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最後一注

孟希德之死成了江南會分裂的關鍵,聽聞兄長被江南會所殺,孟海公暴跳如雷,立刻舉起了造反大旗,自封吳越王,親自率三萬向餘杭郡進兵,兩天渡過浙水,富陽縣的三千守軍投降,孟海公隨即將降軍中的十幾名江南士族子弟斬首,用他們人頭祭祀自己的兄長。

此舉震驚了江南士族,也使江南會極爲恐慌,但沈法興早料到會有這個結果,在孟海公起兵的同時,他便派大將張奉率領六千軍火速南下餘杭郡,搶先一步進入餘杭郡治錢唐縣,錢唐縣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是江南運河起點,城內有五十萬石的大糧倉和無數盔甲軍械,是兵家兵家必爭之地。

孟海公隨即率大軍殺到錢唐縣,開始強攻縣城,雙方在錢唐縣爆發了激烈的戰鬥,江南內亂由此拉開了序幕

江南內亂剛剛爆發,但許軍和瓦崗軍在徐州的戰役已經打了大半年,由瓦崗軍二十萬大軍對陣六萬許軍,雖然兵力上處於劣勢,但許軍的前身便是隋軍中最精銳的驍果軍,大多是關中子弟,裝備精良,戰鬥力極強,以六萬對二十萬大軍,絲毫不落下風。

雙方都殺紅了眼,誰也無法後退一步,雙方在彭城郡和下邳郡土地上打了大大小小五十餘戰,戰鬥異常血腥,雙方皆不留戰俘,對方的傷兵和戰俘全部的處死,半年多絞肉機般的血戰使得雙方損失極其慘重,六萬許軍只剩下不足兩萬人,而二十萬瓦崗軍也只剩下七萬餘人。

不僅士兵傷亡大半,對兩郡的數十萬普通民衆也同樣是滅頂之災,雙方士兵燒殺,搶掠糧食,數十萬民衆逃離家園,向南面的江淮地區和北面的琅琊郡及東海郡逃亡。

民衆傾數逃亡的最大惡果在入夏後漸漸顯示出來,原本富庶的下邳郡和彭城郡變成千裡赤野,城池皆空,糧食產量銳減八成以上,只有宇文化及所在的都城,也就是彭城縣附近還有一點麥田,其餘各縣土地全部荒蕪。

但彭城附近的一點還遠不夠宇文化及自己的揮霍,更不用說軍糧,宇文化及不得不下令殺馬,以戰馬爲食,但這樣還是無法解決日益緊迫的軍糧和兵源問題。

宇文化及空曠的御書房內,幾名重臣正在激辯搶糧徵兵方向,宇文智及道:“陛下,現在看來只有譙郡可以解燃眉之急,戰馬已經殺盡,軍糧只能維持十天,如果十天後再找不到糧食,除了以人爲糧,真沒有別的辦法了。”

聽到以人爲糧,宇文化及不由一激靈,由於縱慾過度,宇文化及的眼瞼都變得十分浮腫,眼睛通紅,就像一隻患了白化病的蛤蟆,他兇狠通紅的眼睛掃向元敏,“元相國的意見呢?”

“微臣贊成宇文大將軍的建議!”

元敏幾次想找藉口離開宇文化及,但都失敗了,宇文化及對他已經有了疑心,要不是宇文智及極力保他,宇文化及早就將他殺了,元敏從此以宇文智及馬首是瞻,宇文智及說什麼他就同意什麼。

宇文化及知道問他沒有用,目光又落在戶部侍郎崔召的身上,嘶啞着聲音道:“崔愛卿是戶部侍郎,籌集糧食是崔愛卿的職責,朕想聽聽崔愛卿的意見。”

崔召躬身道:“啓稟陛下,微臣派人去譙郡調查過,去年中原大災,譙郡也同樣災情嚴重,至今沒有恢復,鬥米五百文,大多逃去江淮的人口還沒有回來,現在又有十幾萬徐州民衆逃去譙郡,微臣以爲,從譙郡弄到糧食的可能性不大,不過兵源倒有。”

崔召剛說完,旁邊宇文智及便惡狠狠問道:“既然你說譙郡不行,那你說哪裡可以?”

