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勝了

接下來幾天,貞娘便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在家裡畫着墨線,主要是設定生辰墨的樣式。對於參賽的墨,早在幾天前便送到了公主府,因着是初選,李墨這邊送的是上回的再和墨,和李家的十萬杵,這兩種墨都算得是李家精品,過初選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複選,貞娘這邊準備的自是那新制的古渝麋墨,雖然此墨製成不長,效果遠沒有達到最佳,但新墨亦是有新墨的好處的。

而爲生辰墨畫的墨線圖,不外乎十二生肖,八仙過海,福祿壽喜等。

另外在集景墨的圖案上面,貞娘又借用了清末時的海派徽墨技法,以平底淺浮雕的雕法,將中國畫的寫意和工筆特徵相結合起來。製成了歲寒三友,四季君子等墨式。

如此,在墨的樣式上,李墨亦有着的特點和創新了。

轉眼便是八月初八,這日正是公主府競選生辰墨的日子。

一大早的,貞娘便早早起牀,洗漱過後,便同墨莊的人一起請出了韋誕像。

三國韋誕雖不是最早的制墨者,但他創下了合墨法,一直到後世,制墨技術都不脫合墨法之框,因此,便是後世,亦都尊韋誕爲墨祖。

請出韋誕像後,貞娘帶着一干墨莊的師傅,恭恭敬敬的祭拜,以求此次能旗開得勝。

之後貞娘才帶着李氏墨莊的一干師傅,和競選的墨坐着馬車去了公主府。

此次競墨地點,就是公主府的後院。那裡搭了臺。擺了席。

到得公主府時。公主府的管家親自相迎,將一干人迎到了後院事先擺好的席位。另外其它的席位上坐着來參選的另外幾家墨莊師傅。經過初選後,進入複選的便是田家,李家,還是錢塘的林家,淞江的衛家。

而此次來試墨的又是王世貞等名士,便是東圖也在其中,此時看到貞娘。還衝着她點點頭。貞娘亦微微福禮,兩眼笑眯眯的,見到熟人總是高興的。

隨後接下來的一應禮節且不表,就由墨務官劉大人宣佈試墨開始。

此時,各家便把帶來的墨獻上,這次自然都是精品。貞娘這邊由鄭復禮將墨送了上去。

“呀,這墨是新墨?”其中一位試墨的名士看到李家送上的墨,不由的輕訝的道。

一般來說,除了墨汁,以墨錠而論。墨制好後,要放上個半年才能用。要不然,新墨膠重,難下墨,顏色便淡,那自然難品出佳境了。

他此話一出,衆人皆是訝然,這李家難不成不想贏了,既是如此,那又何必來參加?倒不如跟程家一樣放棄不是很好?

便是一邊的公主臉色也不太好了,這來參選她公主府的生辰墨競選的,哪一家不慎重又慎重,這李家倒好,隨便用新墨就打發了,這豈不是看不起她公主府。

“李大掌櫃的,爲用新墨參選?”這時,那劉大人便帶着質問的口氣問,他自是看到公主的臉色不佳,乾脆着就賣田家一個好,給貞娘一個下巴威。

而此時,坐在公主邊上的附馬李和看了看一邊客位上的羅九,挑了挑眉,那意思自也是問羅九,這李家是回事?

羅九微微搖了搖頭,他自是不清楚貞娘打的主意,但他卻是曉得這丫頭是如何着緊這次選墨的,自是不可能兒戲,且靜觀之。

貞娘此時一臉沉靜,說實話,這種情況在她的意料之中,畢竟這等盛會,沒人會拿新墨來參加的,別人有所置疑在情理之中。但甭管是置疑還是肯定,總歸是引人注意了,如此,再加上她後面會解釋,以古渝麋墨的名聲,想不引起人興趣都難,如此,她便成功一半了。

只是這劉大人的發應卻是有些過了。

不過對於她來說,過了就更好了,如此更能引起別人的注意和重視。

此時貞娘站起身來,又朝着衆人福了福,隨後才恭聲道回大人,我李家這墨雖是新墨,然卻是松煙墨,用的是輕膠,下墨本就較油煙墨快,更何況,此墨的製法用的是古渝麋墨製法,其煙苔用的是焦煙,故而墨成既色定,新墨老墨是一樣的,所以並不需要窖藏,還請大人,公主,附馬,以及各位和師傅明鑑。”

