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吐谷渾都城伏俟後,姜鬆麾下大軍並沒有休整,而地在李靖的的指揮下,由雄闊海、尉遲恭、程咬金、劉宏基、薛萬徹、馮立六人各率領自己的突騎師團對殘餘的吐谷渾鐵騎進行徹底的清剿。
伏允掌控的地盤極其大,還有無數個重鎮。那些城鎮駐守的吐谷渾士兵雖然被伏允抽調了大半,不過都還是有重兵駐紮。關鍵是吐谷渾人是半馬背民族,制下的羌、党項、吐蕃等奴僕全都是馬背民族,只要戰爭一來,一個命令下去就能成軍,算得上是全民階兵不爲過。只是實力比強盛時期的吐谷渾人差了好多。
決戰時還五萬多吐谷渾鐵騎不知去向。經姜鬆、李靖等人分析研究後確定,五萬鐵騎應該逃回原來的城鎮,有的估計繼續跟隨在伏允可汗麾下,這些都是不穩定的因素,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否則後患無窮。
內政方面由杜如晦、韋福嗣、裴世矩三名牛掰人物帶着一波文職官員具體負責處理。畢竟剛剛拿下伏允城,有好多政務事宜需要解決,特別是要安置好羌、党項、吐蕃等百姓的生產生活,要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一些吐谷渾的老弱婦少同樣需要安置,其工作量是巨大的。
姜鬆沒有摻和這些事務,而帶着一波工匠及俘虜在西海旁邊修建超大型鹽廠。西海是一個鹽含量量非常高的鹽海,其鹽的濃度比大海的含鹽量高出無數倍。在這樣的地方生產食鹽,出鹽率、產量都會有極大的優勢。
在西海修建大型鹽廠還有個重要的原因,生產出來的食鹽直接銷售給草原各部落及西域、吐蕃諸國。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本來這些地方就不生產食鹽,數千年來,草原民族的住址都是依靠從中原採購或中原商人銷售到草原上。
一旦西海建好鹽廠,只要生產出來,根本不用擔心銷售問題,這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最重要的是在中原,食鹽是朝廷壟斷生產、經營,受朝廷嚴格控制。西海生產出來的食鹽,姜鬆也不打算銷售到中原一帶,姜鬆不想和朝廷發生衝突。
姜鬆也清楚,一旦西海建好鹽廠,遲早朝廷、皇帝會知道,要想不泄露出去是不可能的。不過姜鬆想好了對策。那就是征伐大軍的軍費來源。把鹽廠的大多數股份由後勤保障部接管,其餘部分算是給各級將領的股權,姜鬆自己不要,就算出事也沒啥關係。
姜鬆帶領上萬名吐谷渾俘虜,在工匠的指揮下修建於廠的倉庫、廠房、鹽池等各種設施。同時在鹽廠旁邊還專門修建一個產品交易市場,這一方面爲銷售食鹽做準備,同時也能讓這地方成爲連接西域諸國的產品交易中心。
十月下旬後,西海鹽廠正式投廠。本鹽廠同樣是採取曬鹽工藝,只是目前是冬季,日照溫度太低,晚上鹽池裡都會接冰。從而讓食鹽的產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更高。這主要是姜鬆的指導下取得的。
其實沒有什麼科技含量,後世人都明白,冰是不含鹽的。白
天把鹽池裡所結的冰全部清理出來,到了晚上讓其結冰,加上白天的日照,很容易生產出食鹽,甚至比完全採用日曬法的生產量更快。
看着鹽池裡大片大片雪白結晶的食鹽,杜如晦、韋福嗣、裴世矩等人激動萬分。他們只清楚煮鹽法,根本不知道曬鹽法,特別是去冰法更是讓他們震撼無比。
“老大,你這是那裡學來的,這方法太牛掰!河東一帶的鹽廠我也去看過,那叫一個複雜,且生產量非常的低,人工成本很高,你這完全就是無本買賣。”
看到杜如晦激動的樣子,雙手捧着雪白的食鹽,嘴巴里不停的在嘀咕。對於杜如晦等人來說,這種方式生產食鹽真的新奇,很震撼!已經打破了他們心中原有的觀念和想法。在杜如晦等人心中,生產食鹽首先要找到鹽井,隨後再打井抽滷水,隨後再蒸煮。那裡會想到從海水裡就能提煉出食鹽。
“克明,你應該清楚在寶島上咱們還有二個大型鹽廠,現中原一帶的食鹽市場,生產出來的食起因在部分都銷售到中原一帶,整個中原食鹽市場佔據了三成以上。”
姜鬆在寶島上興建的鹽廠,其產品絕大部分都被商人從寶島走私到中原銷售。從而讓朝廷生產經營的鹽廠市場份額逐漸下降,效率越來越差。誰讓從寶島走私到中原的食鹽價格只有朝廷生產的二成不到呢?商家見有暴利,當然願意冒風險從寶島上走私食鹽到中原銷售。再說了,姜鬆手下的海關巡邏隊只要沒有偷稅,只要是從寶島上出來的產品根本不會理會什麼走私。
“老大,我是聽說過,只是沒有見過這種生產方式和過程。”
裴世矩搖頭苦笑道:“克明,老大的這種上食鹽生產方式,其實和古籍上所記載的有點相似。沿海一帶的百姓,就是用自家的鍋煮海水,從而得到食鹽。只是那種生產方式太原始,不適宜大規模生產,畢竟海水含鹽成分太少。”
呵呵呵!
