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金蟬脫殼計

黃昏時下過小雨,三月底的夜,還有些微寒意。

王稟站在院子,隔着院牆,還能看到隔壁宅子裡有燈火點着。

烏雲遮住星月,照着窗戶裡透出來的微弱燈火,脊角彷彿蟒首在黑暗深處猙獰昂起。

聽着身後腳步聲傳來,王稟轉回頭見是盧雄,說道:“隔壁有一會兒沒有動靜了,他們應該是已經離開了?”

“我去看一眼?”盧雄問道。

“看什麼啊,”王稟揮了揮手,苦笑道,“你過去看一眼,要是發現人走樓空,我們要不要去找鄧郎君告發啊?”

盧雄微微一怔,問道:“相公以爲他們將如何應對了?”

“這有什麼難猜的,”王稟輕嘆道,“我記得你說過,徐武宣這些人都是王孝成當年在桐柏山收編的賊匪——且不管桐柏山山寨勢力有多複雜,且不管徐小哥身後是否真有人,武江他們應該都不難想到這是他們不多的選擇之一。我只是沒想過,我見逐唐州會在地方會引起這麼大的風波。”

徐武江、徐懷知道形勢對他們來說,是兇險到極點,但在這種情況下,徐武江依舊率部前往青溪寨,而徐懷今日還渾沒事的進出軍寨,盧雄便猜到他們可能已經下了某種決心。

當然,盧雄不想王稟爲難,有些事也沒有不分粗細相告,卻沒有想到王稟心裡已洞燭幽微。

盧雄嘆道:“樹欲靜而風不止,相公只能靜觀其變。”

“靜觀其變!靜觀其變!就是太多人靜觀其變,而坐視天下殆壞,”王稟語氣幽憤激昂起來,但轉而頹然說道,“以我當下的處境,不靜觀其變也沒有辦法了……”

夜風溼寒,盧雄剛要勸王稟回屋休息,卻聽得西寨門那邊隱隱有疾馳的馬蹄聲傳來,很快聽到寨門打開,有數騎往巡檢司衙署那邊馳去。

“徐節級草率出兵,全都被賊匪殺害,不見一人生還!”

他們這邊距離巡檢司衙署就有三四十步,夜深人靜,有人在巡檢司衙署之前惶急大叫,盧雄與王稟都聽得一清二楚。

“什麼事?”女孩王萱聽到外面驚擾,吃驚的推門走出來,問祖父發生了什麼事情。

“真叫相公說中了,他們金蟬脫殼走了!”盧雄感慨道。

“什麼金蟬脫殼?”王萱不明所以的問道。

…………

…………

唐天德被晉龍泉揪去街市飲酒,但心裡的怨氣難消,美酒入喉不是滋憂,美人也沒有什麼顏色,很早便回到軍寨歇下,卻輾轉難眠。

聽到快馬馳入軍寨報信,唐天德飛快披上衣衫,拿上腰刀趕到巡檢司衙門,晉龍泉以及諸多在軍寨內的節級聽到動靜也都紛紛趕過來。

徐武江率二十多名武卒拂曉出發,午前就能抵達青溪寨,這時候應該接手青溪寨的防守,多造鹿角木馬阻塞道路,然後再先集結附近村寨的寨丁鄉兵,怎麼就草率出兵,連一個人都沒能生還?

淮源巡檢司總計就有一百二十名武卒,徐武江所部被賊匪全殲,損失可謂慘烈,怎麼叫衆人不驚?

走進巡檢司衙署前廳,看來人是青溪寨的耆戶長杜朝恩,正跟披着袍衫的鄧珪說話,唐天德跨步走過去,揪住他的肩膀,急問道:“徐武江晨時出軍寨,鄧郎君萬般吩咐他不得浪戰,他怎麼剛到青溪寨,就搞得自己一個全軍覆滅?”

杜朝恩也慌了神,將晚時分確認消息後,帶着兩名寨兵打馬趕來巡檢司報信,連粗氣都沒有喘幾口,這會兒又跟唐天德、晉龍泉等人說道:

“徐節級午時到青溪寨,用過犒賞食後,說虎頭寨賊匪看似人多勢衆,實是烏合之輩,不足爲患,鄧郎君太小心了——他嫌棄青溪寨簡陋,不耐煩守在那裡,我們勸阻許久都不成,午後只能看到徐節級率部往虎頭嶺而去。黃昏時有匹軍馬,背臀插滿箭矢浴血跑到寨子附近,我帶着人往虎頭嶺摸去,相距四五里,就見溪谷裡滿地血跡,有不少殘槍斷箭,卻不見徐節級跟他所率武卒的身影,想必是都遭遇不測了!”

