣呵成。

衛綰趕緊湊過來一看,眼睛不由一亮,念道:“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好!好啊!”

劉徹絲毫沒有版權意識,一副雲淡風輕小意思的模樣。

“只是這字……”

衛綰皺着眉頭,瞧着兩片竹簡上的墨字,口氣裡很明顯有些惋惜。

漢隸很難寫的好吧,再說小爺在新中國也沒練過毛筆,能寫成這樣,很不錯啦!

劉徹狠狠的想到,忙將兩片竹簡抓了過來,說道:“太傅就照着這副楹聯去題字吧。”

衛綰無語,但也無可奈何,殿下的字確實見不得人,有損皇家顏面,也只好自己回去親手謄寫一份。

衛綰想想也無事了,正要告退,卻又被劉徹叫住。

“太傅,我記得太學博士可是有五十人之多,怎麼只招了一百名太學生?”

劉徹有點納悶,這太浪費教學資源了吧?滿世界圈錢的美/帝都沒敢那麼奢侈啊!

“殿下,這已然不少了。僅此這百名學子,各種典籍倒是不虞使用。如是再多些,耗費頗巨,耗時過久啊。”

衛綰無語,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太子就是不知道培養個讀書人要花多少錢糧。

劉徹一拍腦袋,擦!忘記造紙了,沒有紙張辦個毛的學校。

誒呀!還有廁紙,現在天上人間的衛生間還用的是絹帛呢,咋就沒想到呢,實在是忙暈了。

“如此太傅先去忙吧,孤王還有點事,先失陪了。”劉徹朝衛綰作了個揖,倒是風風火火的先離開了,留下滿臉訝異的衛綰。

劉徹去做什麼啦?去造紙嗎?

錯了,他跑到寢殿去睡覺。臨睡前吩咐貼身內侍李福,這幾日都不許人來打擾,食物送進堂室就好。

只有穿越回古代,纔會瞭解,沒有度孃的幫助,搜尋資料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劉徹整整三天吃飽了睡,睡餓了吃,才從腦海中的書庫裡找到《天工開物》中所記載的竹紙製造方法,這是最適合現在漢朝實際情況的造紙術了。當然,比東漢蔡倫造的紙要好上許多。

簡單的來說,就是用有竹簾的框架,將分散懸浮於水中的纖維抄成溼紙頁,經壓榨脫水,再行曬乾或烘乾成紙。

原本劉徹想自己開個作坊,但隨即打消了這個念頭。這可是國之大事,雖可狠賺一筆,但必須拉着皇帝老爹一塊幹。

“父皇,若是可以選擇,在兩種實用的農具和一種便宜的文具之間,父皇會選什麼?”

劉徹走進御書房,對正埋頭批改奏章的皇帝老爹小心翼翼的問道。

劉啓頭都沒擡,不假思索道:“朕兩樣都要!”

“若只能選一樣呢?那兩種實用的農具至少可讓農人節省過半的耕作時間,可以有時間開拓更多的荒地,打更多的糧食……”

劉啓擡起頭,淡淡的掃了喋喋不休的劉徹一眼,打斷他道:“那朕選那種便宜的文具!”

“啊?爲什麼?”劉徹長大了嘴巴,驚訝道。

劉啓幽幽說道:“因爲朕知道,那兩樣農具你留着沒用,早晚會獻出來的。你既然來找朕,定是爲了那便宜的文具,說說吧。”

劉徹無奈,只好說:“兒臣所說的這種文具叫紙,乃用竹漿所製作,代替絹帛用於書寫,且價格便宜。”

“哦?紙?聽皇兒描述,倒是有些像赫蹏和方絮。孫全,前些日子少府可是獻上過些許?”

