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崔盧定姻

在洛陽正平坊有一座佔地三十餘畝的大宅,這裡便是博陵崔氏在京城的族宅,這也是洛陽一地值千金的緣故,幾乎天下每郡的豪門世家在京城都會買地造宅,這是自古的文化傳統,對權力中心的接近,使他們能獲得更多的資源,觀念父子傳遞,子孫代代相承。⊙,

作爲天下五姓七望之一,博陵崔氏自然也不會甘於人後,他們在洛陽靠近天街附近一擲千金,修建了這座佔地三十畝的大宅,除了在京求學的崔氏子弟可以在此居住外,這座大宅還成了崔氏家主崔召在京城的臨時官邸。

崔召雖然是崔家家主,但他在家族的權力並不大,甚至只是一個有名份而無實權的家主。

由於崔氏傳承數百年,人才輩出,崔氏七大嫡房都很強勢,崔氏真正的權力機構卻是由七大嫡房推薦代表組成的族老會,由七個德高望重的長輩組成,他們決定家族的一切重大事務。

家主雖然只是家族代表,但地位還是很高,博陵崔氏每十年換一次家主,但家主並不一定由各房輪流擔任,而是族老會妥協的結果。

比如上一任家主就是崔召的父親崔正廉,作爲博陵崔氏最大的嫡房,崔召當然希望下一任家主由他兒子崔文象擔任。

崔召已經擔任了五年家主,再過五年就會有新的家主出現,不過家主繼承人必須提前四年指定,然後由家族動用全部資源進行培養。

所以對於崔召的心願而言,他實際上只有一年的時間了,他必須在明年春天前爭取到大部分族老會長輩的支持,使他兒子崔文象成爲新一任家主繼承人。

成爲家主繼承人必須要達到一些特殊條件,比如要在朝中爲官,這一點崔召已經辦到了,他兒子已考上科舉,他會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讓兒子在博陵郡出任縣令。

其次崔文象必須在德行上得到同郡的名儒大賢舉薦認可,這一點問題也不大,崔召有把握讓同郡的幾個名儒支持自己的兒子。

再有一條。就是崔文象之妻必須是河北名門之女,這就是崔召目前在考慮的問題。

崔文象今年二十五歲,尚未娶妻,和他競爭家主之位的幾個同輩嫡子都已成家。有渤海高氏、有趙郡李氏、有太原王氏等等,而且幾個嫡子的條件都很好,都在河北各地爲官。

最大競爭者鬆壽堂的嫡子崔師容目前出任趙郡長史,五年前考上科舉出仕,年紀三十三歲。妻子是太原王氏之女,已生了兩個兒子,人品才學皆佳,目前崔師容得到族老會的一致認可。

崔召心裡明白,他的兒子崔文象要想擊敗崔師容,只能在婚姻上做文章,如果能和盧倬之女聯姻,有崔家的傳統盟友盧氏家族支持,崔文象至少在婚姻一項上超過了崔師容。

但偏偏盧倬不肯鬆這個口,讓崔召着實煩惱。但又慶幸的是,盧倬之妻是他的胞妹,他可以通過自己妹妹來促成這樁婚事。

書房內,崔召正負手來回踱步,他在等妹妹的消息,不久前他寫了一封親筆信給盧倬,在崔盧兩家關係上他做出了重大讓步,他答應盧倬,只要兩家聯姻,他保證說服族老會提高盧家的地位。使崔盧兩家完全平等,終結百年來崔上盧下的默契。

從時間上算,盧倬應該有消息回來了,怎麼妹妹那邊還沒有動靜?崔召感到十分焦慮。

這時。門外傳來管家的聲音,“老爺,盧夫人來了!”

崔召頓時大喜過望,連忙道:“請她到內堂。”

管家快步去了,崔召又對一名丫鬟道:“速去告訴二公子,讓他去內堂。”

不多時。崔召的妹妹崔氏在大嫂王氏的陪同下走進了內堂,其實這也盧倬不滿崔家的地方,崔盧兩家世代聯姻,作爲家主,盧倬娶了崔氏之女爲妻,但崔召本人卻娶了太原王氏,而由他族弟崔瑾迎娶盧氏之女,無形中,盧家就低了崔家一等。

所以崔召藉口彌補崔盧兩家關係爲由,要爲兒子崔文象迎娶盧清,但盧倬卻識破了他的虛僞,始終不肯答應。

這時,崔召也趕到內堂,和妹妹崔氏見禮,一家人坐了下來,片刻,崔文象也急急趕來,給父母和姑母磕頭行禮。

崔氏笑道:“看把這孩子急的,放心吧!有好消息。”

崔文象大喜,連忙又給姑母磕一個頭,起身站在父親身後。

崔召端起茶碗笑問道:“是寒濤來信了嗎?”

