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黃子澄的議論

“這……”朱允炆開始猶豫了,兩位心腹大臣說的都有道理,這讓他該聽誰的呢,一時沒了主意,開始陷入了沉吟。

黃子澄見齊泰的主意打動了朱允炆,心裡大急,他不是非要跟齊泰跟寵,只是他覺得先削燕王的策略是錯誤的,於是急忙站出來說道:“陛下,臣反對齊大人的意見。此時此刻,臣突然想起了一則《史記》中的故事。”

“哦?”朱允炆眼前一亮,他很愛讀書,也喜歡跟有識之士縱論歷朝歷代的得失,這也是每個有志青年都喜歡乾的事,聽到黃子澄提到《史記》,知道他又要引經據典,心中的興趣頓時勾了起來,臉上掛起和藹的微笑,十分有興趣地說道:“黃愛卿想起什麼故事了,不防說出來給朕與大家聽聽。”

黃子澄擡起頭,微微一笑,臉龐中掛着一絲自信,緩緩地開口說道:“啓稟皇上,臣想起的是漢高祖劉邦得了天下後先封雍齒爲什方侯的故事。”

“雍齒?”朱允炆納了悶了,雍齒跟燕王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關係,黃子澄怎麼會把他們兩個扯到一塊了,皺着眉頭,一臉茫然的說道:“黃愛卿,朕不明白你是什麼意思?你可否詳細解釋?這雍齒跟燕王有什麼關係?”

“陛下莫急,請聽臣細細道來。”黃子澄微微笑着,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站直身子,負着手,款款說道:“當年漢高祖打下天下來後,因爲諸將爭功不已,一時沒有來得及大封功臣。有一天,他和張良散步時,發現他手下的一羣大將圍在一起竊竊私語,就問張良:‘他們都在說什麼啊?’張良說:‘他們在商量着如何造反’,漢高祖劉邦吃了一驚,忙問爲什麼。張良就說,他們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跟着你一起造反打天下,現在成功了,你也當了皇帝,卻遲遲不給他們封賞,他們當中有很多流言蜚語,有的說你是故意託着不辦這事,以便可以獨吞好處,所以他們想着與其被你耍了白乾一場,還不如投奔到其他的諸侯王那裡,好歹還能混個官噹噹。”

“劉邦此時感到害怕了,這些人都是他手下十分勇猛善戰猛將,他們要是走了,自己江山的柱石就要斷了,到時候,一旦有事,誰來爲他保衛江山,於是立即向張良聞計。張良就反問他,道:‘陛下此生最痛恨的人是誰?’劉邦想都沒想,斬釘截鐵地說道:‘是雍齒,這個傢伙背叛過我,讓我一度無家可歸,我最恨他,大家也都知道這一點。’”

“張良於是連忙說道:‘那就請陛下先封雍齒爲侯,以安衆人心。’劉邦何等聰明的人,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就先封了雍齒爲侯,並且傳令其他人的封賞速速辦妥,不得拖延。衆人見雍齒封了侯,心中也就大安起來,道:‘連雍齒這個被陛下所討厭的人都能封侯,我們還怕什麼呢?’於是,漢朝的形勢再一次的穩定了下來。”

“今日的情景跟那次是何其的相似。現如今,先帝所封的藩王一共有二十多個,他們都握有重權,勢力強大,尤其是北邊的九大攘夷塞王,一共握有我大明八十多萬邊防軍,勢力之強,歷代未有,若想削弱他們,不得不採取慎重的姿態。”

“現在燕王有功無過,沒有受到朝廷的褒獎,反而首先被削,這會使得其他的藩王們怎麼想?他們會認爲:連燕王這種沒有絲毫過錯,反而立有大功的人都被削了,我們還跑得了嗎?基於這個心理,他們就會聯合起來對抗朝廷,說不定就會造反,這樣以來,朝廷所面臨的局勢就危險了。”

“而如果我們先削那些有問題的藩王,一來懲奸除惡,可以獲得輿論上的支持,二來,那些藩王本來就多行不法,削了他們,誰也無話可說,其他的藩王就會想,那些被削的藩王是平日作惡太多,遭了報應,是自作自受,與自己無關,這樣以來,他們就不會人心浮動,進而出於恐懼與朝廷作對了。”

“妙,妙。”朱允炆不自覺地站了起來,一連說了好幾個妙字來誇讚黃子澄的這番議論,沒想到一向專門將深奧經書的黃先生這次可以談的這麼深入淺出,朱允炆十分欣慰,齊泰是皇爺爺留給他的,他乾的好了,別人只會說皇爺爺有識人之明,不會誇他朱允炆。

而黃子澄卻是他親自認可提拔的,他發揮的好了,就足以體現出當今皇上的識人之明,因此,聽到黃子澄的這番發人深省的議論之後,朱允炆倍感有面子,倍感長臉,忍不住地誇讚道:“黃愛卿果然是老成謀國之人。方先生,你怎麼看這件事?”

