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大宋新軍制

北宋的官制是中國歷史上最複雜、最混亂、最讓人難以琢磨的一套官制系統。

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和開國之初的大環境是分不開的。

當然,也和讀書人吃飽了撐着沒事幹喜歡將簡單的事情複雜化是分不開的。

文官其然,軍官亦然。

五花八門,層出不窮。

安史之亂後,藩鎮做大,時刻威脅中央皇權。

即便是唐朝滅亡,也爲能解決藩鎮問題。

反而唐朝因藩鎮而亡,唐朝滅亡後,華夏戰亂不斷,各節度使已經不滿足節度使的稱號,乾脆開始稱王稱帝。

皇帝輪流做,武將奪權,弒君殺父,輪播上演。

郭榮死後,趙匡胤黃袍加身。

鑑於這種混亂局面,便開始採用一系列手段來弱化節度使的權力。

主要是先派自己的心腹大將去接任地方節度使,但這樣還不夠,自己在世的時候,還能壓住這些心腹大將,哪天自己歸田了,這些心腹大將掌管一方軍政,豈不是又要上演藩鎮格局?

所以趙匡胤便採取了強幹弱枝的政策。

什麼是強幹弱枝?

後世許多人都指責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自廢武功,不知道最先對杯酒釋兵權有這樣的評價的是哪個腦殘史學家,反正毒害了後世一大票鍵盤俠。

強幹弱枝的國策並非是虛弱北宋的軍事力量,是爲了保衛中央皇權。

即從地方節度使的軍隊裡挑選最精銳的部隊,編入禁軍之中。

再從軍政上,將最優良的戰備給到中央禁軍,削弱地方廂軍的力量。

實際上,在開國之初,治國的確開始用文人。

但太祖時代,名將如雲,也從未說武將不能爲相的。

例如曹彬,就做了樞密使,並且並未被文臣排擠。

只是太宗朝的雍熙北伐,將大宋的軍隊精銳賠了個精光,武將集團從此以後,就被打斷了腿,在文臣們面前擡不起來了。

可以說弱宋此後的局面,皆是趙二此人一手造成!

雍熙北伐之後,文人士大夫集團才真正開始在北宋的朝堂之上崛起。

便開始想各種辦法忽悠趙二來搞各種臃腫的官僚體系,總之,就只有一個目的:全力優待文官,全力遏制武將!

如何遏制武將?

首先從精神上開始洗腦!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當兵的是下等人!

其次從軍隊職位上開始削弱,弄出一大堆的相互掣肘,相互制約,不明所以的軍隊官職、頭銜。

文人掌兵都有一個特點:不要這麼不近人情嘛,大家都不容易,他只是觸犯了軍規而已,罵一頓就好了,或者貶謫他,或者開除他,打他多粗魯啊,什麼?要殺?不行不行,絕對不能殺……

軍紀便由此徹底崩壞!

所謂慈不掌兵,從宋朝文人開始,成了反面笑話。

站在趙桓的角度來看,軍法要明確,大宋必須成立自己的軍事法庭,代皇帝執掌軍隊軍紀,軍法無情,無不可有任何例外!

該殺的多活一分鐘都是在犯罪!

