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獄卒的智慧

隨後扭頭就走,卻聽地“哐當”一聲,周王朱橚將這些飯菜全都打倒了,口中不住的叫罵道:“這他媽是人吃的飯嗎?本王家裡的牲口吃的都比這好,你們去給本王弄山珍海味過來,快去!”

那名獄卒也是年輕氣盛,並且早就聽說他們這些藩王在地方上多行不法,爲非作歹,今天被皇帝懲罰了,真可謂是報應,現在又聽他來到了大理寺還一口一個本王,還那麼多要求,當即動了怒氣,冷冷地說道:“我說王爺,我們吃的就是這種飯菜,大理寺已經沒有比這更好的飯了。這還是看着你是王爺的份上特意給你準備的,你要是嫌難吃我也沒辦法,那就只能餓着了。”

說罷,轉身就走。周王朱橚的肺都要被氣炸了,他平日裡養尊處優,爲非作歹慣了,哪裡受過這種鳥氣,登時怒火攻心,目眥欲裂,大聲喝罵道:“你個婊子養的王八羔子,你他媽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居然敢跟本王這麼說話,等本王出去,一定扒你的皮,抽你的筋!”

那名獄卒冷哼一聲,轉身就走沒有理睬他,轉而來到了專供獄卒吃飯的地方,這裡先前就有三個人,加上他一共四個,正好圍了一桌,好酒好菜的吃了起來。

然而那位王爺的罵聲還沒有消失,他顯然是氣壞了,罵的聲嘶力竭,要多難聽就有多難聽,把這名獄卒的祖宗八代全都問候了一遍。

那名獄卒到底是年輕,經他這麼一罵,實在是忍不住了,霍地一聲從凳子上站起來,抄起傢伙就往裡面走,嘴裡也罵罵咧咧地說道:“還真他媽邪了門了,從來沒有人敢在這裡撒野,我倒要看看這鳳子龍孫的皮肉是什麼做的?到底硬不硬?”

剛走兩步,突然聽到身後一個渾厚有力的聲音喝道:“回來!你給老子坐下!”

說話的是這幾個獄卒中年紀最大的人,大概四十多歲,一臉大鬍子,看着十分兇悍。那名年輕的獄卒顯然很害怕這個人,立即收住了腳步,但是還是十分委屈地說道:“師父,不是我不聽你的話,你看他那副德行,罵成那樣誰受得了?”

那名中年獄卒還是不依不饒地虎着臉喝道:“讓你坐下你就坐下,老子這是在救你的命,你知道嗎?他罵兩句怎麼了?你身上能少塊肉嗎?人活在世上,誰還能不挨幾句罵呢?”

那名年輕的獄卒滿臉的不情願,但還是不敢違背自己的師父的命令,嘟着嘴,滿臉委屈地坐了下來。

那名中年獄卒給他倒了一碗酒,然後諄諄教導道:“有句話叫疏不間親,你聽說過嗎?他們幾個人鬧得再兇,那也是人家老朱家的家事,跟你沒有半點屁關係?你去瞎摻合什麼?你就算把裡面那位爺打一頓皇帝就會念你的情,給你升官了?別做夢了,那可是人家的親叔叔?你算哪根蔥?皇帝能記住你姓甚名誰?”

那名年輕的獄卒還是不服氣,道:“他這麼口無遮攔的罵咱們,咱們就這麼忍着?那豈不是太窩囊了?”

“窩囊什麼窩囊?窩囊什麼窩囊?”那名中年獄卒氣得將手上的筷子扔到了那名年輕獄卒的頭上,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語氣罵道:“人家可是鳳子龍孫,這輩子罵過的人少嗎?你是沒聽說過還是咋地?當年先帝在位的時候,就算是朝廷派去的大官,這些藩王們也照樣肆意辱罵,罵罵你怎麼了?一般人想捱罵還夠不着呢?我可告訴你,這個世界上的事都是說不準的,你別看他現在得罪了皇帝落難了,但人家到底是鳳子龍孫,說不定哪天就和皇帝和好了,重新出去做藩王。你今天要是打了他,他能不記恨你嗎?到時候出去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整死你你知道嗎?”

“不管皇帝也好,藩王也罷。這些人對咱們來說都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他們神仙打架,關你屁事?你這個無名小卒,不管幫了誰,人家都不會記住你,相反不管你得罪了誰,人家都會把你記得死死的,說你狗仗人勢,落井下石。這些個神仙隨便出口氣,都能讓你死十次,你說你參合他們的事情幹什麼?”

“所以說,你就聽你師傅的,收起你的驕傲之心,平息你自己的怒火,該怎樣喝酒就怎樣喝酒,該怎樣當差就怎樣當差。到時候,不管他們誰輸輸贏,你都立於不敗之地,反正不管誰當皇帝,他總是需要當差的不是?”

