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萬曆十七年初

如今的鄭家人,完全可以用“目中無人”來形容,而且橫行各處,大家還真是要賣幾分面子的,驕橫慣了,一旦有個挫折,那就感覺到格外的難受,一定要找回場子來方能罷休。

松江府的消息走陸路快馬送到京師之後,鄭家上下都是勃然大怒,在他們看來,你一個失勢的國公就敢跟我們鄭家鬥,這是不知死活,如果不作出反擊,豈不是弱了我們鄭家的威風,落了鄭家的面子,更是讓皇后娘娘落了面子。

下面人羣情鼓譟,鄭國泰自己倒是明白些分寸,奈何他年紀也不大,畢竟是年輕氣盛,富貴的年頭也不多,被人挑唆的多了,難免也是心浮氣躁。

鄭國泰自己在京師沒什麼根基,鄭家在爭國本的時候和文臣以及京師老牌勳貴弄的很僵,他想要做什麼還要指望鄭皇后。

相對於外面跋扈囂張的族人和心浮氣躁的弟弟,鄭皇后則是明白的很,她只是說道:

“如今你在京師熟悉的,能用上的人都是誰家的?”

鄭國泰這才發現,京師能幫上鄭家的官員和勳貴差不多都和王通有這樣那樣的關係,還都是爭國本前後扯上的,

“……王通若是在京師打了咱們家的人,那叫跋扈,可在松江這麼做,那叫本『色』不改,萬歲爺那邊也是嘉許的……”

說到後來,鄭皇后的臉『色』嚴肅,冷聲道:

“咱們鄭家好不容易熬到今天,聖上恩典厚重,咱們家也要惜福,外面那些人仗着哀家的名號胡作非爲,真以爲沒人敢管了嗎?東廠和錦衣衛都盯着呢,這次這個,搶了人家兒子,還勾結海盜販賣人口,這樣的人養着不知道感恩,是在禍害……”

“你姐姐和常洛有今天,靠的是誰,難道是咱們家那些親戚,還不是皇上的大恩,王通的善意,現在王通雖然在松江府,可他的那些親信各個在什麼位置上,你要想想將來……”

錦衣衛的信箋實際上比鄭家的消息還早到京師,鄭國泰這邊被他姐姐一頓訓斥後回到了府中,稍微一查,也就查出來了事情。

他一個主家查下人實在是方便的很,然後家裡幾個有頭臉的奴僕族人都被打斷了腿,一併開革了出去,有的甚至送到了順天府問罪。

鄭國泰又是琢磨了琢磨,別因爲一個奴僕下人弄的生分了,松江現在這麼紅火,派人再過去經營也沒什麼壞處,索『性』是親信人帶着大筆銀子去往了松江府。

這等看似服軟的舉動,卻是讓江南富貴和官場震撼無比,連鄭家都要低頭,王通果然是王通。

事情到了這般,什麼也不必說了,有王通庇護,這松江開埠不是好壞的問題,是能變得多好的問題,大家快些跟上,不要晚了就來不及了,天津衛的例子擺在那邊,松江馬上就是一個金山了。

臘月底的時候,楊思塵一家趕到了松江,也算是縣太爺上任,王通擺的接風宴上,楊思塵笑着誇讚說道:

“公爺這順勢而爲,一下子立威於江南,實在是高明。”

當初給王通出的主意就是在松江府找一次爲民做主的機會,當街收拾個不長眼的角『色』,卻沒想到鄭家的人自己送上門來,卻是讓王通抓住這個機會,震懾四方,一舉確定了松江府的局面,一切都順風順水的開展下去。

錢莊、保險行、船行、船廠和工場等等天津衛的機構,都是安排人員來到松江預備,他們設立分號分廠什麼的,都需要走水路運輸,現在天津衛正是封海,也過不來。

歷家和馬家參股的皮貨行和鹼行都是要在天津衛設點,別說是這個,遼鎮孫守廉和李如柏也要在這邊設立分號,從海上運送遼鎮和邊牆外的特產到來,連天津衛的那些葡萄牙商人們都是過來考察了。

這些事情,需要王通親力親爲的並不多,下面很多人都是做熟了的,何況松江司和開埠總辦局的一干官吏也都是來自天津衛,輕車熟路。

張紅英和盧若梅都是孕像顯出,全家人爲他們『操』辦這個成了主要的事情,南京城的一干勳貴消息倒是靈通的很,他們世家大族,對這方面自然有自己的本事,『藥』材、名醫,懂得保養的婆子什麼的都是來到。

另外一樁事就是王通的兒子王夏年紀雖然小,可也到了啓蒙的時候,按照韓霞的意思,讓王夏自由幾年再學習也不遲,王通這件事情上卻是不含糊。

不過也沒什麼太嚴的要求,只是讓楊思塵教孩子認字,然後沙東寧帶着孩子練練身體,當然了,一個小孩子,也不過是學幾個字,比劃幾下,先熟悉起來的意思,可這件事情的意義卻不僅是這樣。

