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人心不是那麼好收買的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這十萬之衆的處置,在一開始的時候確實是爲難的緊。

直接放了,肯定不行,十三山的百姓前事不遠,就這麼着把這十萬人放了,那些親手殺了自己孩子也要回歸大明卻最終戰死的百姓們怎麼算?

這世界上什麼時候有這種有便宜就沾沒便宜就能脫身的好事兒了?

就算是大保健,還有被警察叔叔帶去問話的風險呢,更何況這種跟着建奴混了這麼久,好處也得了,大明打過去之後就改頭換面當回大明百姓的好事兒?

想想都是不可能,反正崇禎皇帝肯定是不會同意的。

畢竟就算是不要求這些人如同十三山的十萬百姓一般戰死疆場,那麼偷偷摸摸的回到大明總沒什麼問題了吧?

遼西不是遼東,想要逃回大明根本就沒有那麼難。

就算是遼東沒什麼希望逃回大明,照樣有的是人想盡了辦法逃到毛文龍所在的東江鎮。

所以說,這些人先是跟着建奴混,還把家中的男丁獻給建奴去當兵吃糧,這種事兒若是一點兒懲罰都沒有的放下了,那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是不是以後別管建奴來了還是倭奴來了,老老實實的當個順民,再給建奴或者倭寇當兵納糧,然後等着失地被光復了之後再成爲新朝百姓就好子?

那麼問題來了,光復失地的人是些什麼人?誰不是爹生娘養的百姓?

那又憑什麼好處都讓這些人得了?

反正崇禎皇帝的思維邏輯裡面,繞不過去這個彎。

雖然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對錯,也沒有什麼是非黑白,尤其是對於一個皇帝來說更是如此,可是在這件事上,崇禎皇帝就認定了一點——這些人應該是受到處罰,而不是什麼事兒都沒有的繼續當大明百姓。

否則的話,後邊就會有無數的百姓有樣學樣,直到自己這個皇帝被自己掛到那棵歪脖子樹上。

直接殺了?

那不是外族,而是妥妥的漢人,而且這些人降奴跟大明的朝廷掉鏈子也有極大的關係,崇禎皇帝自問狠不下那個心來。

至於說把這十萬之衆盡數發配到臺灣島或者新明島上面,崇禎皇帝更是連想都沒有想過。

這些人在大明本土,就能吸引着建奴那邊的漢軍旗士卒不斷的逃亡回來與家人團聚,而這些人如果被扔到了新明島上會怎麼樣?

這些士卒沒有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估計心裡會更恨崇禎皇帝還有大明。

而這十萬人在新明島上會不會搞事情?

三人成虎,何況是十萬人。

對於崇禎皇帝來說,這些人在大明可以被管制的老老實實的,而一旦到了海外,則有可能成爲麻煩的根源。

最起碼,在目前的階段來說,所有出海的百姓全是身家清白,而且是心向崇禎皇帝的才能夠出海。

否則的話,崇禎皇帝只要把大明朝的監牢裡面那些犯人清理一下,都打包扔到海外去不就行了?

只是會不會成爲第二個鷹醬?這事兒誰敢保證?

也正是因爲如此,崇禎皇帝才選擇了把這十萬百姓都扔給洪承疇去處置。

至於洪承疇是怎麼壓榨這十萬人,崇禎皇帝管不着。

最起碼洪承疇有一句話說的對,對於這十萬人的心軟,就是對於大明近億百姓的心狠。

如何抉擇,就變成了一個很簡單的選擇題。

而事實也如崇禎皇帝所料,在這十萬人被髮配回大明修路的消息傳到了遼東之後,建奴那邊兒已經開始有了人心不穩的跡象。

沒辦法,崇禎皇帝這一手玩的實在是有些陰損。

這十萬人原本都是大明的百姓,而大明的百姓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顧家。

在鄉間,宗族勢力過的原因,也是因爲同姓抱團的原因,這一點別說什麼分家不分家的,實際上這裡面的事兒複雜的很。

哪怕是崇禎皇帝穿越之前,也知道自己爺爺的爺爺那一輩到底是兄弟幾個,各自都傳下來的哪一支,而自己這一輩又是誰和親近和誰比較疏遠。

而這種宗族關係之間,又往往存在着幫親不幫理的現象存在——在大家族裡面,招惹了一個就等於招惹了後面的一羣人,光是崇禎皇帝自己小時候見過的兩個宗族間因爲些雞毛蒜皮的事兒打羣架就不止一回。

