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議事

荊江以北、漢水以西與荊州治江夏縣、荊州下屬荊門以南所圍出來的區域,漢末吳國曾置監利郡,前朝改置沔州,大越立朝之後改稱復州。

這一片傳統意義上的荊東地區,被長湖、瓦子湖、白露湖、洪湖等湖蕩以及橫貫這諸多湖蕩的南襄河分割爲南北兩個區域。

南襄河以北大體還在官府的控制之中,而南襄河以南臨江地區,地勢上爲串接南襄河的諸湖蕩與荊江夾峙住,此時除了最東側、緊挨漢水的漢陽城外,其他都已落入洞荊聯軍的控制之下。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www.yeguoyuedu.com 】

而整個臨江地區,淤積成陸的時間較晚,除了地勢低陷,汛季直接受到荊江洪水的嚴峻威脅之外,受漢水南侵的災害也比北面更爲嚴峻——漢水中游遇大汛,洪水十之八九都會往右岸傾灌到長湖、瓦子湖、白露湖、洪湖諸湖蕩之中,再通過諸湖蕩與荊江之間的水口、穴口,流入荊水。

這樣的大災幾乎每隔五六年、七八年就會發生一次,再加上荊江水災的疊加,臨江地區的民衆生存環境異常艱苦,人口以及村寨也極爲稀少,多以捕撈、船運爲業,也是洞荊聯軍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不過,洞荊聯軍雖然已經大體控制住臨江地區,但是一方面時日尚短,另一方面洞荊聯軍在官兵的圍剿進逼之下朝不保夕,缺乏足夠的安全感,暫時還沒有哪家想過要在臨江地區紮根。

當然,受限於物資的匱乏以及義軍之中缺乏經世致用、能統攬全局建設的人物存在,暫時還沒有哪家勢力有能力在水災頻繁、地勢低陷的臨江地區進行大規模的屯墾。

更多僅僅是在原有村落或漁寨的基礎上,建造一些防禦性的哨寨、塢堡。

徐懷、史軫判斷葛伯奕執掌荊南制置使,不可能快速解決已經成勢的洞庭湖民亂,荊湖北路的兵馬,也僅夠重點城池的防禦,兩路兵馬聯手都有可能壓制不住洞荊聯軍。

預計到接下來三四年間洞庭湖周邊州縣局勢都有可能出現反覆。

徐懷決定將蔣昂當作一步大棋去落,最爲核心的一點,就是助東洲寨在白露湖以南的臨江地區紮根,也就是建立根據地。

東洲寨實現自給自足的同時,還能快速吸納周邊的小股流民、義軍勢力壯大起來,從而在義軍內部真正獲得足夠的話語權。

鐵匠鋪裡不宜長談,入夜後蔣昂與趙善潛往後巷東首的宅院,再次與姜平見面。

在白露湖與荊江之間,就有着約近二十里縱深的區域適宜屯墾,之前就有四五座小型村落分佈,居住着不到兩百戶人家,也是東洲寨的勢力範圍,平時並無滋擾。

這小兩百戶人家,除了主要以捕漁爲業外,也在村落旁近開墾灘地耕種糧食,但面積很有可限,可能只有一兩千畝糧田,受水災氾濫限制,產出也僅夠填補一部分口糧的缺口。

也因爲受地勢及水災氾濫的限制,人丁繁衍不足,也沒有多少民衆願意遷過去開墾。

卻是在大量饑民南下之後,一度有成千上萬人在那裡聚集,也試圖開墾糧田,但很可惜荊江連年大汛,不要說開墾的土地長時間浸泡洪水之中顆粒無收了,同時還有大量簡陋棚舍淹水,不知道多少人溺亡水中。

目前楚山所希望的,就是要東洲寨組織人手在那裡着手修建垸堤,建造一座座聚居點,然後圍繞聚居點開墾灘地。

事實上就是複製楚山對僑置南蔡的經營,只不過這次是以東洲寨的名義,直接在義軍控制區域內進行。

爲此軍情司還特地調來四名工官匠師,他們將以“投附”的名義,直接加入東洲寨,負責協助、指導垸寨及附屬水利設施的建設。

蔣昂從南蔡一路逃亡,回到東洲寨重新奪回控制權,前前後後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但從史軫主張將東洲寨當成一步大棋去走,軍情司就調集人手趕來長林鎮駐紮下來,研究長林河、白露湖以及白露湖以南臨江地區,也已經有二十天了,此時也擬定詳細的方案。

說到底就是先圍繞現有的五座村落建造單堤垸寨,再在五座單堤垸寨之間修建更多穩定的定居點,將吸納小股流民及義軍勢力的事情第一時間推動起來;在青壯勞力相對充足之後,則着手在白露湖與荊江之間修建大型套堤。

除了一年五萬石糧食外,軍情司還會第一時間從華澤河、長林河調五十艘漁船給長林寨;大量開墾修堤所需的器具,也會一併提供,同時還會協助東洲寨在出白露湖的穴口位置,建造一座能大規模建造漁船的船塢。

待晨曦初起,蔣昂與趙善悄然撤回到跛腳老金的炊餅鋪,但他回到東洲寨時,腦袋都還在發暈。

“大哥,談得怎麼樣?那邊到底能給我們多少糧食,三五百石總歸要給的吧,不然都不夠塞牙縫啊,”江雄、張聰等人走進聚義堂,都眼巴巴的圍着蔣昂詢問昨日與楚山來人商議的結果。

“我懷疑這是個大圈套啊!”蔣昂咂着嘴,懵懂的問道。

“到底給多少糧食啊?”張聰急切問道。

“對方張口就說接下來一年要給我們運來五萬石糧食,售價只需每石兩貫錢,甚至都不需要付現銀,大哥畫押就認,”趙善說道,“我擔心那邊圖謀太大,我們玩不起啊!”

