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六章 人口大爆炸帶來的紅利

自崇禎二十六年到崇禎三十年,整整五年的時間,被拉出去剝皮實草的官吏再連帶他們的家人,一共不到一千個。

這個數字放在歐洲蠻子那邊多到不可思議,但是放在大明帝國就少得可憐。

因爲歐洲蠻子國小人少又講究什麼人權和貴族優待一類的,真正送上砍頭臺的貪腐官員其實沒有幾個。

而大明的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就直接導致了大明的官員數量極多,吏的數量更是多到連吏部都不願意去統計。

平均一年兩百個因爲貪腐而被拉去砍頭的數量,直接讓吏部都開始懷疑這些貨是不是真的轉了性子——對比起早些年動不動就上萬的人頭落地,最近幾年都少得可憐!

然而再懷疑也沒有什麼鳥用,不僅僅是吏部懷疑官員們轉了性子,錦衣衛的大頭子林幻羽都開始懷疑人生,一度以爲錦衣衛是不是在自己手上沒落了?

與王國興提督對外的錦衣衛不同,林幻羽提督的錦衣衛部分是對內的,除了那些亂七八糟的破事兒之外,偵輯官員們貪腐一類的事情也是歸屬林幻羽所部的。

整整五年的時間,都沒有抓出來多少個貪污腐敗的蛀蟲,平均一年才兩百來年,這豈不是說錦衣衛無能?

但是錦衣衛這個機構又很神奇,看似牛逼到極致但是又沒有自己的思想,幾乎都是在看皇帝的意思來辦事兒。

就像是大名鼎鼎的紀綱一樣,如果沒有朱老四的縱容和暗示,早期的紀綱敢那麼囂張?只怕早就跟馬順一樣的下場了!

也就是說,如果崇禎皇帝不指使錦衣衛去做一些栽贓陷害的事情,錦衣衛更多的時候就跟透明人一樣,除了默默記錄下所見所聞之外,他們也不會主動去栽贓陷害。

這就讓林幻羽很頭疼了,因爲抓不出人來,錦衣衛就沒有存在感,而沒有存在感的錦衣衛還是那個可以止小兒夜啼的錦衣衛麼……

崇禎皇帝不頭疼,甚至早就對現在這個局面有所預料。

貪腐是爲了什麼?

不可能是單純的爲了殘害百姓,畢竟這個世界上腦子不正常的人肯定有,但是能讀書再混到官員並且通過吏部考覈外放的,基本上還算是比較正常的——當官是爲了升官發財!

大明早期到天啓年間貪腐不斷,是因爲官員們的俸祿實在是低到令人髮指,維持自己一家老小的生活都已經捉襟見肘了,更別提還要僱傭一大堆的吏員和僕從了。

再加上想要升官就得不斷的送些冰炭教敬一類的,不貪怎麼有銀子往上送?不送還想升官發財?

後世之所以貪腐不斷,是因爲貪腐的代價太小,不能誅連九族,連死刑都不太好判,要不然就是一堆沒腦子的出來唧唧歪歪的扯什麼人權民主之類的話題。

崇禎年間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首先是官員的俸祿被崇禎皇帝提高了一大截,而吏員的支出也納入了國庫撥款,都是定數的,基本上不再需要官員們自己出錢。