方孝孺站出班來,向朱允炆欠了欠身子,臉上掛着他刻有的嚴肅表情,道:“啓稟陛下,臣也贊同黃大人的意見,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燕王有功無過,卻先被削弱,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這會讓天下人在背後笑話朝廷不明事理,不辨是非,對於陛下的英明形象大有壞處。”

“既然如此,那朕就決定了,先拿那幾個有問題的藩王下手,爭取天下輿論,進而徹底解決藩王問題。”朱允炆負着手,一臉自信與傲然的說道,他彷彿看到了,他即將成爲超越古人,超越皇爺爺的千古聖君,像漢文帝、唐太宗那樣受萬人敬仰,被千古傳頌。

“陛下英明,臣等遵旨。”齊泰見黃子澄說的有板有眼,朱允炆心意已決,知道這件事已經不可能改變,只好和其他兩位大臣一齊附和道。

朱允炆伸手虛扶了他的三位心腹一把,臉上的喜悅之情卻沒有了,重新掛上了一副憂慮的樣子,一副虛心的表情,道:“既然要削藩,那削到何種程度比較好呢?是削他們的護衛,還是削他們的權力?”

齊泰是比較溫和的削藩派,他不主張過分刺激藩王,只想着能讓他們不要威脅朝廷的權力即可,可是他知道,經過了這幾天發生的種種事件,他已經在朝廷中沒有多少話語權了,尤其是跟面前的這兩位比起來。

黃子澄與齊泰在這方面恰恰相反,他是比較激進的削藩派,作爲朱允炆的老牌心腹,他在很久之前就已經目睹了藩王們的驕橫不法,以及他們對當時還只是太孫的朱允炆的傲然態度,他有心做大明朝的晁錯,就算是賠上性命也在所不惜,站出班來,向朱允炆作了一揖,慨然說道:“啓稟陛下,臣斗膽建議將那些有問題的藩王廢爲庶人,並將他們所有的封地和權力收回來,國土歸漢。”

朱允炆心裡其實也很痛恨這些驕橫不法的藩王,但是一聽到要將他們一下子廢爲庶人,心裡還是咯噔了一下,這麼做合適嗎?不由地皺着眉頭說道:“這……是不是有點太狠辣了些?”

卻見黃子澄猛然跪到地上,直着身子,拱着手,向朱允炆慷慨陳詞,道:“陛下,臣斗膽建議陛下將他們廢爲庶人的原因有二。其一,這些藩王在地方多行不法,欺辱地方官員,強佔民宅,強搶民女,甚至是肆意殺戮百姓,引得地方上對他們的民憤極大,以往先帝在位時,只是對他們這種行爲稍加訓斥,不疼不癢,起不到任何約束作用。普天下的臣民也不是傻子,自然都知道先帝的處理只是在敷衍百姓,說白了還是溺愛自己的兒子。陛下若還是像之前那樣輕描淡寫的處理,天下的百姓怕是還會認爲陛下在敷衍他們,民心不可欺啊,陛下,這麼做將會對我們的建文新政產生大大的不利影響。”

“好,好一個民心不可欺。”黃子澄的正對朱允炆的胃口,使得這位年輕的皇帝不由地擊節讚歎,在他看來黃子澄的話可謂是切中時弊,鞭辟入裡,不由地高聲讚歎道:“黃愛卿果然見識非凡。那你說的其二是爲什麼呢?”

黃子澄得了朱允炆的鼓勵,心中的勇氣大增,直了直腰桿子,朗聲說道:“陛下,請容臣囉嗦一番,臣還是想給陛下將一則歷史故事。”

“呵呵。”朱允炆的臉上露出了十分和善的笑容,他很喜歡跟與自己的對脾氣的人探討歷史故事,更何況剛纔黃子澄的見解發人深省,他也樂得再聽黃子澄接下來的高見,道:“黃愛卿不必如此,有什麼話就儘管說吧,今日這裡就只有我們君臣三人,你想說什麼就暢所欲言。”

黃子澄一躬身,道:“多謝陛下,臣這次想說的是三國時期張飛的故事。張飛脾氣暴躁,愛打罵身邊的人,大罵完之後,又毫不防備的將他們留在身邊朝夕侍奉,劉備多次勸過他,說他這是取禍之道,但張飛就是不聽,最終被人隔了腦袋投奔東吳。劉備聽到張飛的使者前來報告時,就已經猜到了張飛被殺了,只說了句:‘噫,飛死矣。’看來是對他的死早就有心裡準備的。”