劉啓皺了皺眉頭,顯然記得不太清楚,便問就近侍候着的掌印太監孫全。

孫全躬身回答道:“回陛下,確有此事。陛下上次興之所至,還着下臣去詳細詢問了一番做法。”

見到劉徹滿臉的疑惑,忙繼續說道:“織染署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

擦,原來最早的紙是這麼來的。

劉徹隨即問道:“那爲何不令他們多做些?也免得再用簡牘寫字。”

“殿下說笑了,哪裡來的那麼多惡繭、病繭?若是用好繭去做,倒還不如絹帛划算。”

孫全搖頭笑道,和太子說話時,他倒沒太大的忌諱,畢竟他自幼侍奉劉啓,至今已有三十餘載,乃是劉啓最爲信任的心腹之人,平時連劉徹對他都很尊敬。再說他也沒甚麼野心,端是無欲則剛。

劉徹一拍腦袋,覺得自己最近真是忙暈了,反應有點遲鈍。也可能是連睡三天三夜,有點犯迷糊,以後還是要多注意纔是,免得用腦過度,英年早逝。

劉徹仔細想了想,拍着胸脯保證道:“父皇放心,兒臣造的這紙,是用竹漿製成,潔白柔軟、浸潤保墨、綿韌平整,最重要的是耗費頗小,不足絹帛百一之數。”

“哦?那還不快快獻上來。”

劉啓頓時來了興致,他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重要性,就不配做皇帝了。

“父皇,依兒臣之見,這造紙之術,還是照着冶煉作坊的章程較爲妥當。”

“哦?皇兒何出此言?莫不是又想分一杯羹吧?此等利國利民的大事,不可如此兒戲!”

劉啓聞言,臉上隱約有點不高興。

劉徹忙解釋道:“父皇誤會了,兒臣敢問父皇,如若這紙張出現,何人受益?”

“自然是天下萬民!”劉啓倒是大義凜然。

劉徹壓低聲音,緩緩說道:“兒臣倒不這麼認爲。若是這造紙之術傳了出去,定是那豪強權貴受益!”

劉啓看了看孫全,揮了揮手。

孫全心領神會,走出去把御書房外的內侍和宮女全都遣得遠遠的,自己守在了門外。

劉徹見狀,繼續說道:“如今我大漢官吏多取世襲與孝廉,如此世家政治,豪強權貴必會尾大不掉。父皇既然借吳楚之亂削掉了諸侯的權柄,剩下的就是豪門世家。其根基就在朝堂之上,欲斬草必先除根。父皇以爲然否?”

劉啓眼中寒光閃過:“然也!奈何民間無士,就算血洗朝堂,也是無用,繼任之人必也出自世家。”

“民間無士,皆因讀書耗費頗多,然而有了這造紙之術,當可開啓民智。”

劉啓聞言一驚,滿面怒容,怒斥道:“開啓民智?皇兒想亡我大漢乎?”

要知道,漢初統治者崇敬黃老之學,講究無爲而治,認爲就是有了智慧,纔有慾望,纔有了貪婪,纔有了爭鬥。劉徹的這番話,可真嚇壞了劉啓。

劉徹當然知道現在談開啓民智就是找死,卻微笑安慰道:“父皇莫急,這就是兒臣不希望造紙之術公開的原因。父皇細細思量,若是公開了造紙術,豪強權貴多辦私學,聲威愈重,豈不糟糕?但若是造紙術只在父皇手中,用來辦學,不是想要多少士就有多少士?”

“哦?皇兒似乎有些道理。只是若是辦官學,不取世家之人,怕是朝野不寧啊。”劉啓雖有些心動,但最終還是覺得不妥。

“嘿嘿,兒臣可沒說要辦官學,兒臣要辦遺孤院!”劉徹奸笑道。

“哦?何爲遺孤院?”

“我大漢將士數十萬,每年戰死者以萬計,長年累月,僅這關中之地,軍中遺孤就不下十萬,父皇可以撫卹之名,在長安城外辦遺孤院,取其年幼者,聚而養之。擇聰慧者授以經書,體壯者授以五兵,手巧者授以匠作,每日更要差人教導其忠君愛國,時日一長,待其長成,父皇可如烹小鮮般,將這大漢朝堂……”

劉啓恍然,忙道:“皇兒此計甚好。只是數萬遺孤,且不說讀書之事,單單是每日口糧,就耗費頗巨。”

劉徹胸有成竹道:“這正是兒臣不願公開造紙之術的另一個緣由,這遺孤院的耗費,須得從豪門權貴的手中取來。”

劉啓若有所思,隨即放下老爹的架子,跟劉徹細細討論起來。

談到高興處,兩父子都發出了陰測測的奸笑聲,嚇得守在門口的孫全兩腿發軟。雖然不知道他們在算計誰,但老孫頭已提前爲被算計的人默哀了。

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