再加上這個年代除了崇禎皇帝是主,剩下的全是民,所以也沒有人扯什麼人權和冥煮滋油一類的問題,貪腐的殺了也就殺了。

其次還有官員的升遷已經不再由上官的保舉而決定,而是吏部根據每三年一次的京察來決定,所以連往上送冰炭孝敬一類的事情都顯得沒必要了。

最重要的還是申明亭的存在,因爲貪腐而死的官員們死了之後不僅僅自己遺臭萬年,甚至於還要連累三族跟着一起倒黴,那這個貪腐的成本未免太大了些。

貪腐的成本過高導致官場上很少有人願意冒着殺頭之後遺臭萬年的風險去貪污,所以錦衣衛就有些無所事事的感覺了。

真正讓崇禎皇帝在意的還是人口暴增。

總有些人以爲人口的增長速度是個正常的曲線,但是實際上,在和平年代和百姓願意生孩子的時候,人口增長不是曲線而是直線上升的火箭。

比如後世種花家開國初期,因爲政府鼓勵生育而且民間願意多生孩子,從開國時的五億人口到十億人口,用時僅僅三十年——期間打過好幾場戰爭還經歷過天災。

而大明顯然不用經歷饑荒,天災也隨着崇禎十七年的過去而慢慢減少,再加上民間強烈的生育慾望,以及禁止溺斃新生兒的規定,人口數量已經從崇禎三年時的兩億左右暴增到五億。

任誰也沒有想到人口的增長會這麼快,包括中極殿的推演都沒有預測到這種速度的人口大爆炸。

後世有句老話說的好,再大的困難一旦除以十三億這個基數,都會變得微不足道,同樣的,再小的問題乘以十三億這個基數,都會變成天大的問題。

這句話放在大明也是一樣的,兩億跟五億之間的差距絕對不僅僅只是一個數字,而是天上地下的區別。

人口暴增給大明帶來的好處是極爲明顯的——集中力量辦大事顯然有他本身的道理,而沒有了外患和那些滾着嘰歪患者,大明顯然可以集中更多的力量來辦自己想辦的事情。

比如各種各樣的工程。

不是所有的工程都是危險而且致命的,蠻子勞工也不是永遠用之不竭的,那些相對安全相對輕鬆的工程都被大明百姓們內部消化了。

至於種地這種事情,因爲種地得到的收入沒有做工掙到的錢多,已經有很多人開始放棄種地,轉而跟着各個工程去做工。

朝廷上面也樂得見到這種局面。

大量的百姓跑去做工之後,接着就是空出來大量的土地以供分配,並沒有出現崇禎皇帝當初設想的沒有人種地等等情況,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住了某種平衡。

除了一定程度上的物價上漲。

因爲種地的人少了,糧食雖然還是那麼多,但是因爲需要購買糧食的人更多了,所以糧食的價格不可避免的開始上揚。

糧價的上漲帶來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工坊的用工成本增加,隨即又將之轉嫁到了商品銷售環節上面。

物價上漲其實無所謂,中極殿方面早就已經推演了這種情況的發生,因爲大明並不存在什麼市場經濟,所以一切都還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唯一讓崇禎皇帝和朝堂大佬們頭疼的還是教育。

用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吧,崇禎五年到崇禎三十年之間,社學的教材更換了十次,縣學、州學的教材更換了十次,大學的教材更換了三次。

原因很簡單,大明皇家學院的那些大佬們結合着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定理定律之類的玩意,全部冠上了“崇禎定理”、“崇禎定律”一類的名頭,然後寫入了教材。

幾乎每年都在推陳出新的定理定律讓禮部的大佬們一把一把的薅頭髮。

這些定理定律既然出現了,以往的教材就得改,但是怎麼改?該讓什麼年齡段的接受什麼內容?

摸着石頭過河,付出的代價就是教材三兩年就要重修一次。

年紀輕輕的倪元璐已經頭髮斑白,禮部加上皇家學院和京城大學的那些教授們,幾乎都是痛,並快樂着。

崇禎皇帝則是一邊拒絕着各種定理定律前面冠上崇禎兩個字,一面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人類哲學導師王境澤先生的真香定律。

再然後,禮部開始爲了社學而頭疼。

不是擔心社學的修建經費,在這個問題上戶部難得的和崇禎皇帝達成了一致,從來就沒有卡過預算。

真正讓人頭疼的還是教員。

京城大學畢業的那些學生基本上都被其他的各所大學瓜分,根本就抽不出多餘的人手來分配到州學和縣學。

而且原本的那些秀才、舉人顯然已經沒辦法再在社學裡面執教,因爲他們教的內容已經跟不上教材的內容,更跟不上考試的內容。

最終的結果就是學堂有了,生源有了,教員不足了。

穿越過來的平頭哥別的不太在乎,甚至於大明會不會有一天被自己的子孫後代敗掉都不太在乎,反正現在的底子已經給他們打下了,就算是敗了,肉也是爛在鍋裡了。

崇禎皇帝在乎的是教育,就像是後世說的那樣,再窮不能窮教育,崇禎皇帝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對於教育的看重。

