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

劉徵臣終歸是女兒身,不宜長久羈押在軍營中,且爲天家顏面及她的聲譽,此事不可讓太多人知曉。

皇帝劉徹下了手諭,讓馬嶼去尋宗正卿劉歂,將她秘密押往宗正府等待處置。

待得馬嶼告退而去,太子劉沐再忍不住,出言替族姊向父皇求情。

劉徹擡眸看他,盡數摒退了殿內宮人,突是出言問道:“可知朕爲何將此事交辦於你?”

“兒臣愚鈍……是兒臣辦事不利,還望父皇責罰。”

劉沐脾氣雖犟,但向來不會強辯委過,有錯就認。

劉徹鳳眸半闔,復又道:“身爲儲君者,在朝堂培植羽翼固是大忌,然若因噎廢食,不早些收攬人心,備下些得力的人手,待你日後繼位,又如何得有臂助,穩固朝堂社稷?”

劉沐訝異的瞪大雙眼,忙是道:“父皇春秋鼎盛,萬壽無疆,兒臣萬萬不敢……”

“愚蠢!”

劉徹劍眉微揚,沉聲呵斥道:“帝皇與尋常百姓有何不同,皆有生老病死,長命百歲已屬不易,遑論萬壽無疆,況且人有旦夕禍福,朕雖體魄強健,然難保無有急症,有道是病來如山崩,指不定甚麼時候就見了閻王。”

“……”

劉沐雖知自家父皇私下言談向來百無禁忌,然突是聞得父皇這般“咒己”,真是不敢接話。

“你自幼脾性莽直,不擅鑽營算計,若不早些收攬得力僚屬,將來如何承繼漢室基業?”

劉徹真真爲自家傻兒子操碎了心,歷朝歷代的帝皇多是忌憚儲君野心培植黨羽,偏生自家傻兒子壓根就沒這類的想法和意識,這未必是好事。

新帝登基時若無得力臂助,勢單力薄時就只能倚重元老重臣,甚至是先帝特意指定的輔政大臣,極易大權旁落。

現今的大漢朝堂及軍伍中,諸多公卿將相皆爲劉徹親手栽培扶持的,他們的身家利益都寄託在劉徹身上,真正效忠的對象是劉徹而非漢室。

莫要說甚麼“朕即國家”的堂皇大義,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久居高位的元老重臣在新帝登基時多是不肯放棄既得利益的。

張騫,公孫賀,李當戶,東郭咸陽,孔僅……

若是劉徹突然暴斃,劉沐如何鎮得住他們?

或許他們會盡心輔佐劉沐,然劉沐想要如現今劉徹對其如指臂使,無疑是難上加難了。

劉徹的威望實在太高,繼任之君甚是難爲。

大漢臣民對劉徹的瘋狂個人崇拜,實乃不小的隱患,不得不及早重視。

他日劉沐繼承帝位,依着他的脾性和城府,怕是要如史上漢武帝般急着掌權親政,直接硬剛元老重臣的,若無所謂的從龍之臣倚爲臂助,必會引得朝局動盪。

劉徹雖是而立之年,或許尚能活大半輩子,然有鑑於自家兒子的心性,他並不打算在帝位上賴到死,待得年老力衰,還是該學着自家父皇般提早禪位,助他掌握朝堂,扶他坐穩帝位。

說實話,能將治下大漢發展到現今的高度,劉徹已無愧華夏先人和大漢臣民了,無須再追求甚麼豐功偉業和歷史定位,反是覺着每日困守宮中太過乏味無趣。

上朝,批閱奏章,策議軍政,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劉徹身爲穿越衆,在這沒有電腦和手機的年代,在宮裡一呆就是三十年,真是要憋瘋了。

人總得留些時間爲自己而活,好歹離開長安,去看看自己打造的強盛大漢,看看華夏的壯麗河山。

權利慾麼?

一輩子若都只爲爭權奪利,那未免也太過悲哀了。

兩世爲人的劉徹,實已活了六十多個年頭,對很多事早已看淡,若是自家傻兒子能再機靈些,能再天縱英明些,早早禪位也沒甚麼大不了的。

可惜這兒子太“老實”,便連未來的從龍之臣都要他這當爹的早早安排妥當,甚麼李陵,蘇武,霍去病,張篤,劉典……文臣武將都早早準備齊全了。

劉徵臣,亦是劉徹爲自家兒子提早備下的得力臂助。

皇室實業名下的產業愈發龐大的,涉及諸多重要行當,劉徹鎮得住劉氏王侯,不代表劉沐日後鎮得住,更怕莽直的他將來被人矇蔽忽悠,讓皇室實業徹底掌控國家的命脈。

皇室實業,不可能任由賢王劉非一脈世代接掌的,否則豈不成了他們的“家業”?

