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冊立太子(二)

李泰和李恪並列站在一起,他沒有因爲長孫無忌的痛斥有所收斂,而是繼續低聲的對李恪道:“不知道父皇召所有七品以上凡是在京城的文武大臣來太極殿朝會,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大事情?”

顯然李泰這是明知故問,最近羣臣力諫太宗立儲,在這個時候讓所有七品以上凡是在京城的文武大臣來太極殿朝會本身就不言而喻。只要對政治稍微有些敏感的都知道宣佈立儲之事,李泰不可能不知道。再說支持李泰入主東宮的人也有不少,李泰不可能什麼都不聞不問。所以,李恪虛僞的迎合着李泰道:“愚兄也不太清楚,四弟若是知道不妨告訴愚兄,好讓愚兄有所準備,不至於被父皇問起來的無言對答。”

“好像是關於冊立太子一事,具體的我也不知道,三哥對此有何看法?”李泰見李恪裝作什麼都不知道,又適時的拋出了另一個心中的問題。

李恪表情的很驚訝:“原來是這事?愚兄整天舞槍練劍,不甚清楚。至於對此事的看法,一切遵從父皇的旨意。”

李泰見在李恪身上問不出什麼,就不再言語。轉而低頭沉思,李恪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麼。

這時,尚書右僕射封德彝和尚書左僕射蕭瑀兩人才姍姍而來。封德彝看到早朝的隊伍殘差不齊,不時還有三三兩兩的人相互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人未到,聲音已經傳入了每個人的耳中,他吼斥道:“此等莊嚴之地,爾等還不按部就班等待覲見皇上,豈能竊竊私語,有失體統。”

話音一落,衆人攝於他的威嚴,趕緊按照官職大小依次排的整整齊齊。封德彝和蕭瑀經過衆人身邊時,大家都拱手行禮。

封德彝和蕭瑀作爲中書省的宰相排在文臣第一位,身後分別是房玄齡和侍中高士廉,再後面分別是兵部尚書杜如晦、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等人。李恪和李泰並列排在文臣中間的位置,李承乾在李恪飛正前方位置,他們這些王公子弟都在各部尚書之後。武將因爲李靖、李績、柴紹等人出征在外,或者鎮守要塞故以秦瓊和段志玄帶頭,他們身後是尉遲敬德,長孫順德和侯君集等人。

卯時剛到,李恪就見太極殿的宮門打開,裡面走出一個內侍,站在臺階前朝着衆人喊道:“皇上早朝,列爲臣工入殿覲見!”

李恪跟着一班子文武大臣走進太極殿,上下打量着這座大唐貞觀年間的權力中心,心中感慨萬千。貞觀年間,李世民和大臣們都在各自的府衙辦理公務,大臣們遇到解決不了問題需要請示皇帝的時候,往往會去皇帝的內殿如兩儀殿或者甘泉宮的御書房。每逢朔(初一)望(十五)皇帝纔會在太極殿會見羣臣,視朝聽政。也有例外的時候,譬如冊立太子,邊關戰事等的大事在大臣們討論不出結果的時候,李世民也會召集羣臣在太極殿視聽朝政。而這也是他第一次參加如此甚大的朝會,心裡不免有些緊張,又有些好奇。

李世民不愧是馬上皇帝,身着明黃九爪龍袍,頭戴翼善冠在王德和幾個侍衛的護衛下來了太極殿。羣臣在李世民坐到象徵着權力和地位的龍椅上時齊聲跪拜高呼萬歲。

李世民讓羣人起身後開門見山說道:“自數月前朕登基以來,有人就開始上書諫議朕早立皇儲,說以免夜長夢多被奸人利用,搞得皇子們明爭暗鬥禍起蕭牆。”李世民說完之後停頓了片刻,看了看底下的一衆大臣,繼續道:“朕思來想去覺得立儲之事還是早做頂多爲好。所以,就和三省六部主事一起討論了關於太子的人選。”李世民說到這裡明顯的看了掃了一眼李承乾、李恪和李泰。

“但是,大家都各抒己見,對於冊立誰爲太子始終不能統一意見。朕思量數日,最終採納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的諫議冊封太子。”說完看了一眼李承乾和李恪,便對王德道:“宣旨吧。”

王德從李世民身後走到前面,打開聖旨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祗告天地社稷,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御還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僵之休。國家建儲,禮從長嫡,天下之本在焉。朕起自國危,與羣雄角逐,戡定禍亂,就功於多難之際。今基業已成,國泰民安。朕緒應鴻續,夙夜兢兢。仰爲祖宗謨烈昭缶,付託至重,承祧行慶,端在元良。嫡子李承乾恭懋謙讓,人品貴重,深宵朕躬,必能克承大統。着冊立爲皇太子,宜明申布,鹹使知之。欽此!”

