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第471章 朱景洪調軍

第471章 朱景洪調軍

朱景淵是投機者,所以他想勾搭趙玉山,以求得到對方的支持。

不得不說,朱景淵看得很透徹,因爲趙玉山麾下聚的那些人,多數人也是想升官發財的投機者。

和朱景淵相反,太子獲得了士大夫普遍的認可,就必須以這些人立場爲立場,所以他天然跟趙玉山走不到一起。

朱景源知道跟趙玉山作對,等同於跟自己老爹過不去,可東宮學士外加清流大臣們,每一個都來勸他要主持公道,讓朱景源根本沒得選。

他若執意不聽下屬勸告,那最後就得落個衆叛親離。

最後的結果是,不需要朱景淵來推,他自己就會倒下。

當然了,說到底還是怪朱景源手腕太差,否則哪會被臣下給轄制住。

七月初二,朱景洪已出了玉門關,這已算踏上了準噶爾的地盤。

也就是這一天,他接到了寶釵的回信。

情況與他所料不差,朱景洪直接吩咐了餘海,讓他親自去一趟武威,大張旗鼓的勸王培安以大局爲重。

是的,在該表態的時候,朱景洪不會遲疑。

至於王培安聽不聽勸,可就不管他的事了。

但值得說明的是,朱景洪不是站老六,而是站趙玉山背後的皇帝。

當然,此事可以用老六做擋箭牌,讓朱景洪不至於把另一邊得罪死。

這件事他早就想好了對策,所以操作起來是輕車熟路,反倒寶釵提到的蘇州府同知,讓朱景洪格外的重視。

寶釵的處置堪稱完美,朱景洪也安心了許多。

此刻的他,正騎馬趕赴關外二十里處,京營步軍主力就駐紮在前方。

近兩個月,清海行都司主力,以及抽調的蒙古女真各部,都已經跟準噶爾軍隊交過手。

而且會戰規模已達上萬人,雙方稱得上是互有輸贏,已經處於決戰前的最後階段。

相比於準噶爾,朝廷這邊稱得上是勞師遠征,所以必須要主動出擊儘早結束戰鬥,所以才放棄長城天險出關備戰。

否則守在關內拖下去,跟以前一樣耗個幾年,且不說大明會不會拖垮,至少天朝上國的臉是丟盡了。

那樣一來,可就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次和寧煥祥一道出來,朱景洪跟他聊過很多次,所以很清楚這位總督大人的難處。

皇帝給他的期限是,務必在今年內評定叛亂,如今七月他還只剩半年時間。

想着寧煥祥的糟心事,朱景洪已看見了前方軍營。

他已提前派了人去傳話,所以得知消息的京營將領們,此刻全都來到了營寨門口迎接。

京營如今是揚威中衛、果勇左衛和耀武右衛進駐西北,分別來自揚威營、果勇營和耀武營,共一萬五千戰兵。

此刻駐紮在此的軍隊,便是果勇左衛和耀武右衛,他們稱得上是精銳半火器軍隊。

此刻站在營寨門口的,很多都是朱景洪的熟人,比如已任參將的侯璟和王傑。

朱景洪才下了馬,提前下馬的孫紹祖就連忙跟上,從他手中接過了繮繩。

這時一衆京營將領迎上前來,單膝跪地向朱景洪行禮。

“參見十三爺!”

走到近前,朱景洪笑着說道:“諸位請起!”

衆人起身之後,朱景洪便對面前一人說道:“陳指揮使,半年沒見……你已見發福了,看來這準噶爾的牛羊,比之關內更養人啊!”