最起碼楊思塵和沙東寧都是鄭重其事,甚至比給他們官職的時候都要嚴肅認真,在他們看來,王通把教育長子的文武知識的事情託付給他們,是對他們的信任和看重,這可又比其他人近了許多。

這件事傳出去之後,李虎頭和呂萬才都寫信過來抱怨過,說這個事情給他們更合適云云。

很快就是進入了萬曆十七年,松江一步步走上了正軌,王通也是生活的愜意和悠閒,妻妾們對這樣的日子很滿意,因爲王通陪她們的時間是這些年來最多的,家裡也是一片祥和的氣氛。

自弘治年間,甚至是更早,大明東南沿海的居民就開始向南洋遷徙,對於華夏的農民來說,背井離鄉,前往異國求生是極爲艱難的選擇,可豪強們的壓榨,大大小小的災難,讓這些農民在大明無家無業,甚至無處求生,只能是遠涉重洋求活。

正德年間,海貿興盛,海路暢通,自然也有大批的農民去往南洋,有的人在海上成爲了海盜,更多的人則是去往東南亞各國繼續耕種養殖,開礦經商。

在這個時代,歐洲白人在東南亞的殖民已經開始了很多年,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想要發展,想要有更多的香料,有更多的礦產,有更多的財富,就必須要更多的勞力,而且需要勤勞認真的勞力。

而且當地的土著實際上是個很原始的狀態,提供不了歐洲白人需要的各項物資,這些物資只有大明才能提供,漢人才能販賣和生產。

東南亞的土人相當多,但這些人不具備成爲好勞力的能力,他們早就是被熱帶的氣候和富饒的自然環境養廢掉了。

在熱帶溫暖氣候下,不需要太多的衣服就能保暖,不需要怎麼勞作,就可以去採集果木,他們寧可是窮困潦倒也不願意去勞作,甚至到了餓死也不願意去勞動,而且這些人往往都有從屬,都是當地酋長貴人的奴隸或者是領民,歐洲的白人殖民者還需要他們維持當地的統治,所以不好鬧得太僵,加上這些土人本身就是好吃懶做的廢物,也不願意在他們身上花費太大的力氣。

在這樣的情況下,可選擇的餘地實際上並不多,在澳門實際上有一部分日本天主教徒在勞作,但數量很少,日本距離南洋又是太遠,所以大明東南沿海的百姓居民,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福建和廣東耕地相較於大明其他省份都很稀少,沿海百姓對於出洋並不是那麼牴觸,所以去往東南亞的華人移民中,他們佔了九成以上。

爲了招攬這些移民,白人和當地土著的貴人都是開出了不錯的條件,比如說來到的人可以得到一塊土地耕種,會有短暫免稅的時間,甚至還有米和鹽的免費供應。

在這樣的條件下,大明沿海窮苦的百姓自然是願意前往,去的人多了,也開始出現了宗族大姓,也出現了豪富的大商人,但更多的都是勤勞誠懇的百姓。

因爲他們,東南亞的錫礦銀礦、金礦都是有了大開發,糧食生產也是有了大發展,更不用說東南亞和大明的貿易幾乎是巨量的增長,白人殖民者在其中獲利豐厚,土著的貴人和頭目在其中也是獲利豐厚。

可有句老話,叫做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漢人勤懇的勞動和開發,得到的並不是白人殖民者和當地土著的感謝和感激,而是他們的提防和嫉恨。

漢人到了異國他鄉,自然是和自己的同族同鄉親近,彼此互通聲氣,互相幫忙,居住在一起。

這樣的團體越來越大,免不得會讓當地的白人殖民者和土著害怕,漢人勤懇聰明,讓白人那種先天的自豪感也是震撼動搖,本來他們對東南亞的土著是完全高高在上,認爲自己高人一等,的確該統治這些猴子,可接觸到大明的漢人之後,他們甚至會感覺到,漢人才是真正的文明人,相比之下,自己是那樣的野蠻。

白人殖民者害怕漢人趕走他們,土著嫉妒和仇恨漢人富裕,認爲搶走了他們的財富,而漢人則是抱着儘可能少惹是生非的態度,忍氣吞聲,和善爲本。

然後,災難發生了…….