李承乾早就知道冊立自己爲太子的事,但在聽到他自己的名字時還是不由的激動萬分,忙上前道:“兒臣領旨。”然後退了回來。

王德又拿出另一份甚至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見古公祖、父之跡,然後知王業之難。仰惟我高祖之櫛沐風雨,以啓天下。是用兢惕,若墜泉谷。豳之舊地,積德之餘,俗厚而忠,人悅其上。王於茲土,克懋賢戚。諮爾李恪,乃朕之三子,質重性和,神清氣茂,威儀儼若,恬淡寡言。介然風規,坐鎮流俗。固可將吾勤儉,宣化豳郊。是用命使禮官持節冊命爾爲漢王。四子李泰,南風斯玄,俊秀篤學,穎才具備。事國軍,甚恭;事父母,甚孝;事手足,甚親;事子侄,甚端;事臣僕,是用命使禮官持節冊命爾爲衛王...”

李恪聽到封自己爲漢王的時候雖然早就知道了結果,依然是興奮不語,忙上前道:“兒臣領旨謝恩,祝父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至於之後分了衆人什麼爵位他一點都沒有聽見去。李泰照葫蘆畫瓢似地的跟在李恪身後行禮,他不像李恪知道結果,內心中還是期待着能立自己爲太子,然後結果是李承乾,心裡難免失落。

李世民高坐在龍椅上,眼前自己衆多兒子的表情一覽無餘。李承乾聽到被冊封太子時一臉的激動,李泰的表現則很失落,顯然是難以接受這樣的結果,而相反的李恪對於太子一事不怎麼上心,倒是對於自己被封漢王爵而高興不已,這讓李世民有點恍惚。因爲,李恪的表現出乎他的意料,這是否意味着他只想做一個閒散的王爺呢?還是有意而爲之,意在在自己面前表現他對於皇位沒有多大的興趣,如果是這樣,那他一個年紀輕輕的十三歲的孩子,城府深的令人害怕。但是,李世民更相信第一種可能,就是李恪無意皇位這讓他對這個兒子又高看了幾眼,也對自己心中做出的決定堅定了幾分。

散朝之後李恪留在最後,等一幫子老少大臣跟李承乾道賀完離去之後才走到李承乾面前,向他說了極具象徵性的恭維的話。李承乾因爲被封太子,對李恪甚是熱情,噓寒問暖,說以後有什麼爲難的事情可以找他。李恪看着眼前志得意滿的李承乾想到他的結局,不禁爲他感到悲哀。但不曾表現出來,只是說了聲,以後有什麼事情少不來的打擾大哥之類的話後就離開了太極殿。

回到府中,徑自來到書房,封王的喜悅一掃而過。因爲他知道歷史並未以他的到來而改變,李承乾依然被封爲太子,李寬被追封爲楚王(過繼叔父楚哀王李智雲,早逝。)。他爲漢王,李泰爲衛王,李佑爲齊王,其他人也都一一分了王爵。只是他未注意到的是,李世民在冊封太子時觀察着所有皇子的一舉一動,他的舉止表情深深印在了李世民的心裡。就因爲他在朝堂上對於太子冊封一事表現出的淡薄和從容贏得了李世民的青睞。也正因爲如此,李世民纔會在他之後的一系列重大決策中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從而挽救了李恪本人,也挽救了大唐被武后顛覆的厄運。