而等到警察叔叔上門,基本上又是什麼都問不出來。

這種情況就算以小家庭爲主的後世都解決不掉,指望在大明解決掉宗族勢力,根本就不現實。

在崇禎皇帝看來,哪個傢伙穿越回古代之後敢像着宗族勢力下手,那才真的是腦袋進水了。

真正想要解決掉宗族勢力的最好辦法,是有了鐵路之後的大遷移,還有城市化——連對門的鄰居姓什麼叫什麼都不清楚的後世,宗族勢力的影響也慢慢的小了起來。

而大明,這種情況卻是真實存在的。

連宗族的勢力影響都這麼大,這些自己的老爹老孃兄弟姐妹被髮配到大明去修鐵路的士卒們會怎麼想?

逃兵開始出現,而且不是一個一個的出現,而是成羣的出現,往往一逃就是一姓一姓的逃。

區別只是人多人少還有早晚而已。

黃臺吉鬧心,糾結,一把一把的抓頭髮——不對,黃臺吉沒幾根頭髮可抓,只能是抓頭皮。

莽古爾泰對於這種情況樂見其成,甚至於會有意無意的幫忙,同樣想法的還有阿敏。

兩個人心裡都清楚,黃臺吉現在不好惹乎,是因爲丫的佔了一個大義名分,還有多爾袞那個二傻子不知道腦袋裡長什麼包了,居然倒向了黃臺吉。

但是等到這些死忠於黃臺吉,或者說死忠於大金國大汗的漢軍旗士卒跑光了之後,黃臺吉不說斷去一臂其實也差不多。

光指望着他那由正白、鑲白旗改名而來的兩黃旗,其實根本就沒有多大的戰鬥力,起碼莽古爾泰自認不虛。

敬了阿敏一杯之後,莽古爾泰纔開口道:“怎麼樣兒,你那邊最近的情況如何?”

阿敏飲盡了杯中之酒笑道:“忽兒海衛都指揮使,如何?”

莽古爾泰笑笑,只是舉起了手中的酒杯笑道:“那就多謝阿敏兄弟了。”

阿敏也直起身子笑道:“以後還是得咱們兄弟多多幫襯着,不多說,一切都在酒裡了。”

莽古爾泰與阿敏一起將杯子裡的酒一飲而盡,將杯子反過來後,看着滴答下去的酒滴,兩人便是相視一笑。

莽古爾泰早就覺得黃臺吉這個混賬東西不能成事兒了。

前些年的時候,大明那邊各種掉鏈子,從皇帝到軍隊到民間,就沒有不掉鏈子的地方,所以黃臺吉看着風光一時,倒是真有些氣吞八荒的模樣。

只是自從明國的那個小皇帝登基了之後,黃臺吉就像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如今到了大明朝的崇禎四年,瞧瞧黃臺吉混成什麼鳥樣兒了?

把整個兒的遼西都給丟了不說,連遼東和南四衛都給丟的差不多了,甚至於再過一段時間,連遼陽能不能保的住都不好說。

到時候自己怎麼辦?跟着黃臺吉去死?

莽古爾泰只想說呵呵。

只是自己畢竟是老汗奴爾哈赤的兒子,就這麼自己找上門去投靠大明,人家能信的過麼?

但是現在有了阿敏的引薦可就不一樣了。

阿敏他爹當初要不是運氣實在是不好,大明方面又實在不給力了些,說不定阿敏他爹舒爾哈齊還真能成事兒。

當然,那麼一來估計也就沒有自己什麼事兒了——連自己那個死鬼的父汗都得被懟死。

現在阿敏先一步跟大明方面勾搭上了,而且被許諾了建州都指揮使,自己再通過阿敏投靠過去,怎麼着也比留在黃臺吉手下等死要強的多吧?