按照皇帝去年提出的軍制戰略,大宋分出了五個大的戰區:燕雲戰區、西北戰區、東南戰區、西南戰區,和中央京畿戰區。

廢三衙,在五大戰區之上,設立帝國軍督府,有統領帝國軍隊之權,級別與東府政事堂,西府樞密院一樣,稱中府。

這個帝國軍督府的地位明顯比之前的三衙還要高,也表明了皇帝強軍的決心。

种師道從樞密院剝離出來,擔任第一任中府元帥,下統五大戰區。

實際上,中府元帥不過是皇帝的軍事顧問,戰時代皇帝統兵,平時爲虛職,各戰區督帥向元帥彙報的同時,還需要奏疏皇帝軍務大事。

以後所謂什麼路的什麼軍,便要廢除,按照地域位置,編排到戰區之下。

戰區最高的軍事長官爲都督,稱督帥,所有的督帥由帝國軍督府出。

恢復更戍法,正式將政宣司改成監察院,與督察院並稱司法二院。

監察院掌大宋軍事法庭,肅軍紀之要!與軍督府平級。

這是對軍隊架構做了重新調整。

趙桓聽完李綱的彙報,點了點頭,顯然很滿意。

這就是趙桓所想的軍事架構。

以前的三衙雖然俸祿比樞密使還高,但其實實際地位卻並不高。

現在平級了,中府掌統兵權,西府掌發兵權。

爲了掣肘戰區督帥的軍權,繼續更戍法。

爲了嚴肅軍紀,消除所謂的兵只認將才爲強兵的傳統,成立了監察院。

監察院代皇帝對軍隊執行軍紀管理。

定下權力構架後,李綱又彙報了軍隊的軍銜、級別。

宋代的爵位分爲十二級: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

趙桓這個現代人,認爲這一套稱呼太麻煩,根本就是開國之初的習慣留下來的,當改。

此後的爵位依然沿用中國傳統爵位:公、侯、伯、子、男。

將王這個爵位也加了進去,各爵位又分上和下。

同樣是十二級,不僅僅文官可以得到爵位,武將或者普通士兵也可以。

只是獲得爵位的門檻要高很多,例如武將或者普通士兵,要獲得爵位,必須是文武全才,既能衝鋒陷陣,又懂排兵佈陣,兵法軍政。

最後在朝廷的綜合考覈下,由朝廷授予。

當然,軍銜的晉升就簡單多了,按照軍功考覈。

軍銜也重新做了整改。

軍銜是趙桓最蛋疼的地方,這大宋的文人們閒到蛋疼了,軍銜搞出了一大堆,他這個皇帝看了好幾遍都沒有理清楚。

最後直接用最簡單,普通士兵也最好記,只有普通士兵都背下來了,纔有動力立軍功!

大宋的新軍銜:將、知、尉、士、兵。

其中將、知、尉有上、中、少和準,士則只有上、中、少之分,兵就更簡單了,一等兵和二等兵。

如此下來,趙桓對整個軍隊的構架也清晰很多了。

按照之前的軍制,他這個皇帝非得暈頭轉向不可。

他甚至懷疑,有些人是故意將軍隊的制度設置得如此複雜的,以便於在裡面剋扣軍餉,賺流水外快。

現在就不同了,許多東西簡化之後,脈絡就清晰起來。

PS:繼續求推薦票支持!