自崇禎五年開始至今,除去國庫源源不斷的撥款之外,崇禎皇帝的內帑已經往教育方面補貼了近萬萬兩白銀,換算成後世的財政,幾乎就是幾百個億扔在了教育上面。

而大明的百姓也很認同這一點。

百姓們沒有傻子,誰要真認爲百姓們傻,那纔是真正的傻子。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些簡單直白的勸學名言,早幾百年就已經出現在了中原堂口。

誰傻啊,現在的大明從軍是第一選擇沒錯,可是從軍已經不僅僅要求是身家清白沒有案底那麼簡單,早在崇禎二十年的時候就已經要求從軍者必須是從縣學畢業。

這簡直就是開天闢地頭一遭,歷史上還從來沒聽說哪個朝代有這種要求,然而在大明就這麼堂而皇之的出現了,出現的是那麼合情合理合法……

拋開從軍的強制性要求之後,無論是從政還是從商,或者是進入官方做一些小吏,同樣都對學問方面有要求,有學問的一切好商量,沒學問的該幹嘛幹嘛去,願意種地也行,樂意經商也行,樂意移民到海外也行,反正從軍從政是沒指望了。

更別提人人都豔羨的大學,招生的最基本條件就是通過了州學的考試,之後纔有機會進入大學讀書。

讀書能夠改變命運,實打實的好處就在面前擺着,就算是沒有那些勸學名言,那些一點兒也不傻的百姓們自然樂意讓孩子去讀書,哪怕是自己拿錢都樂意,更別提還有各種各樣的補貼了。

供孩子讀書幾乎就是刻在中原堂口骨頭裡的本能,改不了。

如果將中原所有的堂口都拉出來對比一下,除了蟎清和蒙元這兩個朝代沒辦法說之外,剩下的有一個算一個,幾乎都是如此。

看誰都是戰五渣,看人家好的就想拿來學習學習然後變成自己的,敢說反對的就埋土裡去,歷代王朝幾乎都一個鳥樣,根本就沒什麼進步。

幾千年的歷史給中原堂口帶來最寶貴的財富不是歷史,也不是什麼文物古玩,是重視教育,是開放和自信,是那種只要自己本身不出問題,誰來都得低頭跪好的驕傲!

所以當社學教員人員開始顯現出不足的時候,禮部幾乎是立即就炸了鍋。

培養讀書人跟種樹其實差不多,如果從一開始沒有種好,那樹是很難長得高長得壯,更難長的直。

社學就是剛剛種下的小樹苗,屬於生根發芽的階段,這個階段出了問題,縣學、州學乃至於大學都會跟着出問題。

當然,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也很簡單,京城師範大學應運而生,專門培養人手去各地學校執教。

哪怕是這些人以後只能從教員往禮部這條路子上面走,依然阻止不了大量的讀書人將目光投向京城師範大學。

因爲人口大爆炸帶來的另一個後果就是知識浪費,單純死讀書的那些讀書人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變得不值錢了。