貞娘話音一落,立刻的,衆人一片譁然,古渝麋墨已經絕跡了,李家居然悶不啃聲的復原出了古渝麋墨製法,之前一點風聲都沒有,這可以說是制墨界的一件大事了。

而那些試墨的學士以及大人們,此時亦是心中激動,這些人文人士子的,哪一個不是古墨的愛好者啊,甚至許多人本身在制墨一道也有涉獵。

對於古渝麋墨,那是求之而不得啊,只可惜這種幾乎絕跡了,在坐的不泛有錢人,便是那東圖,家中幾代人玩收藏,亦沒能尋得一錠古渝麋墨,而此刻,李家居然恢復了古渝麋墨製法。

衆人心中自是想一探究境的。

可以說,李家這古渝麋墨還未試墨就已經提起了許多人的興趣。

“這丫頭,一肚子鬼,怕是大家的反應都被她算計在裡面了。”客位上,程三老爺子哼哼着聲,衝着一邊的羅文謙道。

“明明是劉大人反應太過了。”羅文謙淡然的說着事實。其實這事如果劉大人不質問,那學士們最多不過嘀咕一句,至於墨單上的古渝麋墨的名稱,如今各墨坊用古渝麋墨名稱的大有人在,誰也不會當真。

而這也是之前貞娘一直不宣傳的原因,不辯真假的,宣傳也是白宣傳。

而今反倒是劉大人這一質問,貞娘這一解釋,這一問一答之間。很是協調。倒坐實了李氏恢復古渝麋墨製法的事情。畢竟這可是在公主駕前,可沒人敢說假話的

“也是。”程三爺爺笑眯眯的點頭。

“胡說,黃口小兒,竟敢說恢復古渝麋墨製法,我看只不過是譁衆取寵罷了。”這時,一邊林家的一個制墨師不服氣的道。

貞娘卻不接他的話,只是微微一笑坐下,坐在臺上的公主一揮手這事沒爭辯頭的。真金不怕火煉,試過就了。”

如此,衆學士便開始試墨。

這個時候,參賽的人自不免要有一些緊張的,整個席上,除了輕輕的喝茶聲,竟無一絲毫的人聲。

如此,過了一柱香的功夫,各試墨學士的試墨評定便出來了,無一例外的。李氏的古渝麋墨鑑定都是上佳的,清一色的已得古渝麋墨製法的精髓。而於李氏古渝麋墨並例的只有田氏玄玉墨,然後是衛家,最後是林家。

田氏的玄玉墨製法,原是羅家得潘家墨法精製而成,其實真要比起來,李氏的這古渝麋墨表現上較之田氏的玄玉墨要稍遜那麼一點的,畢竟明朝墨業大興,此時的墨法經過一代一代的研究,那較以前還是要進步不少的,儘管貞娘也在古渝麋的墨法上加了改進,但田家墨法畢竟是集潘羅兩家墨法的精髓。

再加上李家這古渝麋墨是新墨,影響還是有那麼一點的,所以,表現稍遜一籌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貞娘以新墨出奇的奪人眼球,再加上古渝麋墨的名聲,於是最終倒是能跟田家拼個齊頭並進了。甚至在聲勢上反而高出田墨一頭。

此時田本昌自是一臉陰沉。於之相反的,李家這邊卻是歡欣鼓舞。

不過,僅憑這個,並不能決定最後誰家入選,接下來就是各家制墨師比賽鑑墨。這就好比後世一些電視臺的鑑寶內容一樣,剛纔的制墨,比的是各家制墨坊制墨的技術,而這鑑墨,比的就是各家制墨坊的眼力了。

此時,寧安公主一揮手,兩個小長隨打扮的下人便舉了盤子下來,一個盤子上擺着墨,另外一個則是一個空盤子,這是用來擺各家墨莊鑑墨後的評定書的。

首先是田家,那齊春老爺子只是眯着眼看了一下,就寫下了評定書。

隨後便是李家,貞娘看着那托盤裡的墨,是墨種種類的小長墨,名爲臥蠶。又放鼻間聞了聞氣味,然後磨了一下,試了試,仔細分辯了一下墨色。

便心裡有數了,想來這墨應該是公主府的珍藏墨,此墨是再和墨,李家可以說是靠再和墨翻身的,貞娘不管是後世還是如今,在再和墨上也是下足了功夫的,所以只看那截面就能認出,而從墨彩和氣味,以及墨紋上,也能分辯出,此墨是用高麗貢墨顯原料,再摻入膠,再以潘氏墨法制成的再和墨。

貞娘寫好後,便放在另一位長隨的托盤上,接下來便是林家和衛家。

兩家制墨師看過了墨後,均長嘆一聲,擱了筆,放棄了。他們能看出這墨用的是潘氏墨法,但卻看不出用料,不認輸也不行啊。

畢竟於再和墨一道,他們都是不在行的。

如此接下來,便是田家和李家最後決出勝負了。

此時,那齊春站了起來,衝着公主拱手道老朽這裡有一錠墨,只要李姑娘認得出來,那老朽便退出比賽。”

