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救命稻草

一路席捲橫掃中原的陝西大漢李自成打進北京,破碎了姚明恭等東宮學官的閣臣美夢。好歹算是有個李四知道些忠義的道理,硬生生把這些人從亂軍之中救了出來,這讓東宮的學官們又看到一絲希望的曙光。

本以爲李闖兵敗一片石是天大的喜訊,不成想吳三桂把滿洲人引進京師,這個被證實是千真萬確的消息讓這些來儒生們沒了脊樑骨。

太子還在,可大明朝已經徹徹底底的完了。

大悲大喜之下,這些讀了一輩子聖賢書的老學究們才發現一個實實在在的道理:原來聖人先賢的大義微言在亂世之中一丁點的作用也沒有。

如今得勢的是流寇和胡虜,他們可不需要什麼聖人文章。

夢想沒有了,前途也沒有了……

大明朝亡了,天下亡了。

生性隨和坦然的太子朱慈烺多少還好一點,這些老儒生們卻一個個丟了魂兒一樣,一整天都在恍恍惚惚中度過。

有些人開始後悔,後悔不該一時鬼迷心竅的跟着太子跑打破這個鳥不拉屎的鬼山村。聽說那些留在京城的讀書人都受到了滿洲人的禮遇……

產生這個很荒誕的想法就連自己也感到臉紅,好歹是受聖人教誨的,怎麼能和那些趨炎附勢的小人一樣投靠外族?

早知道這樣還不如當時就跟隨崇禎先皇以身殉國,好歹還能留下個文天祥式的身後之名。

如今窩在這個小村子,進不得退不能,路路斷絕讓人看不到一點點的希望,只能眼睜睜的等待着厄運降臨。

長平公主殿下一直在鼓舞着大家,說李四願意在局勢明朗的時候幫助大家。

李四是什麼人?倚仗手中武力就飛揚跋扈的兵痞罷了,他的話也就糊弄糊弄長平公主這樣的女娃娃而已。

試想亂世之中,誰肯把最寶貴的武力交出去?誰還肯爲一個已經滅亡的王朝效忠?

“李四渾不念先皇託孤之重,這佞臣若還念着半點先皇的恩遇,也不會成今天的局面……”

“時局明朗?李四的託詞罷了。現如今時局足夠明朗了吧?李四那廝一定是想投靠滿洲人,說不準正打算把咱們作爲見面禮送給多爾袞,以謀取利祿功名……”

若不是顧忌有傷先皇識人之明,這些老書生們早把李四罵的更加不堪。

“我看李校典是有忠心的,要不然也不會甘冒奇險把咱們從京中帶出……”在衆多學官“義憤填膺”的大罵聲中,太子的聲音一如既往的柔柔弱弱,根本就引不起任何人的注意。

直到那份由魏無牙代筆的條陳遞交上來。

魏無牙畫鎮鬼符最拿手,寫字就要差了許多,所撰的條陳文字水平極差,最多也就是能夠讓人看明白而已。至於文采至於選詞用句……還是不要提了,在場的這些人都是寫文的行家,從讀書人堆裡千挑萬選出來的東宮學官,論起文章水平比魏無牙要高出十萬八千里都不止。

就是這篇措辭拙劣語句不通、勉強能夠稱爲條陳的東西,讓所有都興奮起來,因爲他們讀懂了“懇請允組成軍”的意思。

無論置制還是組織,叉子隊本就已經算是軍隊,李四忽然遞上這麼個條陳,意思十分明顯:這支武力是將繼續效忠於大明王朝。

大明王朝早就陷落,能夠代表大明的也就只有太子了。

成軍,一定要成軍,只要給叉子隊一個名分,太子就是這支武力的最高領導者,哪怕是名義上的也好。

唾手而得一支強軍,那是允的不能再允了。

“李校典血誠之心可鑑日月,我大明危急存亡之秋有此肝膽忠義之臣,國之大幸,民之大幸。”

“我大明治下垂三百載,教化四方垂三百載,至此斷續關頭,我思慮着也應該出錚臣忠民了。可不這就見到了麼?疾風知勁草板蕩識重臣吶。有此臣民,也是上天眷顧歷代先皇教化有方,我大明中興有望吶。”

“先皇以無聲處出霹靂手段,震懾魏閹,勤勉垂世十七春秋,自然是慧眼如炬的。先皇於危難間特例簡拔李校典,負以託孤託國之重,先皇識人之明非我等所能企及之萬一。”

