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第二次勸降昌黎

“此人名叫李應芳,和昌黎縣令左應選一樣,都是山西榆次舉人。此次受朝廷徵召,一路前來京師。據李應芳所說,他和左應選關係極好,有把握勸降他。”白養粹連忙介紹道。

明國的舉人,應該是個有用之人,既然說出有把握勸降左應選,那就先讓他前去勸降了左應選之後,看看他有何才能。

皇太極想到這裡,就對白養粹道:“如此甚好,朕寫一道旨意,讓他拿給在昌黎的大貝勒。大貝勒看了後自會安排他去勸降,條件由他定,能讓昌黎投降即可。”

“得主子重用,是李應芳的福氣啊,奴才替他給主子磕頭了。”說完之後,還真磕了幾個頭。

皇太極心裡就暗暗鄙夷,漢狗要無恥還真夠無恥,啥話都說得出來,啥事都做的出來,朕都快要吐了。

他趕緊寫了一道旨意,讓白養粹帶去給那個李應芳,讓他即刻啓程前往昌黎。

其實他倆都不知道,李應芳誇口說和左應選關係極好,能勸降他,是爲了讓皇太極接見他,以便能待價而沽。誰知他料錯了皇太極的反應,弄巧成拙。

待白養粹走了之後,皇太極重新靜了下來,由這個事情又想起了昌黎的戰事。

自己雖然很想讓代善在昌黎城磕掉門牙,但畢竟現在還在明國境內,先自相殘殺不是很好。相對其他貝勒來說,皇太極更有大局觀。

但萬一勸降不成,按照之前所說,昌黎還是必須要打的。這麼一來,哪怕打襲來了,怕大金的傷亡也不會小,爲了一座明國的小縣城損失太大就不划算了。

皇太極一直到吃完飯後纔想出了一個辦法,下令召見蒙古諸部首領。

這次,皇太極沒叫其他兄弟,只接見小弟。

全部坐定之後,皇太極坐在汗位上,和藹地問他們道:“諸位隨我大金入關以來,覺得如何?”

一聽皇太極說這話,這些小弟們個個喜開眼笑,紛紛真心實意地稱讚起皇太極。這次他們隨大金進關,撈得盤滿鉢滿,太爽了。

有幾個部落的頭領覺得稱讚的差不多了,就在收尾的時候問起什麼時候可以回去。

其他頭領一聽這個話題,都很關切,全部靜下來不再說話,看大汗怎麼說。

皇太極前面還聽得比較舒服,這後面一聽問什麼時候回去,眉頭就皺起來了。

但他馬上舒展開眉頭,不動聲色地說道:“昌黎戰事未息,怎能說走就走。如果想早點出關,至少也要等關內戰事告一段落才行,只是可惜昌黎的兵力少了點。”

皇太極說到這裡的時候,停了下,掃視這些小弟,看他們是否有話說。

他的意思是,這些小弟爲了能早點回去,聽到自己說的這番話之後,就出來拍胸脯說兵少沒問題,他們馬上開拔前去助攻,儘快結束戰事。

可惜他料錯了,這些小弟沒一個傻子,打仗要死人的道理,他們心裡都清楚。因此,沒有一個人接話,晚點回去就晚點回去,這裡有吃有喝的也不錯。

皇太極等了一會,還是沒一個人說話,安靜的出奇。他還看見有個小弟想咳嗽卻又不敢咳,臉漲得通紅,努力憋着不想引起自己的注意。

皇太極城府很深,心裡雖怒,卻沒有表現出來,他也沒有強行指派,要人去幫忙攻打昌黎,這樣有損大金的威名。

只聽他說道:“那昌黎只是一座小小縣城,打吧,留那的兵力少了點,不打吧,又有點可惜了。”

蒙古諸部首領一聽,有點不明白,大汗這是說什麼可惜了,不是說昌黎只是一座小縣城麼。

有一個頭領沒沉住氣,被皇太極勾起了興趣,問道:“大汗,一座小縣城有什麼可惜的?”