唐天德與晉龍泉相顧驚駭,他們又不懂細情,乍聽這消息,當然以爲徐武江全軍覆滅了!

第一天什麼事都沒有幹,二十多名武卒全軍覆滅,還死不見屍,這還得了?

“鄧郎君……”

看鄧珪臉色鐵青,晉龍泉還以爲他被這一噩耗嚇住了,小聲的提醒他,

“接下來要怎麼辦,還請鄧郎君拿個主意。”

“去將徐武江婆娘還有那個憨貨捉來!”

鄧珪像即將噴發的火山一般,胸膛劇烈起伏着,下令讓人去捉拿徐武江婆娘及徐懷,但隨即又說道,

“不,你等隨我一起去捉拿徐武江的婆娘跟憨貨!”

“鄧郎君,這是爲何?”唐天德驚問道。

他不知道鄧珪是發哪門子瘋,心想徐武江違令浪戰是太魯莽了,但不管怎麼說都是死於匪事,鄧珪不深表體恤,竟然要去捉拿他的眷屬,不怕下面將卒鬧事?

晉龍泉也勸說道:“鄧郎君,這事萬萬不可!”

這天下又不是唯鄧珪最大,晉龍泉也不想這事鬧開後被鄉人戳脊梁骨,豈肯輕易從命?

鄧珪怎麼可能還猜不到徐武江所部全軍覆滅實是金蟬脫殼之計?

到這時候他怎麼可能還猜不到徐懷午前闖他臥室,背後指揮之人實是徐武江,而非唐天德,他中大計了!

然而唐天德、晉龍泉都阻止他去捉人,其他武卒也都無動於衷,鄧珪急得要跺腳。

他當然不可能將和盤托出,眼睛盯着晉龍泉、唐天德,心中轉過數念,說道:

“在今日之前,我得到密報說徐武江與青溪寨賊兵暗中勾結。我初時不大信這事,這纔派他去虎頭嶺偵察,又派他率武卒去青溪寨,希望密報是假的——卻不想這廝到底是做賊心虛,竟然脅裹諸武卒投賊去了!他們哪裡是死不見屍啊,明明是金蟬脫殼,都投賊匪去了。而徐懷那憨貨私入我宅中,也必定是徐武江在背後唆使。可恨可恨,你們跟我說徐懷私入我宅,我就應該想到這些的……”

要說二十多名武卒都跟賊匪勾結,旁人斷然不會信,鄧珪這時候只能先咬死徐武江勾結盜匪。

而要沒有徐懷午前闖入鄧珪宅這事,唐天德、晉龍泉還不會輕易被鄧珪說服,但這會兒唐天德抓住佩刀,“砰砰”的敲打廊柱,額頭青筋暴跳的怒叫:“可恨這狗雜碎將屎潑到我頭上來!”

唐天德也不回去披甲,就帶着武卒隨鄧珪往徐武江宅子趕來。

…………

…………

王稟、盧雄在院子裡等了片晌,很快就看到巡檢司衙署那邊掌起一串燈籠,人影幢幢往這邊疾步而來。

“……”王萱完全不知道怎麼回事,看到一隊武卒衣甲鏗然走來,院門倏然打開,鄧珪滿是橫肉的臉,在燈籠燭光照射下猶顯陰沉猙獰,嚇得她抓緊祖父王稟的手。

“鄧郎君,老夫剛聽外面喧譁,是徐節級出什麼事了?”王稟負手問道。

“是出了點事,驚擾王老相公了,”看到王稟、盧雄猶在,鄧珪稍稍鬆了一口氣,但見隔壁院子沒有一絲動靜,低聲朝身後人說道,“派人去堵住後面,打開院門!”

當下有兩人翻牆進隔壁院子,打開院門,十數武卒魚貫而入,卻哪裡找得到徐懷與蘇荻的身影?

