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計劃搶糧

鍾進衛一聽崇禎皇帝誤會了,就趕緊解釋道:“不是,臣以爲那幾艏海船要明年出發了,因此想着回頭新軍拉練的時候再徵用。那幾艏船的水兵都不錯,船開得又快又穩。”

崇禎皇帝一聽,當即笑了起來,原來是自己敏感了。

溫體仁也在一邊笑着給鍾進衛解釋道:“時不我待,就決定讓他們先去了。只要不往極北,問題就不大。”

鍾進衛點點頭,他對那三艏海船的人有信心,都是常年在海上的熟手,小心點應該沒問題。

不過他因此也想到一個問題,就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之前決定了在遼東糧食收穫之前,拉新軍去搞搞破壞,加劇建虜的錢糧短缺,順便鍛鍊新軍。剛纔臣想到一個問題,計劃可能要變動下。”

一說正事,崇禎皇帝馬上就正了正身子,看着鍾進衛問道:“如何變化?”

“登萊的海岸線夠長,建虜無論如何是防不過來的。只要以新軍爲打擊主力,加上登萊友軍的配合,給建虜一個沉重的教訓應該沒問題。但在這之前,需要情報的支持,以決定於何時何地打擊爲好。”

崇禎皇帝聽了鍾進衛的話,有點不明白鍾進衛所說的問題到底是什麼。他的眉頭習慣性地微皺,鼻翼微張,反問鍾進衛道:“鍾師傅不是已讓登萊巡撫去做這事了麼?”

鍾進衛馬上笑着回覆道:“陛下好記性!不過九臺把消息傳到京師,新軍再出發的話,可能有些消息就會失效。畢竟到遼東沿海有一段海路,而且新軍擴編,隊伍更龐大,行動也就會比之前更慢。”

崇禎皇帝聽了一想也有道理,他當即問道:“鍾師傅是想提前過去?”

鍾進衛點點頭回答道:“是的,提前過去,有情況也能及時反應,另外和友軍也可以磨合下,避免到了戰場上出意外。”

崇禎皇帝心中已是同意了,但他還是習慣性地問下在場的兵部尚書:“楊卿,你以爲如何?”

楊鶴已在心中打定了主意,只要中興侯不是說那種很明顯的餿主意,他是不會去反對的。現在聽崇禎皇帝問他,就馬上答道:“陛下,臣以爲中興侯此舉深得兵法之妙!”

鍾進衛在一邊聽了,心中反而微微有點不好意思。深得兵法之妙,敢情自己還變軍事家了!

崇禎皇帝卻在那邊點頭,因爲有鍾進衛的過往戰績做背書,他對楊鶴這話是深有同感的。

他卻沒想鍾進衛在後世並沒有打過仗,來到大明後,根據自己的歷史知識,以及對這時期敵我人物的瞭解,並倚重名將,加上運氣,才贏了幾仗。

不過有一點也不能否認,鍾進衛自己也很努力地在學習。平時有學兵書,並向孫承宗等人請教,加上一些後世的經驗,現在又有了實戰經驗,軍事方面確實是有一把刷子的。

“如此,鍾師傅就先行前往登萊吧,希望鍾師傅能給朕一個驚喜!”崇禎皇帝看着鍾進衛,充滿希望地說道。

這時,溫體仁在一邊提醒道:“陛下,聯繫不便,不如授予中興侯臨機專斷之權。”

崇禎皇帝聽了一笑道:“溫卿說得是。”然後他叮囑鍾進衛道:“鍾師傅,此去能建功最好,否則以自身安危爲重。就算不爲大明着想,也要爲你未出世的孩子着想,千萬不可冒險。”

鍾進衛一聽,心中一陣感動。此時的崇禎皇帝,讓他感覺到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反而更像是一位情深意重的基友,哦,錯了,是朋友。

“臣一定會安然回來的,臣還沒當過爸爸呢!”

鍾進衛的話一下讓文華殿內的幾個人笑出了聲,氣氛輕鬆了不少。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天內,鍾進衛就開始着手安排新軍前往登萊一事。他心中暗想,這次出其不意的過去,一定要在秋收的時候,狠狠得打擊一下建虜,至少要把拉練的成本找回來。

而此時的奴酋皇太極,也和鍾進衛一個打算,正開始着手計劃從明國搶糧了。

因爲遼東大地還是和以往一樣乾旱,收成並不是很好。不過就算收成好了,皇太極也一樣要去明國那邊去打劫。

此時的他,還不知道派往日本的使者馬光遠剛好被明國使者孫傳庭撞見,並被殺了個乾淨。

皇太極也沒操心聯盟日本之事,那只是他走的一步閒棋而已。如果有成效最好,沒有的話他也並不是很在意,因爲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當前他最關心的是趁着登萊明軍遭受重創的機會,怎麼樣再去明國發財。