被他提到的陳寶祥,乃是果勇左衛指揮使,如今已混上二等子的爵位,勉強算是擠入勳貴圈了。

“十三爺這話,着實令臣汗顏!”陳寶祥面露尷尬。

“我是知道你的,歷來愛兵如子,你吃的好……底下士卒想來吃得好,如此必定能打勝仗嘛!”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這個時代的京營和侍衛親軍,作戰時的待遇比平時還好,讓被抽調的部盟土司諸軍羨慕不已。

朱景洪一邊說一邊往前走着,在場衆人紛紛跟他見禮,而他也一一的點頭回禮。

前來迎接他的將領起步是參將,其中僅有幾位勳貴晚輩出任的千總,所以人數也就十幾個而已。

跟衆人客套之後,朱景洪來到了中軍大帳,在衆人邀請下坐到了主位之上。

而孫紹祖則站在朱景洪身側,看着一衆京營將領心有所思。

“諸位……我受聖上託付,前來西北巡視,今天是專程來看伱們的備戰情況!”

若是別的人說這話,務必要出示諭旨才行,畢竟牽涉到軍隊那都是大事,即便是巡視也得有憑證。

但朱景洪嘛……沒人會懷疑他的話,即便以極端情況來說,他撒謊皇帝事後也會替他遮掩。

何況朱景洪本就兼着監督訓練的差遣,這是五軍都督府公議後定下的事,只是在京時朱景洪只願管北四衛而已。

徐徐斂去笑容,朱景洪平靜說道:“所以嘛……我一來你們就讓我做營帳,這着實令我有些不安!”

衆人面面相覷,不知道朱景洪這是何意。

“此番面對準噶爾,京營戰備究竟如何,士卒們鬥志如何……這些我都看不見!”

聽到朱景洪說這話,其餘將領都還沒察覺情況,但帳內的侯璟和王傑已猜到他要做什麼。

目光掃向坐在前面的兩位指揮使,朱景洪沉聲問道:“兩位指揮使……這些能否讓我看一看?”

“這……這當然可以!”陳寶祥答道,心裡猜測該怎麼看。

另一指揮使劉雄山也跟着應答,得到他兩人的肯定答覆,朱景洪再度露出了微笑。

“那好……一刻之後,全軍以作戰狀態,於校場列隊!”

“你們可以傳令去了!”

下令全軍集合,牽涉到一個很重要的事,那就是對軍隊的號令之權,俗稱兵權!

如果是寧煥祥來下令,當然是名正言順的,可現在是朱景洪……這就有點兒不對勁了。

無論從職業道德還是軍隊規矩,陳寶祥和劉雄山二人都該不動,並向朱景洪解釋情況。

但這樣一來,就有些得罪人了,所以這倆人都僵在了原地。

他倆之下的幾位指揮同知和僉事,也明白這裡面的關竅所在,也一個個面面相覷起來。

眼見衆人遲疑,朱景洪才真的意識到,軍權這種事情真不是玩笑。

平時大家和和氣氣,一旦到了關鍵時刻,可就不一定怎麼回事了。

以至於此刻,朱景洪也不不感慨老頭子厲害,一朝起事軍中羣起響應,一兩天就把事情辦好了。

拖了幾秒後,軍帳內的氣氛越發凝重,朱景洪的目光中已露出寒芒。

就在陳寶祥憋不住,想要出言解釋的時候,只見坐在末位的王傑豁然起身,看向上司說道:“指揮使大人……再不發令,時間可就來不及了!”

侯璟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於是他跟着站起身,說道:“劉指揮使……時間可不太夠了,咱們可不能再耽擱了,卑職這就傳令去!”侯璟出身於修國公府,侯家既是世祖親封定國功臣,又是當今皇帝的東華門功臣,他自然可以比王傑更大膽。

有了他的這句話,情況就從如何跟朱景洪解釋,變成了是否要當場制止侯璟。

眼看侯璟起身要動,劉雄山本想要起身阻止,但最終他只是心思動了,但屁股卻連位置都沒挪動。

“大人,十三爺既要看咱們的戰備,咱京營可不能他失望!”

