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嬰啼

皇宮燃燒的宮殿火焰被撲滅了,侍衛從殘缺的宮殿中搬出了好些具焦屍,其中尚能分辨出太子和皇后的遺體,以及早些時候被太子殺掉的皇子皇孫的遺體。

雖然屍身都覆蓋着裹屍布,然悽慘的狀況,讓經歷過此番驚變的人都不由得不忍直視。

皇帝終於支撐不住了,悲傷一齊涌上,吐血昏迷。

永寧侯是救駕功臣,自然剩下的人都以永寧侯爲尊,“叫太醫。”

見皇帝吐出昏迷,永寧侯心底暢快極了,憋了三十餘年的委屈今日總算是得以發泄,此番宮變對皇帝的打擊是顯而易見的,是皇帝生平承受的最大一次重擊。

唯一剩下的皇子雖然也從火海中跑了出來,可他們本就身體孱弱,經過這麼一嚇,精力越發的不好,不過皇帝總算是沒有絕嗣,也是永寧侯進兵太迅速了,再晚上一盞茶的功夫,皇子會被太子屠殺殆盡的。

永寧侯不知道宮中的詳情,如果知曉,以他對皇帝的怒氣和怨念,一準會耽擱一些功夫。

皇帝被擡回寢宮,太后悠然轉醒,見到了滿目的蒼涼之後,她再一次昏厥過去,實在是沒想到太子會如此喪心病狂,更沒想到太子決絕至此。

秦王妃主動承擔起照料太后的責任,她和姜璐琪兩人一左一右片刻不離開太后身邊。

畢竟她們兩個同皇后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唯有太后纔有可能護住他們。

秦王在太子殺人的時候,曾經壯着膽子說了兩句話,指責太子倒行逆施,因此他直接被太子手下的侍衛打斷了腿,太子笑着罵他是無能的廢物,被女人耍的沒種男人。

如果不是秦王平時表現得太平庸,也許太子一刀就宰了他。

太子這句話把秦王羞得滿臉通紅,有心找個地縫鑽進去閉羞,雖然太子說得是事實,可是從沒有人當面如此嘲諷秦王無能,這比被太子敲斷了腿還讓秦王難受。

其實當時太子沒有對秦王下狠手的主要原因是太子顧及在大同的姜二爺,在江南的趙鐸澤,他在沒掌控全局之前,無論如何都不會殺了秦王的。

因此秦王逃過一劫,後來大殿起火,秦王的腿折了根本跑不掉,就在他等死的時候,秦王妃衝過來用她柔弱的身軀揹走了秦王,雖然在往外衝的時候很驚險,但秦王妃始終沒有鬆開秦王。

秦王因爲秦王妃得以逃生,出了火海後,頗爲感激秦王妃。

太妃也被秦王妃的兒子弄出了火海。

過程艱難,結果是好的。太妃對秦王妃所出的三個孫子順眼了許多,秦王對秦王妃亦有改觀,畢竟患難見真情嘛。

永寧侯命侍衛清理殘局,想起沒見到姜璐瑤,問嘉敏郡主:“瑤瑤呢?”

“她太累了,我讓她在側殿歇息,這邊起火,結局一準很慘烈,她身子重,我擔心她看後受了驚嚇,本來此番她就勞心勞力,再受了驚嚇,那可怎麼得了?”

嘉敏郡主心疼的說道:“不是她上上下下的安排,京城不知道會亂成什麼樣呢。”

永寧候驕傲的點頭:“那是,只怕誰也想不到老二那羣狐朋狗友關鍵時候頂得住,相信瑤瑤話的人,都會得到封賞,那些自以爲是的人……沒準此時把腸子都悔青了,送上門的富貴都往外推。”

