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家風傳統

密集的箭矢有如蝗羣一般往城頭覆蓋而來,尾翎在空氣在震盪出怪異而清晰的聲響,雙方將卒充塞戰場的嘶嚎、吶喊以及刀盾槍戟相擊的聲響,都不能將其盡數掩蓋。

圍繞藍田城牆的爭奪持續十數日,此時已經進入白熱化。

北城牆到處都是被西域石炮轟塌的缺口,但守軍還在堅持,鎧甲上盡染血漬,仍是頑強的舉起鋒利的長刀,朝從敵軍頭顱砍去,舉起長矛朝敵軍胸腹搠去,用血肉之軀拼盡全力將缺口堵住。

夕陽將最後一絲絢麗的餘暉抹在澄澈的晚空之上,就沉入西山,天地間多了一分暗沉的氣氛。

見幾處缺口都沒有辦法成功突入城中,傷亡又大,敵軍在這一刻發出收兵的指令,數十信騎在城牆外圍奔馳呼喝號令,前一刻拼命往城牆缺口蜂擁衝殺的敵軍,就像一股股暗沉的潮水,快速往北退去。????????????????

守軍精疲力盡的站在殘缺的城牆之上,注視着敵軍退去,也有人迫不及待的靠着垛牆而坐,沒有太多出城反擊的意願,心裡更多是再次擊退敵軍的僥倖。

敵軍是沒有趁夜強攻的跡象,但在三四百步之外的旋風炮陣地,敵軍再次忙碌起來。

守軍這時候也陸續撤下城牆,進入城牆後用雙層松樹原木搭建的戰棚裡躲藏,城頭僅留少量的將卒監視敵軍的動向;原先在城下待命的民夫,挑起籮筐,將一擔擔攪絆石灰、草屑的土石填入缺口,拿石碾子夯實。

旋風炮即西域石炮發動起來,石彈在空中刮出呼嘯聲,第一發就精準的砸落在城牆上,都感覺到大地微微顫抖起來,城牆上磚石飛濺,一道道裂痕是那樣的觸目驚心。

城外二十多架旋風炮發射頻率不是太高,大概需要一到兩炷香的時間才能發射一輪,但每一發石彈都重逾百斤,原本就傷痕累累的城牆越發的殘缺不堪,冒死登上城牆填補缺口的民夫,也是死傷慘重,石彈砸入城中也是屋塌牆傾,造成大量的傷亡。

一名校尉登上城牆,走到一座殘破的戰棚之中。

這時候天色已經暗沉下來,都分辨不出石彈在空中飛行的軌跡;城頭也是儘可能少的保留火把,這樣敵軍也無法觀察到石彈行進的軌跡,能降低旋風炮的準確性。

“婦孺都撤過西嶺塞了……”

一顆石彈落在附近,感受到腳底的顫動,校尉多少有些心驚膽顫,向顧琮稟報說道。

“我三叔趕到泌陽有幾天了,還沒有回信過來?”顧琮從遠處的敵軍營寨收回視線,轉頭問校尉。

敵軍的攻勢太猛,顧琮這些天幾乎一刻都不得歇息,每天都覺得時間難熬,十分的漫長,但又覺得他三叔顧繼安從藍田出發前往泌陽是很久遠的事情。

顧氏並非意識不到藍田等城塞對陝西敵軍的重要性,但過去數年他們佔據秦嶺以北藍田諸城塞,多次成功的擊退敵軍的進攻。

一方面是早初陝西等地的降附軍作戰意志不強,攻城戰械簡陋,赤扈本部兵馬的攻城能力也相當薄弱,多次進攻在藍田諸城寨前丟棄上萬具屍體,也沒有什麼進展。

一方面是顧氏數年來經營秦嶺北麓的城塞,防禦更爲嚴密、堅固,而顧氏也希望守住藍田一線,保證兵鋒從秦嶺深處穿刺出來,對佔據陝西的敵軍保持威懾,甚至有朝一日反擊陝西,將兵鋒推到渭河以北去。