此刻說話的,乃是果勇左衛指揮同知楊仁忠,兩年前便是他與裘鴻被調往金陵剿倭。

那段時間,他也算給朱景洪打過下手,二人之間多少有些交情。

他的這番話,配合前面侯璟王傑的反應,就初步的形成了一種勢,彷彿聽朱景洪的令理所應當。

以至於讓陳劉兩位指揮使都覺得,或許是自己太不懂事了。

加之此刻,他們心裡承受着高度壓力,生出妥協之心也就不奇怪了。

“都還愣着做什麼,還不趕緊傳令去!”陳寶祥怒斥道。

聽了他的這番話,在場一衆參將便不在猶豫,起身便往營帳外飛奔而去。

這幫人走了,留在帳內的幾位指揮,此刻就更顯得尷尬了。

剛纔的過程說起來長,但前後也就不到十秒,可中間卻是實打實的角力,讓勝負雙方皆心有戚然。

此時朱景洪也不免後怕,若沒有提前安排王傑和侯璟,若不是此前在金陵提攜過楊仁忠,今天他很有可能要出洋相。

但是,今天的角力他終是勝了,那麼他對京營的這兩個衛,就從將領的心理上擁有了部分兵權。

換句話說,以後他再下令,遇到的牴觸就不會如今天這般強。

跳出朱景洪的思維來看,今天他突然到訪,就能如此折騰全軍,其實已經非常的“了不起”。

換個人來,別說是老六,即使是太子來了,只怕也不能輕易號令大軍。

戰鼓擂起,而且是最緊急的集合號令,軍營內的士兵全都撂下手頭的事,都已最快速度開啓了作戰準備。

而等一衆參將各自歸營,衆人才知是朱景洪來巡營。

還是那句話,若士兵得知是別的什麼欽差來巡視,通過這種手段來折騰大家夥兒,哪私底下絕對會埋怨幾句。

然而既得知是朱景洪,衆人都知他是行軍作戰的內行,所以便生不出怨懟之心。

沒錯,雖然朱景洪沒怎麼打過仗,但通過這兩年的持續包裝和發力,他的名將人設也已有了雛形。

很多事情,待在京城那個圈子裡,輿論主流在朝廷在文官,就讓朱景洪的努力看不出效果。

而一旦跳出那個圈子,他就是一枝獨秀的狀態,到了他收割忠心的時候。

在士兵們快速準備,拼了命的趕赴校場之時,朱景洪也在一衆指揮簇擁下,慢悠悠的趕赴校場。

京營一個衛的編制人數,戰兵一般在五千人左右,其中下設三個“都”各領一千五百人,每都設參將一人統領。

而在衛的這一層面,除了指揮使總領全軍,還設有指揮同知和僉事各兩人,共五人各司其職並指揮作戰。

同知和僉事們,除各管軍法軍功等方面,同時還充當着指揮使的參謀。

所以此刻,兩位的指揮們簇擁着朱景洪,各發表着對眼下戰局的看法。

朱景洪揹着手走在前面,時不時的點點頭回應兩聲,十足是大領導的做派。

“說來說去,還是要咱們主動出擊才行,人家準噶爾可不怕跟咱們耗!”

“此番寧總督到任,總算能彙集各方力量,對準噶爾以泰山壓頂之勢進攻,平定此番叛亂也就是今年的事了!”

朱景洪做出了最後的總結,並順道捧了寧煥祥一手。

“對了,後天總督署議事,你們可都接到了消息?”

到了玉門關外,這就已經算是在前線,寧煥祥當然要召集軍議。

一則聚聚人心,二則聽聽意見,三則是爲了商量對策。

“臣等已得了消息!”衆人答道。

朱景洪笑着說道:“把你們的真知灼見,到時候可都要說給寧總督!”

衆人說話之時,已經來到了校場這邊,此刻場上已有大片人在列隊。

京營士兵所裝備的武器和甲冑,堪稱這個時代的“聖誕樹”,絕對是讓外邦垂涎的東西。

朱景洪說一刻鐘時間集合,到現在時間也差不多了,但場上仍有軍隊士兵未到齊。

在這種普遍環境下,已經完成列隊的侯璟和王傑,此刻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坐到高臺上已擺好的交椅上,朱景洪看向眼前一衆指揮,平靜問道:“諸位覺得,軍士們集結得越快,對行軍作戰是否有利?”