崔召緩緩道:“其實有一個地方有糧食,而且是座糧倉,裡面至少有十萬石以上的糧食,距離下邳郡不過百里。”

宇文智及眼睛一亮,隨即又暗淡下來,他哼了一聲道:“你是說東海郡的朐山縣糧倉吧!那可是張鉉的地盤,說它有屁用。”

經過一次淮河攔截後,他們對張鉉已經害怕之極,雖然明明知道隋軍主力在征伐高句麗,但他們卻始終不敢越境一步,唯恐遭到張鉉的報復。

崔召手一攤,意思是說他也沒有辦法了。

宇文化及卻沒有吭聲,負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他回頭問崔召道:“譙郡真沒有糧食嗎?”

崔召點點頭,“微臣派人去了譙郡所有的縣,官倉裡一粒糧食都沒有,一路上看見饑民剝樹皮爲食,如果我們手中有糧,倒可以在譙郡迅速徵募數萬軍隊。”

此時宇文化及就像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只要有一線翻本的希望他都絕不會放棄,雖然張鉉可怕,在滅亡的威脅下,他已經顧不上隋軍騎兵主力就在江都一帶,隨即對宇文智及和元敏令道:“大將軍和相元國可率領駐紮在下邳郡的六千軍隊進攻東海郡,搶奪朐山縣的糧倉,不得有誤!”

宇文智及和元敏對望一眼,兩人萬般無奈,只躬身答應了,“微臣遵旨!”

入夜,彭城縣城門緊閉,爲了防止奸細入城,早就幾個月前宇文化及就不準開啓城門,只有持有特殊通行令牌的人才能進出城。

彭城縣也是徐州地區沒有被兵災波及的一個縣,但四周的難民卻不準入城躲避戰亂,不僅如此,爲了減少糧食消耗,宇文化及還下令將一半的居民遷出縣城,使城內居民只剩下三萬餘人,只有從前的三成,城池內十分空曠,幾乎所有的空地都種上了豆子和蔬菜。

但收穫卻和居民無緣,所有食物都被搜走,城內實行嚴格的糧食配給,每個居民每天得到的一點點微薄稀粥僅夠勉強生存,一旦生病,那就很可能意味着死亡。

不僅居民餓得瘦骨如柴,就連戶部尚書崔召也同樣面有菜色。

崔召是少數跟隨宇文化及的大臣,儘管宇文化及封他爲博陵郡王、太傅,但崔召卻沒有半點喜悅,相反,他每天都在惶惶不可終日中度過。

崔召早已被博陵崔氏免去家主之位,不僅如此,就在兩個月前,所有的崔氏長老在宗祠一致同意將崔召逐出家族,徹底割裂了崔氏家族和弒君亂賊宇文化及的關係,但這件事崔召還不知道,不過崔召自己也知道,他的下場將十分悲慘,能隱居終老都是一種奢望。

崔召住在一座佔地十畝的大宅內,但他身邊只有一名已跟隨他二十年的隨從,整個大宅空空蕩蕩,佈滿了灰塵,他所有財產只有幾十部書和一匹瘦馬,那是他作爲郡王的待遇,可以騎馬代步。

豆大的燈光下將書房照得十分昏暗,崔召負手站在牆邊,眯着眼睛注視着牆上的一幅畫,那他自己所畫的青山獨釣圖,畫上青山如黛,河水似碧,斜風細雨,垂柳依依,一個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的老者坐在大石上垂釣,神情悠然自得,崔召呆呆地望着畫上的老者,那就是他自己,他渴望自己的後半生能像畫上的老翁一樣平淡從容。

但他辦得到嗎?崔召此時也和宇文化及一樣,只要有一線機會他都不會放過,作爲戶部尚書,他沒有同意宇文智及去譙郡搶糧的計劃,而是建議宇文化及去搶東海郡的大糧倉,這本身就是他最後一次人生賭博。

崔召轉過身,拾起桌上的出城令牌遞給隨從道:“我給你一份公文,你佯作去下邳公幹,但你實際上是去淮河,那邊應該有隋軍駐紮,你告訴他們,宇文化及已決定派六千軍隊進攻東海郡,騎上我的馬立刻就走。”

隨從默默點頭,“老爺放心吧!我一定把口信送到。”