不可能所有紈絝子弟都聽了姜璐瑤的建議,但留下聽命大部分這輩子再紈絝也沒人指責了。

姜璐瑤幾次神來之筆,利用手中不多的人手做成了大事,這一點便是永寧侯都自認做不到,只怕誰都沒想到紈絝公子們聯合起來也能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皇宮起火,結局雖然不好,但京城卻是平穩的,並沒出現藉此打砸搶的亂局,百姓也沒蒙受損失。

嘉敏郡主道:“只要她能平安生下孩子來,我什麼都不求了。”

“我看她心裡有分寸的,她比誰都更在意腹中的嬰孩。換了旁人……”永寧侯暗諷秦王妃等命婦,“一準會挺着肚子在皇上面前顯擺,生恐旁人忘記她的功勞。”

嘉敏郡主拍了一下永寧侯的胳膊,“小聲點,讓人聽見了會笑話你的。”

“我怕她們?”永寧侯反而聲音擡高了一些,“誰敢笑話我?有本事他們也養出瑤瑤這樣的孫女!還有老二……別看不務正業,可關鍵時刻一樣靠得住。”

“爲什麼這麼說?大同那邊有消息了?”

“是。”

永寧侯點點頭,潼關,大同等京畿腹地如今在已經被姜二爺控制住了,在同楊門太君的較量中,姜二爺完勝,甚至姜二爺還從楊門太君手中救下了趙鐸溢。

而趙鐸溢不愧是學過兵法的人,也不愧是楊帥的外孫,他建議姜二爺以上差的身份給八大總兵封書信,闡明趙鐸溢的戰略構想,北疆防線就此鞏固不少。

永寧侯本就是軍方將領,消息自然知曉的比旁人快,面對嘉敏郡主垂詢的目光,低聲道:“老二許是對不住天下百姓,但絕對對得住皇上給他的信任,趙鐸溢太像楊帥啦。縱使這次他有功於社稷,只怕皇上對他的封賞頂天就是承襲世子爵位,再想爲朝廷征戰,萬萬不能,非國破之時,他這輩子別想再離開京城一步。”

“怎麼?”

“老二沒聽他等候在大同,直接領兵控制了京畿腹地,連夜正往京城趕。”

“趙鐸溢還在大同?”

“他去了北邊,聽說老二想把他綁回京的,可惜……老二抗不住一身浩然正氣的趙鐸溢,勸也勸不了,怎麼說老二眼裡只有皇帝而沒有天下都不佔道理。”

永寧侯嘆息:“當年我就被楊帥……算了,左右我能安享富貴榮華,享受兒子孫子孫女的孝心,有得必有失,後世人說我是烏龜也好,是皇上的哈巴狗也罷,起碼我活着。”

而楊帥死於千刀萬剮之下。

姜家的人都很識時務,也都是皇上的‘大忠臣’。

嘉敏郡主同樣嘆息一聲,不知該說趙鐸溢什麼纔好,“老二心裡指不定怎麼難受呢。”

趙鐸溢一準會說姜二爺只想着榮華富貴,卻不顧天下的安危,姜二爺千里迢迢的去大同搬兵,從瘋狂的楊門太君手中救下了趙鐸溢,讓趙鐸溢免於同太君同歸於盡,卻換來這樣的斥責……如果姜二爺真是個媚上的小人也就罷了,嘉敏郡主卻曉得姜二爺有自己的行事準則。

姜二爺一定會被他傷到的。

嘉敏郡主想到這一點,就爲自己這個兒子難受,護着家族,妻兒有什麼錯?難道弄得像楊家那樣才叫大英雄?

不是人人都成成爲楊帥,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好,姜璐瑤曾經如此教導姜二爺,而姜二爺也把女兒的話記在心上,換個人附身楊帥?指不定會野心會越來越大,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

永寧侯曾經說過皇上找了一個最適合做楊帥的人。

姜二爺只想過自己的快樂小日子,怕承擔責任,但是危機關頭,該他承擔起來的責人,他也不會推脫。

“這可不一定,老二性情跳脫,你見過他爲這樣的事情長吁短嘆?”