這不麼,好消息就來了。

阿敏辦事兒倒也是給力,自己剛剛表露了那個意思,阿敏就替自己弄到了忽兒海衛都指揮使的位置。

其實倒也怪不得莽古爾泰投靠了大明,甚至於都說不上莽古爾泰是背叛了黃臺吉。

畢竟當初莽古爾泰有希望混成太子,沒混上也就算了,現在黃臺吉乾脆就是想要整死莽古爾泰。

那莽古爾泰會傻傻的等着黃臺吉把自己給整死?

要說是大明方面還像是以前一樣不給力,那也就算了,現在既然給力了,那爲什麼不能投向大明?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

而且當初舒爾哈齊可也想着投靠大明懟死努爾哈赤來着,兩人也是親兄弟,而且是一個媽生出來的,比之自己跟黃臺吉的關係還要親近呢。

所以莽古爾泰根本就是一點兒的壓力都沒有。

現在既然弄到了忽爾海衛的都指揮使,那剩下的事兒就好辦了,只要自己和阿敏齊心,暗中給黃臺吉使些絆子,不怕這個癟犢子不涼,到時候這遼東還是自己兄弟兩個說了算!

想了想,莽古爾泰對阿敏道:“對於最近那些個逃亡的明人,你怎麼看?”

阿敏笑道:“還能怎麼樣兒,任憑去留唄。忠於咱們的,那就留下,願意走的,雖然說不能再給些盤纏什麼的,可是也不攔着。”

莽古爾泰道:“那那人就不攔着?”

阿敏笑道:“攔的住麼?別說他沒找咱們兄弟過去,就算是找咱們兄弟過去了又能怎麼樣?

這些個漢人走了,其實是走了些不安穩的,留下的必然都是忠於咱們大金國的,這樣兒的人手用起來才放心不是?”

莽古爾泰也反應過來了,呵呵笑道:“說的是啊,回頭我也吩咐下去,願意走的不許攔着。”

但是沒等莽古爾泰回去吩咐,兩個人就被黃臺吉派來的人給叫到了僞宮裡面。

等到建奴的高層人數都齊了之後,黃臺吉才淡淡的道:“對於最近這些漢人士卒逃跑之事,大家夥兒怎麼看?”

濟爾哈朗殺氣騰騰的道:“回大汗,奴才以爲,當下重手處置,設立連坐,抓到一個逃跑的便殺其連坐之人,使之互爲監視,再不敢跑!”

多爾袞也道:“不錯,正該如此。那些個該死的泥堪既然敢跑,那就殺到他們不敢跑爲止。

泥堪嘛,就是欠殺,殺的多了就老實了,到時候什麼爹孃妻子,他們就都顧不上了。”

代善卻是不想摻合這事兒,乾脆躬身道:“奴才但憑大汗做主。”

阿敏一瞧,生怕黃臺吉真個像濟爾哈朗和黃臺吉說的那樣兒大開殺戒,乾脆笑道:“回大汗,奴才以爲,強留的住人,也留不下心,反而易生禍亂,倒不如放歸罷了。

如此一來,剩下的泥堪知道大汗的仁政,再對比明國蠻子的行爲,只怕會更願意留下來爲我大金國賣命。”

阿敏的話說完之後,黃臺吉已經從椅子上起身,慢慢踱步笑道:“不錯啊,阿敏哥哥有此見識,不錯。”

等阿敏謝過了誇獎之後,黃臺吉才接着道:“本汗心裡想的,其實和阿敏哥哥想的差不多,那些人泥堪願意走的,就讓他們走,去者不追嘛。”

說完之後,黃臺吉又換了副面孔,冷笑着道:“只是走了,也需要讓他們知道,是明國的蠻子皇帝以他們的家人爲質,本汗爲了避免他們骨肉分離,才放他們離開的。

這一點,無論是誰,一定要和下面的人說清楚,讓這些泥堪回去之後,也要記得咱們大金國的好兒。

剩下的那些泥堪裡面,要記得告訴他們,不把明國的蠻子打出去,下一個被抓去修那什麼路的勞工裡面,可能就有他們的家人,然後就是他們自己了。

而本汗聽說,這些被抓去當苦力的百姓,乾的都是最髒最累的活,每天都有人累死,而且吃的就是豬食一般的食物。

那明國的狗皇帝,就是不把我大金國的百姓當人看吶!”

