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意氣用事

胡楷眼神複雜的看了周鶴、高純年等人一眼,稍稍挺直脊樑,朝建繼帝拱了拱手,聲音略有些沙啞的說道:

“靖勝侯忠勇體國,數度爲朝廷、爲陛下捨生忘死,其人驍勇善戰,又能使將卒用命,微臣以爲,只要靖勝侯能守西華一日,西華必定無憂……”

“胡公啊,周相問你集河洛、南陽、襄陽之兵,能否解西華之圍將靖勝侯救出來,可沒有說靖勝侯守不住西華城啊,”高純年不容胡楷含糊其辭,說道,“再說了,靖勝侯一兩萬人馬困守西華,糧秣只能支撐兩三個月,待糧秣告罄後,還要怎麼守下去?”

“好啦,胡公之意,我已清楚了。”建繼帝有些無力的揮揮手,打斷高純年對胡楷的追問,繼而垂目看着御案上的奏章,徐懷手錄《守睢陽作》一詩僅數十字,但落筆卻字字予人千鈞之感。

有些事情並不需要周鶴、胡楷、高純年、許蔚、顧藩等人提醒,他也能想明白。

徐懷放棄從潁水突圍南撤,而是留在潁水之北據守西華,將虜兵主力吸引於潁水沿岸,左右神武軍只需要在襄城以南部署警戒線,掩護河洛軍民南撤,又或者從河洛、南陽抽調兵馬,在滍水沿岸重新部署防線,都是可以辦得到的。

不過,倘若要解西華之圍,就要集結河洛、襄陽、南陽之兵馬與楚山軍會合之後,從滍水沿岸主動往北出擊,最終還要將聚集於潁水南岸的虜兵擊退才行。

一個是沿滍水組建防線,一個要離開滍水沿岸主動出擊。

這對善防守而不善野戰的大越兵馬,是有天差地別的。

說起守禦,不要說西軍百餘年來與黨項人對峙,在淺攻進築、據險相峙等方面卓有建樹了,赤扈人南侵以來,像許蔚、文橫嶽守太原,鄭懷忠守平陸,以及早初守禦鞏縣、澤州、沁源等戰,以及淮王府軍諸將在河北、京東東路都不缺佳績。

不過,說到與虜兵野戰,赤扈人南侵以來,不慘敗就已經值得彈冠相慶。

想到這裡,建繼帝也就明白鬍楷沒有盡說的話意是什麼了。

想解西華之圍是非常難,但此時的大越,能少得了敢捨生忘死,與虜兵作戰的徐懷嗎?

沒有敢與虜兵野戰的將領兵卒,大越在江淮等地並沒有真正意義上天塹之險,單想着防守,能守住這半壁江山嗎?

更不要說日後還要收復中原了!

想到這裡,建繼帝心裡也是陡然一驚。

“微臣有句話不知道當不當說?”趙範窺着建繼帝神色微妙變化,振聲說道。

“趙範,你有什麼話,盡請說來。”建繼帝思緒叫趙範打斷,擡頭疑惑的看了他一眼,但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都不容朝廷忽視河洛及鄭氏的意見,他也不至於此時不讓趙範說話。

“胡公言靖勝侯忠勇體國,爲朝廷、爲陛下數度捨生忘死,建立赫赫功勳,這話是一點都沒有錯。而朝廷此值危急存亡之秋,也斷不能輕棄像靖勝侯如此驍勇善戰之將爲朝廷效力,”

趙範走到殿中,長揖行禮道,

“不過,依微臣之薄見,此時倉促集結十數萬大軍悍然與虜兵決一生死,實

(本章未完,請翻頁)

在冒險,沒有什麼勝算。倘若一定要做捨棄,微臣以爲陛下當督促靖勝侯率侍衛精銳突圍南歸,不應一點都不做取捨。只要靖勝侯安然南歸,到時候即便虜兵猶不肯退去,微臣以爲以楚山、河洛之精銳,於滍水一側守禦拒敵,勝算總要遠遠高過倉促集結大軍從滍水北上,於潁水之畔與虜兵野戰。微臣現在就擔憂靖勝侯年輕氣盛,寧死也不稍屈其志啊……”

“臣也有言進奏!”錢尚端振聲說道。

“哦?”