“什麼,這麼多糧食!”江雄、張聰等人聽到這個數字,差點將舌頭咬下來,都懷疑是不是自己聽岔了,他們壓根就沒有在意趙善善意的“提醒”。

“當然還有很多附屬條件,其實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我們在白露湖南面招攬人手,大規模修建垸寨,幫助附近的流民、饑民,渡過接下來會越發嚴峻的災荒,”趙善見蔣昂還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再度強調道,“二哥,四弟,你們說說看,那邊是不是所謀甚大?”

“只要他們真給糧食,管他們圖什麼圖、謀什麼謀!”江雄拍股說道,有這麼多糧食,他們都恨不得將腦袋賣給楚山。

此外,江雄、張聰等人都是底層農戶出身,爲人俠勇、仗義疏財,纔在鄉族中聲望頗高,得以率領數十、上百鄉族投靠東洲寨。

他們跟東洲寨之前落草爲寇、暗中以劫掠財貨爲生的頭目有着很大的區別。

比起拿起刀槍上戰場,他們更願意拿着鋤頭開墾糧田——特別是江雄,爲避戰難,率領兩百多鄉族從陳州一路南下,他更渴望有一個落腳處建立新的家園。

他們遷徙南下,投附洞荊聯軍,初衷或最根本的念想,就是希望能有一處真正意義上的落足之地,使妻兒老小擺脫顛沛流離、飢寒交迫的困境。

然而洞荊聯軍內部的混亂以及經世致用之術的匱乏,令他們深深失望了,甚至陷入更加進退兩難、更爲慘烈的困境之中。

爲了糧食,他們都能賣命,現在楚山承諾暗中輸送糧食、舟船以及諸多開墾械具,還提供工官匠師進行指導,幫着在白露湖南的臨江地區建造垸寨、修造江堤湖堤、開墾糧田,他們有什麼理由不應允下來?

蔣昂起初是很深遲疑的,雖然一時半會不知道哪裡有問題,但覺得很不對勁。

不過,除了趙善有所顧忌之外,江雄、張聰等人卻又都如此迫切的想暗中與楚山媾和,劉福金則永遠都聽他這個大哥的,蔣昂也只能從善如流。

他卻沒有想過,除了趙善、劉福金乃是軍情司的密間外,江雄、張聰等人看似與楚山沒有半點瓜葛,卻是軍情司從東州寨諸多被俘頭目裡精挑細選出來的,實際上已經編織成一張網將他包裹其中。

而趙善在東洲寨內部儘可能引導集體決策的氛圍跟習慣,軍情司自然就能引導、控制東洲寨每一步大的決策,這也將確保東洲寨真正發展壯大起來,蔣昂沒有可能提起褲子不認賬。

蔣昂正式在拆借字據上畫押之後,第一批物資,包括一千石糙米、五萬斤精鐵料、二十包鹽、兩百副皮甲、五百柄直脊長刀、五百重鋒矛以及上萬件墾殖造屋、修造船舶的器械工具,隨同五十艘小型單桅帆船就藉着夜色的掩護,分數日抵達東洲寨……

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八十六章 督戰隊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二百三十一章 軍將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六十二章 殺人者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憂煩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六十八章 最壞準備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敵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九十六章 請援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二百二十章 所願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十二章 安排第九十七章 鎖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五十五章 破敵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七十三章 瀾起第三十九章 心機算盡第四十五章 夜謀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八章 議和第十五章 大營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五十章 圍困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四十九章 擒賊先擒王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合第九章 馳援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四十一章 秋蟲螞蚱豈小覷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九章 信任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五十九章 敗算第十三章 奪寨第六章 相好不相親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九十六章 浪成於微瀾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遺民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章 說服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軍統將
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八十六章 督戰隊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第七十六章 疑雲動驚雷第二百三十一章 軍將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殺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霧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換第六十二章 殺人者第二十一章 處置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憂煩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一百九十章 議事第六十八章 最壞準備第一百零六章 圍獵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敵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瀆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九十六章 請援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測第二百二十章 所願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選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九十四章 荊湖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十二章 安排第九十七章 鎖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離別第三十一章 紙上得來總覺淺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識破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一百七十六章 歸京第五十五章 破敵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五十七章 火燒歇馬山第七十三章 瀾起第三十九章 心機算盡第四十五章 夜謀第八十五章 撤離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敗的遊說第五十一章 破陣第八十一章 中牟殘城第八章 議和第十五章 大營第四十四章 鹹魚豈能枉自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二十二章 風月渡河第五十章 圍困第八十三章 鏊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二百一十三章 擊潰第四十九章 擒賊先擒王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合第九章 馳援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八十八章 瑜亮相疑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二百零五章 奪帝第四十一章 秋蟲螞蚱豈小覷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九章 信任第六十三章 羊毛第五十九章 敗算第十三章 奪寨第六章 相好不相親第六十六章 斬將第九十六章 浪成於微瀾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遺民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謀第八十二章 殺人算賞錢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六十四章 示敵以弱第七十四章 父命難違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峽谷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麼大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章 說服第五十五章 混亂第四十八章 小雀崗第一百五十七章 籌備第二百七十四章 優禮第一百七十六章 來客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謀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軍統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