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冷水潑面後,衆人慢慢醒來,聽得樑發講了經過,個個心驚不已。一幫好手,小小的蒙漢藥,就將衆人全部幹翻了。
又一翻審問,方纔知道:“上次劫樑發父子的就是這幫人,這些人在信陽、平昌鎮集都有眼線。只是上次被樑有餘廢了大數多人,這次沒想到又是踢到了鐵板。”
衆人也不再睡。搜刮了觀中,找出了不少的金銀,施戴子道:“這些黑道中人,佔着此處道觀,報官處理較好。”
嶽靈珊道:“報什麼官,都殺了!”
說着,手起劍落,已是拍中了五個賊人的死穴。實是這五個賊人不死,三女的清名就不保。衆人見嶽大小姐發威,樑發不語,也就不再說了。就在觀中尋了工具,在林中挖了深坑,將五人埋了。
第二天,天尚未亮,衆人已是準備妥當。牽着馬上了河堤,到了河堤之上,天已放亮,已能看清路面。衆人上馬急馳而去。不過一刻鐘,已是看到了碼頭。
聽得馬蹄聲響,就有一人迎了上來,大聲道:“三師哥!”樑發一看,正是高根明。
樑發跳下馬,道:“五師弟,師傅他們在哪裡?”
高根明道:“就停在前面不遠處,那裡有個小河灣,用來停船的,這時看不到。所以我早早的就來了。”又說道:“師傅吩咐了,回來了上船吃早飯,馬上就開船了。”
樑發一指不遠處道:“陶均、英白羅,你們到集上去買點油條、包子回來。”二人應着去了。
衆人也不等二人,就向前行了不過數百米,轉彎又過了林子後,就見得一個河彎。三艘大船正停在河灣中。
見到樑發等人,船移到了碼頭,又搭了幾塊跳板,將馬兒也上了船。此時陶均、英白羅都已上了船。隨後大船立刻駛離碼頭,揚帆而去。
衆人和嶽不羣夫婦見了禮。嶽靈珊自和母親到艙中說話。嶽不羣道:“昨晚有人前來窺探,”
衆人一驚,嶽不羣道:“爲師不知你們爲何未能歸來,一時不明情況,故而並未驚動他們。聽他們所言,應該是在前面等着我們。”
樑發道:“我們都是北方人,得防止對頭鑿沉座船,在水中攻擊我們。”停了停又道:“現在我們要辦三件事:一是我們現在要安排大家學習撐船、搖櫓、划槳、用帆的技術,也就是行船的本領。這事馬下就安排下去。二是游泳,我到南方時,曾經學過游水,現在要了解一下還有幾個人不會水。三是弓箭練習,再多練習一下都是好的,晚上對敵時特別有效。”
嶽不羣點點頭。樑發又道:“二十二個人,每船分七個,先是划槳、然後是撐船、用帆。上午必須全部學會。施戴子帶一隊,高根明帶一隊,我和師傅師孃一隊。”
衆人隨後分開,到了各個船上。撐船、划槳其實並不複雜,船手稍微講了講,衆人就分別練習起來。兩人練撐船、一人練掌舵、二人練划槳,二人練習使用船帆。一時之間,三艘大船速度快了很多。
到得下午二三點鐘的時候,衆人各項都已經有模有樣。因爲前段時間雨雪較多,且順風順水,加之淮河上游落差大,流速快,又一直有划槳、撐篙助力,大船已經駛出了約一百里地,再有一二十里,就到了下個碼頭。
樑發道:“好,今天就練到這裡,還有誰不熟練的,明天自己找時間練。現在就到這裡,大家休息一下,晚飯後也就到了碼頭了。”衆人聽得此言,各自尋地方休息去了。
嶽不羣招手讓樑發入得艙中,指了指放置在艙室的箱子笑道:“你打開看看。”
樑發笑道:“無非是些衣服金銀之類,就不用看了。”
嶽不羣看着樑發點了點頭,說道:“除了一些衣物外,另有一千兩銀子,還四千兩銀票。洛陽的朋友很是有心了。”
樑發輕笑道:“十六家,每家年出數百兩。加之分攤到下面,實際也就是三五百兩。這可比嵩山派一口吃了小半收入強了無數倍了,我華山還得替他們擋住嵩山派等各派的壓力,收這些倒是很合理了。”
嶽不羣捻鬚點頭,正色道:“這些時日要注意了,看來對方也是蠢蠢欲動呀!”