集結速度快,其實就是軍隊的反應能力快,有沒有好處其實顯而易見。

對於朱景洪在北四衛主持的軍制改革,在場一衆指揮都深有了解,自然明白他問這話的意圖。

“自是極爲有利,所謂兵貴神速……”

論起兵法理論,在場這些人一個都不差,於是紛紛從各方面分析起來。

這不是單純的拍朱景洪馬屁,所以他們說得格外有深度。

看着前方還在入場列隊的軍士,朱景洪徐徐說道:“一刻鐘的時間,敵軍騎兵可以突襲十幾裡,即使步軍也能衝鋒幾裡地了,然而我們的軍隊還未完成集結,諸位下去可得多想想!”

“北四衛如今練出的效果是,可在半刻之內完成集結,並投入作戰……”

即使衆人想要分辨幾句,聽到朱景洪的這番話也只能閉嘴,實在是其中的差距太大了。

“好了,你們也別沮喪,往後多加訓練就行!”

“需知如今,聖上已有改革軍制之心,爾等身居京營高位……便要比常人多體悟些聖意纔是!”

又是擺事實講道理,又是的拉虎皮做大旗,朱景洪前後的這番話說起來,已在衆人心中搭建起高臺。

這導致的後果就是,他不但是高高在上的,而且說的話也必然是正確的。

衆人擺出受教的姿態,紛紛感激朱景洪的提點,並在心裡逐漸扭轉對他的看法。

大概又過了幾分鐘,現場軍隊完成了集結,校場上已是一片肅殺之氣。

依朱景洪估算,前後差不多用了二十分鐘。

聽起來似乎有些長,但這種事得看跟誰比,在當下這時代如此已屬強兵,北四衛那種反倒顯得另類。

所以這個時候,朱景洪不會斥責京營士兵,那樣只會讓人覺得他討厭。

此刻,兩位指揮使一番謙讓後,便見陳寶祥上前喊話道:“諸位弟兄,襄王殿下奉旨巡視,今日檢查我軍戰備,現在請殿下訓示!”

 