寒濤是盧倬的表字,崔氏點點頭,“下午剛收到他的來信,他說可以答應崔盧兩家聯姻,但條件就是兄長必須兌現承諾,必須把盧家的位子再向上提一位。”

旁邊崔召之妻王氏的表情有點不自然,她當然明白什麼叫把盧家的位子再向上提一位,那就是超過王家在博陵崔氏中的地位,就算不超越,但至少也要和王家平起平座。

雖然她心中有點不太舒服,但她知道,這是事關兒子能否得到崔氏家主繼承者的位子,當然,文象也可以娶王家之女爲妻,地位也不差,只是王家嫡女中暫時沒有合適的人選,所以只能考慮盧家。

崔召心中着實感到寬慰,自己的讓步沒有白費,終於得到了盧倬的迴應。

這時,旁邊崔文象小心翼翼問道:“姑母,不知姑父幾時能回來?”

不知道爲什麼,崔文象心中有一種莫名的焦慮,或許是表妹喜歡張鉉的緣故,張鉉的存在給了他巨大的壓力,他想先把婚事定下來,免得夜長夢多。

崔召當然也明白兒子的心思,他聽兒子說起過禪林寺的遭遇,崔召作爲工部侍郎,他當然也知道最近英雄會發生的事情,張鉉大出風頭,連聖上都十分看重他。

儘管如此,崔召也並不擔心,世家之間的聯姻是數百年傳承,誰也干涉不了,就算聖上也辦不到,一個小小的武將算什麼。

不過他也不想讓兒子焦慮,便也笑問道:“這倒是個問題,寒濤幾時回來?”

崔氏明白兄長的意思,她當然也想早點把這門婚姻定下來,生米做成了熟飯,女兒再倔強也沒有用,只能接受父母的安排。

崔氏便微微笑道:“雖然寒濤要二十天後才能回來,不過既然他已經答應,六禮中的一些步驟可以先做起來,只要最後出門成親之時他能趕上就行了,別的事情我可以做主。”

“好吧!這件事我們就定下來,先找好媒妁,再由媒妁登門求親。”

崔召又對妻子道:“這件事就麻煩賢妻了。”

王氏點了點頭,崔文象又忍不住問道:“姑母,這件事要告訴清妹嗎?”

崔氏淡淡道:“她沒必要知道那麼多,她只要到時出嫁就行了。”

崔文象一顆心落下,只要清妹不知道,自己就能贏得美人歸了,崔文象歡喜得心都要炸開,若不是父母在這裡,他簡直就要仰天大喊幾聲。

崔氏告辭離去了,崔文象給父母施一禮,準備回自己房間,崔召卻叫住了他,“文象,跟我到書房來!”

“是!孩兒明白。”

崔文象跟隨父親來到書房,崔召坐下問道:“這兩天我發現你都不在家,你去哪裡了?”

崔文象連忙道:“孩兒這幾天和慶元、清明他們在一起。”

崔召點點頭,“多交些朋友,廣結人脈是好事情,不過我要提醒你,這兩天吏部可能有面試,你最好等在家中,免得誤了大事。”

崔文象一驚,“父親,吏部已經開始面試了嗎?”

“已經開始,雖然這只是走走形式,但沒有這個形式,吏部也無法任命你,爲父告訴你,你將出任唐縣縣令,這是今天科舉士子中最高的一個官職,已經定下來了。”

崔文象大喜,連忙跪下磕頭,“孩兒謝父親慈恩!”

崔召很滿意兒子的態度,捋須笑了笑,“起來吧!”

崔文象站起身垂手而立,崔召沉吟一下又問道:“爲父感覺你似乎對這門婚事信心不足,爲什麼?”

“父親應該知道,孩兒給父親說過。”

“張鉉?”

崔文象點點頭,“他給孩兒壓力很大。”

崔召不由冷笑一聲,“一介武夫居然會給你壓力,文象,你有點讓爲父失望啊!”

崔文象不敢吭聲,低頭不語,崔召又緩緩道:“你要記住,這個天下依舊是世家的天下,世家之間的聯姻絕不會受外力干涉,就算他有天子支持也沒有用,這門婚姻只要崔盧兩家定下來,那就是鐵板釘釘了,誰也改變不了,你明白了嗎?”