一邊的田本昌和墨務局的劉大人此時直瞪眼哪,只是齊春是此次鑑墨的制墨師,是不能中途改的,他要退出,田家和劉大人一點辦法也沒有。

立時的,所有人的目光都盯在了貞娘身上,只要她能認出齊老爺子的墨,那麼,李家就拿到了公主府生辰墨的生意,同時,李貞娘便以十七歲之齡成爲公主府的制墨供奉。

一,李家這邊的人既激動又緊張。

“好,就請老爺子拿出墨來讓李姑娘鑑定。”寧安公主點頭道。

齊春這才朝着一邊的王子直揮揮手,王子直打開背在背上的墨匣,同樣是用一塊紅緞包着的,攤開來放在貞娘面前。

是一塊普通的客卿小元墨,名爲瓊樓。貞娘伸手去拿,只是手指不碰到了墨邊,一陣生痛,擡頭一看,手指上的皮膚竟讓那墨邊給劃破了,湛出幾滴血珠子。

突然的,貞娘只覺得眼睛有些酸澀了。

“……煙煤一斤,生漆三錢,熟漆二錢,取清汁投膠,分而兌之,四合乃成,這是我李氏老祖宗的四合墨。”貞娘說着,聲音都顫抖。

在再合墨中,貞娘用了分膠法,那其實只是前世爺爺從李氏墨法中悟出來的,只悟得九牛一毛而已,而後世李墨早已絕跡,貞娘沒想到,她今天還能再見到李墨,便是如今七祖母收藏的也不是真正的李墨。

而李墨的一特點,便是那墨邊能“裁紙削木”,這是表明李墨質地細密,從而使墨邊鋒銳如刀刃。

所以,貞孃的手指纔會被墨邊給劃破。

“好,果然是李氏後人,還沒有完全把祖宗墨法給忘了,這塊墨你留着慢慢研究吧。”這時,那齊春揚着聲音道,隨後雙衝着那王子直道子直,我們走了。”

說完,便朝着寧安公主一掬禮,轉着王子直離開了。

“多謝齊爺爺。”貞娘朝着齊春的背影深深的一福。

她明白齊老爺子在成全她,憑着齊老爺子的眼光,再以公主府的雄厚財力,其收藏的墨決不是她李貞娘能全部認出來的,但想來那些,卻難不倒齊老爺子的。

而如今齊老爺子僅以他帶來的一方墨,而且還是李氏之墨考較貞娘,於其說考較,真的只爲成全。

當然對齊老爺子來說,以他這一輩了的見識,跟一個小丫頭鬥墨,只要一斗,甭管輸贏,那都是輸了。所以他才這麼幹脆的退出。

田本昌和劉大人沒想到老爺子居然玩了這麼一出,人選是他們請的,這會兒自然不有再跟公主說不算,重來。如此,此次的競墨結果,便是李家勝了,同時李貞娘成了公主府的制墨供奉。

