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加油吧。”
西野哲說了一句鼓勵的話後,一年級隊的先發選手各自去到守備位置。
投捕兩人試投了幾球。
“一局下半,高年級隊的進攻。”
“一棒,三壘手,慄山君。”
看着打擊區上的慄山翔伍前輩,西野哲想着這場比賽的配球策略。
謹慎?
並不是!
西野哲認爲對付身經百戰的前輩們,過多的謹慎反而會落入前輩們熟悉的打擊節奏。
所以他選擇了另一種配球思路。
讓投手西野和哉興奮無比的配球思路。
目視着西野和哉對球種暗號點頭後,西野哲右手握拳按了一下捕手手套裡面,接着把手套擺在了相應的位置上,在心裡默唸道。
來吧,和哉,投到這裡吧!
首球。
投手丘上的西野和哉一上來就全力投球。
“啪!”
棒球撞進了西野哲的手套裡。
打者慄山翔伍沒有出棒。
“壞球!”
主審裁定。
外角低位的壞球,雖然並沒有誘騙到打者出棒,但西野哲仍然有信心。
這一球,基本達到了自身所能投出的最高球速的情況下,西野和哉還是準確投到了西野哲要的位置,顯示出投手相當不錯的控球狀態。
把球甩向投手丘。
狀態太好了吧,和哉!西野哲忍不住想道。誘餌已經佈下了,就看後續的投球了。
1壞球0好球0出局。
第二球。
擡腳。
甩臂。
棒球出手。
直奔本壘而來。
“好快!”
打者慄山翔伍明顯愣了一下,他發現西野和哉那小子的球速比幾個月前又提升了。
“啪!”
“好球!”
外角低位直球。
投到了好球區內。
猶豫不決的慄山翔伍放過了這顆球。
連續兩顆高速直球,連續的外角低位。
球數來到了1壞球1好球0出局。
連續兩球都不出手麼。西野哲思考着。
一瞬間西野哲就決定了下一球的球種,迅速打出了暗號。
西野和哉活動了一下肩膀,呼了一口氣。
做出連貫的投球動作後,西野和哉手臂一揮,投出了棒球。
疾馳而來的棒球!
“鏘!”
打者慄山翔伍揮動了球棒,擊中了棒球。
這是一顆落入好球區的球。
還是外角低位。
還是直球。
“嗯?!”
忍不住出棒後的慄山翔伍卻發現這顆球的球速明顯下降了,以至於他出棒過早了一點,反應和準備不足。
慢速直球啊。
棒球快速彈向一二壘間!
但是棒球被打出去的角度不佳,高度也不夠。棒球落在內野後彈向了移動到位置的二壘手大石令玉身前。
接住棒球的大石令玉有足夠的時間,所以他的傳球非常平穩。棒球被傳到一壘手近田翔悟的手套裡,完成了對跑者的封殺。
跑着壘的慄山翔伍只好順勢跑回休息席。
“一出局!”
一年級隊的球員紛紛互相鼓勵道。
“高年級隊的下一位打者,”
“二棒,中堅手,市川君。”
打擊區上,市川京太郎謹慎地舉起了球棒,他覺得西野哲的配球真是相當大膽,要是被別人猜中了,如果投手的球壓制不住打者的話,無疑是很容易被打出安打的。
首球。
“啪!”
“壞球!”
西野哲接住了這顆高位直球,而打者市川京太郎看得很清楚,謹慎地沒有出棒。
第二球
擦在好球區邊緣以內的外角直球,被市川京太郎選錯,放過了。
“好球!”
第三球。
Wωω ▲тт kдn ▲c o
好球區內的外角直球,被沒打好的市川京太郎蹭到了界外,算作好球數。
1壞球2好球1出局。
這麼剛的麼?
都幾個直球了來着?
市川京太郎想着,自己一不注意,出棒之後就被2好球追逼了。
想到一棒打者慄山翔伍就是被西野和哉的直球送出局的,市川京太郎暗暗提醒自己要注意球速的變化。
察覺到了市川京太郎前輩的調整以及他打擊姿勢上的略微改變之後,西野哲打出了下一球的暗號。
投手丘上的西野和哉裝模作樣地扶了一下帽子,做出了迴應的暗號。
我明白了,阿哲。
只見本壘板後的西野哲往打者市川京太郎旁邊挪了一下,更加貼近打者。
同時。
捕手手套也擺在了好球區內!
西野和哉擡起腿,猛地踏出。
棒球瞬間出手。
徑直而來!
一直全神貫注的打者市川京太郎握緊了球棒,切合着棒球進壘的節奏,全力揮棒。
驀然。
到達本壘板時的棒球,卻受到重力的強烈影響。
突然下墜!
球棒與球擦空而過!
在打者揮棒落空的同時。
“啪——!”
西野哲接住了這顆位於好球區下方的球。
令人意外的指叉球!
變化球!
在市川京太郎懊惱的表情襯托下,是主審東拓司監督洪亮的聲音。
“好球!”
“三振!打者出局!”
東拓司監督話音剛落。
“呀撒————————!”
投手丘上的西野和哉握拳吼道。
“兩出局!”,西野哲也喊道。
“投得漂亮,和哉君!”
“太棒了!”
“兩出局兩出局。”
一年級隊的守備球員也喊道。
替補席坐着的隊友更是振臂歡呼,他們都知道兩出局對於球隊守備意味着什麼。
兩出局。
而且還是無人在壘。
這對於倉促結成的一年級隊的守備來說,減去了一大半的壓力。
因爲這種情況下,高年級的下一位打者的戰術選擇就少了很多,只能積極揮棒敲出安打。
而他們一年級隊的所有守備球員則可以專心對付打者,拿下第三個出局數的機會就大大增加了。
無失分度過這個半局已經不再是那個極爲困難的挑戰了,所以一年級的隊員們纔會那麼振奮。
一直觀察着西野哲配球的辻宏樹也是訝然。辻宏樹發現西野哲的配球真的相當出乎他的意料。
看似莽撞的配球其實蘊藏着縝密的考量。
兩名打者。
6顆直球的鋪墊。
就是爲了那顆決勝的指叉球。
只用了一顆變化球,不僅拿下了第二個出局數,還可以讓後續打者的注意力被指叉球分散,忽略了對直球的防備。
大膽而靈巧。
矛盾的配球策略。
哲君真的是這樣想的嗎?辻宏樹有點懷疑是不是自己想多了,畢竟西野哲在捕手這個位置只是初學者,怎麼可能會想到這樣大膽的配球思路。
然而。
如果西野哲能夠知道辻宏樹前輩心中所想的話,他一定會非常驚訝。
因爲,他還真就是故意這樣配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