“見過。”嘉敏郡主忍住笑,平淡的說道:“你看着吧,老二在皇上面前一準顯得很‘內疚’‘困惑’,皇上指不定怎麼大肆封賞他,以寬慰他之心。”

永寧侯摸着腦袋,大笑道:“沒錯,沒錯,這小子裝模作樣的本事一向很強,有好處可是不漏分毫。”

“可不是,也不知道他像了誰,你和我可都沒他……”

嘉敏郡主停下口,同永寧侯對視,兩人相視一笑,像誰?瑤瑤唄,別人都是父親教導女兒,而姜二爺受瑤瑤的影響很深。

不過也只有瑤瑤能影響到姜二爺。

永寧侯道:“其實大同的事情讓我明白老二不是沒用的,面對楊帥遺孀和外孫,他只是以楊帥的附身就能領兵還京,這點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必須足夠冷靜機智才成。”

大同的將帥也不都是傻子,如果姜二爺沒拿出點真本事,他們怎麼可能輕易相信姜二爺就是楊帥?

楊門太君可是爲楊帥守寡多年的忠義之節婦,一向頗爲受將士們尊重。

在楊門太君手中奪得指揮權,並把兵力完整的帶回京城,誰敢說姜二爺只是花架子?

起碼最後跟着趙鐸溢離開的人是少數。

嘉敏郡主問道:“江南呢?阿澤那邊怎樣?”

“聽說平叛很順利,有阿澤在前面廝殺平叛,蕭睿華在後整頓安撫百姓,處決涉案的官員,江南很快會穩定下來,最重要得是,你曉得嗎?阿澤親自領人挖開了河堤泄洪,而泄洪的方向就是秦王府的祭田。雖然京城權貴也有被損失,但損失最大的是秦王府。也因爲阿澤當機立斷的築壩泄洪,開鑿溝渠,用妙法引導河水,兩淮沿岸的百姓受災並不嚴重,陛下的皇陵也保住了,百姓贊秦王世子……”

永寧侯嘴角笑意越來越濃,“大公無私。”

左右損失得是秦王府,趙鐸澤真的一點也不心疼。

“你可別小看民心。”永寧侯壓低聲音道:“在江南阿澤的名聲絕對比任何人都響亮,蕭睿華清洗了多少的官員就會提拔多少,這其中的講究,想來阿澤也能明白的,這兩個小子想把江南控制在自己手上。江南是大明的根基,掌握住江南也就掌握住大明的半壁江山。”

“那有什麼用?阿澤遲早得回京,皇上能讓他一直鎮守江南?”

“不會,皇上不放心他一直在江南,可是現在看起來沒什麼用,將來呢?皇上的皇子……”

嘉敏郡主心領神會,兩人沉默了一會,不再談論此事。

如果阿澤過繼給燕親王爲嗣子,他就是皇上名正言順的皇孫,在宮變中,燕親王是表現最突出的一位皇子,而且燕親王的生母是被追封的皇后,如今活着的皇子哪一個有燕親王貴重?

皇帝是不可能傳位給將死的燕親王,可再大明在沒有繼承人時,阿澤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好在還有兩位皇子還活着,趙鐸澤還不算顯眼,還有經營的空間,如果皇子都死絕了,皇帝只怕是寧可食言,也不會把趙鐸澤過繼給燕親王。

皇帝再喜歡趙鐸澤,也不可能把皇位交給他。

成年皇子和有賢名的皇孫雖然死絕了,但皇上不是無後的人,還有皇孫在的。

皇帝極有可能立皇孫……

嘉敏郡主深知現在說那些還太早了,將來的變數還很大,誰也不知道經過這次宮變,皇上的身體能支撐多久,如果皇帝的龍體不好,趙王有可能繼承帝位,但如果皇帝的龍體恢復得很好……皇孫和小皇子纔是皇帝培養的目標。

畢竟趙王沒受過良好的皇帝教養,本身才幹能力不足,皇帝那個位置不是什麼人都能坐得穩定的。

嘉敏郡主嘆息:“燕親王可惜了。”

哪怕燕親王的身體再好一點,皇帝都會選擇他。

永寧侯緩緩的說道:“也說不上可惜罷。”

嘉敏郡主略有疑惑,永寧侯始終對燕親王有懷疑,一切的事情太巧妙,先是江南案子牽連到太子,隨後三皇子一家*而死,一切的證據都指向太子,逼得太子不得不兵行險招,最後太子瘋狂的屠殺皇子,太子自己也*而死。

得利的人是誰?

