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覲見李世民

李世民已經登基快一個月了,到現在還用武德年號而沒有改國號爲貞觀,就是因爲這場戰爭發生在他登基之時,他無暇顧及此事。

李恪到甘泉宮門口,隨着太監王德的通傳,來到李世民經常批改奏章的御書房。李世民正在批閱奏章,李恪上前行禮道:“兒臣李恪,拜見父皇。”

李世民擡頭看了他一眼,放下手中的奏章道:“起來坐吧,你身體還沒康復,不用行此大禮。”然後,指了指岸上的湊章道:“國家戰事連連,朕忙於政務,沒顧得上去看你,想着等忙過這段時間再去看看你,既然你今天來給朕請安,說明你的身體已無大礙,朕也不用在擔心你有什麼不測了。”

李恪聽到李世民的話中充滿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切,感動道:“多謝父皇惦念,兒臣身體已經痊癒,倒是父皇爲國事操勞,需要時刻注意身體啊。”

李世民聽到李恪說出如此關心他身體的話,這幾天籠罩在他身上的疲憊之感也隨之一掃而光,一股父子親情涌上心頭。

李世民看着眼前才只十二歲的李恪,心裡百感交集,在他還沒有當皇帝是時候不曾想過如此多的事情,如今做了皇帝,突然發現身上的擔子重了,思考問題的立場也發生了改變,首先想到的是國家,其次纔是自己的兒女。

他起身走到李恪的面前,嘆道:“朕不能不操勞啊,如今的大唐千瘡百孔,百姓生活艱苦,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雪上加霜的是跟頡利剛剛制定盟約,需要每年上供歲幣,這更加重百姓負擔。”

他走到窗前於是疲憊的一聲長嘆道:“這是大唐之恥,也是朕之恥。”

李恪想起歷史上的李世民,在貞觀四年就敗突厥,擒了突厥可汗頡利,於是很肯定的說:“父皇文韜武略在歷代帝王中少有,區區突厥,一隻遊牧民族,兒臣想用不了五年時間一定能夠掃平北部草原,擒頡利,洗血恥。”

聽到李恪說的如此肯定,李世民臉上變現出驚訝之色,奇怪李恪怎麼就能覺得自己能在五年之內平定突厥?難道他心中有什麼策略不成?不由得有意想考教他一番想法。

自從他登基之後,雖然有羅毅造反,突厥來襲,在羣臣中很多人還是在這樣非常時刻建議他早已儲位。

自古冊立太子立嫡立長是帝王之家的傳統。但是,朝廷還有一部分人不止一次的建議立性格剛毅的李恪爲太子。兒子的性格他太清楚了,正因爲如此,今天他說出五年可定突厥這樣的話他也沒有顯得驚訝。因爲一直以來,他征戰在外,很少能考教兒子的學識,今天自己正好由此機會何不考教一番,看他除了衆人所說的性格剛毅外,是否還有其它的一些優點。

如果李恪真的有才,自己也該慎重考慮立儲一事,不能因爲自古定律就毀了大唐數百年的基業。

心裡有了這樣的一番思考之後李世民問:“既然你如此肯定五年之內滅突厥,不妨說說你的想法。”

李恪聽到李世民問自己如此尖銳的問題,心裡一陣緊張,他知道凡成大事者必須要有臥薪嚐膽、堅韌不拔之志,不是那種逞一世英雄的匹夫。在未來的政治鬥陣中他要做的就是推波助瀾,坐收漁翁之利,讓李承乾和李泰斗到兩敗俱傷的時候纔出手,一舉拿下太子之位。不是像現在這般過早的嶄露頭角,讓大家對他開始提防。

可是,如今箭在弦上,讓他不得不發。

他知道,在這個大家都建議立儲的事情上,李世民遲遲沒有做決定,那就說明他心中還有猶豫,說明在李承乾身上還沒有看到他認爲的作爲一個儲君所具備的條件。

所以,他不能表現的太平庸,讓李世民對他徹底失望而不加以關注。所以,他的心中非常矛盾。

還有一點就是李世民問他關於突厥的問題,這個問題是他沒有考慮過的,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說。於是將自己知道的歷史上李世民怎麼滅突厥的方法結合自己的看法說了出來:“父皇,突厥是草原遊牧民族,他們有自己的優點,也有自己的弱點,我們只能雙管齊下才能一舉擊潰突厥。”

說到這裡,李恪擡頭看了一眼李世民,見李世民點頭示意,他繼續道:“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有一種天然的優勢,那就是機動靈活,以至於連他們的生產和生活資料(牛、羊等)都是可以移動的。