崔文象默默點頭,“孩兒明白了!”(。)

第876章 當廷對質(中)第742章 陳棱建議第667章 雙喜臨門第748章 改變計劃第1018章 圍城打援(下)第674章 籌糧之方第1023章 新的指示第401章 新宅舊鋪第577章 張裴聯姻(上)第50章 咬金失手第545章 長江交易第335章 面授機宜第952章 抓捕刺客第1155章 天下大戰(十三)第207章 英才玄齡第328章 鐵腕出擊第614章 大軍壓境第711章 雪中送炭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324章 東安勢急第1146章 天下大戰(四)第950章 三個道士第475章 天下勤王(一)第447章 爭佔下邳第963章 太原戰役(四)第301章 各有打算第773章 關中危機(下)第401章 新宅舊鋪第867章 資政議策第529章 兵臨遼東第674章 籌糧之方第947章 可汗抉擇第1124章 於筠事件(中)第690章 血戰柳城(二)第89章 盧府壽宴(一)第1223章 暗度陳倉第649章 衆議立儲第142章 宇文出手第1192章 關中危機(四)第147章 再尋援助第658章 意外勝利第1085章 駐兵襄陽第255章 裴府家宴(上)第46章 最終決定第262章 積極應對第137章 初戰賊王(四)第1005章 誅心之戰(上)第761章 兩將激戰第65章 勇救酋王第822章 國之寶鼎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881章 相落誰家第238章 途中偶遇第609章 搜宮逼王第714章 圍困燕城第999章 戰俘之衆第447章 爭佔下邳第57章 玄沙激戰第1168章 天下大戰(二十六)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926章 抓到線索第771章 突襲河東(下)第1135章 火速救援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599章 東線開局第1227章 滴水不漏第1128章 出使來意第212章 計取武城(二)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592章 交出匪首第719章 科舉放榜第1211章 誰是刺客(中)第989章 長安風波(上)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1169章 天下大戰(二十七)第560章 剷除側患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629章 卑劣小人第529章 兵臨遼東第1044章 幡然醒悟第348章 鳳儀之爭第478章 天下勤王(四)第970章 太原戰役(十一)第185章 正式投靠第1003章 渡黃之戰(下)第276章 黃雀在後第701章 人心險惡第912章 沿街刺客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第1007章 江陵陷落(上)第837章 兵不血刃第645章 無功而返第958章 夜襲紫河(上)第1200章 暗中提醒第771章 突襲河東(下)第382章 龍舟失火第1214章 廢儲之爭(二)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第694章 血戰柳城(六)第200章 剷除異己
第876章 當廷對質(中)第742章 陳棱建議第667章 雙喜臨門第748章 改變計劃第1018章 圍城打援(下)第674章 籌糧之方第1023章 新的指示第401章 新宅舊鋪第577章 張裴聯姻(上)第50章 咬金失手第545章 長江交易第335章 面授機宜第952章 抓捕刺客第1155章 天下大戰(十三)第207章 英才玄齡第328章 鐵腕出擊第614章 大軍壓境第711章 雪中送炭第570章 晉祠大祭第324章 東安勢急第1146章 天下大戰(四)第950章 三個道士第475章 天下勤王(一)第447章 爭佔下邳第963章 太原戰役(四)第301章 各有打算第773章 關中危機(下)第401章 新宅舊鋪第867章 資政議策第529章 兵臨遼東第674章 籌糧之方第947章 可汗抉擇第1124章 於筠事件(中)第690章 血戰柳城(二)第89章 盧府壽宴(一)第1223章 暗度陳倉第649章 衆議立儲第142章 宇文出手第1192章 關中危機(四)第147章 再尋援助第658章 意外勝利第1085章 駐兵襄陽第255章 裴府家宴(上)第46章 最終決定第262章 積極應對第137章 初戰賊王(四)第1005章 誅心之戰(上)第761章 兩將激戰第65章 勇救酋王第822章 國之寶鼎第576章 意外之喜第881章 相落誰家第238章 途中偶遇第609章 搜宮逼王第714章 圍困燕城第999章 戰俘之衆第447章 爭佔下邳第57章 玄沙激戰第1168章 天下大戰(二十六)第1052章 局勢紛亂第926章 抓到線索第771章 突襲河東(下)第1135章 火速救援第819章 一路追蹤第599章 東線開局第1227章 滴水不漏第1128章 出使來意第212章 計取武城(二)第298章 英雄大會(十四)第592章 交出匪首第719章 科舉放榜第1211章 誰是刺客(中)第989章 長安風波(上)第1090章 夜攻虎牢(下)第1169章 天下大戰(二十七)第560章 剷除側患第172章 強渡膠水(下)第629章 卑劣小人第529章 兵臨遼東第1044章 幡然醒悟第348章 鳳儀之爭第478章 天下勤王(四)第970章 太原戰役(十一)第185章 正式投靠第1003章 渡黃之戰(下)第276章 黃雀在後第701章 人心險惡第912章 沿街刺客第945章 第三防禦(下)第1007章 江陵陷落(上)第837章 兵不血刃第645章 無功而返第958章 夜襲紫河(上)第1200章 暗中提醒第771章 突襲河東(下)第382章 龍舟失火第1214章 廢儲之爭(二)第1141章 天閣議政(上)第694章 血戰柳城(六)第200章 剷除異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