就在剛纔,這些學官還把李四罵的狗血淋頭,忽然之間立刻船頭倒轉,又把這個李校典說成千古難遇的忠臣……

心性淳樸的少年太子一時間還無法適應這麼巨大的轉變,找不出合適的措辭來。這些東宮學官興奮的難以自制,亂哄哄的勸告太子趕緊允了李四成軍的條陳。

“李校典忠勇無雙,太子宜速允之,以免拂了校典美意,寒了將士忠心吶。”

姚明恭趕緊說道:“如今局勢危急,可免去諸般瑣碎章程,立刻成軍,事急從權的嘛,太子速早決斷。”

按照大明慣例,成軍一事需要層層審批重重簡拔,還要等兵部行文發下之後,纔算正式成軍。可眼下只有一個太子和幾個學官,兵部……早就沒有了,所有繁瑣的手續和章程也就用不上。

更何況這些人唯恐成軍太慢,恨不得一時三刻就把事情辦完。

在衆人七嘴八舌催促的空當,太子終於有機會把那個條陳看完:“赴死軍?這個名字不太……不吉呀。”

天下各軍,多以飛熊、虎衛等勇猛之名冠之,哪有用“赴死軍”這樣名號的?

軍人,尤其是戰爭年代的軍人,多喜歡討個口彩,最忌諱“死”“亡”“滅”“消”等不吉利的字眼。

偏偏“赴死”二字怎麼看也象是要人去送死的。

“一名號爾,太子何須拂了李校典的意思?”只要這支即將組成的軍隊真心效忠,在這個緊要的時候,誰還關心他叫什麼名字。

太子素來隨和,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也就不在這個問題上多言:“那最高指揮使的人選……”

“這個,指揮使麼……臣以爲李校典最佳,既然是他手創此軍,軍中威信必高,由他指揮必然如臂使指調度從容;再者李校典頗通戰法……”

其實大家都明白,軍隊最高指揮肯定是李四本人,換成任何人都指揮不動叉子隊那幫漢子。再一點就是成軍之後肯定會有無數血戰,這裡的人都是文臣,要說詩詞文章,放眼整個大明也是行家裡手;要是說起行軍打仗,就都是門外漢了。

大明慣例就是以文馭武,沒有人願意自貶身價,這也是更深的一層含義。

“那就按照條陳所言辦理吧,李校典還奏請監軍一名,何人適合?”

大明的軍隊都是監軍的,以示帶天子督軍的意思。

大夥齊齊把目光轉向楊廷麟。

你楊廷麟和李四的交情深一些,又是和李校典並肩作戰過,這個時候你不站出來主動請纓做監軍還等什麼?

天下局勢糜爛,條條道路斷絕,大明已是難以迴天。大家都知道憑藉叉子隊這點微末武力,光復大明的說法和鏡花水月無異。可這已經是最後的救命稻草,溺於狂潮之下的時候也只能把這束稻草緊緊抓住,舍此無他。

