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四章 萬國來朝

京師,東宮。

太子楊昭的嫡長子,出生了,楊廣親自取名,楊侑。

這一天,楊廣夫婦聯袂前往東宮,探視孫子,一家人其樂融融。

楊侑的出生,比楊銘兒子楊瑞,要尊貴太多,於是楊廣下令,滿朝文武皆有賞賜,京師百姓賞肉食美酒,舉城同慶。

楊廣抱着襁褓中的孫子,在屋子裡走來走去,不時的逗弄孩子,而蕭皇后則是與太子妃韋盈聊着一些家常。

韋盈的父親韋壽,死於開皇十年,是韋孝寬的四子。

韋壽一共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長子韋保鷲死的早,所有由次子韋保巒襲爵滑國公。

韋保巒原先是太子楊昭的東宮右衛副率,如今藉着妹妹的光,出任右武侯將軍。

老三韋義節,只是一個銀青光祿大夫的散官,如今也封爲民部員外郎。

兩個女兒,一個做了太子妃,一個嫁給了楊素的弟弟,萬年縣令楊嶽。

總的來說,韋壽這一支,正在慢慢支棱起來。

這時候,有東宮的宦官進來,手裡拿着一封書信。

“殿下,秦王的回信來了。”

原本來在屋內踱步的楊廣聞聲,眉角微微一動,不動聲色的繼續逗弄孩子。

楊昭這個人,除了自身的病情以外,沒有任何事情是對父母隱瞞的,於是直接道:

“拆開,念。”

蕭皇后與太子妃韋盈,也都停下說話,目光看向那名宦官。

“兄長之請,弟無有不遵。”

唸完,宦官將信重新摺好,裝入信封,雙手遞給楊昭。

這一刻的楊廣,嘴角微微上翹,隨後藉着轉身之機,給蕭皇后遞出一個眼色。

於是蕭皇后看向楊昭,笑道:

“你又給銘兒派什麼事情了?”

楊昭將手裡的信封,遞給自己的母親,笑答道:

“銘弟將老二的家產扣在了洛陽,老二找我幫忙,希望我給他要回來,所以兒子纔給銘弟去了一封信。”

一提到老二,蕭皇后臉上也是一陣不悅,皺眉道:

“暕兒是越來越不像話了,你是兄長,以後要好好說教說教他,銘兒還是懂理的,這件事終究是他吃了虧,現如今還要聽你的話,把東西還回去,想想也知道銘兒有多委屈。”

“還什麼還?”楊廣終於轉身,將孩子遞給一旁的乳母,負手而立,沉聲道:

“就興他搶老三的人,不興老三扣他的錢?世上哪有這個道理?照我看,拿不回錢,老二也餓不死。”

楊昭聞言,趕忙起身打圓場道:“兒子也知道老二有錯在先,所以給銘弟的信中說的很清楚,囑咐他扣下一些,算是彌補,終究是老二大半身家,都給佔了,也不合適。”

楊廣冷哼一聲:“別總是壓着你弟弟,什麼委屈都讓人家受,瞧瞧他回信上說的那句話,老二就說不出這樣的話來,長幼有別,我看老二從來就不聽你的勸,什麼東西。”

楊昭訕訕一笑,沒有搭話,興許是老二與他一起長大的緣故,所以很多事情上,老二都不聽他的,倒是老三,向來對自己言聽計從,

而楊廣,其實是非常滿意楊銘的回信,在他看來,老二老三,就不能有跟老大爭的心思,而他們倆想要後半輩子安穩的活着,就必須聽老大的話。

但眼下,老二明顯不懂這個道理,老三最小,反而最爲敬重老大。

楊廣臉色難看的坐下,道:“當年在仁壽宮,如果將老三換成老二,咱們一家就不會是今天這個結果,他還不服氣,覺得朕封老三秦王,委屈他了,你告訴他,以後再做錯事,齊王,朕也給他免了。”

楊昭知道自己父親是在說氣話,連忙賠笑着應承下來,這時候,外面宦官來報,說是秦王妃宇文氏,前來探視皇孫。

“快請!”

楊昭爲了表現對楊茵絳的重視,親自在門口相迎,然後將對方引了進來。

見到楊廣夫婦,楊茵絳趕忙行禮:

“兒媳給父皇母后請安。”

蕭皇后微笑擡手:“茵絳快起,過來瞧瞧孩子。”

楊廣閃至一邊,不再提老二的話題,半晌後,隨口問道:

“老三近來可有家書?”