因此,顧氏一度還是很有信心守住藍田一線,也將大量的精銳兵馬調駐子午峪、藍田等要衝之地,誓死要將敵軍的鋒芒遏止於秦嶺之外。

然而在敵軍攻佔青羊峪後,顧琮等顧氏嫡系武將率領精銳幾次反攻都沒能奪回青羊峪,而從渭河以北集結過的敵軍越來越多,其裝備及作戰意志都要比料想中強悍之時,顧氏才第一次意識到藍田有失守的可能。

商州????????????????知州兼兵馬都監顧繼安,乃是在敵軍正式對藍田城展開強攻的第四天,才倉促趕往泌陽求援。

顧琮目前藍田等地的婦孺都往商州方向疏散了,但最終藍田是守是棄,還得等泌陽方面的迴應。

不管怎麼說,倘若有一絲可能,誰願意輕易放棄秦嶺以北的唯一一座橋頭堡、前出陣地?

…………

…………

得聞顧繼安趕來相見,徐懷也是匆匆從襄城趕回泌陽。

南陽剛剛下過一場雪,不大,僅屋檐、院牆、樹梢頭有些積雪。

天氣清寒,徐懷回到宅子裡剛將一身鎧甲換下來,都沒有跟柳瓊兒、王萱說上幾句話,史軫就先趕過來相見。

“顧繼安到泌陽已經有兩天了,東川還是想同時在秦嶺北麓守住藍田、子午峪兩地,至少希望能堅持到鶻嶺棧道打通之時,粗粗估算大概需要一年之久——其實該說的,我們早就遣人前往金州知會顧繼遷了,是顧氏避諱,一直不予迴應。兩家都沒有機會坐下來認真討論過商州的防務問題,顧繼安拖到此時過來,還能做得了什麼?我已經跟顧知州說了京襄的難處,你要是礙於情面,可以找個藉口不見他。”史軫說起他這兩天出面招應顧繼安的詳情,不確定徐懷願不願意見顧繼安。

“人還是要見的,”徐懷伸開手,讓王萱幫他將腰帶繫上,說道,“要是都吝嗇一見,最後那點情份都要蕩然無存了……”

第二次北征伐燕潰敗,徐懷與楚山衆人踞守西山、管涔山等地,一定程度上是依託府州的支援;千里奔襲太原,顧氏雖然沒有直接從府州出兵,但在其他方面也給予很大的支持。

有這些淵源在,即便京襄與東川在對藍田、商州的取捨上很大的分歧,但徐懷還不至於躲着不見顧繼安。

徐懷換好袍衫,與史軫走到書齋,很快顧繼安就從驛館趕來相見。

顧繼安乃是顧氏僅次於顧繼遷的二號人物,早年在府州相見,顧繼安剛五旬出頭,出任府州兵馬都監,意氣風發,但這些年過去,特別是長年與赤扈人艱苦作戰,顧繼安已是兩鬢斑白,多了些龍鍾老態。

“一別數載,徐侯意氣更勝以往啊!”見過禮後,顧繼安在史軫對面的長案後坐下,打開話匣子述說這些天東川兵馬守禦秦嶺北麓諸城寨的艱苦、慘烈。

徐懷安靜的聽着,瞭解到甚至在旋風炮投入戰場兩三年之後,東川還是對赤扈人抱着“擅騎戰、拙攻城”的陳舊觀念沒有放下來,這一次吃了不少苦頭。

而事實上赤扈人在天宣五年徹底征服契丹之前,在整合漠南、漠北勢力之時,就在其王帳所在築造城池,大肆招攬西域以及大食商賈、工匠,爲其開採礦產、打造兵甲、戰械;爲了征服契丹做最後準備時,赤扈人還在漠北將歸附部族的基礎上,組建了大規模的攻城步兵。

赤扈人在南侵????????????????最初的三四年間,之所以還給人拙於攻城的印象,主要還是其騎兵部隊從河東、河北往中原突進的速度太快了,其攻城兵馬南下的速度遠遠落後於騎兵部隊。