第二百四十一章扭轉西北局勢第九十九章退朝第五百八十八章大宋的忠臣!第三百七十四章分封之始(求訂閱!!!)第三百二十四章即將失控的財團第四百零三章臨陣脫逃者,殺無赦!第三百三十三章又見花想容第一百三十二章重立中樞第三百三十八章使者是在質疑朕?第三百四十八章點燃大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火焰!第五十六章不要麪皮的君臣第五百零八章完顏亶第六百七十八章全軍出擊第六百七十章哨兵第六十六章被嚇得不輕的金國使者第二百四十三章趙桓吐哺第二百二十五章改稻爲桑之爭第六十一章兒郎們,隨朕死戰如何!第五百七十九章草原戰火第五百九十八章吐蕃之策第三十章皇帝的訓斥第二百二十八章是誰給的你們膽子!第四百七十八章鐵血鏖戰第六百七十七章撕裂的中線第一百四十六章如何打南方?關於人性和北宋內鬥以及滅亡第七十四章沉默的皇帝第五百八十二章聲東擊西第六百四十三章誰敢阻攔,殺無赦第一百八十章朕倒要看看是哪些人要謀害朕!第三百零六章岳飛軍的強攻第四百六十四章金國又玩政變?第四百六十三章一小撮暴徒第二百二十六章解決改田爲桑的問題第一百一十一章青州殺人案第十九章尋找一個叫岳飛的年輕人第四百二十二章朕要北伐草原第三百九十章紅薯的逆襲!(第三更!求訂閱!)第四十四章天子親上陣第二百章大理出兵!第一百四十四章少了五萬石第三百七十五章西南大陸是大宋最大的糧倉(第二更,求訂閱!)第二百八十三章鐵血西北,天子的意志!第三百三十四章跋扈的皇帝第二百二十八章是誰給的你們膽子!第四百九十七章朕要親自弄死他!第五百七十章上京驚變第六百八十七章穩定人心第二百九十二章以血肉之軀鑄造國之利劍!第三十四章吾皇萬歲大宋萬歲!第四百六十七章全國動員,八十萬大軍北伐第三百八十一章古道邊第一百四十二章皇帝的知音?第二百三十七章深夜出城的皇帝!(桜花,大家都很想念你)第七百零二章拓邊第二百三十五章和善的皇帝?第二十九章先把這個狗漢奸閹了!第五百五十九章完整的鐵路第三百八十三章趙官人的良田和牧場(第二更!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一章吳玠的大迂回奔襲第三百四十七章皇權下鄉第一百零二章儒生案?第四百二十九章隴右淪陷,鐵血宋軍圍殺拜不花第六百三十三章背後黑手第六百八十章防守戰第六百八十五章開門迎聖!第二百三十四章人頭不夠啊!第三百二十九章商虞司的爛攤子!第四百四十一章這個小國開始作死第四百一十章滿朝皆驚第二百七十五章兩軍正面衝殺第五百零八章完顏亶第三百零四章金國異動?趙桓的掣肘!第一百八十四章陰謀?幕後黑手?審問!第四百五十八章唱完黑臉唱紅臉第九十章賜死肅王第五百一十三章朕心中有疾第六百一十三章議政第五百一十章上京城的那些事第六百五十五章他們喜歡用繩子第五章皇帝親軍第六十二章賊人!休傷我主!第三百四十九章趙官人的私人商社?第三百八十九章東京城糧商們的反擊第三百三十九章震驚的完顏宗磐(五千字大章)第二百四十四章異域志第四百八十九章斬夏金烏,宋軍開始攻城第一百一十六章“不務正業”的朝廷?第三百三十章皇帝又不是保姆!第三百四十一章皇帝的局第五百零四章御駕第三百九十一章看朕給你做一份美食!(第一更!求訂閱!)第三百五十六章張記布行狀告華興商社第六百五十九章強攻下午上限免,中午章節晚點更新第四百三十五章皇帝的局,安西都護府第四十二章興師黎城戰婁室第四百四十七章分封南海,拿親王開刀第五十六章不要麪皮的君臣
第二百四十一章扭轉西北局勢第九十九章退朝第五百八十八章大宋的忠臣!第三百七十四章分封之始(求訂閱!!!)第三百二十四章即將失控的財團第四百零三章臨陣脫逃者,殺無赦!第三百三十三章又見花想容第一百三十二章重立中樞第三百三十八章使者是在質疑朕?第三百四十八章點燃大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火焰!第五十六章不要麪皮的君臣第五百零八章完顏亶第六百七十八章全軍出擊第六百七十章哨兵第六十六章被嚇得不輕的金國使者第二百四十三章趙桓吐哺第二百二十五章改稻爲桑之爭第六十一章兒郎們,隨朕死戰如何!第五百七十九章草原戰火第五百九十八章吐蕃之策第三十章皇帝的訓斥第二百二十八章是誰給的你們膽子!第四百七十八章鐵血鏖戰第六百七十七章撕裂的中線第一百四十六章如何打南方?關於人性和北宋內鬥以及滅亡第七十四章沉默的皇帝第五百八十二章聲東擊西第六百四十三章誰敢阻攔,殺無赦第一百八十章朕倒要看看是哪些人要謀害朕!第三百零六章岳飛軍的強攻第四百六十四章金國又玩政變?第四百六十三章一小撮暴徒第二百二十六章解決改田爲桑的問題第一百一十一章青州殺人案第十九章尋找一個叫岳飛的年輕人第四百二十二章朕要北伐草原第三百九十章紅薯的逆襲!(第三更!求訂閱!)第四十四章天子親上陣第二百章大理出兵!第一百四十四章少了五萬石第三百七十五章西南大陸是大宋最大的糧倉(第二更,求訂閱!)第二百八十三章鐵血西北,天子的意志!第三百三十四章跋扈的皇帝第二百二十八章是誰給的你們膽子!第四百九十七章朕要親自弄死他!第五百七十章上京驚變第六百八十七章穩定人心第二百九十二章以血肉之軀鑄造國之利劍!第三十四章吾皇萬歲大宋萬歲!第四百六十七章全國動員,八十萬大軍北伐第三百八十一章古道邊第一百四十二章皇帝的知音?第二百三十七章深夜出城的皇帝!(桜花,大家都很想念你)第七百零二章拓邊第二百三十五章和善的皇帝?第二十九章先把這個狗漢奸閹了!第五百五十九章完整的鐵路第三百八十三章趙官人的良田和牧場(第二更!求訂閱!)第二百九十一章吳玠的大迂回奔襲第三百四十七章皇權下鄉第一百零二章儒生案?第四百二十九章隴右淪陷,鐵血宋軍圍殺拜不花第六百三十三章背後黑手第六百八十章防守戰第六百八十五章開門迎聖!第二百三十四章人頭不夠啊!第三百二十九章商虞司的爛攤子!第四百四十一章這個小國開始作死第四百一十章滿朝皆驚第二百七十五章兩軍正面衝殺第五百零八章完顏亶第三百零四章金國異動?趙桓的掣肘!第一百八十四章陰謀?幕後黑手?審問!第四百五十八章唱完黑臉唱紅臉第九十章賜死肅王第五百一十三章朕心中有疾第六百一十三章議政第五百一十章上京城的那些事第六百五十五章他們喜歡用繩子第五章皇帝親軍第六十二章賊人!休傷我主!第三百四十九章趙官人的私人商社?第三百八十九章東京城糧商們的反擊第三百三十九章震驚的完顏宗磐(五千字大章)第二百四十四章異域志第四百八十九章斬夏金烏,宋軍開始攻城第一百一十六章“不務正業”的朝廷?第三百三十章皇帝又不是保姆!第三百四十一章皇帝的局第五百零四章御駕第三百九十一章看朕給你做一份美食!(第一更!求訂閱!)第三百五十六章張記布行狀告華興商社第六百五十九章強攻下午上限免,中午章節晚點更新第四百三十五章皇帝的局,安西都護府第四十二章興師黎城戰婁室第四百四十七章分封南海,拿親王開刀第五十六章不要麪皮的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