建繼帝朝錢尚端看去。

自楚山與河洛分歧日益嚴重以來,錢尚端明哲保身,對諸事的態度都曖昧模糊,建繼帝心裡對此是有所不滿的,但也沒有過於苛求。

此時卻不想他此時一改舊狀,建繼帝疑惑的問道:“錢卿,你有什麼話要說?”

錢尚端正色道:“靖勝侯驍勇善戰、屢立奇功,朝廷此際危急存亡之秋,離不開像靖勝侯這樣的勇將,趙長史所言皆不假,但靖勝侯年紀輕輕就奇功可居,也難免滋生驕縱剛愎之氣……”

見建繼帝臉色陰沉下來,但錢尚端並沒有就此中斷進言。

他覺得其他時候可以含糊其辭也不會有什麼,但此刻有些話不能說透,或致大害。

錢尚端繼續說道:“……靖勝侯擅自起兵潛襲汴梁,令陛下爲此牽腸掛肚暫且不論,但說這次,也無半點要與陛下及諸公商量的意思,就擅自決意放棄突圍而守西華,趙長史、周相斥其任性妄爲,實不爲過。當然,靖勝侯自己或許覺得是爲陛下效忠,但他何嘗又不是料中陛下憐才惜將,斷不會輕易棄他而有謀?再往深裡說,靖勝侯或許還沒有從與鄭國公意氣之爭中走出來吧……”

“聽錢公之言,靖勝侯這兩次擅權,卻說得通了!”錢尚端如此態度鮮明的斥責徐懷,高純年也很是意外,但不忘再插上一刀,走到殿下,朝建繼帝行禮道,“臣以爲趙長史所議乃上策,陛下當頒嚴旨,將靖勝侯召歸以守滍水,不能再任其意氣用事了!”

“夠了!”

建繼帝拍案而起,怒色說道,

“你們一個個指責靖勝侯意氣用事,但在朕看來,大越滿朝文武,意氣用事的將臣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赤扈第一次南侵,大越數十萬兵馬喑啞無聲,坐看虜兵肆虐京畿,靖勝侯以百餘孤兵,慫恿朕去守鞏縣,是不是意氣用事?赤扈第一次南侵無功而返,數十萬將卒暗自僥倖之餘毫無作爲,靖勝侯慫恿朕以數千弱旅渡河北上,以援沁水、澤潞,是不是意氣用事?太原之外皆陷敵手,許、文諸公所領孤軍疲弱,都無握持兵戈之氣力,靖勝侯僅率三千兵馬奔走千里,聯絡顧氏及契丹殘部以援太原孤兵,是不是也是意氣用事?靖勝侯或許是年輕氣盛,或許是意氣用事,但朕此時猶記得靖勝侯說過一句話,你們誰還記得,或許諸公早已忘之腦後了!”

周鶴、顧藩等人很少見建繼帝發這麼大的脾氣,皆惶然站起來,錢尚端、高純年跪倒在地,惶然叩問:“請陛下明示!”

“靖勝侯曾說,山河破碎,時局唯艱,卻恰是如此,更需要我等有破釜沉舟之心,與胡虜浴血而戰……如果說這是意氣用事,朕問你們,這是朝

(本章未完,請翻頁)

廷之幸,還是不幸?”

錢尚端今日的立場,令建繼帝意識到,他倘若再繼續壓制內心對周鶴、高純年、顧藩等的不滿,沒有一點表露,朝堂可能真要徹底滑入怯弱畏戰的深淵之中而難以自拔,厲色盯着衆人,質問道,

“靖勝侯捨生忘死,據守西華與強敵周旋,諸公不思力援,卻橫加指責,此間事要是傳揚出去,不是叫天下忠義志士寒心嗎?胡楷、許蔚,之前數議,朕皆不納,樞密院當謀新策以援楚山,如有必要,朕亦可御駕親征,即便最終事有不偕,但唯有如此,朕纔對得住靖勝侯及諸多將卒的義勇,斷不可再輕言棄之!”