皇太極假裝有點惋惜地道:“你們不知道,那昌黎是小,但那邊是明國京畿之地最富有的地方之一,朕聽聞昌黎周圍的富戶在戰事剛起的時候,紛紛攜帶財物躲進了昌黎城裡。因此,朕才覺得不打就可惜了。”

什麼,最富的地方,有錢人都跑進昌黎城了,而且還是一個小縣城,防禦肯定不咋的,這等好事還有什麼可以糾結的。

馬上,一批首領跳了出來,向皇太極請戰。

“大汗,我們敖漢部一直以大汗馬首是瞻,大金還在打仗,我們怎麼能袖手旁觀。”

“大汗,奈曼雖然沒有很多兵,但爲大金出一份力也是應該的。”

“大汗,不是缺兵力麼,我們巴林有的是兵,只要大汗一聲令下,二話不說,馬上挑選最厲害的勇士聽大汗的號令。”

“”

這些人反正就一個意思,有便宜不去佔是傻子。

皇太極也不急,擺擺手,讓他們安靜下來,然後慢悠悠地道:“打仗是要死人的,朕不忍心讓蒙古的兄弟有損傷。”

“沒事,沒事,我們自願的。”

“爲大金效命,我們心甘情願。”

“我們與漢狗有不共戴天之仇,大汗不要攔着我們。”

“”

皇太極看着這些人前後的表現,心裡暗自鄙視,想佔便宜,那就去吧。

於是,皇太極勉爲其難地答應了他們的要求,讓他們也去攻打昌黎。

這些人一見大汗同意了,馬上告辭回去整頓兵馬。不用半個時辰,就拔營而走,將近三萬人,浩浩蕩蕩地殺奔昌黎而去。

再說昌黎城東關侯廟的建虜大營,代善送走皇太極之後,馬上下令軍隊分成兩部分,分別攻打昌黎縣城的東西兩邊。

此時,冬日已出,陽光灑在大地上,雖然還是那麼的寒冷,卻照亮了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

代善隨攻打城東的部隊一起出了營地,往昌黎而來。

他遠遠地看到昌黎城在陽光下亮閃閃地,有點詫異。等走到近處能看清之時,不由目瞪口呆。

你道爲何,原來此時的昌黎城頭全部結着一層厚厚的冰,那些木排包裹着一層晶瑩透明的冰層,有的木排上還懸着一根根的冰凌柱,既漂亮又刺眼,亮瞎了代善的狗眼。

攻城的部隊已經就位,各部指揮都來向代善請示是否開始攻城。

代善看着昌黎城牆,心裡恨得直咬牙,這用火攻顯然不行了。但自己又和皇太極那個陰人立下了軍令狀,不打不行。

現在攻城姿態已擺開,東西兩邊同時強行攻城,說不定還是能攻下來的,畢竟,城牆並不是很高,防守的也不是明國的精銳,甚至連正規軍都不是。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一點,代善怎麼都要試一下,於是,下令擊鼓攻城。

你道城頭爲什麼又和之前不一樣,原來昌黎縣令左應選明白代善可能會採用火攻之後,記起古時候的潑水成冰的戰法,就下令在夜間往城牆外側包括木排,全部潑幾遍水。在這滴水成冰的天氣,潑出去的水很快就被凍住了。

左應選想着,就算你不是用火攻,這加上了厚厚的一層冰,也能有利於防守,多做些事總是沒錯。這一下,剛好破了代善的如意算盤。

一大早的時候,建虜大部隊的離去,讓全場軍民都舒了口氣。

雖然留下的建虜比前幾次的時候還是多不少,但經過昨日數量上的對比,反而沒人因爲現有的建虜兵力,而有心理負擔。

左應選和守備石國柱分別負責東西兩邊,抵禦建虜的進攻。

這次攻城的建虜,比上兩次多,又分東西兩邊同時進攻。手段卻差不多,只是用雲梯攻城。

因此,在昌黎軍民同心協力之下,毫無意外的又守住了。

代善在昌黎城下碰了一鼻子灰,徒然損失了兵力,卻一無所獲。

他懊惱地坐在大帳中發呆,想着是否寫信給其他幾個兄弟,由他們向皇太極求情,放過他一馬。

忽然,親衛進來稟告說永平來人。

代善想着,不會皇太極遣人來羞辱自己的吧,他不情不願地召見來人。

沒想是個剛降的漢狗,看那亮晶晶的腦門就知道了。

不過,當他看了皇太極的旨意之後,大喜過望。現在的他,覺得能不打是最好了。現在皇太極派了昌黎縣令的熟人過來勸降,能成功就最好了。他也不召見李應芳,馬上就開始安排來人前去勸降。