這名年輕的獄卒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道:“師父,我懂了。多謝師父指點,這才使得我免於災禍。”

“懂了就好,懂了就好。來來來,咱們繼續喝,裡面那位爺咱們也別得罪,等他氣消了,再給他買點好吃的送進去。”那名中年獄卒見徒弟開了竅,十分得意地抿嘴一笑,繼續招呼着手下吃肉喝酒。

這個獄卒的心態是靖難之役時,建文帝這邊的將領的普遍心態,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抱着事不關己,誰也不願意得罪的態度去打仗,再加上建文帝繼位之後,一味地提高文臣的地位,壓制武將的地位,導致了許多武將紛紛對他不滿,打仗的時候就出工不出力,只是站在後面吆喝,並不真打,甚至有的人就直接投降了朱棣。

典型的代表就是武定侯郭英,這位仁兄也算是個悍將了,當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時候大小經歷七十餘戰,總計擒斬人馬壹拾柒萬多人,身被七十餘創,這才封了個侯爵,然而靖難之役時,朱允炆派他去打朱棣,他卻是無功而返,水準突然降低這麼多,不得不令人懷疑。

朱元璋一生雄才大略,屌絲逆襲很是了不起,其實他也就兩點:第一是最大限制的控制住所有的資源來對抗強敵,第二就是任用那些給他賣命幹活的人,並且制定了高額的賞賜和嚴厲的刑罰來威逼利誘手下的將士們給他出死力,榨乾他們的每一滴價值,這纔有了大明朝。

朱元璋不相信一個人可以改變歷史,更加輕視那些所謂的文臣謀士的作用,對方又不是沒長腦子的傻瓜,你隨便唱一出空城計就可以把人嚇跑?隨便來個誘敵深入人家就會上當?要是這樣就能得天下,那天下也太便宜了。

他所喜歡的是那種賣命幹活的實在人,只要你肯出力,笨一點兒沒關係,笨一點兒就多幹一會兒,總能將活幹完,但你就算再聰明,幹活偷奸耍滑,出工不出力,那也是幹不完的。從這一點上來看,朱元璋和一個地主老財並沒有多大區別。

歷史書上記載的朱元璋打天下可謂是一路平推,基本上就是開掛的節奏,其實我們只要用腦袋想一下就會知道,肯定沒有那麼容易,前面說的郭英,那麼大的官,還是朱元璋的小舅子,尚且受了七十多處傷,可見當年的大戰有多麼艱難了。只是這些大戰沒有被史書記載下來罷了,文人寫的史書當然要突出他們的作用,所以他們只會記載赤壁之戰、淝水之戰等這種靠着一定的運氣和文人謀士的智慧投機取巧而取勝的戰例。而這樣的戰例又是很少的,所以我們就看到了一個開掛的朱元璋,和一個不知道爲什麼被奉爲神人的劉伯溫,而沒有看到在他的背後嘔心瀝血地給他籌集糧草,編練軍隊的李善長;更加沒有看到在戰場上爲他浴血拼殺,血染疆場的大小將校,這些人都被他們一筆帶過。

朱允炆繼承了朱元璋的皇位,但是朱元璋的手段他卻是一點都沒有繼承,他偏信儒家那一套害人的雞湯,講究虛無縹緲的德政,首先盲目削藩得罪了所有的藩王,喪失了帝國的一大部分資源,導致本來可以圍毆朱棣的局面,變成了他和朱棣單挑。

但即便是這樣,他也未必會輸,因爲他是皇帝,佔據着大統之位,手裡的兵馬也是很多的,可是他繼位之後重用那羣只會耍嘴皮子的文官,而輕視爲他賣命幹活的武將,導致這些人不想給他幹活,很多人都出工不出力,甚至是直接投降燕王,使得朱棣越打越強,他這邊卻是敗多勝少。

最後,再加上被他一直虐待的太監的告密,使得他終於丟掉了天下。

話說周王朱橚在昏暗的牢房裡罵了老半天,終於沒有力氣了,無力坐在了牆腳裡,想起了之前的種種奢侈腐敗的生活,在看看現在這昏暗的牢房,人生的境遇竟然真的可以有云泥之別,想到這一層竟不自覺地嗚嗚地哭了起來。

片刻之後,又放聲大叫道:“允炆,允炆。你真的要這麼對我嗎?我可是你的親叔叔啊!”

“我要面聖,我要面聖。這裡面一定有誤會,允炆是個乖孩子,怎麼可能會這麼對我!”