楊茵絳趕忙回覆道:“回父皇的話,一直都有,洛陽那邊,宮城已經接近完工,殿下在信中說,這都是宇文尚書的功勞,祖父楊素積勞成疾,正在養病。”

楊廣點了點頭:“我大隋若論工程營造,宇文愷當爲首魁,楊素也沒有讓朕失望。”

接着,楊茵絳突然笑道:“還有一件喜事,要稟告父皇母后知曉,側妃裴氏,已有身孕。”

楊廣一愣,隨即笑道:“確爲喜事,世矩若是知曉,定然老懷大慰。”

蕭皇后趕忙吩咐身邊侍女,着她從宮中挑選得力宮女,前往洛陽伺候。

一般的側妃,不會被這麼看重,但楊銘這個側妃,有個太牛逼的爹,所以非常受重視。

楊廣興致正高,於是開始琢磨着,怎麼給這孩子起名了。

而太子楊昭在一旁打下手,鋪紙研磨。

楊昭的三個兒子,楊倓、楊侗、楊侑,都是單人旁。

楊銘的長子楊瑞,是斜玉旁。

所以楊廣在寫了好多帶有斜玉旁的字之後,揣摩半晌,從中挑選出一個“瑾”,另外又寫了一個“京”。

楊廣執筆笑道:

“如果是兒子,就叫楊瑾,女兒的話,就叫楊京。”

“妙哉!”楊昭趕忙拍馬屁。

給女孩賜字,其實是很少見的,一般家中女兒的名字,也不會隨着男孩走,而楊廣這個“京”字,指的應該是東京洛陽。

接着,楊廣令人將這兩個字,刻在兩塊羊脂玉上面,送往洛陽

年關將近。

今年是大業元年,所以無論是突厥,還是西域胡人,會有很多國家派遣使者,前來朝賀。

萬國來朝這四個字,就是起源楊廣在位期間。

但是眼下,還沒有那麼多國家,最多也就十來個,但是到了大業中期,突厥、契丹、日本、林邑(越南)、真臘(柬埔寨)等國家,都會來。

歷史記載,除了突厥啓民可汗之外,其它國家都是國王親自來,以至於“蠻夷嗟嘆,謂中國爲神仙。”

他們這是王小二進城,見世面來了。

華夏自古以來,就是要面子的,所以還有十多天才入正月,而大興城,已經是張燈結綵,無數的燈輪、燈樹、燈柱等,將大興城裝飾的火樹銀花,繁華到了極點。

楊廣下令,取消宵禁,武侯日夜輪守,不禁夜行。

天下各地,數不清的士族子弟,一窩蜂般涌入京師,以至於街道上,可謂遍地羅綺者。

可惜這些,楊銘都看不到,他依然苦逼的呆在洛陽,當他的工頭。

楊暕費盡了心機,都沒有在入京的路上,把王氏女給截下來,原因是,王氏女的車隊,是跟着刑部侍郎樑毗的車隊回來的。

而樑毗這個人,不好惹,因爲他什麼狀都敢告,什麼事都敢往皇帝那捅,所以楊暕不好在人家面前幹這種事情。

樑毗與琅琊王家的王臨,是故交好友,所以才讓王氏女的車隊跟着他。

入京之後,王氏女前往陳叔達住所,拜見族姑母王女節。

陳叔達那小宅子,肯定安頓不了人家,所以託關係在晉陽樓,包了一處庭院,用來安頓王氏女。

託誰的關係能進晉陽樓?當然是陳淑儀了,而且所有開銷,也不用陳叔達花錢,畢竟晉陽樓就是楊銘的。

王家是豪門大族,論權力,遠遠比不上關中集團,但是論財力,關中這些人,未必比人家強。

晉陽樓,歇風院,住進來上百人,十幾個姓王的,剩下的都是隨從奴婢。

王氏女,名叫王茁靈,今年十六歲,簡單的收拾一下行禮之後,便於傍晚時分,與家中的兄弟姐妹,離開晉陽樓,於城內遊賞燈會。

此女所行之處,無不招來數不清的豔羨目光,只因國色天香,身材高挑冰肌玉骨,在關中等閒難得一見。

期間,自然有不少關中子弟主動撩騷,可謂一撥接一撥。

家裡背景不夠硬的,主動退讓,由背景硬的頂上去,一時間,似乎整個京師都知道,在東市,有一絕世美人夜遊。

無數的世家子,開始朝着東市涌入。

收到消息的楊茵絳,都忍不住想要見見這位姑娘的廬山真面目了,自己以前在街上拋頭露面,可沒有這麼轟動。

熱鬧的長街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娘子好,齊王殿下邀娘子入府一敘,希望娘子賞光,”張小寶嘻嘻哈哈的上前,拱手笑道。

