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 狡兔三窟

畫舫內陷入一片沉寂,唯有湖風掠過捲起幕簾的聲音浮蕩在艙中。良久,一聲清脆的盞蓋碰碗聲驚破沉默,當衆人矚目望去,面南背北當中而坐的肥胖男子卻不緊不慢的端起茶盞細細的抿了一口,“好茶,武夷大紅袍果然妙極,謝老大,啥時候也在送我幾兩,如何?”

“廖大人,這都啥光景了,您還有興趣談論茶道?等咱們過了這一難關,別說幾兩,待我將那幾棵懸崖上的茶樹包了全數送給您又如何?”這等時候聽得肥胖男子還有興致談論茶道,一旁的中年紳士啼笑皆非,卻又不好不答話,只有苦笑着應承,“就只怕正如錢老所說,咱們這幾家到那時候還能剩下幾家呢?”

淡淡的搖搖頭,肥胖男子放下茶盞,咂着嘴道:“也別那麼悲觀,現在大夥兒來不就是想商量一個解決之道麼?時局變化雖快,不過萬變不離其宗,江南這片土地始終還是要有人來扛起大旗,總不成打仗就不吃飯不穿了吧?”

“廖大人,您哪裡知道我們的苦處。以我謝家來說吧,咱謝家以河運起家,泉州府是我們謝家的基地現在河海聯運,運輸業是我謝家的根基所在,可是現在東海戰亂,金陵這個最重要碼頭已經落入了大殿下手中,而北方燕雲與東海兩郡稅賦已經翻了一倍,而且由於局勢緊張,治安形勢也日趨嚴峻,我的船隊已經連續兩次被劫,我家賠償的金額已經超過了五十萬金幣;南面,米蘭人的船隊有米蘭王家艦隊護航巡邏,安全無虞,商家都逐漸轉投米蘭商人的船隊,我謝家生意大受影響;西面五湖一樣不穩,帝國與馬其汗人交替控制溫寧,而安慶、岳陽的控制權又在六殿下和三殿下之間換手,過境關稅高得驚人,九江落在一個太平餘孽手中,情形反倒賽過其他幾府,謝家現在完全是在苦苦支撐,別說六殿下還在大肆索要捐釐,就是不要,我看這生意也維持不了多久了。”中年紳士說完,搖頭嘆息不止。

“是啊,廖大人,我們周家情形和謝兄所說的也大同小異,大夥兒都知道我周傳南只做一樣生意,那就是鹽,鹽從哪兒來?不就是靠海邊鹽場麼?現在東海郡境內的鹽場已經被大殿下扣留,我派人去交涉,沒有任何迴音,五湖戰亂,河朔路阻,關西那邊的鹽運過來價格上漲了八成;維揚這邊倉庫裡的存貨已經告罄,我從金華那邊緊急調運了一批貨過來,可在半路上被楚王府新成立的什麼稅檢司攔住,非要按百抽十抽取什麼戰時厘金,我這可是倉庫之間轉運,有沒有買賣,怎麼會要抽取厘金?這簡直是千古奇談,可每人聽你的。抽就抽了唄,還沒到維揚,又接到楚王府新成立的專賣商品管理署通知,所有專賣商品一律由楚王府專賣署統管,原來郡守府頒發的專賣許可證一律廢止,需要重新申領,我購得的三年專賣權不到一年時間就作廢不說,而且新的專賣權價格比原來在郡守府買的漲了兩倍,這到底還要不要人做生意啊?”一頭白巾包頭,布衣麻衫的周姓漢子黯然道,“我周家自我曾祖父傳下來已歷四代,難道就要敗在我周家南手中?!”

“誰說不是呢?”看見衆人憤憤發言,矮瘦慕容姓男子也不甘寂寞,一副義憤填膺的模樣:“咱們慕容家主業雖然做的是奴隸生意,但這也是帝國法律容許的,可是在別人眼中咱們似乎始終低人一等,稅務司第一站走的是咱們家,稽查司走的第一家不用說也是我們慕容家,特許權經營許可證,嘿嘿,周老大翻了兩倍,我們可是翻了三倍!您說生意好,咱們也不說其他了。可是您看看生意,現在糧價暴漲,一般人家誰還願意添人丁啊?什麼生意都不好做,都不景氣,誰還來買你的貨?好不容易看見倭人打敗了多頓人,本以爲可以藉着這個機會賺一筆,可沒曾想到水軍又不準倭人船隻進港,氣得倭人一下子把所有奴隸全賣到了米蘭和南洋,這不是有意要逼人上絕路麼?”