對着牢房叫罵了半天,始終不見一個人影過來,他這才接受現實,明白自己是徹徹底底地被他這個大侄子拋棄了,從此之後,他怕是要與皇家無緣了,只能做一個人人都可以欺辱的販夫走卒了,一念至此,不覺悲從中來,一個幾十歲的大老男人竟然哇哇地大哭起來,邊哭邊大聲地叫道:“允炆,允炆!你當真這麼狠心嗎?我可是你的親叔叔啊,一家人有什麼話不可以說?有什麼疙瘩不可以解開?非要如此不可嗎?”

“你小時候,我可是抱過你,親過你的啊。你還記不記得,我和你五嬸子每次從開封進京城看望你爹的時候,都不忘給你和允熥買不少好玩意兒,那時候你還小,對這些小玩意兒可喜歡了,你都忘了嗎?都忘了嗎?都忘了……嗚嗚嗚。”

監獄外面的那四個獄卒聽他說得如此悲涼,都不由得停下了酒杯,長長地嘆了一口氣,何必如此呢?

幾天之後,朱允炆頒下聖旨,將周王朱橚廢爲庶人,遷往雲南蒙化,這件事在當時的天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動,畢竟是一個曾經叱吒風雲的藩王被一擼到底,成了光頭百姓,這件事不管誰都誰錯,都引起了社會上的廣泛關注,成了人們茶前飯後的最大談資。

對於周王被廢這件事,社會上普遍存在兩種看法,一種普通百姓的看法,他們對於這種事是拍手稱快,周王以及其他藩王的種種不法行爲早就傳遍了整個大明朝,他們對於當朝皇帝這種大義滅親的舉動十分稱讚,個別不地道的竟然放鞭炮慶祝。由此可見,朱元璋的這些個兒子們在地方上有多麼囂張跋扈,爲非作歹,對地方上的危害有多大。

據說之前晉王朱棡路過一個小村子的時候,竟然僅僅是因爲心情不好而將這個村子裡的二百多人全部殺死,爲此,他也只是受到了朱元璋的一點點訓斥。

攤上這麼個藩王管着自己,換成是誰也吃不下,睡不着啊,現在朝廷開始收拾他們了,這些深受其害的老百姓們又怎麼會不拍手稱快呢?

只可惜的是,他們對將來的戰局走向起不到任何幫助。

另一種就是諸位王爺們的看法,他們的看法也分爲兩類,一類是認爲周王之所以被廢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一方面他是燕王的同母弟,跟早有異志的燕王早就串通一氣,再加上他也不老實,這才被皇帝拿掉,屬於個類事件。

另一類則是陰謀論者,認爲朝廷要對藩王下手了,朱允炆早就對他們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們頗爲忌憚,這次終於要拿他們開刀了。

總而言之,此時的藩王還在爲朱允炆的目的猜測不休,並沒有完全對朝廷絕望,他們當中還是有不少人是對朝廷心存幻想的。

北平的燕王府內,燕王第一時間知道了周王朱橚被抓的消息,老朱廢除錦衣衛之後,原本安插在大明朝各地的錦衣衛無處可去,一些有遠慮的王爺就開始花錢養着他們,朱楧是這樣,朱棣也是這樣。