可以說這場宮變沒有勝利者。

即便保住帝位的皇帝也遭受了重創,兒子孫子在自己面前一個個被太子給殺了,骨肉相殘至此,皇帝心裡能好受?

永寧侯以爲皇帝現在才昏厥過去,已經是很堅強心硬了。

不過這些沒有證據會引起是非的話,永寧侯不想同嘉敏郡主說,並非是他信不過嘉敏郡主,而是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以如今的局面看來趙鐸澤過繼燕親王已經成了定局。

姜家同燕親王府有了不可割捨的聯繫,燕親王一旦不妙,趙鐸澤能得好?

永寧侯仔細的回想了一番,“夫人先去看看太后娘娘,也許皇上的心結還需要太后娘娘開解,此時太后娘娘若是……皇上只怕再也承受不住失去親人的痛苦了。”

嘉敏郡主點頭答應了,先去看看太后娘娘,然後再去陪瑤瑤。

兩個嬰孩交給可信的奶孃後,嘉敏郡主打斷了在那邊恩愛的兩人,“紋瑾,孫媳,你們看好孩子,孫媳先去照看瑤瑤,一會我再過去。”

蕭灼華臉紅紅的從姜紋瑾懷裡出來,羞答答的低頭:“嗯。”

嘉敏郡主拍了拍蕭灼華的胳膊,示意自己並沒責怪她,反而瞪了姜紋瑾一眼,訓道:“再照顧不好孫媳和瑤瑤,我打斷你的腿!”

“祖母放心,我再也不敢離開她們一步。”

姜紋瑾挺着胸膛保證,太子對蕭灼華意圖不軌的事情,姜紋瑾還不知情,本意上說蕭灼華不想讓姜紋瑾知道,以姜璐瑤的聰慧,蕭灼華相信她也不會說。

這件事蕭灼華只想當作永遠的秘密。

姜紋瑾對自己再好,這件事沒準會在他心裡留下一根刺,左右罪魁禍首太子已經死了,這件事不會再有人知道的。

永寧侯思索了半晌,踱步到關押太子殘存謀士的地方,以圖謀不軌,意圖反抗的名義把所有的謀士都灌了毒藥,此時一切在永寧侯的掌控之下,他不知道此事是不是涉及燕親王,不留下活口總不會錯的。

趁着皇上還沒清醒,永寧侯把一切的尾巴都消除的乾乾淨淨。

聽了消息的燕親王一邊咳嗽,一邊苦笑,難怪永寧侯能在父皇手下得了善終,心狠手辣的老狐狸一隻,同時燕親王也知道永寧侯這麼做不是爲了他,而是爲了自己的孫女婿。

“行了,不必再讓人去了。”

燕親王擺手,“本王也省了不少的麻煩。”

縱使皇上不滿永寧侯滅了活口,也對永寧侯沒有任何辦法,永寧侯救駕之功擺在那裡,皇上如果怪罪他,如何堵住悠悠衆口?況且永寧侯還有姜二爺和趙鐸澤一南一北的呼應着,皇帝只能當作永寧侯一時氣憤才滅口的。

永寧侯爲燕親王掃清了最難,也是最容易留下把柄的障礙,燕親王摸了摸染血的嘴角,“誰在父皇身邊?趙王?”