衆人七嘴八舌的鬧騰起來,人聲鼎沸,鬧鬧哄哄,看樣子也是積怨已久,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機會發泄一番。

“好了,諸位,現在不是訴苦的時候,事已如此,咱們還得面對現實,想一想該怎樣度過面前這個難關。眼下局勢混亂,咱們鼠目寸光,也難以看清楚當下的大勢發展,廖大人久居朝堂,見多識廣,想必有言以教我們,不如請廖大人替咱們撥雲散霧,一窺大道。”一直坐在上首端的白淨青須中年紳士終於發話了,他話音一起,艙中頓時安靜了下來。

作爲江南七大家之首文家的掌舵人,*的見識和眼光遠非這些只知道整日經營生意的其餘幾家商人可比,經營生意固然需要和地方官府結交,也需要和周圍各方勢力保持必要聯繫,但江南承平已久,有是帝國財稅重地,任誰執掌帝國大位也不會輕易動搖江南的根基,這已經是無論朝野人士的一致共識。作爲江南七府的商人們,在不斷擴大自身生意的同時,也多多少少和帝國朝中的各方力量有所勾連,但作爲趨利的本性,他們也不願意過分與一直變幻不定的朝中勳貴們走得太近,尤其是在司徒明月執政後期,頻繁的勢力調整和官員整合,讓商人們無所適從,往往花費無數金錢人力攀上的的線,也許沒隔幾天便成爲階下囚,甚至有可能受到池魚之災,所以到後期的商人們都是越發謹慎,出了牢牢傍住在座的廖其長之外,他們更是團結起來,結好當地駐軍和水軍中上層官員,反倒是與遠在帝都的朝中大員們來往少了許多,當然在金錢上的孝敬還是分毫不少的。

早在帝國皇位出現變數之前,作爲江南郡郡守的廖其長便敏銳的察覺到了帝國即將面臨的風暴遠非以往曾經經歷的風風雨雨那麼簡單,他就曾經提醒過江南七大家中人狡兔三窟,應該將集中在帝國東部三郡的各種資產和投資加以分散,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中,並指出相對貧瘠落後的西北和北呂宋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個建議雖然曾經引起了一陣江南資金涌往西北和北呂宋的熱潮,但東南三郡一直平靜的局勢讓各大商家一直捨不得轉移在三郡的投資,唯有作爲七大家之首的文家家主*對廖其長的看法相當看重,開始逐步投資重點由東海、五湖轉向西北和北呂宋,並開始分散投資方向。從金融行業到種植園再到礦山開採業,文家在西北和北呂宋的投資已經超過了其他六家投資總和的兩倍以上。尤其是出資收購了原來由帝都商業勢力控制的西北大通錢莊更名爲江南錢莊西北分號,使得文家的資金和資產轉移速度陡然加快,並在步西北銀行之後,第二家獲得了在北呂宋開設錢莊和銀行的許可,甚至走到了先與文家進入西北的金陵錢莊和萬豐錢莊之前,現在更是竭力爭取獲得在西域諸國和關西地區金融市場準入許可。

在看到了天南納入李無鋒控制範圍之內,他又是第一個派出代表恭賀李無鋒,並提出收購原來由親郎氏家族控制的南方銀行(因爲郎氏的倒臺導致擠兌瀕臨破產清盤),以穩定民心,得到無鋒高度讚揚。他的積極表現不僅贏得了蕭唐、詹姆斯以及楊正彬西北高級官員的友誼,也爲他資金安全提供了強有力保障。所以在這件事情上,他一直十分感謝廖其長,感謝對方爲他指明方向並穿針引線,使得他在這個時候的心境要比其他幾家輕鬆許多。

早在廖其長邀請無鋒東進五湖江南的提議遭到拒絕後,廖其長就已經憑藉他多年來政治生涯的靈敏嗅覺感覺到東南三郡很有可能會遭遇幾百年來前所未有的大戰亂,當然他並不清楚旱災將會是這場戰亂的強力催化劑,但是乾坤道背後司徒彪的強勢崛起,司徒泰對東海一郡甚至江南的勃勃野心,來自海上倭人的瘋狂擴張,司徒元背後米蘭人的貪婪胃口,馬其汗兩個雄才大略的政客,加上一盤散沙的帝國各派勢力,這一切都很有可能將整個東南三郡陷入萬劫不復,但是他先期的預言和指點,唯有*算得上是不折不扣的聽進去了,但是文家過於龐大的資產不可能在短短一兩年間完全轉移,而文氏一族內抱僥倖心理的人也在或明或暗的拖延着資產轉移進度。

直到倭人兵發多頓,司徒泰大軍南下,眼見得先期的預言一步步變成現實,而由於戰爭頻繁導致的財政驟然吃緊,這一切都慢慢開始轉嫁到作爲江南新興富裕力量的商人們身上,他們才真正醒悟過來,只是現在是不是有些太晚了呢?