這下好了,沒有比楊暕更硬的了,那些世家子弟悻悻然的退至一旁,各個臉上寫滿了灰心喪氣。

王茁靈當然聽過齊王的名聲,聞言蹙眉道:

“民女只是與家卷於京中游玩,當不起齊王殿下盛情相邀,還請回復齊王,恕民女不能前往。”

張小寶笑道:“既如此,在下便不強求了,娘子請。”

主動讓開道路之後,張小寶返回王府覆命。

他這個人,和楊暕其它的那些狗腿子還不一樣,探花探花,只負責探,不負責抓。

“敬酒不吃吃罰酒,”楊暕得到回覆之後,冷笑一聲,吩咐左右。

當天深夜,一隊百人的王府侍衛,於晉陽樓,將王茁靈強行給帶走了。

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十二章 南北之爭三七章 我會等你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二一一章 妾妃二五六章 兩人有問題三二章 以後再說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四三六章 地方勢力第733章 狼頭大纛二二五章 清河崔氏第736章 徐景第541章 嶺南爆雷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第703章 如嫡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第658章 斛律明月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第740章 留活口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767章 貓哭耗子三四七章 我真的不知道第653章 江淮羣賊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五六章 胡商一九四章 秦王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一二五章 玄感禮物三六九章 河北鉅鹿人第490章 非大不可三一四章 元帥長史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八三章 皆大歡喜十六章 高門大閥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484章 僧籍道戶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一五六章 薨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第七章 化險爲夷二十六章 河東裴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三六六章 何必如此三九五章 建成的苦衷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第726章 五座大橋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第572章 憂憤而死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第485章 造橋大匠七三章 醍醐灌頂三三二章 大鬧朝堂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五八章 王府參軍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三八三章 罵人的國書第543章 諡號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第506章 攻克遼東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第645章 蘭陵蕭銑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544章 表哥表弟第565章 嶺南之疾十三章 老實人四一四章 父子談心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第532章 一觸即潰第545章 雙眼皮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七十章 一車美酒二六一章 寡婦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九三章 祖籍九江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十二章 南北之爭
一零二章 卑鄙小人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十二章 南北之爭三七章 我會等你一六五章 母憑子貴二零七章 四柱八字一九七章 戰場形勢二一一章 妾妃二五六章 兩人有問題三二章 以後再說三四六章 西眷和東眷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四三六章 地方勢力第733章 狼頭大纛二二五章 清河崔氏第736章 徐景第541章 嶺南爆雷四四五章 獨孤家的問題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第703章 如嫡一二八章 要錢要命第658章 斛律明月四零二章 魏徵上殿第740章 留活口一三三章 江陵沈氏第767章 貓哭耗子三四七章 我真的不知道第653章 江淮羣賊第604章 死人最多的一年五六章 胡商一九四章 秦王第586章 兩隻耳朵豎起來二六九章 羣英薈萃一二五章 玄感禮物三六九章 河北鉅鹿人第490章 非大不可三一四章 元帥長史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八三章 皆大歡喜十六章 高門大閥四六二章 槍九色圖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第484章 僧籍道戶四三五章 河東聞喜一九一章 后妃制度二二九章 一個刺史,一個太守,再加一個秘書省一五六章 薨二四一章 兩位宰相第七章 化險爲夷二十六章 河東裴二一八章 年年有貪官三六六章 何必如此三九五章 建成的苦衷二九九章 老而不死是爲賊三四四章 沒有骨氣第726章 五座大橋三七三章 伴君如伴虎第615章 地無三尺平第584章 十八路反賊進京師第572章 憂憤而死四二九章 西南道行臺省一九三章 霍邑丟了第649章 滎陽有反賊第485章 造橋大匠七三章 醍醐灌頂三三二章 大鬧朝堂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三六一章 兩封奏疏一五八章 生他十個八個五八章 王府參軍一三二章 親疏有別第516章 燒爐鍊鐵之輩一六三章 玄感班底三八三章 罵人的國書第543章 諡號三零五章 兩楊將軍三一六章 先鋒開拔四六八章 換帥換將四零三章 問罪民部第506章 攻克遼東二一零章 十六條草案二三二章 多方包庇第645章 蘭陵蕭銑四五八章 落後工藝三零九章 不孝有三第544章 表哥表弟第565章 嶺南之疾十三章 老實人四一四章 父子談心三一二章 西域圖記第532章 一觸即潰第545章 雙眼皮第493章 廣西寧長真七十章 一車美酒二六一章 寡婦三一五章 高熲出征九三章 祖籍九江第633章 種族審美差異十二章 南北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