第149章 不過是個登徒子罷了第158章 蝨子多了不癢第485章 這個小畜生第26章 十三爺到468.第468章 交易450.第450章 區區小事第675章 姊妹之間第673章 是誰的種?第765章 再回應天第623章 這兩口子咋都這樣第543章 將離第57章 判案第105章 硬仗270.第270章 勸母第672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706章 帝王之心458.第458章 風波已起238.第238章 十三爺可安心300.第300章 議定第167章 這個妹妹我見過第65章 給天下一個交代第162章 拋開事實不談第811章 楊靜婷:臣妾冤枉啊!237.第237章 化勁兒第631章 尤三姐之戀第160章 連林妹妹也變了第670章 賈雨村:攪吧攪吧!第589章 太子很爲難385.第385章 喬遷第747章 覲見第60章 行文各地209.第209章 我只是想學下棋354.第354章 姓朱真好第596章 決戰之前第507章 歸京第728章 皇后病倒第68章 金陵才俊第671章 那我造這麼多艦幹什麼?第809章 朱慕楨:本是同根生273.第273章 跟寶姑娘一個味道第161章 小妹不才245.第245章 風險小收益高第573章 到漢城的使者第615章 王府之宴第638章 你在脅迫朕第504章 慶功宴196.第196章 賈蓉的無妄之災第527章 釵黛第613章 關係變動第49章 錦衣衛上門第795章 乾盛元年202.第202章 寶釵的態度222.第222章 可比得過十三爺第632章 襄王府的馮管事第490章 朱大帥第625章 妙玉的精神勝利第609章 萬兩黃金的作用第744章 朱景源:請陛下稱太子!第40章 審不動第680章 新年獻禮270.第270章 勸母297.第297章 元春受召417.第417章 可知側妃缺了一位230.第230章 對太子的猜疑第583章 福兮禍之所依第535章 夫妻第698章 王上加白第820章 只有天知道了第489章 旨到前線第711章 元春心很累319.第319章 裡外不是第34章 指定會審320.第320章 你也要陷進來了246.第246章 吃醋了257.第257章 世外仙姝第797章 恭賀吾皇,上元安康!第95章 上架前的話452.第452章 別白費功夫了373.第373章 鄧安與可卿言第600章 漢城之變327.第327章 夾板氣第821章 編修宋子瑜第523章 公主的知己第15章 小人物第485章 這個小畜生第128章 太上皇都搬出來了第501章 夜襲第614章 張小月講花妖第628章 大王來抓我啊!第45章 三尺白綾和毒酒第566章 去遼東第140章 命懸一線賈寶玉420.第420章 歸府第528章 老頭子不信我300.第300章 議定第753章 奉天殿前的父子360.第360章 黛玉受召第616章 三春皆在第59章 當堂拿人250.第250章 太上皇的交易
第149章 不過是個登徒子罷了第158章 蝨子多了不癢第485章 這個小畜生第26章 十三爺到468.第468章 交易450.第450章 區區小事第675章 姊妹之間第673章 是誰的種?第765章 再回應天第623章 這兩口子咋都這樣第543章 將離第57章 判案第105章 硬仗270.第270章 勸母第672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706章 帝王之心458.第458章 風波已起238.第238章 十三爺可安心300.第300章 議定第167章 這個妹妹我見過第65章 給天下一個交代第162章 拋開事實不談第811章 楊靜婷:臣妾冤枉啊!237.第237章 化勁兒第631章 尤三姐之戀第160章 連林妹妹也變了第670章 賈雨村:攪吧攪吧!第589章 太子很爲難385.第385章 喬遷第747章 覲見第60章 行文各地209.第209章 我只是想學下棋354.第354章 姓朱真好第596章 決戰之前第507章 歸京第728章 皇后病倒第68章 金陵才俊第671章 那我造這麼多艦幹什麼?第809章 朱慕楨:本是同根生273.第273章 跟寶姑娘一個味道第161章 小妹不才245.第245章 風險小收益高第573章 到漢城的使者第615章 王府之宴第638章 你在脅迫朕第504章 慶功宴196.第196章 賈蓉的無妄之災第527章 釵黛第613章 關係變動第49章 錦衣衛上門第795章 乾盛元年202.第202章 寶釵的態度222.第222章 可比得過十三爺第632章 襄王府的馮管事第490章 朱大帥第625章 妙玉的精神勝利第609章 萬兩黃金的作用第744章 朱景源:請陛下稱太子!第40章 審不動第680章 新年獻禮270.第270章 勸母297.第297章 元春受召417.第417章 可知側妃缺了一位230.第230章 對太子的猜疑第583章 福兮禍之所依第535章 夫妻第698章 王上加白第820章 只有天知道了第489章 旨到前線第711章 元春心很累319.第319章 裡外不是第34章 指定會審320.第320章 你也要陷進來了246.第246章 吃醋了257.第257章 世外仙姝第797章 恭賀吾皇,上元安康!第95章 上架前的話452.第452章 別白費功夫了373.第373章 鄧安與可卿言第600章 漢城之變327.第327章 夾板氣第821章 編修宋子瑜第523章 公主的知己第15章 小人物第485章 這個小畜生第128章 太上皇都搬出來了第501章 夜襲第614章 張小月講花妖第628章 大王來抓我啊!第45章 三尺白綾和毒酒第566章 去遼東第140章 命懸一線賈寶玉420.第420章 歸府第528章 老頭子不信我300.第300章 議定第753章 奉天殿前的父子360.第360章 黛玉受召第616章 三春皆在第59章 當堂拿人250.第250章 太上皇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