“徐懷跟荻娘他們人呢,將晚時還看到他們在院子裡走動的啊?”王萱踮腳看着隔壁武卒跑來跑去,卻不見徐懷、蘇荻的身影,驚訝問道。

鄧珪氣得一腳將半扇院門踹塌下去,過了好一會兒,才隔着院牆跟王稟說道:

“下吏今日遣徐武江率一隊武卒去守青溪寨,卻不想他今日到青溪寨,就迫不及待出寨浪戰去了。等到將晚時,見徐節級都沒有返回,寨民趕去察看,卻生不見人、死不見屍,鄉人疑他通匪,鄧珪才趕來找他婆娘問話,不曾想已人去樓空……”

王稟雖然無官無職,甚至鄧珪懷疑王稟、盧雄也有暗中參與這事,但他既不敢指證王稟,甚至都不敢在王稟面前將話說得太滿。

當然,蘇荻、徐懷現在人去樓空,鄧珪也不需要再拿“密信”當藉口,也能叫唐天德、晉龍泉他們相信徐武江“全軍覆滅”這事是有問題的。

他們接下來無非派人趕去青溪寨勘查現場,再如實上稟州縣。

當然,鄧珪內心也很是挫敗。

他斷斷沒有想到,徐武江早就看穿他的圖謀,還在這個節骨眼上給他玩金蟬脫殼這一出。

“這事不能等稟報州縣再處置,”唐天德恨徐武江算計他,這時候走到鄧珪身上私語道,“那些武卒多爲徐武江脅裹而走,當務之急應該立即派人去玉皇嶺,將這些武卒眷屬捉來巡檢司問案,要是這些眷屬都叫徐武江接走,可真就‘天空任鳥飛、海闊任魚躍’了……”

鄧珪看向晉龍泉,晉龍泉轉臉看向別處。

將武卒家小拘來巡檢司,逼迫那些受脅迫的武卒逃回來投案,是慣用手段,但晉龍泉無故卻不想做這得罪人的事。

“唐都頭,鄧某明天親率武卒去青溪寨查看匪情,你天一亮就帶一隊武卒去玉皇嶺將武卒家小捉來巡檢司協查此案!”

唐天德願意出頭,鄧珪當然就將這事推到他頭上去,又跟王稟說道:

“匪患甚烈,王老相公安危猶是要緊,我明天會多請一些鄉兵助晉都頭守這軍寨,同時也會多安排武卒護衛王老相公身側,還要請王老相公這段時間莫要輕易進入,有所不周之處,還請王相老寬囿!”

“多謝鄧郎君惦念老夫。”王稟拱手說道。

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三十三章 信裡虛情真意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三章 難民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十七章 縣政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六十三章 戰書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二十二章 拙計笨策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一百五十章 舊卒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零三章 遷都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耳聽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棄留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九十七章 黨同者聯兵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一百章 風起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十九章 相邀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進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襲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計外第七十章 消息第七十六章 獻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烏敕氏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一百十一章 孤驛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五十四章 敵襲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七十章 名實相副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繼統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四十二章 老成謀國第一百二十一章 舊憶
第二十四章 緝拿第一百零六章 義軍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殺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三十三章 信裡虛情真意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三章 難民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帥府第六十二章 氈衣第一百零七章 馳援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一百二十二章 糧食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一百一十八章 爲難自己第十七章 縣政第二十七章 傳習第六十三章 戰書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二十二章 拙計笨策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章 樓煩故郡第四十四章 請守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六十四章 選擇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擊第二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一百五十章 舊卒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營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後真面目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一百七十二章 還歸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零三章 遷都第二十一章 請君側耳聽第十三章 有所不得不爲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棄留第二百零一章 大勢失去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九十七章 黨同者聯兵第一百零四章 附從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謀第一百章 風起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十九章 相邀第五十五章 寨前殺三賊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騎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將第一百八十一章 戰果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進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二百三十三章 補給線第五十九章 斗轉星移婦人心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襲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時至第一百二十一章 計中計謀中謀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軍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一百六十四章 僑置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計外第七十章 消息第七十六章 獻策第一百三十八章 烏敕氏第四十五章 將計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擇第七十八章 奪馬第一百十一章 孤驛第二百一十五章 聖意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五十四章 敵襲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說恩義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七十章 名實相副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九十四章 繼統第三十一章 鞏縣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九十八章 說客第三十四章 瀘水第四十二章 老成謀國第一百二十一章 舊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