第529章 大軍開拔第335章 攜商入秦第578章 演戲所帶來的好處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793章 蒸汽機的進度第179章 兵書第262章 血債血償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649章 跳雷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392章 代善給明軍創造機會第685章 日本橫渡太平洋出使歐洲第364章 龍子龍孫第266章 屠城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523章 一網打盡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555章 大明定遠侯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215章 鹽商的對策第92章 瀕臨絕境第735章 專利法第564章 登萊的士氣第64章 輿論之論第487章 何以知道賤號第744章 狙擊手部隊第323章 死營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733章 荷蘭人的反應第620章 勝利迴歸第154章 已有改觀第769章 關注第226章 宋應星第240章 獻女邀寵第123章 解析裹腳第72章 比對第443章 中興侯的鬼點子多第691章 雖遠必誅不是口號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640章 糧食問題第197章 不拋棄也不放棄第753章 連克兩城第672章 到嘴的鴨子又飛了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655章 困難還是有不少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437章 練兵提上議程第765章 瀋陽城破第226章 宋應星第248章 鳥銃第138章 永平第834章 緝私成果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622章 全功第553章 新軍擴編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607章 一招打建虜第296章 阿敏伏法第644章 我要你造得出來麼第49章 扁人第695章 心肝疼第473章 都有收穫第69章 汰兵得行第248章 鳥銃第69章 汰兵得行第292章 會師第446章 什麼樣的新軍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100章 閻應元的要求第439章 開中法救急第610章 一樣大敗第25章 拖拖拖第859章 蒙古生變第668章 明軍等死吧第684章 凱旋迴京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臉第141章 皇帝分贓第637章 荷屬東印度公司第67章 將爺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234章 鼠疫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283章 建虜並不笨第845章 北方艦隊第764章 此生無憾第833章 不得再用澳門總督的稱呼第143章 《甘薯疏》第735章 專利法第226章 能環保就環保第779章 翹首以盼第483章 設立大型補給點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614章 這是咋了第350章 難言之隱
第529章 大軍開拔第335章 攜商入秦第578章 演戲所帶來的好處第669章 危急萬分第495章 藩王會議(5)第793章 蒸汽機的進度第179章 兵書第262章 血債血償第252章 不甘認輸第485章 明三藏取經第649章 跳雷第774章 身死國滅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392章 代善給明軍創造機會第685章 日本橫渡太平洋出使歐洲第364章 龍子龍孫第266章 屠城第109章 再議鹽政第523章 一網打盡第817章 坐地起價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555章 大明定遠侯第671章 大人小孩一起打第215章 鹽商的對策第92章 瀕臨絕境第735章 專利法第564章 登萊的士氣第64章 輿論之論第487章 何以知道賤號第744章 狙擊手部隊第323章 死營第696章 終於盼到了第733章 荷蘭人的反應第620章 勝利迴歸第154章 已有改觀第769章 關注第226章 宋應星第240章 獻女邀寵第123章 解析裹腳第72章 比對第443章 中興侯的鬼點子多第691章 雖遠必誅不是口號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640章 糧食問題第197章 不拋棄也不放棄第753章 連克兩城第672章 到嘴的鴨子又飛了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655章 困難還是有不少第709章 勘探船歸來第437章 練兵提上議程第765章 瀋陽城破第226章 宋應星第248章 鳥銃第138章 永平第834章 緝私成果第229章 軍中不穩第622章 全功第553章 新軍擴編第816章 爲人母親的不易第227章 投石報信第607章 一招打建虜第296章 阿敏伏法第644章 我要你造得出來麼第49章 扁人第695章 心肝疼第473章 都有收穫第69章 汰兵得行第248章 鳥銃第69章 汰兵得行第292章 會師第446章 什麼樣的新軍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100章 閻應元的要求第439章 開中法救急第610章 一樣大敗第25章 拖拖拖第859章 蒙古生變第668章 明軍等死吧第684章 凱旋迴京第664章 打天朝人的臉第141章 皇帝分贓第637章 荷屬東印度公司第67章 將爺第102章 袁世振鹽政第234章 鼠疫第867章 悲催的印第安人第283章 建虜並不笨第845章 北方艦隊第764章 此生無憾第833章 不得再用澳門總督的稱呼第143章 《甘薯疏》第735章 專利法第226章 能環保就環保第779章 翹首以盼第483章 設立大型補給點第320章 進士之禍第571章 晾他一晾第614章 這是咋了第350章 難言之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