皇太極自己一個人坐在崇政殿內,想了好久,忽然嘆了一口氣。

他發現晉商的毀滅,對他的影響,或者說對大金的影響是巨大的。在以前的時候,他有什麼計劃了,就直接找晉商一問,就能得到相關的情報。

可現在,皇太極還想繞道蒙古去打劫明國,卻對明國的情況兩眼一抹黑。大金已經從明國遵化一線破關了一次,明國應該有所防備了。如果大金再繞道過去,能不能破關是個問題。

如果那些晉商要是還在,皇太極就知道明國就算有所防備,那防備的程度如何,也會做到心裡有數,從而衡量出攻破明國防線的代價。

就算遵化一線無法再攻進去,那麼再繞遠一點是否可以?這也需要情報的支持,否則不可能兩眼一抹黑就先撞過去。

皇太極想着想着就煩躁起來,不顧身子肥胖,站了起來開始在殿內踱步。

這麼一來,雖然汗是滾滾而下,可卻無助於他想出什麼好辦法。

皇太極實在沒辦法,只好傳令,讓范文程前來見他。

但沒想他的旨意還沒出殿,就聽到范文程前來求見的通傳。

納悶之餘,皇太極傳令召見。

只見范文程喜氣洋洋地進殿而來,剛一進殿,就一拍兩個馬蹄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媚笑着奏道:“恭喜主子,賀喜主子,大喜啊!”

皇太極一見,心中的好奇便被范文程吊起來了,他連忙問道:“你這奴才,沒有一點穩重。你說,喜從何來啊?”

第78章 思念第751章 我來了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633章 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736章 大明的優勢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829章 嚴打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440章 登萊出擊第631章 授勳第374章 巡撫衙門第206章 牴觸攻城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579章 裡子面子都有了第527章 騾子和馬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833章 不得再用澳門總督的稱呼第626章 莽古爾泰的下場第108章 挑選護衛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353章 忒大的玻璃第776章 問罪左良玉第732章 那中興侯本王認識第457章 殺神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736章 大明的優勢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116章 陶瓷廠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635章 農業研究所職能的改變第396章 我胡漢三回來了第494章 藩王會議(4)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422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836章 第三重保險第750章 祖大壽的願望第2章 相識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842章 徐霞客的詫異第386章 開封戲曲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202章 昌黎第四戰(2)第790章 大賞第704章 宣言第555章 大明定遠侯第122章 溫育仁第442章 票號之爭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4章 相信(2)第103章 開中法第829章 嚴打第447章 新軍的新第435章 急報之議第83章 喜從天降第404章 大明工業化第521章 完善研究所機制第540章 大明萬勝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263章 悔不當初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253章 數學的應用第52章 救災第45章 銀子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第224章 妄想坐山觀虎鬥第352章 如何處置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319章 份內之事第406章 御廚第711章 北海道問題第371章 取自朝鮮第71章 親近第500章 掃尾小會第760章 老驥伏櫪第454章 重視復社第859章 蒙古生變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614章 這是咋了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604章 六王議政第390章 到底在哪裡第68章 老少合謀第37章 標點符號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155章 火器弓箭第215章 鹽商的對策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472章 修路基金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398章 王朝興衰事
第78章 思念第751章 我來了第235章 顯微鏡的重要性第625章 下一次戰事第633章 一口茶水噴了出來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736章 大明的優勢第293章 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第829章 嚴打第458章 又聞盧象升之名第440章 登萊出擊第631章 授勳第374章 巡撫衙門第206章 牴觸攻城第432章 魚鬆計劃第579章 裡子面子都有了第527章 騾子和馬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503章 生員之禍第833章 不得再用澳門總督的稱呼第626章 莽古爾泰的下場第108章 挑選護衛第830章 真正的效果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636章 研究蒸汽機的最佳人選第353章 忒大的玻璃第776章 問罪左良玉第732章 那中興侯本王認識第457章 殺神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736章 大明的優勢第703章 水泥路成第116章 陶瓷廠第276章 戰前準備第635章 農業研究所職能的改變第396章 我胡漢三回來了第494章 藩王會議(4)第857章 展望未來第400章 藩王會同意麼第422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344章 白杆軍現第836章 第三重保險第750章 祖大壽的願望第2章 相識第167章 如何發行紙幣第842章 徐霞客的詫異第386章 開封戲曲第755章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第202章 昌黎第四戰(2)第790章 大賞第704章 宣言第555章 大明定遠侯第122章 溫育仁第442章 票號之爭第265章 伏擊中興侯第4章 相信(2)第103章 開中法第829章 嚴打第447章 新軍的新第435章 急報之議第83章 喜從天降第404章 大明工業化第521章 完善研究所機制第540章 大明萬勝第114章 官員俸祿第263章 悔不當初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253章 數學的應用第52章 救災第45章 銀子第201章 昌黎第四戰(1)第224章 妄想坐山觀虎鬥第352章 如何處置第707章 再一次打擊了建虜第319章 份內之事第406章 御廚第711章 北海道問題第371章 取自朝鮮第71章 親近第500章 掃尾小會第760章 老驥伏櫪第454章 重視復社第859章 蒙古生變第311章 負隅頑抗第614章 這是咋了第171章 鹽政會議(1)第604章 六王議政第390章 到底在哪裡第68章 老少合謀第37章 標點符號第513章 咱是活雷鋒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157章 貪心不足第155章 火器弓箭第215章 鹽商的對策第278章 伏擊建虜第472章 修路基金第742章 萬事俱備第398章 王朝興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