“現在的藩王就如同當年的形勢,他們本來就以陛下的叔叔自居,輕視陛下。陛下如果削了他們的勢力,他們又必定會懷恨在心,說不定會想着謀反來報復陛下。而若是不將他們廢爲庶人,繼續給他們封國,給他們軍隊的話,那其實就是給了他們造反的實力,這樣以來,陛下就如同張飛一樣,明明已經得罪了藩王而不加防備,怕是會有不測之禍啊。”

這番話說的衆人頻頻點頭,尤其是朱允炆更加爲之傾倒,他之前就很欣賞黃子澄的道德文章,沒想到他的謀略也不一般,更何況這個人還是他親自提拔的,足見他的識人之明瞭,頓感十分長臉,高興地說道:“黃愛卿大才,那朕就依黃愛卿所言,先削有問題的藩王,並且將他們廢爲庶人。兩位愛卿可還有什麼異議?”說罷,十分客氣的看了一眼方孝孺和齊泰二人。

“臣沒有異議。”方孝孺也對黃子澄的這番學說十分傾倒,剛纔黃子澄一邊說的時候,他就一邊用手捋着自己的鬍鬚,聽得如癡如醉,不停地微微點頭。

齊泰見木已成舟,也就不再多說什麼,但願黃子澄分析的是對的,不要爲了這件事引起什麼彌天大禍纔好,也木訥地向朱允炆行了一禮,道:“臣附議。”

建文集團的核心人物都沒有異議,削藩這件大事就這麼定下來了,朱允炆到底還是年輕識淺,這麼大的國策居然只跟這幾個人商量,當然這幾個人是贊同削藩的,跟他內心的意見是一致的,因此他也喜歡聽他們說話。

至於不贊同削藩的大臣,朝廷中也不是沒有,只不過朱允炆就不喜歡聽他們說話了,這也是人之常情,誰也不願意跟話不投機的人聊天。

但問題是朱允炆是君王,作爲君王他在做出一件決策的時候就必須慎之又慎,必須去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尤其是削藩這樣的大事,如果他只聽跟他意見一致的人的想法,最多隻能處理削藩這件事上的一些細枝末節,不去聽一聽反對者的意見,又怎麼能夠知道做這件事的風險與後果呢?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朱允炆那麼崇拜貞觀之治,爲什麼就不好好想想魏徵這句話的意思呢?