之後赤扈人在河東、河北以及陝西、河淮收編大量的降兵,而其早期組織的攻城步兵主力就沒有繼續南下,主要往西轉移到陰山南麓一帶,爲最後征服党項全境作準備。

在過去兩年時間裡,不僅赤扈在陝西、河洛、京西以及徐宿等地高達四五十萬的降附兵馬都完成軍戶改制整編,俘虜、收羅中原二三十萬工匠在太原、范陽、宛丘、洛陽、徐州、長安等地建立起規模龐大的兵甲戰械製造基地,其在征服党項之後,其早期由諸歸附部族組建的攻城步兵主力也得以南下。

此時赤扈人的軍事實力可以說是真正臻至巔峰,在攻城拔寨等方面也不再存在缺陷,其兵鋒豈是好抵禦的?

其實這諸多事,徐懷多次寫信給顧繼遷都有提及,但顧繼遷都沒有給以迴應。

這倒不是顧氏對楚山存在很深的成見,實是顧氏作爲党項一脈百餘前投附大越之後,歷代子弟爲大越鎮守府州,爲了避免朝廷猜忌,養成了刻意迴避與邊軍將帥交往的傳統與家風。

建繼帝在時,顧氏與楚山就沒有多少禮信往來,建繼帝駕崩之後發生這麼多事,顧氏更是極力避免與這邊有直接的聯繫。

即便京襄與東川在防務上有一些重疊的地方,顧氏也是事事先奏請中樞,並由樞密院做出安排。

顧氏小心謹慎的避諱傳統,固然爲朝廷所樂見,卻使得東川與京襄在防務的溝通、協調上,變得極爲拖沓,沒有辦法進行更爲有效的合作。

顧氏拖到這時,拖到東川路已經沒有辦法在秦嶺北麓同時守住藍田、子谷峪兩個點,顧繼安才跑到泌陽來商議援兵的事情,哪裡還來得及進行部署?

第一百二十三章 總歸要打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一百零一章 頭顱見面禮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一百八十四章 盤龍湖第一百八十二章 晉家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五章 赴任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零七章 獵物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八十八章 敵意第十二章 突襲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一百四十章 諮議參軍事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爾小命一用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九十六章 請援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三十八章 定策第一百零七章 韓圭第一百八十八章 婦孺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六十三章 使臣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四十四章 選城第二十章 討糧路行遲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九十章 猜忌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合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一百零三章 遷都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二十章 再訪悅紅樓第十八章 故人相見第十五章 大營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十六章 援至第二十章 問策第三十三章 信裡虛情真意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二十八章 洪流難遏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六十章 作繭自縛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進
第一百二十三章 總歸要打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一百三十一章 算計第四章 他人眼中癡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一百零一章 頭顱見面禮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一百零五章 金蟬再有脫殼時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將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緩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擊第一百八十四章 盤龍湖第一百八十二章 晉家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絲馬跡第五十八章 風月交椅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營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五章 赴任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下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過一賭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二百一十七章 奪城第一百零七章 獵物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一百九十二章 大棋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機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一百三十五章 殺陣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八十八章 敵意第十二章 突襲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一百四十章 諮議參軍事第四十五章 臨戰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第一百三十六章 借爾小命一用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二百零八章 封國第一百零九章 俘虜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九十六章 請援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二百零一章 開墾第三十八章 定策第一百零七章 韓圭第一百八十八章 婦孺第一百九十五章 鐵場第六十三章 使臣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講武德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四十四章 選城第二十章 討糧路行遲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二百一十八章 赴京第九十章 猜忌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合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八十二章 必經之地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鄴第一百四十章 惡訊第四十章 統兵之道第一百零三章 遷都第一百三十四章 嵐州風雪第二十章 再訪悅紅樓第十八章 故人相見第十五章 大營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十六章 援至第二十章 問策第三十三章 信裡虛情真意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九十二章 客遠不爲阻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二十八章 洪流難遏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六十章 作繭自縛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