第54節 蝴蝶效應(2)第49節 矛頭第26節 湖畔夜談第六十節第27節 北風(2)第34節 瞄準第72節 風雲在起(2)第102節 教訓第92節 進退維谷第1節 醞釀第45節 兒女情懷第103節 入城第9節 交友第60節 江南好第45節 甲馬之戰第73節 火苗第100節 東向第75節 詭變第77節 大會戰(8)第38節 覓路第28節 北風(3)第16節 起伏第75節 抑揚第76節 戰起第4節 軍情局第2節 旅途見聞第67節 戰略與戰術(1)第5節 視察第90節 安第斯之戰(3)第116節 改革第65節 新軍第3節 上鉤第98節 遊擊(1)第43節 巴陵第48節 苦熬第51節 佈線第103節 戰猶酣(7)第49節 特種部隊第29節 壓力即動力(2)第31節 暗手第118節 最後一搏(3)第13節 伏鋒第91節 崔木論戰(2)第9節 勾引第44節 人心第43節 驚雷第118節 巾幗英雄第75節 雄辯如銀第65節 改道第12節 戰前第14節 遊說風雲(4)第6節 征服第65節 獠牙第119節 爭食第69節 使命(1)第35節 割肉第65節 新軍第132節 分崩離析(2)第70節 危機意識第36節 佔領第61節 多管齊下第101節 王者戰爭(5)第56節 殖民地(3)第7節 出賣第84節 兵變第2節 關西總督第29節 風雲突變第30節 情債第47節 得逞第50節 重心第22節 天驕折翼第56節 破局第91節 春夢第14節 風波第14節 火併第54節 辯論第29節 北風(4)第113節 偶遇第27節 前奏第9節 枕頭狀第109節 對質第117節 最後一搏(2)第40節 亡羊補牢第79節 爭奇鬥豔(1)第103節 入城第103節 亂!亂!亂!(1)第29節 壓力即動力(2)第101節 王者戰爭(5)第94節 發財之路第123節 錫金第3節 風雨之前第7節 攬士第4節 根源第4節 整頓第2節 錯綜(2)第28節 亂象第77節 小動作第18節 魔王重臨(2)第116節 悶棍第65節 改道
第54節 蝴蝶效應(2)第49節 矛頭第26節 湖畔夜談第六十節第27節 北風(2)第34節 瞄準第72節 風雲在起(2)第102節 教訓第92節 進退維谷第1節 醞釀第45節 兒女情懷第103節 入城第9節 交友第60節 江南好第45節 甲馬之戰第73節 火苗第100節 東向第75節 詭變第77節 大會戰(8)第38節 覓路第28節 北風(3)第16節 起伏第75節 抑揚第76節 戰起第4節 軍情局第2節 旅途見聞第67節 戰略與戰術(1)第5節 視察第90節 安第斯之戰(3)第116節 改革第65節 新軍第3節 上鉤第98節 遊擊(1)第43節 巴陵第48節 苦熬第51節 佈線第103節 戰猶酣(7)第49節 特種部隊第29節 壓力即動力(2)第31節 暗手第118節 最後一搏(3)第13節 伏鋒第91節 崔木論戰(2)第9節 勾引第44節 人心第43節 驚雷第118節 巾幗英雄第75節 雄辯如銀第65節 改道第12節 戰前第14節 遊說風雲(4)第6節 征服第65節 獠牙第119節 爭食第69節 使命(1)第35節 割肉第65節 新軍第132節 分崩離析(2)第70節 危機意識第36節 佔領第61節 多管齊下第101節 王者戰爭(5)第56節 殖民地(3)第7節 出賣第84節 兵變第2節 關西總督第29節 風雲突變第30節 情債第47節 得逞第50節 重心第22節 天驕折翼第56節 破局第91節 春夢第14節 風波第14節 火併第54節 辯論第29節 北風(4)第113節 偶遇第27節 前奏第9節 枕頭狀第109節 對質第117節 最後一搏(2)第40節 亡羊補牢第79節 爭奇鬥豔(1)第103節 入城第103節 亂!亂!亂!(1)第29節 壓力即動力(2)第101節 王者戰爭(5)第94節 發財之路第123節 錫金第3節 風雨之前第7節 攬士第4節 根源第4節 整頓第2節 錯綜(2)第28節 亂象第77節 小動作第18節 魔王重臨(2)第116節 悶棍第65節 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