“老裴說的對,其實這和百姓用鍋煮海水得鹽是一個道理,沒有什麼稀奇的。只是採取日照方式後,生產成本下降,能大規模生產。”
韋福嗣迷惑不解的道:“老大,你怎麼知道冰裡不含鹽份呢?”
姜鬆有點傻眼,真不好回答韋福嗣的問題,總不能說這是科普常識,只要是後世人小學生都知道吧!
姜鬆愣了片刻後呵一笑道:“老韋,這事說來湊巧,小時候一次意外中,讓鹽碗裡的水結了冰,這才發現冰是不含鹽的。”
姜鬆的解釋很勉強,世上那有這麼多的湊巧的事。不過也找不到什麼可行的說法,只能是相信姜鬆的忽悠,再說了,姜鬆是頭,總得給點面子。既然姜鬆不願意多談。作爲姜鬆的麾下,能追根詢問嗎?
杜如晦興奮一陣後道:“老大,食鹽的銷售我找了幾家大的商家,都是專門從事草原貿易的。只要這些人銷售後,不用多少天草原上的人估計也會得到消息
,到時候咱們銷售根本不用擔心。”
“克明,在供貨時,中原商人和草原商人還是要有一定的區別,供給中原商人的價格要適當低點。畢竟中原商人是咱們的根本保障,草原商人沒有保障。”
“老大,放心吧!這些事都交待具體分管的官員了,不會出錯的。”
ωωω★ttkan★C〇
“走!咱們好長時間沒有在一起喝酒了,今晚咱們不醉不休!”
說完後,姜鬆帶着杜如晦、韋福嗣、裴世矩幾人回到中軍大帳內。見李靖還在埋頭在地圖上,用直尺不斷的比劃,不時皺起眉頭。
幾個月來,姜鬆基本沒有過問戰事,所有戰役都是由李靖具體負責指揮作戰。而杜如晦、韋福嗣、裴世矩等人則忙於內政事務,也幫不上忙,把李靖累的,人都瘦了一大圈。
伏允原來的汗王府成了中軍大帳,姜鬆、李靖、杜如晦、韋福嗣等人都住在府上。每天李靖都要向從這裡發出多道命令,時時掌握吐谷渾人的最新情況,針對新的情報及時調整幾路大軍的行動方法。
姜鬆雖然沒有過問戰事,並不代表姜鬆倆眼漆黑,對於戰事的進展還是清楚的。幾路大軍在清剿吐谷渾的殘兵敗將時,所到之處基本能輕鬆擺平,順利把張掖、酒泉等地收入囊中。不過在進攻玉門關時出現了新的情況。
由於伏允可汗手下三十萬吐谷渾鐵騎灰飛煙滅,在隨後的清剿中伏允也被俘虜,並及時送到了洛陽城中交給皇帝處理。然而,一直野心勃勃的吐蕃卻在這個時候出兵搶佔了玉門關、敦煌、鄯善等原吐谷渾佔領的地盤,一下子打亂了姜鬆大軍的計劃,讓戰事有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
玉門關的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是連接中原到西域的重要紐帶,是兵家必爭之地。玉門關是抵擋西域、吐蕃等草原民族入侵中原的必經之地,是個險關。只要守信玉門關,就等於斬斷了從西面入侵的敵人。只有拿下玉門關,才能向西挺進。
玉門關易守難攻,算得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展。如果是鬥志喪失的吐谷渾殘兵敗將駐守的話,打下玉門關不會有任何的阻擋。目前玉門關被吐蕃搶佔後,問題就嚴重了。要想順利拿下玉門關,得付出很大的代價。
“藥師兄,不要再耗費腦細胞了,讓腦袋鬆輕一下,先停下喝上幾杯。吐蕃鐵騎不可阻擋得了咱們大軍前進的步伐,最多就是給咱們造成點麻煩罷了。”
韋福嗣呵呵一笑道:“藥師,老大說播映對,吐谷渾鐵騎都不是咱們的對手,吐蕃鐵騎還能跳上天。先來喝酒,過後咱們再好好的議一下。”
吐蕃鐵騎是阻擋不了姜鬆大軍前進的步伐,不過吐蕃鐵騎可比吐谷渾鐵騎強大好多。這一點姜鬆心裡明白,事實上也是如此。這段時間和吐蕃鐵騎交手的情況來看,吐蕃鐵騎的實力還是挺強大的。
李靖放下手中的直尺,哈哈一笑道:“聽你們的,今晚好好的喝一杯再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