等到各自散去之後,莽古爾泰便問道:“那人爲何如此?”

阿敏嘿了一聲,冷笑道:“還不是學那劉備摔阿斗的故智以收買人心?”

說完之後,阿敏又接着笑道:“只怕他這回卻是失算了,那人心若是這麼簡單就被他收買了,那也不叫人心了。”

第六百五十五章 給老子築京觀!第三百七十三章 這玩意能吃嗎?第八百一十二章 沒一個好東西第七百四十二章 多鉚蒸鋼第四百八十七章 林子大了鳥兒就多第二百八十二章 義結金蘭第六百八十二章 還能撐多久?第七百二十章 讀書的好處(第三更)第七百零六章 大明的羊,吃不了人第三百零五章 京察第六十七章 跪像第四十六章 攻心第二百九十四章 還不如騾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盡數拿下(第一更)第五百四十四章 放火搶劫,咱們更拿手!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怕不是要倒黴了?第六百零一章 心都黑了啊!第五百四十八章 殃及的池魚?第五百四十八章 殃及的池魚?第六百一十三章 清君側!第二百一十七章 流民也不好招募第八百六十三章 這智商……感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湖傳言第四百五十章 奉天子詔,誅賊!第四百五十四章 軍事管制第二百五十八章 秦王和慶王兩個渣渣(4千字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間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給建奴當狗了!第三百八十二章 人去樓空第七百六十章 智障的國王第四百五十一章 狡兔死,飛鳥盡?第六百四十三章 還是拆了好!第四十章 祭出大殺器第四百五十一章 狡兔死,飛鳥盡?第一百六十三章 福王一系爵將除(3K字章第二更)第五百零七章 滿腔謀劃付東流第三百八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百零五章 崇禎下陝西之無恥之徒(4K大章)第一百九十一章 捷報入京,各方反應第二百七十一章 原本真的有腦殘第三百零七章 開科取士的建奴第三百三十五章 到處挖坑第四百六十二章 狗皇帝跑路,黃臺事回師第四百五十章 奉天子詔,誅賊!第七百一十一章 通過娶媳婦來霸佔天下?(還債,爲盟主李自成加更1/3)第三百八十八章 可有爲難之處?第二百一十三章 到底誰能殺了誰第三百二十九章 徹底栽了第七百七十七章 皇帝又偷偷跑路了第六百六十七章 抄家果然會上癮!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和牲口是不同的第五百二十七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一百章 父女談話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便背了這萬世罵名罷第五百八十九章 口含天憲,興亡繼絕!第一百五十章 欲遷富戶伴帝陵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正的山寨之王和智商稅第二百九十四章 還不如騾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後宮中崇禎泡妞第五百六十五章 總得有人犧牲第五百五十九章 養狗的作用第六百六十五章 崇禎教子第二百九十二章 還是罰的輕了第三十三章 陛下親征!大明萬勝!第五百四十一章 短兵相接第三百零一章 其罪在朕一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蛋疼的黃臺吉第四百四十五章 給自己找個主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必須得有人背的黑鍋第五百一十六章 先取哪兒爲上?第八百二十八章 耗子舔貓第一百二十九章 肯數鄴下黃鬚兒第七百一十五章 這可如何是好?(第一更)第九十九章 兩條大魚第二百四十九章 民分三六九等第四百零九章 皇長子不是太子第一百章 父女談話第五百三十一章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第一百三十三章 孔府事變第七百四十章 你在開玩笑?第七百八十三章 誰不盼着自己的國家強大第四百九十一章 遇上爺,是你們的命!第二百二十三章 牽扯到了倭奴(3K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二章 被帶溝裡去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假道滅虢(第三更)第六百二十一章 牽動人心的《永樂大典》第一百四十五章 祖宗留下的麻煩第六百五十四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王不夠用了第七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更)第八十六章 讓他們閉嘴第四百一十三章 錦衣衛百戶史可法第一百六十七章 京觀之又見京觀(近4K字大章)第二百零七章 九族不夠,十族來湊!第一百八十三章 親自砍人的崇禎皇帝第五百二十一章 被打臉的崇禎皇帝第五百三十五章 求生欲很強的魏國公第四百四十八章 子曰,頭疼活動總結,感言求票。