除了民生和文治上面的問題,軍方同樣不讓人省心。

南北工業集團這兩個原本一家的貨現在爲了爭奪五軍都督府的訂單,幾乎能把人腦子打成狗腦子,動不動就會互相懟上一波。

除此之外,軍方現在的重心顯然已經開始轉移了。

沙皇俄國已對沒有什麼好關注的了,往西伯利亞地區還有北山以北的那些地區移民是戶部的事兒,跟軍方關係不大。

官方現在更爲關心的是崇禎皇帝想要埋的那塊土地。

正好夾在了莫臥兒和奧斯曼土耳其中間。

崇禎皇帝當然有任性的資本,既然崇禎皇帝想要埋在那裡,那地方別管現在是誰的,以後就必須是大明的,反正不能讓自己家皇帝埋別人家的土地上去。

PS:今天獻祭《戰國趙爲帝》

第八百一十二章 沒一個好東西第二百零五章 崇禎下陝西之無恥之徒(4K大章)第五百八十八章 一座京觀引發的血案第七百九十章 讓火炮去跟他們宣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大明版人才培養計劃第六百三十二章 宣緬甸王他隆覲見!第二百六十八章 這水可是甜的很第四十五章 狗賊!第四百零九章 皇長子不是太子第四百八十六章 崇禎皇帝不開心第六百六十章 頓開金鎖走蛟龍第八百六十五章 最佳活力團體組織第五百六十三章 由不得他拒絕!第一百八十三章 親自砍人的崇禎皇帝第四百七十六章 馬六甲出事兒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崇禎四年發車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如山!第三百一十六章 驚變,好機會第五百九十七章 朕有仇,向來不喜歡隔夜!第二百六十一章 皇后要生了(4千字第一更)第二十八章 上屋抽梯,關門打狗第六十五章 劫人第二章 這天下究竟是朕的還是東林黨的?第四百八十七章 林子大了鳥兒就多第十六章 朕等着你來!第四章 先收買一波人心第三百七十一章 趕緊跑第四百五十二章 進退維谷的兩難選擇第二百二十五章 想撈好處鄭芝龍第三百四十三章 進退唯谷第五十二章 養廉第七百零三章 做啥夢呢!第一百八十一章 朕說,雞犬不留!第六百九十章 山東之恥孫之獬第四百六十六章 報告,發現白夷第一百三十三章 孔府事變第四百零二章 軍演,創傷第三百二十章 廢立大汗?第七百六十六章 大家一起賣歐洲第六百三十八章 調兵入緬甸第七百六十二章 白皮黃心話戶籍第二百一十六章 東南謠言起第五十八章 升官第六百九十八章 怕老婆,是美德……第四百三十章 該怎麼辦?第一百八十九章 他們不死,朕心不安!第三百七十九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五百七十八章 心黑手辣不要臉第七百九十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十章 反轉第六百六十二章 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第六百一十九章 大明版人才培養計劃第四百六十章 瀋陽城門開第三百八十六章 崇禎審案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不是這麼算的第三百二十四章 忽悠瘸了第八百五十四章 我該如何拯救你,我的歐洲第二百四十六章 坑人和兵圍宜川(今天萬更完成)第五十章 反轉第二章 這天下究竟是朕的還是東林黨的?第六百零九章 你可長點兒心吧第一百二十四章 步戰與騎兵第七百四十三章 沒學會走,先跑兩步再說第六百三十三章 通知他們,滾蛋!第八百三十章 賣了又能怎麼樣?第七百九十三章 大型黑暗賣兒賣女交易現場第六百八十一章 緹騎四出第九十六章 錫伯一族第四十二章 哭宮第五百八十七章 這不科學!第六百八十四章 皇帝有些睚……第五百零四章 給狗皇帝準備的大禮第一百三十二章 諸葛亮罵死王朗第六百六十章 頓開金鎖走蛟龍第八百二十二章 更加陰狠的借殼上市第三百六十九章 話不能亂說第八百零六章 鴻門宴第三百零四章 天地之間有杆稱第六百四十六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八十章 移封第六百三十一章 上天太偏愛大明瞭!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王不要臉了第四十八章 大網第六百一十九章 大明版人才培養計劃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第八百五十章 赫梅利尼茨基很蛋疼第一百六十三章 福王一系爵將除(3K字章第二更)第二百六十一章 皇后要生了(4千字第一更)第八百一十九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一百零一章 建奴的算計第三百九十二章 刀架脖子上最好使第六百二十章 挖自己祖宗的墳第四百三十二章 人心不是那麼好收買的一路同行,感恩有你——衆籌白銀萌感言第八百四十章 整個世界替大明帝國買單第四百六十七章 乾脆玩把大的?第三百四十五章 給叛軍找樂子第八百六十二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六百七十七章 先下道旨意噁心人第七十六章 升旗