“好,我便來做這赴死軍的監軍。”楊廷麟振衣而出。

第217章 戰戰和和第60章 大忠臣呀我是第一波第210章 神仙保佑第114章 車輪比天高第159章 說金風道雨露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第143章 以後不胡來第56章 他不是大善人第75章 添油是不好的第17章第6章 亂世桃園第166章 都在想一鳴驚人第179章 救星和銀子第177章 直抒胸意第53章 黃瓜如鐵第210章 神仙保佑第16章 跟四叔好好幹第176章 偷看底牌第186章 過去不過去?第116章 匹夫得逯第88章 補鐵鍋第141章亂起亂平看血光第54章 搶劫之王被搶劫第220章 苦難盡頭是苦難第47章 其實激烈的戰鬥並不存在第61章 救命稻草第35章 皇帝家也不富裕呀第37章 騎兵不是那麼簡單的第50章 跑出來就開始瞎琢磨了第107章 最血腥的一天(1)第143章 以後不胡來第14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205章 生機和轉機第1章 崇禎年間的菸民第71章 災難貧窮的地帶第201章 滲透之前第123章 揚州,我們的揚州第47章 其實激烈的戰鬥並不存在第77章 真是久仰了第114章 車輪比天高第148章 你看我們多齊心第195章 大帥的真本事第13章 木之本水之源第17章第170章 一擊致命第207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87章 小蘿莉的婚嫁事第57章 勝利大分配第2章 發財纔是硬道理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第50章 跑出來就開始瞎琢磨了第111章 露出來了第209章 兵威促變第20章 戰場上的九連環第45章 我們是來發財的你們逃命去吧第69章 打跑了劫匪我就是搶劫的第126章甲兵只在你心中第9章 小丫頭是瞎說的,真是瞎說的?第217章 戰戰和和第120章 逆風扛大旗第203章 漁翁之利第224章 小買賣第106章 有唱高調的就有下黑手的第159章 說金風道雨露第221章 大火末日第69章 打跑了劫匪我就是搶劫的第219章 真正的底氣第131章金玉碎而溝壑平(3)第121章 破局首戰第97章 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第48章 咱們要回家第161章 憤怒中的機會第199章 兇光畢露第55章 這回可是真的發了第25章 他們說去死第176章 偷看底牌第156章 又砸又補一大鍋第131章金玉碎而溝壑平(3)第190章 定乾坤第1章 崇禎年間的菸民第37章 騎兵不是那麼簡單的第103章 堯舜還是靖難?難說的很第34章 該咋過還咋過第30章 大智如妖第190章 定乾坤第54章 搶劫之王被搶劫第96章 我容易嘛我第215章 連環炮第76章 不,沒有花瓶,絕對沒有第122章 大幕拉開第36章 錢都去哪了?第123章 揚州,我們的揚州第219章 真正的底氣第58章 亂象紛呈第60章 大忠臣呀我是第30章 大智如妖第139章 鐵索連舟的效果第188章 其實早就註定了第73章 從搶劫犯到綁匪
第217章 戰戰和和第60章 大忠臣呀我是第一波第210章 神仙保佑第114章 車輪比天高第159章 說金風道雨露第147章 王莽和周公第143章 以後不胡來第56章 他不是大善人第75章 添油是不好的第17章第6章 亂世桃園第166章 都在想一鳴驚人第179章 救星和銀子第177章 直抒胸意第53章 黃瓜如鐵第210章 神仙保佑第16章 跟四叔好好幹第176章 偷看底牌第186章 過去不過去?第116章 匹夫得逯第88章 補鐵鍋第141章亂起亂平看血光第54章 搶劫之王被搶劫第220章 苦難盡頭是苦難第47章 其實激烈的戰鬥並不存在第61章 救命稻草第35章 皇帝家也不富裕呀第37章 騎兵不是那麼簡單的第50章 跑出來就開始瞎琢磨了第107章 最血腥的一天(1)第143章 以後不胡來第140章 仗義每多屠狗輩第205章 生機和轉機第1章 崇禎年間的菸民第71章 災難貧窮的地帶第201章 滲透之前第123章 揚州,我們的揚州第47章 其實激烈的戰鬥並不存在第77章 真是久仰了第114章 車輪比天高第148章 你看我們多齊心第195章 大帥的真本事第13章 木之本水之源第17章第170章 一擊致命第207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87章 小蘿莉的婚嫁事第57章 勝利大分配第2章 發財纔是硬道理第113章 桃花笑江水流第50章 跑出來就開始瞎琢磨了第111章 露出來了第209章 兵威促變第20章 戰場上的九連環第45章 我們是來發財的你們逃命去吧第69章 打跑了劫匪我就是搶劫的第126章甲兵只在你心中第9章 小丫頭是瞎說的,真是瞎說的?第217章 戰戰和和第120章 逆風扛大旗第203章 漁翁之利第224章 小買賣第106章 有唱高調的就有下黑手的第159章 說金風道雨露第221章 大火末日第69章 打跑了劫匪我就是搶劫的第219章 真正的底氣第131章金玉碎而溝壑平(3)第121章 破局首戰第97章 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第48章 咱們要回家第161章 憤怒中的機會第199章 兇光畢露第55章 這回可是真的發了第25章 他們說去死第176章 偷看底牌第156章 又砸又補一大鍋第131章金玉碎而溝壑平(3)第190章 定乾坤第1章 崇禎年間的菸民第37章 騎兵不是那麼簡單的第103章 堯舜還是靖難?難說的很第34章 該咋過還咋過第30章 大智如妖第190章 定乾坤第54章 搶劫之王被搶劫第96章 我容易嘛我第215章 連環炮第76章 不,沒有花瓶,絕對沒有第122章 大幕拉開第36章 錢都去哪了?第123章 揚州,我們的揚州第219章 真正的底氣第58章 亂象紛呈第60章 大忠臣呀我是第30章 大智如妖第139章 鐵索連舟的效果第188章 其實早就註定了第73章 從搶劫犯到綁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