“陛下聖明,臣遵旨圖謀新策以援楚山之危!”胡楷、許蔚跪地行禮,振聲承旨。

趙範也是滿心震愕,低頭拿眼角餘光看周鶴、高純年、顧藩等人皆不敢再爭辯,而錢尚端更是如喪考妣,像落湯雞一般失魂落魄的站在那裡,大概從未想到建繼帝會如此嚴厲表達內心的不滿與憤怒吧?

建繼帝揮了揮手,示意諸公退下,也示意喬繼恩及諸宮侍都出去,他想一個人靜靜。

建繼帝坐在御案後,有些疲倦的閉上眼睛梳理思緒,聽着有輕微的腳步聲在殿門口響起,說道:“喬公啊,你將徐懷的奏章拿去給錢尚端,叫他好好看看——他以往不欲與周高相爭,我理解他的小心,但今天他太令我失望了。”

“父皇,是我呢!”纓雲走進殿下,好奇的問道,“錢公什麼事惹父皇這麼不高興,徐懷又送來什麼奏章,需要錢公好生去看?”

“纓雲啊,”建繼帝見纓雲走進來,指着御案上的奏章,說道,“徐懷決意據守西華,沒有渡潁南撤,出乎衆人意料,後續要如何處置,分歧很大——之前朝宴,對是否遷都一事,徐懷與鄭懷忠在朝宴上鬧得不歡而散,錢尚端明哲明身,態度曖昧不清,我以爲敲打過他一次,他應該長記性了,沒想到他這次還是被趙範糊弄住了。”

“徐懷這字可真不好看,”纓雲拿徐懷的奏章,笑着評價,又問道,“父皇打算怎麼做?”

“我沒有考你,你卻考起爲父來了?”建繼帝搖頭苦笑,問道,“爲父當然捨不得折損如此勇將——纓雲你來說說看,爲父要怎麼做纔算妥當?”

“依纓雲所見,父皇真是很難呢,”纓雲託着香腮,思慮道,“父皇大發脾氣,諸公表面上肯定不敢再違擰父皇,但真逼着諸公獻計獻策援救靖勝侯,諸公能拿出一千道一萬道難題擺到父皇面前……”

“是啊,”建繼帝輕嘆一聲,說道,“有時候也只能盡人事而聽天命!”

“哦,對了,纓雲剛剛在大慶殿外碰着周景——想當初乃是周景等人與靖勝侯護送纓雲逃出汴梁,纓雲便找周景說了一會兒話……”纓雲說道。

“哦?”

建繼帝有些遲疑看着纓雲,周景說過楚山兵馬潛襲汴梁的始末之後就離開垂拱殿,之後他與諸公還在殿中商議了好一會兒,正常說來,周景不可能與纓雲在大慶殿外遇上,再見纓雲臉色沒有半點焦急,頓時閃過一念,問道,

“那周景是有什麼話,叫你私下稟於爲父知曉?”

(本章完)

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九十六章 請援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八十七章 誘導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十八章 婚配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九十六章 請援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七十九章 惡世生賊心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戰第四十九章 西軍第三十六章 時不待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十二章 無事也無非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前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三十八章 誤會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一百八十二章 晉家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計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謀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三章 難民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四十一章 水力鍛錘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九章 少年奸計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七十九章 惡世生賊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殘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七十八章 訓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一百章 死士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十八章 奪城第十六章 雲停風不息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六十章 職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八十三章 當街刀問賊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
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襲岢嵐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九十六章 請援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八十七章 誘導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十八章 婚配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九十六章 請援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七十九章 惡世生賊心第十五章 牢騷太甚防腸斷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戰第四十九章 西軍第三十六章 時不待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獻策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敵第一百六十章 來頭第十二章 無事也無非第一百七十二章 陣前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一百四十六章 殘敵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一百二十一章 風雪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三十八章 誤會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一百八十二章 晉家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軍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計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謀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一百一十一章 狹路第三章 難民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四十一章 水力鍛錘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九章 少年奸計第九十六章 報信第一百一十章 戰前第七十九章 惡世生賊心第一百七十八章 殘局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豈相易第七十八章 訓子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一百章 死士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十八章 奪城第十六章 雲停風不息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複第二十七章 欲謀當藏身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四十一章 傳詔第三十七章 南陽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一百四十七章 勸說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六十章 職事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八十三章 當街刀問賊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