“不是趙王殿下,是兩位小皇子,還有陛下的寵妃……”

“趙王既然以前沒爭,此時就不會跳出來,讓小皇弟在父皇身邊賣乖也不錯,至於父皇的寵妃?也罷,本王成全她。”

縱使她有了記名的皇子又能怎樣?

她還以爲大明的大權還牢牢的掌控在皇上手中?

經歷這次宮變,皇帝不僅遭受喪子的重創,他給出去的權利,可不見得再能收回來,大明的江山暫且穩住了,可一旦天機有邊,誰主江山還不一定呢。

“讓人把皇子的生母……”燕親王咳嗽了兩聲,“趙王如果聰明的話,他會以養傷退回王府,父皇別無選擇,只能冊小皇弟。”

“萬一皇上有心冊皇孫呢?”

“呵呵。”

燕親王從旁邊翻出一疊書卷,“這些可都是死去皇子們的罪證,他們所犯下的過錯,哪一點值得寬恕?貪墨銀子,賣官賣爵,威逼太子,無視百姓……他們的兒子能保留宗牒就不錯了,還想做皇太孫?父皇當朝廷上的大臣都是死人麼?當他還是說什麼,大臣只有聽命的份?”

這次大臣命婦的損失也不小,追究原因,如果不是皇子們把太子逼到了牆角,太子也被見得會鋌而走險。

文臣若是聯合起來反對,皇上也沒有辦法冊皇太孫,況且皇帝還有皇子,立皇太孫是動亂的前兆。

輕易皇帝也不敢觸礁。

“屬下擔心趙王殿下得漁翁之利。”

“如果他不老實,本王還有些許的力氣。”

燕親王的身體還能拖上幾個月,最後關頭,他會把趙王解決掉。

皇帝爲了穩定民心,安撫朝廷大臣,必然會很快冊儲君。

燕親王嗓子很癢,“秦王世子妃……她怎麼樣?”

“回主子,一切安好。”

“那就好,那就好,讓人看着點她,別被人趁亂傷了她。”

“是。”

燕親王合上眼睛,枯瘦的手緊緊的握住了身下的被褥,臉上掛着痛苦……他飽受病痛的折磨,可他熬下去,纔有可能聽見趙鐸澤叫他一聲父王……他也是有子嗣的人。

誰也不知道,燕親王早在小皇子不受重視的時候,就在他們身上動了手腳,他謀算了這麼久,就是要讓父皇斷子絕孫的,他怎麼會讓父皇有兒子活着?

趙王是個意外,本來趙王應該死在火海的。

既然趙王被姜紋瑾救了,燕親王看在姜家的面子,給趙王留下一分生機,趙王不爭還好,一旦忍耐不住……燕親王不會手下留情就是了。

******

姜璐瑤是被一陣陣的陣痛疼醒的,見蕭灼華就在眼前,“嫂子,我好像……好像要生了。”

“什麼?你要生了?”蕭灼華忙按住了姜璐瑤,匆忙把脈,又摸了摸姜璐瑤的胎位,道:“紋瑾,瑤瑤要生了,快去找穩婆,準備熱水,棉布,給祖母送信,要快。”

“啊。”

姜紋瑾撒腿就往外跑,好吧,瑤瑤是厲害的,生孩子都能生在皇宮裡!

整個大明朝的命婦,誰能在皇宮生孩子?