不管怎麼樣,影響朝廷穩定大局的削藩大計就這麼定下來了,歷史有他獨特的魅力,從來不會重複之前發生的事,之前的削藩都成功了,而這一次卻是失敗了。

至於先那誰開刀,朱允炆的目光則頂住了一封不久前送來的密信。那封信是封在開封的周王次子朱有爋,他在信上向朱允炆密告自己的父親周王朱橚圖摸不軌,有異謀。

朱允炆早就將這封信穿越給了他的三個心腹大臣,命他們談一談自己心中的看法。

第二百零一章 逆轉形勢第一百五十八章 勇士(求訂閱啊,月底了,沒錢吃飯啦。)第六章 帝王心術第一百八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求訂閱第二百五十二章 微服出巡第一百四十一章 建立行宮第二百八十四章 消化回鶻第一百二十五章 狩獵驚魂(十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接見齊泰第一百六十二章 求訂閱啊,救命啊。第一百二十五章 狩獵驚魂(十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把他拉出去......第二百七十七章 燕王奔喪第一百一十五章 狩獵驚魂(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慶王使者第二十五章 肺腑之言第六十三章 密室殺人(三)第八十九章 後宮享受第一百一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四十七章 賢內助第十六章 手繪水車第三百零一章 削周王第一百八十七章 石牆第二百九十三章 朱楧的心思第一百八十九章 就是幹!第五十章 拜訪郭英第二百四十九章 朱家人的心思第二百六十章 罐頭和火繩槍第二百五十六章 七國之亂,罪在何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兵變第二十六章 藍氏之女第六章 帝王心術第一百四十六章 周升不辱使命第二百二十二章 訓話第二百二十七章 借鑑張居正的考成法第二百一十章 全部用來辦教育第十五章 慰問工匠第一百一十八章 狩獵驚魂(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一百零六章 制定發展戰略(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對蝗災的處理第八十一章 大戰西藩(十一)第二十章 美人在側第六十章 風波第一百二十九章 狩獵驚魂(十五)第九章 開鎮河西第一百二十二章 狩獵驚魂(八)第二十六章 藍氏之女第四十五章 大婚第一百八十九章 就是幹!第七十九章 大戰西藩(九)第一百一十八章 狩獵驚魂(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齊泰的算盤第七十八章 大戰西藩(八)第一百一十九章 狩獵驚魂(五)第一百零七章 招降南虜第一百七十一章 天黑了第九十七章 統計兵力後記一 軍國大事第六十二章 密室殺人(二)第六十章 風波第九十一章 建立官職體系第六十五章 車崗的進展第六十二章 密室殺人(二)第五十一章 搞定寧妃第二百四十章 瓦剌第二百九十六章 齊泰宣旨第二百九十一章 拜見王后第二百三十四章 秘密兵工廠的選址第二百零七章 斬獲頗豐第二百二十一章 能做昏君多好第九十章 內舉不避親第六十六章 黛昱竹的秘密第十三章 下鄉調研(改)第二百七十五章 城破第二百五十三章 盛庸賣字第二百一十五章 對大臣,就要既用且防第二百八十四章 消化回鶻第一百五十五章 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七章 詭計第五十六章 做假賬第二百零三章 剛正面第七十九章 大戰西藩(九)第二百六十六章 平推高昌第二百零四章 你死我活第二百七十六章 對小黑的懲罰第六十一章 密室殺人(一)第九十章 內舉不避親第一百零六章 制定發展戰略(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狩獵驚魂(十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石牆第七十六章 大戰西藩(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窮途末路第八十三章 大戰西藩(十三,二合一)第九十一章 建立官職體系第二百四十三章 收割利器第二百六十二章 徵瓦剌第二百零三章 剛正面後記一 軍國大事
第二百零一章 逆轉形勢第一百五十八章 勇士(求訂閱啊,月底了,沒錢吃飯啦。)第六章 帝王心術第一百八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求訂閱第二百五十二章 微服出巡第一百四十一章 建立行宮第二百八十四章 消化回鶻第一百二十五章 狩獵驚魂(十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接見齊泰第一百六十二章 求訂閱啊,救命啊。第一百二十五章 狩獵驚魂(十一)第二百九十六章 把他拉出去......第二百七十七章 燕王奔喪第一百一十五章 狩獵驚魂(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慶王使者第二十五章 肺腑之言第六十三章 密室殺人(三)第八十九章 後宮享受第一百一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四十七章 賢內助第十六章 手繪水車第三百零一章 削周王第一百八十七章 石牆第二百九十三章 朱楧的心思第一百八十九章 就是幹!第五十章 拜訪郭英第二百四十九章 朱家人的心思第二百六十章 罐頭和火繩槍第二百五十六章 七國之亂,罪在何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兵變第二十六章 藍氏之女第六章 帝王心術第一百四十六章 周升不辱使命第二百二十二章 訓話第二百二十七章 借鑑張居正的考成法第二百一十章 全部用來辦教育第十五章 慰問工匠第一百一十八章 狩獵驚魂(四)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炮開兮轟他娘第一百零六章 制定發展戰略(二)第二百二十三章 對蝗災的處理第八十一章 大戰西藩(十一)第二十章 美人在側第六十章 風波第一百二十九章 狩獵驚魂(十五)第九章 開鎮河西第一百二十二章 狩獵驚魂(八)第二十六章 藍氏之女第四十五章 大婚第一百八十九章 就是幹!第七十九章 大戰西藩(九)第一百一十八章 狩獵驚魂(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齊泰的算盤第七十八章 大戰西藩(八)第一百一十九章 狩獵驚魂(五)第一百零七章 招降南虜第一百七十一章 天黑了第九十七章 統計兵力後記一 軍國大事第六十二章 密室殺人(二)第六十章 風波第九十一章 建立官職體系第六十五章 車崗的進展第六十二章 密室殺人(二)第五十一章 搞定寧妃第二百四十章 瓦剌第二百九十六章 齊泰宣旨第二百九十一章 拜見王后第二百三十四章 秘密兵工廠的選址第二百零七章 斬獲頗豐第二百二十一章 能做昏君多好第九十章 內舉不避親第六十六章 黛昱竹的秘密第十三章 下鄉調研(改)第二百七十五章 城破第二百五十三章 盛庸賣字第二百一十五章 對大臣,就要既用且防第二百八十四章 消化回鶻第一百五十五章 求訂閱第一百五十七章 詭計第五十六章 做假賬第二百零三章 剛正面第七十九章 大戰西藩(九)第二百六十六章 平推高昌第二百零四章 你死我活第二百七十六章 對小黑的懲罰第六十一章 密室殺人(一)第九十章 內舉不避親第一百零六章 制定發展戰略(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狩獵驚魂(十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石牆第七十六章 大戰西藩(六)第二百六十五章 窮途末路第八十三章 大戰西藩(十三,二合一)第九十一章 建立官職體系第二百四十三章 收割利器第二百六十二章 徵瓦剌第二百零三章 剛正面後記一 軍國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