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就是我們家的玉米地了,咱們得去找劉叔,我倒是知道這玉米什麼樣的能吃,估計也沒有劉叔找得快,大姐還讓我們帶回去一些烏米,不知道劉叔是不是都給送到酒樓去了。”李秭歸小嘴兒叭叭地說。
這烏米在知久味一推出,很受歡迎,不管是樓上雅間兒用來當前菜,還是蒸熟了做菜,或者和着茄子豆角一起做菜,都鮮美的很。
連着鎮上的幾家酒樓都跟着上了這個烏米,李雁回也都聽王青志彙報的,她也不惱,本來就是賣個新鮮,能掙些錢,還能給那些長了烏米的農戶一些補貼,也算是她做的一點善事。
就是因爲李雁回開出的價格高,而且還是第一家跟農戶們買這個烏米,農戶們都心存感激,不少農戶都是等着知久味不收了,才賣給其他的酒樓,讓這些酒樓的老闆暗恨這些農戶不知好歹。
這知久味做的是特色,這價格上自然不便宜,就是牛肉麪的價格也是漲了不少,雖然不能控制人們慕名而來嚐嚐這牛肉麪,總也給了其他酒樓以喘息的機會。
而且知久味的雅間兒出了名兒的價格高,而且還要預定,不是真正的有錢人,還真拿不到去那吃飯的資格。
用一個酒樓老闆的話講,這知久味算是仁義的,要是人家真的放開了幹,還真沒他們的活路兒了。
這麼一想,那些酒樓的老闆也就想開了,安安分分做自己的,生意也還是不錯的。
這樣一來知久味倒是和鎮上的酒樓達成了一種默契,王青志竟然還和他們都成了朋友,不得不說是意外之喜,多個朋友多條路嘛。
“我估計劉風叔能給留,今天家裡有客人來,劉風叔是知道的,咱們往窩棚那邊兒走走。”李致遠說。
“少爺們好,姑娘好,奴才給主子請安了。”聽見動靜兒,劉風趕緊出來。
“劉叔不必多禮,我們來這兒看看玉米,還有今天中午家裡有客人,要掰些玉米帶回去,還有要一些烏米當零嘴兒。”
“還請劉叔教教我們,那些玉米是能吃的,省的我們胡亂進去掰,損壞了這些金貴的小東西。”李致遠作爲大哥,上去跟劉風說話。
“回致遠少爺的話,烏米已經準備了兩籃子,這玉米卻是要現掰的,如果少爺和姑娘們不嫌棄地裡悶熱,就隨奴才來吧。”劉風拿了筐子走在前面,幾個孩子跟在他後面進了玉米地。
“這個玉米的也子跟高粱有些像,就是比高粱的葉子要寬,這杆兒也粗壯。”邢家銘看着這些高大的玉米也覺得新鮮,十四歲的男孩子還稍微保留着些許稚氣,看什麼都覺得好奇。
“家銘哥哥,這個玉米還長鬍子呢你看?”李秭歸捏了一小節兒乾枯的玉米鬍子說。
“二姑娘選的那個玉米就能吃了,姑娘可以試着掰下來。”劉風知道自己的小主子們也是從小幹活兒長大的,這點兒小事不用幫忙,說了一句,劉風就徑自找那些能吃的玉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