劉徵臣經商天賦極佳,又是出身賢王府的宗室女,她的兒女卻不姓劉,她無疑是接替劉非執掌皇室實業的絕佳人選。

劉非時常感嘆,若劉徵臣生爲男兒身,必能傳承賢王府的基業,卻是未曾想到,正因劉徵臣是女兒身,皇帝劉徹才更爲看重她,更有心讓她接掌皇室實業。

眼見自家傻兒子悟性太差,劉徹索性毫不遮掩的將心中盤算說了出來,聽得劉沐兩眼圓瞪,半晌回不過神來。

怪不得父皇讓他多於族姊親近,更將族姊與裴虎之事交辦給他,原來內裡竟有這般彎彎繞繞。

劉沐疑惑道:“父皇,既是如此,那此番若讓族姊在宗正府吃了苦頭,不怕她心生怨懟麼?”

“以上御下者,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不可一味施恩親近,要懂得恩威並施,尤是徵臣自幼嬌縱,言行多有孟浪無狀之處,現下讓她多吃些苦頭,多作磨礪,日後纔會穩重些。”

劉徹搖搖頭,苦口婆心的繼續指點道:“況且此番宗正府乃遵從朕的諭示懲罰於她,你卻可從中討得人情,若你再辦妥她與裴虎之事,讓她得償夙願,她必對你感恩戴德,日後會更爲忠心輔佐與你。”

劉沐恍然大悟,卻又撓頭道:“然兒臣將裴虎遷調至虎賁騎營,族姊纔會爲尋他擅闖灞上禁區,倒是兒臣將此事辦砸了。”

“辦砸?”

劉徹脣角微勾,淡淡笑道:“何來辦砸之說,依朕看來,你此舉甚是妥帖。”

劉沐訝異道:“兒臣愚鈍,不知父皇爲何這般說?”

“徵臣現下愈是百般難求,他日成事後纔會愈發珍惜,對你也就愈發感恩,若朕直接下旨賜婚,你又如何能討得人情?”

劉徹身爲帝皇,卻是如此算計自家侄女,且是毫無遮掩的對自家兒子坦承,臉皮確是夠厚的,然他向來不打算做甚麼高大上的父親,早早讓劉沐懂得人心險惡和人情冷暖並非壞事。

國之儲君,若真以爲人間處處和諧美好,那纔是國家和臣民的悲哀!

劉沐如阿嬌般,太過重情重義,對親朋好友掏心掏肺的好,鮮少懷有戒心,更遑論陰私算計,長此以往,着實不好。

天家自古多薄涼,非是天家之人天性薄情寡恩,而是生長環境和情勢使然,是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的。

劉沐不禁皺眉道:“然族姊真若下嫁裴虎,裴虎仍是須得卸去武職,那裴虎卻未必情願。”

“呵呵,男女之事非是這般簡單的,待裴虎知曉徵臣爲見他一面,擅長灞上禁區,且被押往宗正府處置,你再看他如何行事,纔會知曉他是否真對徵臣有意。”

劉徹笑意更勝,自家傻兒子終歸是毛都沒長齊的小屁孩啊。

劉沐問道:“若那裴虎無動於衷,爲之奈何?”

“徵臣自幼聰慧,今日莽撞行事,無非是那裴虎遷調倉促,她欲去見他討個說法,若那裴虎真是無意於她,依着她的脾性,應不會繼續糾纏,反會徹底放下。”

劉徹霎時笑意盡斂,冷冷道:“若真如此,那裴虎也就不宜留在京畿了,免得讓徵臣日後再遇上,早早遠調邊陲爲好。”

好歹是自幼寵溺的親侄女,爲個男子如此折騰,劉徹實也頗爲不爽的,自家好白菜被豬拱也就罷了,若那豬還不樂意,不將它宰瞭解氣,都算劉徹開恩了。

公報私仇?

那又如何,老劉家的皇帝向來就是這麼不講理的!

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當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
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當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