如果派遣一支軍隊對他們進行討伐的時候,他們會消失的無影無蹤,而他們原來居住的地方只是一片草場,根本就沒辦法進行破壞,如果緊追不捨,則整個軍隊往往會被輜重糧草給拖垮,有時還會中他們的埋伏。

所以,如果要平定突厥,掃清北部邊界的威脅:一,國家的意志和能力是最主要的。在對外戰爭中給我們能借鑑的是漢朝,漢朝的初始階段,國力是非常虛弱的,在對匈奴的關係中完全處於被動地位,然而在君王和臣子們的勵精圖治中由弱變強,在國力強盛時對匈奴實施連續不斷的打擊,最終迫使匈奴西遷,捍衛了漢帝國的安全。所以,增強國力是首要問題,也是重中之重。”

李恪在談到自己對突厥的問題上時忘記自己制定的做事低調,韜光隱晦的方針,侃侃而談道:“二是,政治攻心爲主,找出突厥存在的矛盾,從內部瓦解突厥各部落之間的團結,減輕戰役難度。”

“第三,大唐必須要有一支足以與突厥想媲美的鐵騎。在補給和地理環境不太有利於我方的情況下,深入大漠,找到突厥的王庭所在地,一舉擊潰突厥人的信心。如此突厥各個聯盟將不攻自破。可以一舉掃平突厥,北定大漠。”

李世民聽李恪說完,沉思片刻之後凝重的道:“你想效仿當年的冠軍侯霍去病,深入敵人腹地,給敵人最致命的一擊,摧垮匈奴的信心。這倒不失爲對付突厥騎兵的一個辦法。”隨後又問:“那你認爲該如何發展經濟,充實國力,改善大唐百姓的生活?”

李恪沒有想到李世民考教完他對突厥的問題之後還要考教他如何發展經濟,改善國力這樣的大問題,心裡一陣猶豫。自己是裝作不知道呢?還是把歷史上李世民在唐初實施的政策說出來呢?他擡頭看了一眼神情專注等他回答的李世民,略一沉吟便道:“兒臣這幾天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如有不妥之處還望父皇指正。”

李恪對於如何打贏未來對突厥的戰爭分析的有理有據,讓李世民對他另眼相看。所以,他纔會問李恪如何能增強國力,改善百姓生活等的治國之策。他確實的指望李恪能在治國之策上有什麼突出的策略,便道:“你且說來聽聽。”

李恪整頓了一下思路道:“一,免除關內及蒲州等六州兩年的租調,其餘各州免除租調一年,這樣可以大大刺激蒲州等地農業的發展。

二,對於受突厥人入侵破壞嚴重的地區,國家按照每戶人口數量的多少,發放賑濟品;對於受封爲王的皇親國戚,大大降低其封邑的標準,以減輕當地農民的負擔。”

說到這裡,他擡頭看了看李世民,見李世民點頭表示同意他的看法,繼續說道:“三,國家倡導節儉:夫欲盛則費廣,費廣則賦重,賦重ze民愁,民愁則國危。”

李世民聽完李恪的三點治國策略之後,陷入了沉思。李恪說的確實是大唐現今必須要面對,也要解決的問題,他爲此飯不能食,夜不能安。今天經李恪這麼一說,心裡連日來的煩惱一掃而光,覺得大唐最該解決的就是李恪所提到的這三點。

一番思考之後李世民看着眼前還是孩子的李恪,沉聲問道:“李恪,朕問你話,你要如實回答,你今天所說是你自己所想,還是他人讓你代爲傳達給朕?”對於性格剛毅果敢的李恪,說出如此切合實際的策略,李世民還是心有疑惑。所以,纔會有此一問。