他通過自己安插在京城的耳目,雖然遠在北平,但還是比其他人先得到了這個消息,知道之後,整日整夜都坐立不安。

第一百四十二章 使臣周升第四十章 儀衛司第二百五十三章 盛庸賣字第九章 開鎮河西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實邊第二十八章 都指揮使第一百五十五章 求訂閱第七十一章 大戰西藩(二合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妙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建立行宮第三百零一章 削周王第二百四十三章 收割利器第二百零五章 王旗就是大明的底線第五十七章 老朱打秋風第九十五章 羣臣賀年第二百三十章 軍校校訓:親愛精誠第七十章 話別第四十九章 回門第二百五十一章 帶母親回肅國第二百一十五章 對大臣,就要既用且防第一百零一章 決定養士第十六章 手繪水車第四十七章 賢內助第一百八十九章 就是幹!第一百六十八章 殺降第二百八十二章 苦逼的齊泰第一章 一朝夢醒(改)第二百七十八章 允炆的對策第三章 各人心思第二百零六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五十五章 求訂閱第七十七章 大戰西藩(七)第三百章 黃子澄的議論第一百三十二章 嚴密的保甲制度(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存亡在虛實第一百九十七章 細節決定命運第三百章 黃子澄的議論第一百八十六章 嚴令第一百五十七章 詭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朱請客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朱請客第一百九十三章 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五章 對大臣,就要既用且防第三百零四章 莫逐燕,逐燕必高飛第二百零九章 陛下,臣妾敬你一杯。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百二十六章 狩獵驚魂(十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徵瓦剌第一百五十七章 詭計第三十七章 尋找獸醫(本章初寫時略有一絲隨意,改一下)第八十七章 襲破沙洲第二百三十七章 慶王使者第二百九十六章 齊泰宣旨第五十二章 其樂融融第一百一十九章 狩獵驚魂(五)第四十五章 大婚第七十五章 大戰西藩(五)第一百零七章 招降南虜第二百九十一章 拜見王后第一百九十三章 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語重心長第八十三章 大戰西藩(十三,二合一)第二十四章 來者不善第一百一十七章 狩獵驚魂(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狩獵驚魂(一)第十三章 下鄉調研(改)第五十三章 四人雙升第二百七十八章 允炆的對策第七章 山川形勢(改)第六十章 風波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都伊犁第二百零一章 兵變第七十八章 大戰西藩(八)第二百五十六章 七國之亂,罪在何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龍御歸天後記一 軍國大事第八十六章 大戰西藩(十六)第二十四章 來者不善第二百零一章 兵變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鶻使者第七十三章 大戰西藩(三)第一百四十章 脅降哈密(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城破?!第二百二十章 端妃勸進第二百四十二章 徵兵第二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九十二章 齊泰的算盤第三十章 士誠之敗第二百五十章 一桌酒席讀出局勢第二百九十三章 朱楧的心思第二百四十四章 朱元璋的旨意第一百六十九章 月黑風高 (求月票,大家的月票呢,別留着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誰去和肅王談判第六十六章 黛昱竹的秘密第二百九十五章 睜眼說瞎話第一百八十三章 慘烈第二百六十八章 喜歡被大王征服的感覺第二百七十五章 城破第九十九章 蒙日之戰
第一百四十二章 使臣周升第四十章 儀衛司第二百五十三章 盛庸賣字第九章 開鎮河西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實邊第二十八章 都指揮使第一百五十五章 求訂閱第七十一章 大戰西藩(二合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妙計第一百四十一章 建立行宮第三百零一章 削周王第二百四十三章 收割利器第二百零五章 王旗就是大明的底線第五十七章 老朱打秋風第九十五章 羣臣賀年第二百三十章 軍校校訓:親愛精誠第七十章 話別第四十九章 回門第二百五十一章 帶母親回肅國第二百一十五章 對大臣,就要既用且防第一百零一章 決定養士第十六章 手繪水車第四十七章 賢內助第一百八十九章 就是幹!第一百六十八章 殺降第二百八十二章 苦逼的齊泰第一章 一朝夢醒(改)第二百七十八章 允炆的對策第三章 各人心思第二百零六章 大獲全勝第一百五十五章 求訂閱第七十七章 大戰西藩(七)第三百章 黃子澄的議論第一百三十二章 嚴密的保甲制度(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存亡在虛實第一百九十七章 細節決定命運第三百章 黃子澄的議論第一百八十六章 嚴令第一百五十七章 詭計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朱請客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朱請客第一百九十三章 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五章 對大臣,就要既用且防第三百零四章 莫逐燕,逐燕必高飛第二百零九章 陛下,臣妾敬你一杯。第一百七十九章 兵貴神速第一百二十六章 狩獵驚魂(十二)第二百六十二章 徵瓦剌第一百五十七章 詭計第三十七章 尋找獸醫(本章初寫時略有一絲隨意,改一下)第八十七章 襲破沙洲第二百三十七章 慶王使者第二百九十六章 齊泰宣旨第五十二章 其樂融融第一百一十九章 狩獵驚魂(五)第四十五章 大婚第七十五章 大戰西藩(五)第一百零七章 招降南虜第二百九十一章 拜見王后第一百九十三章 求訂閱第二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語重心長第八十三章 大戰西藩(十三,二合一)第二十四章 來者不善第一百一十七章 狩獵驚魂(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狩獵驚魂(一)第十三章 下鄉調研(改)第五十三章 四人雙升第二百七十八章 允炆的對策第七章 山川形勢(改)第六十章 風波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都伊犁第二百零一章 兵變第七十八章 大戰西藩(八)第二百五十六章 七國之亂,罪在何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龍御歸天後記一 軍國大事第八十六章 大戰西藩(十六)第二十四章 來者不善第二百零一章 兵變第一百四十四章 回鶻使者第七十三章 大戰西藩(三)第一百四十章 脅降哈密(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城破?!第二百二十章 端妃勸進第二百四十二章 徵兵第二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九十二章 齊泰的算盤第三十章 士誠之敗第二百五十章 一桌酒席讀出局勢第二百九十三章 朱楧的心思第二百四十四章 朱元璋的旨意第一百六十九章 月黑風高 (求月票,大家的月票呢,別留着了。)第二百七十九章 誰去和肅王談判第六十六章 黛昱竹的秘密第二百九十五章 睜眼說瞎話第一百八十三章 慘烈第二百六十八章 喜歡被大王征服的感覺第二百七十五章 城破第九十九章 蒙日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