姜紋瑾突然有種驕傲溢滿了胸口,只有他妹妹一人吶。

嘉敏郡主聽了消息後,顧不上同太后說話,連忙趕過去,太后也忙下令讓宮女內侍好好照顧秦王世子妃。

第二十一章 建議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第三十三章 前緣第二十一章 建議第二十五章 立威第十七章 心思第五十九章 相處第八十二章 預判第五十三章 回報第九十八章 心計第八十五章 秘密第四十七章 婚前第二十八章 抗爭第一百一十一章 討債第六十六章 追蹤第八十六章 除名第三十二章 巧遇第二十八章 抗爭第二十七章 婚約第一百零九章 決裂(中)第四十四章 出獄第二十八章 抗爭第六章 謀劃第一百一十章 決裂(下)第四十二章 逼婚第六十六章 追蹤第十七章 心思第九十五章 無題第一百零七章 謀子第四十七章 婚前第七十一章 打架第六十一章 不同第一百二十一章 救人第九十四章 幕後第九十六章 挖坑(捉蟲)第九十四章 幕後第七章 討論第一百章 冊封第四十一章 反擊第九十八章 心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入宮第一百零一章 揭穿第十九章 秘籍第二十二章 醜聞第十一章 坦白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第六十一章 不同第七章 討論第四十二章 逼婚第八十五章 秘密第八十九章 提醒第十六章 寶藏第二十四章 記名第六十三章 端倪第九十一章 進程〔捉蟲)第九十九章 有孕第十七章 心思第三十三章 前緣第二十八章 抗爭第九章 貴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回京第六十七章 鬧鬼第一百零三章 好意第一百二十八章 就藩第四十三章 條件第二十七章 婚約第七十五章 先機第一百零三章 好意第六十二章 打聽第七十二章 掌權第一百二十四章 回京第九十九章 有孕第四十章 父愛第一百零二章 後續(改錯)第一百章 冊封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第十四章 闖入第八十章 開端第一百二十一章 救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劫持第五十四章 反擊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兒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預謀第三十五章 意外第三十一章 爭鋒第三十八章 陷阱第二章 親人(改錯)第五十三章 回報第三十七章 抉擇第一百零四章 到齊第一百一十章 決裂(下)第五十章 人心第六十一章 不同第三十一章 爭鋒第七十九章 達成第六十八章 千鈞第一百二十三章 兒子第十九章 秘籍第二十七章 婚約
第二十一章 建議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第三十三章 前緣第二十一章 建議第二十五章 立威第十七章 心思第五十九章 相處第八十二章 預判第五十三章 回報第九十八章 心計第八十五章 秘密第四十七章 婚前第二十八章 抗爭第一百一十一章 討債第六十六章 追蹤第八十六章 除名第三十二章 巧遇第二十八章 抗爭第二十七章 婚約第一百零九章 決裂(中)第四十四章 出獄第二十八章 抗爭第六章 謀劃第一百一十章 決裂(下)第四十二章 逼婚第六十六章 追蹤第十七章 心思第九十五章 無題第一百零七章 謀子第四十七章 婚前第七十一章 打架第六十一章 不同第一百二十一章 救人第九十四章 幕後第九十六章 挖坑(捉蟲)第九十四章 幕後第七章 討論第一百章 冊封第四十一章 反擊第九十八章 心計第一百一十七章 入宮第一百零一章 揭穿第十九章 秘籍第二十二章 醜聞第十一章 坦白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第六十一章 不同第七章 討論第四十二章 逼婚第八十五章 秘密第八十九章 提醒第十六章 寶藏第二十四章 記名第六十三章 端倪第九十一章 進程〔捉蟲)第九十九章 有孕第十七章 心思第三十三章 前緣第二十八章 抗爭第九章 貴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回京第六十七章 鬧鬼第一百零三章 好意第一百二十八章 就藩第四十三章 條件第二十七章 婚約第七十五章 先機第一百零三章 好意第六十二章 打聽第七十二章 掌權第一百二十四章 回京第九十九章 有孕第四十章 父愛第一百零二章 後續(改錯)第一百章 冊封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第十四章 闖入第八十章 開端第一百二十一章 救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劫持第五十四章 反擊第一百二十五章 出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兒子第一百一十八章 預謀第三十五章 意外第三十一章 爭鋒第三十八章 陷阱第二章 親人(改錯)第五十三章 回報第三十七章 抉擇第一百零四章 到齊第一百一十章 決裂(下)第五十章 人心第六十一章 不同第三十一章 爭鋒第七十九章 達成第六十八章 千鈞第一百二十三章 兒子第十九章 秘籍第二十七章 婚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