畢竟李恪的年齡如果真能想出如此治國策略,實在出乎他的意料。如果,是有高人指點李恪,他也想見見這個人,必定不會讓此等人才埋沒。

第94章 不敢居後第502章 息事寧事第623章 又要結婚了第542章 十二萬大軍灰飛煙滅第267章 交易和協定第368章 真正的決戰(三)第2章 初到大唐第441章 遇到薛仁貴第340章 鬼面騎的意志(上)第294章 大戰前夕第554章 哎!怎麼比都是輸第655章 命運之戰(上)第50章 李世民的誇獎第637章 青唐城(一)第236章 公堂上那些事兒第253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下)第106章 人性本自私第218章 不一樣的玄武門政變第173章 我叫七殺第385章 又是一場大勝第47章 演練比賽(三)第83章 三百護衛第471章 震撼的三連射第102章 只羨鴛鴦不羨仙第329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五)第592章 唐軍之中怎麼有這麼多人喜歡單挑呢第602章 黃雀在後第342章 鬼面騎的意志(下)第144章 營救第654章 新的吐蕃建國第61章 蠢蠢欲動第359章 可汗也有無奈的時候第376章 背水一戰(二)第242章 馮琯出場第599章 吐谷渾的進退兩難第626章 李恪病了第626章 李恪病了第234章 有人在偷聽談話第626章 李恪病了第598章 諸將的聚會(三)第627章 秘術第436章 跟李世民要“皇家”兩個字第209章 愛我就跟我走第198章 以少勝多第436章 跟李世民要“皇家”兩個字第707章 北王萬歲第506章 其心可誅啊第642章 亞澤的戰爭第543章 國恥第22章 王府易主第413章 你敢殺“唐”的頭領第360章 突厥的現狀第560章 一份大禮第646章 青唐城(三)第279章 北伐第358章 黎明前黑嗎第573章 捷報和噩耗第350章 班師回營第77章 血戰到底(三)第17章 冊立太子(一)第273章 三大未解之謎第104章 你都是爲了我好第614章 這招夠損的第421章 北王也無奈第220章 不詳的預感第418章 皇帝和老臣們第283章 北伐部署第156章 被戳破的膜第536章 朔方之行第703章 發兵長安城(五)第705章 自白第185章 商議第13章 覲見李世民第298章 公主之心和漢王之意第221章 大家都有想法第691章 北王的意第一百六二十章 兩個基佬引發的血案第142章 截殺突厥騎兵第646章 青唐城(三)第483章 陸軍學院的講話第400章 陰謀很深第46章 轟動的結果第66章 心急如焚第430章 李恪發狠了第10章 如此秦懷玉第318章 命中剋星第434章 放權五年第384章 和軍神的對話第241章 大家都在動第5章 奇人岑文本第302章 大戰(一)第419章 腹黑的典型第426章 洞房花燭夜第66章 心急如焚第15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661章 松贊干布的路第274章 內幕第408章 新的封賞第122章 辱第214章 你想單挑
第94章 不敢居後第502章 息事寧事第623章 又要結婚了第542章 十二萬大軍灰飛煙滅第267章 交易和協定第368章 真正的決戰(三)第2章 初到大唐第441章 遇到薛仁貴第340章 鬼面騎的意志(上)第294章 大戰前夕第554章 哎!怎麼比都是輸第655章 命運之戰(上)第50章 李世民的誇獎第637章 青唐城(一)第236章 公堂上那些事兒第253章 第三次三堂會審(下)第106章 人性本自私第218章 不一樣的玄武門政變第173章 我叫七殺第385章 又是一場大勝第47章 演練比賽(三)第83章 三百護衛第471章 震撼的三連射第102章 只羨鴛鴦不羨仙第329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五)第592章 唐軍之中怎麼有這麼多人喜歡單挑呢第602章 黃雀在後第342章 鬼面騎的意志(下)第144章 營救第654章 新的吐蕃建國第61章 蠢蠢欲動第359章 可汗也有無奈的時候第376章 背水一戰(二)第242章 馮琯出場第599章 吐谷渾的進退兩難第626章 李恪病了第626章 李恪病了第234章 有人在偷聽談話第626章 李恪病了第598章 諸將的聚會(三)第627章 秘術第436章 跟李世民要“皇家”兩個字第209章 愛我就跟我走第198章 以少勝多第436章 跟李世民要“皇家”兩個字第707章 北王萬歲第506章 其心可誅啊第642章 亞澤的戰爭第543章 國恥第22章 王府易主第413章 你敢殺“唐”的頭領第360章 突厥的現狀第560章 一份大禮第646章 青唐城(三)第279章 北伐第358章 黎明前黑嗎第573章 捷報和噩耗第350章 班師回營第77章 血戰到底(三)第17章 冊立太子(一)第273章 三大未解之謎第104章 你都是爲了我好第614章 這招夠損的第421章 北王也無奈第220章 不詳的預感第418章 皇帝和老臣們第283章 北伐部署第156章 被戳破的膜第536章 朔方之行第703章 發兵長安城(五)第705章 自白第185章 商議第13章 覲見李世民第298章 公主之心和漢王之意第221章 大家都有想法第691章 北王的意第一百六二十章 兩個基佬引發的血案第142章 截殺突厥騎兵第646章 青唐城(三)第483章 陸軍學院的講話第400章 陰謀很深第46章 轟動的結果第66章 心急如焚第430章 李恪發狠了第10章 如此秦懷玉第318章 命中剋星第434章 放權五年第384章 和軍神的對話第241章 大家都在動第5章 奇人岑文本第302章 大戰(一)第419章 腹黑的典型第426章 洞房花燭夜第66章 心急如焚第159章 一寸相思一寸灰第661章 松贊干布的路第274章 內幕第408章 新的封賞第122章 辱第214章 你想單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