第269章 李佑和陰妃坦白第425章 婚禮進行時(四)第315章 漢王的擔憂第631章 破除秘術第203章 述職第194章 陰謀還是陽謀?第635章 攻克墨悅第190章 鬼面騎的頹敗第608章 少年,戰鬥吧!第196章 鬥將第681章 薛禮和蒙昭的一戰成名(下)第499章 房二的爆發第47章 演練比賽(三)第346章 爲兄弟而戰第389章 最後一戰第8章 就你還當流氓第650章 出現的騎兵第142章 截殺突厥騎兵第571章 刀在手,跟我走第557章 三路大軍第403章 捨得之論第30章 黑衣衛第396章 擴軍計劃第234章 有人在偷聽談話第475章 死間還是活間第613章 城門關閉了,明天再來吧第421章 北王也無奈第292章 佈局第95章 燈謎緣分第415章 撥亂反正第613章 城門關閉了,明天再來吧第504章 房相的分析第92章 扶持衛王第504章 房相的分析第458章 八方名動第589章 誰在算計誰呢?第377章 背水一戰(三)第587章 慘戰(四)第622章 斷了你的福壽膏第553章 跟你打個賭吧第650章 出現的騎兵第338章 你有更大的舞臺第144章 營救第163章 驚天!驚天的秘聞啊!第386章 突厥退兵了,我們要追第81章 反思和反擊第201章 長安的情報第639章 卓青的想法第202章 張公謹和杜君綽第260章 不能說的供詞第341章 鬼面騎的意志(中)第47章 演練比賽(三)第311章 收穫第607章 戰吧!第584章 慘戰(一)第533章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第603章 陌刀兵第574章 李績的隱忍之道——守大門第494章 能不這麼殘忍嗎第338章 你有更大的舞臺第239章 真真假假第227章 對扶桑的政策——殺第94章 不敢居後第45章 演練比賽(二)第428章 和柴紹的對話第655章 命運之戰(上)第278章 雲妹妹要來了第241章 大家都在動第75章 血戰到底(一)第437章 陸軍學院的設想第489章 殘忍的訓練第264章 秘密始於開始第59章 羣英匯聚第582章 改革軍制第一步第一百六二十章 兩個基佬引發的血案第19章 冊立太子(三)第622章 斷了你的福壽膏第619章 你來統兵吧第544章 李恪心裡的疑惑問題第312章 中樞的意見第154章 信第705章 自白第434章 放權五年第124章 被動第606章 擊潰第323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一)第338章 你有更大的舞臺第408章 新的封賞第479章 嗜血的七殺第632章 不要輕易跟大唐開戰第320章 漢王和李靖第146章 殺!殺!殺!第297章 屬於孟山的戰役第699章 發兵長安(一)第382章 血染的葬禮第505章 東王府的兩大勢力第493章 開始決鬥第668章 大王,殿下想請你回去第602章 黃雀在後第403章 捨得之論
第269章 李佑和陰妃坦白第425章 婚禮進行時(四)第315章 漢王的擔憂第631章 破除秘術第203章 述職第194章 陰謀還是陽謀?第635章 攻克墨悅第190章 鬼面騎的頹敗第608章 少年,戰鬥吧!第196章 鬥將第681章 薛禮和蒙昭的一戰成名(下)第499章 房二的爆發第47章 演練比賽(三)第346章 爲兄弟而戰第389章 最後一戰第8章 就你還當流氓第650章 出現的騎兵第142章 截殺突厥騎兵第571章 刀在手,跟我走第557章 三路大軍第403章 捨得之論第30章 黑衣衛第396章 擴軍計劃第234章 有人在偷聽談話第475章 死間還是活間第613章 城門關閉了,明天再來吧第421章 北王也無奈第292章 佈局第95章 燈謎緣分第415章 撥亂反正第613章 城門關閉了,明天再來吧第504章 房相的分析第92章 扶持衛王第504章 房相的分析第458章 八方名動第589章 誰在算計誰呢?第377章 背水一戰(三)第587章 慘戰(四)第622章 斷了你的福壽膏第553章 跟你打個賭吧第650章 出現的騎兵第338章 你有更大的舞臺第144章 營救第163章 驚天!驚天的秘聞啊!第386章 突厥退兵了,我們要追第81章 反思和反擊第201章 長安的情報第639章 卓青的想法第202章 張公謹和杜君綽第260章 不能說的供詞第341章 鬼面騎的意志(中)第47章 演練比賽(三)第311章 收穫第607章 戰吧!第584章 慘戰(一)第533章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第603章 陌刀兵第574章 李績的隱忍之道——守大門第494章 能不這麼殘忍嗎第338章 你有更大的舞臺第239章 真真假假第227章 對扶桑的政策——殺第94章 不敢居後第45章 演練比賽(二)第428章 和柴紹的對話第655章 命運之戰(上)第278章 雲妹妹要來了第241章 大家都在動第75章 血戰到底(一)第437章 陸軍學院的設想第489章 殘忍的訓練第264章 秘密始於開始第59章 羣英匯聚第582章 改革軍制第一步第一百六二十章 兩個基佬引發的血案第19章 冊立太子(三)第622章 斷了你的福壽膏第619章 你來統兵吧第544章 李恪心裡的疑惑問題第312章 中樞的意見第154章 信第705章 自白第434章 放權五年第124章 被動第606章 擊潰第323章 當軍神遇上梟雄(一)第338章 你有更大的舞臺第408章 新的封賞第479章 嗜血的七殺第632章 不要輕易跟大唐開戰第320章 漢王和李靖第146章 殺!殺!殺!第297章 屬於孟山的戰役第699章 發兵長安(一)第382章 血染的葬禮第505章 東王府的兩大勢力第493章 開始決鬥第668章 大王,殿下想請你回去第602章 黃雀在後第403章 捨得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