第六百五十五章 給老子築京觀!第三百七十三章 這玩意能吃嗎?第八百一十二章 沒一個好東西第七百四十二章 多鉚蒸鋼第四百八十七章 林子大了鳥兒就多第二百八十二章 義結金蘭第六百八十二章 還能撐多久?第七百二十章 讀書的好處(第三更)第七百零六章 大明的羊,吃不了人第三百零五章 京察第六十七章 跪像第四十六章 攻心第二百九十四章 還不如騾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盡數拿下(第一更)第五百四十四章 放火搶劫,咱們更拿手!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怕不是要倒黴了?第六百零一章 心都黑了啊!第五百四十八章 殃及的池魚?第五百四十八章 殃及的池魚?第六百一十三章 清君側!第二百一十七章 流民也不好招募第八百六十三章 這智商……感人!第五百一十三章 江湖傳言第四百五十章 奉天子詔,誅賊!第四百五十四章 軍事管制第二百五十八章 秦王和慶王兩個渣渣(4千字第二更)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間竟有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給建奴當狗了!第三百八十二章 人去樓空第七百六十章 智障的國王第四百五十一章 狡兔死,飛鳥盡?第六百四十三章 還是拆了好!第四十章 祭出大殺器第四百五十一章 狡兔死,飛鳥盡?第一百六十三章 福王一系爵將除(3K字章第二更)第五百零七章 滿腔謀劃付東流第三百八十三章 救命稻草第二百零五章 崇禎下陝西之無恥之徒(4K大章)第一百九十一章 捷報入京,各方反應第二百七十一章 原本真的有腦殘第三百零七章 開科取士的建奴第三百三十五章 到處挖坑第四百六十二章 狗皇帝跑路,黃臺事回師第四百五十章 奉天子詔,誅賊!第七百一十一章 通過娶媳婦來霸佔天下?(還債,爲盟主李自成加更1/3)第三百八十八章 可有爲難之處?第二百一十三章 到底誰能殺了誰第三百二十九章 徹底栽了第七百七十七章 皇帝又偷偷跑路了第六百六十七章 抄家果然會上癮!第四百三十三章 人和牲口是不同的第五百二十七章 胡無人,漢道昌第一百章 父女談話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便背了這萬世罵名罷第五百八十九章 口含天憲,興亡繼絕!第一百五十章 欲遷富戶伴帝陵第七百四十四章 真正的山寨之王和智商稅第二百九十四章 還不如騾子第一百四十二章 後宮中崇禎泡妞第五百六十五章 總得有人犧牲第五百五十九章 養狗的作用第六百六十五章 崇禎教子第二百九十二章 還是罰的輕了第三十三章 陛下親征!大明萬勝!第五百四十一章 短兵相接第三百零一章 其罪在朕一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蛋疼的黃臺吉第四百四十五章 給自己找個主人第四百三十八章 必須得有人背的黑鍋第五百一十六章 先取哪兒爲上?第八百二十八章 耗子舔貓第一百二十九章 肯數鄴下黃鬚兒第七百一十五章 這可如何是好?(第一更)第九十九章 兩條大魚第二百四十九章 民分三六九等第四百零九章 皇長子不是太子第一百章 父女談話第五百三十一章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險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難第一百三十三章 孔府事變第七百四十章 你在開玩笑?第七百八十三章 誰不盼着自己的國家強大第四百九十一章 遇上爺,是你們的命!第二百二十三章 牽扯到了倭奴(3K第二更)第三百三十二章 被帶溝裡去了第七百二十三章 假道滅虢(第三更)第六百二十一章 牽動人心的《永樂大典》第一百四十五章 祖宗留下的麻煩第六百五十四章 欺人太甚!第五百五十四章 藩王不夠用了第七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二更)第八十六章 讓他們閉嘴第四百一十三章 錦衣衛百戶史可法第一百六十七章 京觀之又見京觀(近4K字大章)第二百零七章 九族不夠,十族來湊!第一百八十三章 親自砍人的崇禎皇帝第五百二十一章 被打臉的崇禎皇帝第五百三十五章 求生欲很強的魏國公第四百四十八章 子曰,頭疼活動總結,感言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