第812章 半路截殺第646章 視察魏郡第1142章 天閣議政(下)第1123章 於筠事件(上)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1047章 改變計劃第715章 血戰壺關(上)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771章 突襲河東(下)第8章 接受條件第1040章 推波助瀾第530章 白狼之戰(上)第589章 建德斷指第125章 高麗投降第1198章 重賞之下第646章 視察魏郡第1248章 安定決戰(下)第308章 巡視高密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1208章 視察北海第846章 彭澤激戰第654章 倉皇西逃第1167章 天下大戰(二十五)第203章 清河崔煥第309章 臨沂斥候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1170章 天下大戰(二十八)第1064章 永興之戰(四)第52章 可汗憂慮第37章 須陀送禮第1129章 三郡換一第276章 黃雀在後第876章 當廷對質(中)第1143章 天下大戰(一)第1194章 分權制衡第147章 再尋援助第312章 出兵細節第67章 情有所思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373章 山寨內訌第82章 言而無信第778章 縣丞示警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1209章 雍縣遇襲第363章 圍城打援(下)第775章 不當之禮第101章 新官上任第124章 平壤決戰(四)第601章 細節決勝第1205章 天子接見第992章 分配指標第302章 崔盧定姻第649章 衆議立儲第601章 細節決勝第283章 母女衝突第245章 福來客棧第1147章 天下大戰(五)第831章 棄城南撤第416章 何處破局第497章 竇軍南下第1187章 天下大戰(四十五)第1074章 逐利而爲第6章 替身之謎第302章 崔盧定姻第286章 英雄大會(二)第966章 太原戰役(七)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715章 血戰壺關(上)第384章 嫁禍於人第803章 拒不投降第1082章 襄陽阻擊(下)第123章 平壤決戰(三)第7章 武之誘惑第96章 盧府壽宴(八)第49章 發現秘密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136章 初戰賊王(三)第1200章 暗中提醒第722章 投筆從戎第47章 長平遇匪第374章 琅琊收官第30章 慶功酒宴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194章 齊郡武行第462章 橫洋之舟(中)第535章 翻雲覆雨第60章 馬邑參軍第1086章 三管齊下第427章 江南勢力第692章 血戰柳城(四)第1013章 撕開天窗第237章 再次進京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989章 長安風波(上)第806章 幕僚獻策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799章 一路追殺第1109章 追究責任第1237章 血戰長武(上)
第812章 半路截殺第646章 視察魏郡第1142章 天閣議政(下)第1123章 於筠事件(上)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1047章 改變計劃第715章 血戰壺關(上)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771章 突襲河東(下)第8章 接受條件第1040章 推波助瀾第530章 白狼之戰(上)第589章 建德斷指第125章 高麗投降第1198章 重賞之下第646章 視察魏郡第1248章 安定決戰(下)第308章 巡視高密第445章 恐慌突來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1208章 視察北海第846章 彭澤激戰第654章 倉皇西逃第1167章 天下大戰(二十五)第203章 清河崔煥第309章 臨沂斥候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1170章 天下大戰(二十八)第1064章 永興之戰(四)第52章 可汗憂慮第37章 須陀送禮第1129章 三郡換一第276章 黃雀在後第876章 當廷對質(中)第1143章 天下大戰(一)第1194章 分權制衡第147章 再尋援助第312章 出兵細節第67章 情有所思第129章 都督拉攏第373章 山寨內訌第82章 言而無信第778章 縣丞示警第930章 烈火焚谷第1209章 雍縣遇襲第363章 圍城打援(下)第775章 不當之禮第101章 新官上任第124章 平壤決戰(四)第601章 細節決勝第1205章 天子接見第992章 分配指標第302章 崔盧定姻第649章 衆議立儲第601章 細節決勝第283章 母女衝突第245章 福來客棧第1147章 天下大戰(五)第831章 棄城南撤第416章 何處破局第497章 竇軍南下第1187章 天下大戰(四十五)第1074章 逐利而爲第6章 替身之謎第302章 崔盧定姻第286章 英雄大會(二)第966章 太原戰役(七)第1076章 唐使到來第715章 血戰壺關(上)第384章 嫁禍於人第803章 拒不投降第1082章 襄陽阻擊(下)第123章 平壤決戰(三)第7章 武之誘惑第96章 盧府壽宴(八)第49章 發現秘密第464章 遠方嬌娘第136章 初戰賊王(三)第1200章 暗中提醒第722章 投筆從戎第47章 長平遇匪第374章 琅琊收官第30章 慶功酒宴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194章 齊郡武行第462章 橫洋之舟(中)第535章 翻雲覆雨第60章 馬邑參軍第1086章 三管齊下第427章 江南勢力第692章 血戰柳城(四)第1013章 撕開天窗第237章 再次進京第116章 故友相逢第989章 長安風波(上)第806章 幕僚獻策第1093章 軍權問題第799章 一路追殺第1109章 追究責任第1237章 血戰長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