第八百一十二章 沒一個好東西第二百零五章 崇禎下陝西之無恥之徒(4K大章)第五百八十八章 一座京觀引發的血案第七百九十章 讓火炮去跟他們宣戰!第六百一十九章 大明版人才培養計劃第六百三十二章 宣緬甸王他隆覲見!第二百六十八章 這水可是甜的很第四十五章 狗賊!第四百零九章 皇長子不是太子第四百八十六章 崇禎皇帝不開心第六百六十章 頓開金鎖走蛟龍第八百六十五章 最佳活力團體組織第五百六十三章 由不得他拒絕!第一百八十三章 親自砍人的崇禎皇帝第四百七十六章 馬六甲出事兒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崇禎四年發車第七百九十八章 軍令如山!第三百一十六章 驚變,好機會第五百九十七章 朕有仇,向來不喜歡隔夜!第二百六十一章 皇后要生了(4千字第一更)第二十八章 上屋抽梯,關門打狗第六十五章 劫人第二章 這天下究竟是朕的還是東林黨的?第四百八十七章 林子大了鳥兒就多第十六章 朕等着你來!第四章 先收買一波人心第三百七十一章 趕緊跑第四百五十二章 進退維谷的兩難選擇第二百二十五章 想撈好處鄭芝龍第三百四十三章 進退唯谷第五十二章 養廉第七百零三章 做啥夢呢!第一百八十一章 朕說,雞犬不留!第六百九十章 山東之恥孫之獬第四百六十六章 報告,發現白夷第一百三十三章 孔府事變第四百零二章 軍演,創傷第三百二十章 廢立大汗?第七百六十六章 大家一起賣歐洲第六百三十八章 調兵入緬甸第七百六十二章 白皮黃心話戶籍第二百一十六章 東南謠言起第五十八章 升官第六百九十八章 怕老婆,是美德……第四百三十章 該怎麼辦?第一百八十九章 他們不死,朕心不安!第三百七十九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五百七十八章 心黑手辣不要臉第七百九十九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五十章 反轉第六百六十二章 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第六百一十九章 大明版人才培養計劃第四百六十章 瀋陽城門開第三百八十六章 崇禎審案第三百八十九章 事情不是這麼算的第三百二十四章 忽悠瘸了第八百五十四章 我該如何拯救你,我的歐洲第二百四十六章 坑人和兵圍宜川(今天萬更完成)第五十章 反轉第二章 這天下究竟是朕的還是東林黨的?第六百零九章 你可長點兒心吧第一百二十四章 步戰與騎兵第七百四十三章 沒學會走,先跑兩步再說第六百三十三章 通知他們,滾蛋!第八百三十章 賣了又能怎麼樣?第七百九十三章 大型黑暗賣兒賣女交易現場第六百八十一章 緹騎四出第九十六章 錫伯一族第四十二章 哭宮第五百八十七章 這不科學!第六百八十四章 皇帝有些睚……第五百零四章 給狗皇帝準備的大禮第一百三十二章 諸葛亮罵死王朗第六百六十章 頓開金鎖走蛟龍第八百二十二章 更加陰狠的借殼上市第三百六十九章 話不能亂說第八百零六章 鴻門宴第三百零四章 天地之間有杆稱第六百四十六章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第八十章 移封第六百三十一章 上天太偏愛大明瞭!第六百四十九章 本王不要臉了第四十八章 大網第六百一十九章 大明版人才培養計劃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第八百五十章 赫梅利尼茨基很蛋疼第一百六十三章 福王一系爵將除(3K字章第二更)第二百六十一章 皇后要生了(4千字第一更)第八百一十九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一百零一章 建奴的算計第三百九十二章 刀架脖子上最好使第六百二十章 挖自己祖宗的墳第四百三十二章 人心不是那麼好收買的一路同行,感恩有你——衆籌白銀萌感言第八百四十章 整個世界替大明帝國買單第四百六十七章 乾脆玩把大的?第三百四十五章 給叛軍找樂子第八百六十二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六百七十七章 先下道旨意噁心人第七十六章 升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