李氏墨莊的人一陣狂喜,若不是這時還在公主府裡,說不得要怎樣的怪叫起來了。

貞娘亦是緊緊的握了握拳,勝了,雖然有齊老爺子的成全,但她終歸達成所願了。

至於齊老爺子這份成全之情,記着就是,未來很長。

第一百六十五章 羅家族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困”字局第二百四十九章 馮保倒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歷史的大幕第一百八十章 石州消息第一百四十五章 羅九和福爺第八十章 墨坊的發展第一百二十六章 徽州來人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籌謀和發展第十三章 安身立命第十一章 竟價第七十五章 終於發動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田家的變故第一百三十五章 潞州鬆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聊和合作第一百六十五章 羅家族人第二十六章 抓鬼第九十五章 開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緣再會和神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田榮華的招數第二十六章 抓鬼第三十章 言公公第九十六章 攪局第五十九章 中庸之道第二百二十三章 佈局和反轉第二十六章 抓鬼第十五章 潞州龍賓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正平和葛秋姐第一百六十八章 女人心第四章 鬧劇收場,吳氏揚眉第六十九章 隔牆有耳第十五章 潞州龍賓第一百六十七章 武職和胡氏第九十三章 豪賭第二百三十二章 發動第三十一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第三章 脣槍舌箭,刀棍齊上陣第二百四十七章 六義墨第一百五十四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七十一章 攪局和賭石第七十二章 陳氏的霸氣第一百六十六章 田家的變故第二百零五章 鎮坊之寶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堂爭辯第二百四十六章 跳出局外第二百五十章 登聞鼓第四十七章 徵用鬆材第八十二章 百草霜第一百二十四章 田榮華的招數第一百六十章 開海禁的推手第二百一十一章 揣囊而知墨第九十九章 海瑞下牢第四十五 神仙評定第二十二章 墨成和撐腰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四十章 貞娘鑑墨,鬆瘟爆發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我錯了第九十四章 逼迫第一百四十五章 羅九和福爺第八十九章 蟄伏第四十三章 翅膀效應第二十六章 抓鬼第一百九十六章 良心第一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九章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第五十九章 中庸之道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家的姨婆第一百八十九章 李墨大成第一百章 老夫人到第二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零七章 膠不粘煤第二百二十五章 李氏墨庫第一百四十四章 皇帝駕崩第五十七章 程家的心思第一章 一家子極品第一百七十章 磨礪第二百一十三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七十四章 離別第一百五十七章 真相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二百四十九章 馮保倒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八卦人人愛看第二章 爲女兒計,趙氏低頭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怕查第二百一十四章 李貴妃第二百零九章 秦四少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事第一百零六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二十九章 沈氏的算盤第二十二章 墨成和撐腰第三十九章 道別第五十七章 程家的心思第一百四十九章 田夫人之死和秦家第二百零四章 千年松煙煤第一百八十七章 杜家兄弟第五十六章 誰笑到最後?第一百八十五章 六合三才墨第一百七十章 磨礪第二十三章 豆黃粿,悶棍和婦人第九十五章 開局
第一百六十五章 羅家族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困”字局第二百四十九章 馮保倒了第二百三十六章 歷史的大幕第一百八十章 石州消息第一百四十五章 羅九和福爺第八十章 墨坊的發展第一百二十六章 徽州來人了第一百四十六章 籌謀和發展第十三章 安身立命第十一章 竟價第七十五章 終於發動了第一百六十六章 田家的變故第一百三十五章 潞州鬆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閒聊和合作第一百六十五章 羅家族人第二十六章 抓鬼第九十五章 開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緣再會和神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田榮華的招數第二十六章 抓鬼第三十章 言公公第九十六章 攪局第五十九章 中庸之道第二百二十三章 佈局和反轉第二十六章 抓鬼第十五章 潞州龍賓第一百三十八章 李正平和葛秋姐第一百六十八章 女人心第四章 鬧劇收場,吳氏揚眉第六十九章 隔牆有耳第十五章 潞州龍賓第一百六十七章 武職和胡氏第九十三章 豪賭第二百三十二章 發動第三十一章 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第三章 脣槍舌箭,刀棍齊上陣第二百四十七章 六義墨第一百五十四章 計劃趕不上變化第一百七十一章 攪局和賭石第七十二章 陳氏的霸氣第一百六十六章 田家的變故第二百零五章 鎮坊之寶第一百九十七章 大堂爭辯第二百四十六章 跳出局外第二百五十章 登聞鼓第四十七章 徵用鬆材第八十二章 百草霜第一百二十四章 田榮華的招數第一百六十章 開海禁的推手第二百一十一章 揣囊而知墨第九十九章 海瑞下牢第四十五 神仙評定第二十二章 墨成和撐腰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四十章 貞娘鑑墨,鬆瘟爆發第一百四十二章 是我錯了第九十四章 逼迫第一百四十五章 羅九和福爺第八十九章 蟄伏第四十三章 翅膀效應第二十六章 抓鬼第一百九十六章 良心第一百四十章 衣錦還鄉第九章 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第五十九章 中庸之道第一百一十二章 王家的姨婆第一百八十九章 李墨大成第一百章 老夫人到第二十章 相見不相識第二百零七章 膠不粘煤第二百二十五章 李氏墨庫第一百四十四章 皇帝駕崩第五十七章 程家的心思第一章 一家子極品第一百七十章 磨礪第二百一十三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一百七十四章 離別第一百五十七章 真相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二百四十九章 馮保倒了第一百一十七章 八卦人人愛看第二章 爲女兒計,趙氏低頭第一百七十八章 不怕查第二百一十四章 李貴妃第二百零九章 秦四少第二百一十九章 掌事第一百零六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二十九章 沈氏的算盤第二十二章 墨成和撐腰第三十九章 道別第五十七章 程家的心思第一百四十九章 田夫人之死和秦家第二百零四章 千年松煙煤第一百八十七章 杜家兄弟第五十六章 誰笑到最後?第一百八十五章 六合三才墨第一百七十章 磨礪第二十三章 豆黃粿,悶棍和婦人第九十五章 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