第853章 欽差過境總多禮第761章 城外激昂 城內生亂第266章 首輔回京第1039章 潤物細無聲第106章 過河拆橋 箭如雨下第848章 你是誰啊第705章 功業事小 社稷爲重第194章 先打一頭第986章 獵殺第139章 居安思危升官發財第517章 大勝大勝大勝第153章 石馬巷福壽樓第1章 歸鄉第110章 內閣朝會第1059章 見駕第921章 由小見大 富貴陷人第857章 證據何用第472章 窺一斑而知全豹第303章 幾家歡樂一家愁第656章 炫技求晉身第916章 做作原爲求救第1123章 非常突然第643章 今非昔比 大險之計第963章 張誠告老第450章 斷人財路爲大仇第345章 再相見比你高第106章 三光之策第806章 亂言者有罪第57章 忠於本職第685章 軍法司 巡捕司 整訓司第415章 似有善意大利禁軍第772章 收尾第618章 捨不得第561章 定計定策 大言互欺第962章 歲月總無情第644章 爲何有流民第785章 信不信 認不認第1112章 決心和結果第1107章 距漢城二十四里第9章 不後悔第571章 無後爲大第956章 生意經第699章 虎牌入京來 子說父所第257章 趕羊第39章 朕賞你第350章 檢討閒談拷問第1017章 早知你勝 松江開埠第832章 微服行第532章 狼死狼繼 爲下萬難第1074章 謹慎萬全 李家爭功第855章 山門見血第584章 謹慎萬端 終有事來第433章 滴水不漏 初一十五第742章 歸化汗帳第489章 番商空手套白狼第773章 明辨 挑撥 留客第12章 出人意料的翻盤第739章 軍中只有一個主帥第824章 家事 政事 國事第688章 已成一系第457章 城前鬧劇 天子微惱第387章 諸位,隨我殺賊第804章 大明良心第789章 太后第85章 該管就要管第211章 好大利 不養閒第1082章 夜議第869章 武備禁售第192章 或財露白或京師事第229章 或是巧合不敢言第297章 尚書換大使功勞換黑臉第225章 何談規矩第268章 朝議第847章 秦淮河上第159章 老將講武 童言無忌第256章 待明日第1015章 本來要成爲汗王第34章 總旗差事第764章 驅虜填壕第92章 你忍我不能忍第967章 稅務局第27章 小揭盅第5章 無奈閒差第993章 孤山堡第815章 旨意 不懂第1084章 總是不甘第1017章 早知你勝 松江開埠第898章 風雨欲來第799章 給侯爺幾分面子第940章 絕不放過不變不行第324章 殺將第925章 爭權奪利而已第1093章 戰爭爲何第643章 今非昔比 大險之計第389章 軍功得賞因何而來第485章 番人議明軍第48章 不爲兄弟願爲奴第988章 瀋陽城下第678章 御用監來的又如何第202章 新官上任難
第853章 欽差過境總多禮第761章 城外激昂 城內生亂第266章 首輔回京第1039章 潤物細無聲第106章 過河拆橋 箭如雨下第848章 你是誰啊第705章 功業事小 社稷爲重第194章 先打一頭第986章 獵殺第139章 居安思危升官發財第517章 大勝大勝大勝第153章 石馬巷福壽樓第1章 歸鄉第110章 內閣朝會第1059章 見駕第921章 由小見大 富貴陷人第857章 證據何用第472章 窺一斑而知全豹第303章 幾家歡樂一家愁第656章 炫技求晉身第916章 做作原爲求救第1123章 非常突然第643章 今非昔比 大險之計第963章 張誠告老第450章 斷人財路爲大仇第345章 再相見比你高第106章 三光之策第806章 亂言者有罪第57章 忠於本職第685章 軍法司 巡捕司 整訓司第415章 似有善意大利禁軍第772章 收尾第618章 捨不得第561章 定計定策 大言互欺第962章 歲月總無情第644章 爲何有流民第785章 信不信 認不認第1112章 決心和結果第1107章 距漢城二十四里第9章 不後悔第571章 無後爲大第956章 生意經第699章 虎牌入京來 子說父所第257章 趕羊第39章 朕賞你第350章 檢討閒談拷問第1017章 早知你勝 松江開埠第832章 微服行第532章 狼死狼繼 爲下萬難第1074章 謹慎萬全 李家爭功第855章 山門見血第584章 謹慎萬端 終有事來第433章 滴水不漏 初一十五第742章 歸化汗帳第489章 番商空手套白狼第773章 明辨 挑撥 留客第12章 出人意料的翻盤第739章 軍中只有一個主帥第824章 家事 政事 國事第688章 已成一系第457章 城前鬧劇 天子微惱第387章 諸位,隨我殺賊第804章 大明良心第789章 太后第85章 該管就要管第211章 好大利 不養閒第1082章 夜議第869章 武備禁售第192章 或財露白或京師事第229章 或是巧合不敢言第297章 尚書換大使功勞換黑臉第225章 何談規矩第268章 朝議第847章 秦淮河上第159章 老將講武 童言無忌第256章 待明日第1015章 本來要成爲汗王第34章 總旗差事第764章 驅虜填壕第92章 你忍我不能忍第967章 稅務局第27章 小揭盅第5章 無奈閒差第993章 孤山堡第815章 旨意 不懂第1084章 總是不甘第1017章 早知你勝 松江開埠第898章 風雨欲來第799章 給侯爺幾分面子第940章 絕不放過不變不行第324章 殺將第925章 爭權奪利而已第1093章 戰爭爲何第643章 今非昔比 大險之計第389章 軍功得賞因何而來第485章 番人議明軍第48章 不爲兄弟願爲奴第988章 瀋陽城下第678章 御用監來的又如何第202章 新官上任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