樑發笑道:“如此一來,由不得對方不動。”說話間,二人就出了艙室,來到了甲板之上。
這時就見得兩岸堤壩漸漸突出起來,船老大笑道:“嶽老爺,信陽到洪河口有七百多裡水路,照此速度,再有五天左右就到洪河口了。下面河岸更寬、水也更深,水量也大;往年春季也沒有這麼大水,今年冬天雨雪多,水也大了不少;只怕到了夏天,又是水災啊!”
樑發問道:“老師傅,前面是什麼碼頭啊?”
船老大笑道:“前面就是潢川縣張集鄉李樓村的‘霸王臺’了,那裡也有個碼頭,經常有人去哪裡遊玩;今晚我們天未黑估計就可以到了。”
太陽還未完全下山,船已停靠在到‘霸王臺’的碼頭。樑發看了一下,碼頭還停了幾艘稍大點的客船,顯然也是來此遊玩‘霸王臺’的。
船家已開始做飯,看來飯好還有一會,衆人都是站在船上眺望。就見得霸王臺離碼頭不過百米,是一個約高出地面三四米的一個土臺子,長寬都有四五百米;外圍長着各種樹,看樣子已有很長時間了;遠遠可見得臺上有個道觀,也有不少的高大樹木。
嶽不羣道:“留兩個人在船上,其他人且去‘霸王臺’上看看。”
衆人上岸,一路行去。就見得從碼頭到霸王臺的路邊有不少的小攤販;也有一些吃食在賣。還有兩家小小的土石建築的酒館,面積倒也不小。門前掛着燈籠,將一條土路街道照亮。
‘霸王臺’上有一道觀,前後三進,有着十來間屋子,分別供奉着神農、項羽兩人。香火倒也不少。嶽不羣夫婦上前敬了香,佈施了一兩銀子。觀中的道士大喜,甚是奉承了數句。
衆人很快看完,回到船上晚餐。之後各自在船上做起了功課。此時攤販都已離去,‘霸王臺’上已是一片寧靜,只有風吹過樹林時樹枝顫動的聲音,還有臺上道觀暗淡的燈火。
嶽不羣正在緩緩揮劍,練習劍法,忽然聽得破空之聲,隨後‘奪’的一聲,已有一枚飛鏢紮在艙壁之上。嶽不羣伸手拿過一個毛巾裹着手,將飛鏢撥出,取下綁在上面的紙張,上面寫道:‘且上霸王臺論劍。’
這時,樑發、甯中則都已是進了艙中。嶽不羣笑道:“都看看罷!”
二人看罷,齊看向嶽不羣。嶽不羣道:“讓船上衆人戒備,我們三人前去一會。”樑發應了,自去安排。
隨後三人提劍縱身而上,不過三四個呼吸,已到了‘霸王臺’上,就見得小樹林邊,站着四個人,都是蒙着面。當先一人,身材高大,手中拄着一柄寬大的長劍。淵停嶽峙,睥睨傲視。
旁邊一身形壯實的人道:“嶽大掌門入得洛陽,收穫不小呀!只是想吃下這塊肥肉,總得顯兩手才行。聽聞嶽大掌門號稱‘武林四庭柱’,且待我等稱量一翻,是否浪得虛名。”說完,舉劍向着甯中則一指:“我先稱量一下華山寧女俠。”說完,其人身形一動,長劍直指甯中則。
甯中則道:“閣下何方神聖,通上名來?”
身形壯實的人冷笑道:“廢話太多,若不敢比,跪下磕頭,我就收你做個小妾;要不出劍就是。”
甯中則大怒,揮劍而上,二人身形如風,劍如閃電,鬥在了一處。甯中則經過數個月練習,劍法大進,不過十來招,已是逼得對方步步後退,完全的落入了下風。對方一身材稍高的人,一擡手中劍,向着甯中則攻了過來。二人雙戰甯中則,一時倒是打成了平手。
對面手持寬劍之人,見得如此情形,雙目精光大盛,在月光映照之下,熠熠生輝。雙目向着嶽不羣一掃,身形倏然之間,已是越過三四丈,手中闊劍如大刀一般,當頭斬落。
嶽不羣臉上紫氣大盛,身形一動,長劍斜迎而上,顯然不願意完全硬接。樑發看去,就見得瞬息之間,二人已是雙劍齊揮,拚鬥了三十來劍。嶽不羣連退了四五步,以避對方攻勢;而高大之人卻一步未退,顯然更勝了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