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內閣朝會

一臨朝,百官與會,這樣的朝會分爲三種。正旦、如工,從萬壽聖節這三天的朝會,百官、勳貴以及夠資格的臣子都要參加,在正殿參拜皇帝,稱爲大朝;每月的初一、十五兩天,百官穿禮服在正殿上參拜皇帝,這稱爲正朝。

以上兩個集會都是禮節性的,並不參奏商議政事,還有一種朝會的名稱叫做日朝,也就是皇帝每日例行處理政務的會議。

參加這個朝會的,一般都是內閣大學士,六部九卿,有司禮監的太監們當值,其餘品級的官員則按照要求宣見。

在太祖朱元樟的時候,每日朝會共有早朝和晚朝,後來漸漸的的化爲早朝的程序。

隨着司禮監和內閣制度的成熟,整個大明的政治體系實際上並不需要太多皇帝的參與就能自動運轉起來。

所以纔有正德皇帝的喜好武事、遊歷,所以纔有嘉靖皇帝的二十多年不上朝,實際上也沒有對國家大政造成什麼負面的影響。

不過皇帝乃是天下之。在儒家評價的標準中,天子是否直接參與政事,往往就代表着他是賢君還是昏君。

皇帝的賢明昏庸,也直接影響到天下對內閣大學士和六部九卿的評價,決定他們能不能在這個位置上做的穩當,要不然那些喜歡鑽牛角尖的御史言官參奏,再被有心人利用,還真是麻煩。

萬曆五年的大明,決定天下大計,運行國策的實際上只有一個人,內閣輔張居正,所謂國家大政,有沒有萬曆皇帝的參與並不重要,與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結成同盟的張居正有足夠的力量決定和推

可即便如此,張居正仍然要每日督促萬曆皇帝上朝,朝中決定的任何事情都要要請萬曆過目之後決定。

萬曆皇帝不會反對他的意見,早在萬曆皇帝的父親隆慶皇帝還是裕王的時候,張居正就已經是萬曆的老師,隆慶皇帝的心腹,宮裡的慈聖太后李氏和仁聖太后陳氏時不時的就要叮囑萬曆皇帝事事聽張閣老的建議。

張居正知道自己的權太大,位太高,不知道多少人覬覦和嫉恨,稍有一步行錯,恐怕就要被人扣上“奸相”和“自無天子”的大帽子,然後辛苦建立起來的一切就要灰飛煙滅,所以他做的謹慎,決不讓人抓到

他每日對萬曆皇帝所講,並且督促萬曆皇帝做的,都是在讓萬曆皇帝親征,要不就是爲了讓萬曆皇帝親政做準備。

最起碼錶面看起來是這樣,天下人都知道,做主的還是他張居正,內閣輔張居正。

內閣所在是皇城西面。宮外到此有專門的夾道,官員們通過這個夾道步行前往內閣當值辦差。不過張居正卻有坐轎的特權,這也是他尊崇地位的一個象徵。

臨近五月,坐在轎中人還是有些氣悶,可張居正卻完全沒有注意到這個,昨日湖廣老家那邊用官家的快馬加急給他送來了急信,說是他聯父親不太穩定的病情又加重了,父母有疾,子女憂心。

可如今千頭萬緒的事情。張居正也不敢離開,只得是回信給家中,讓家裡的親着盡力的診治。有什麼需要的都可以讓湖廣巡撫來解決。

父親的病症是一方面,現在天下清丈田畝已經展開,大明立國快有兩百年,地方上的官伸豪門,大戶百姓都有隱蔽田地數量,少繳賦稅的情況,這次的清查丈量就是爲了把那些不在戶部統計上的田地查出來。

多了田畝,就多了田賦,多了銀子,大明窘迫的財政狀況就會得到緩解,而且對天下間的田畝數量有個清晰的掌握,對自己下一步的政策推行也是大有好處。

說話間,轎子落地。內閣已經到了。

走進屋中的時候,早到了的大學士和六部尚書等大臣都一起站立相應,雙方拱手作揖,彼此見過了禮,這才落座。

吏部尚書王國光是非內閣大臣的排位第一,從來都是自矜身份,他平日到這個內閣也就比內閣輔張居正早一點而已,這樣才顯的自家身份貴重,與衆不同。

當日王通那個百戶每日清晨點卯,總旗劉新勇總是在百戶田榮豪出來的時候纔到,倒是和這個吏部尚書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今日這吏部尚書王國光卻是來的最早的一個”儘管還是那般自高身份,可每今後來的高官他都要仔細的觀顏察色。

後來的大學士和尚書等人看到王國光今日居然這麼早,各個臉上都有詫異之色,然後和往常一樣,上前客客氣氣的見禮問好,王國光儘管號稱是陰鞏領袖,可在官場衛的東西也凡經是爐火純青。

在每個人的臉上都沒有看出來什麼異常,儘管大家平日裡也勾心鬥角矛盾重重,可王國光卻能看出來他們應該和昨天的事情無關。

難道真是自己的兒子和東廠的什麼人爭個女人,結果東廠的那些粗貨殺才就開始動手殺人,然後事情鬧大了之後才逼着自家的家人寫了供狀,拿個把柄?

馮保兼任這東廠的廠主督公之後,東廠的番子們在京師之中的行事一向是謹慎低調,很少有這樣的情況生,王國光對自弓得出的結論始終有些猶疑,不敢決斷。

看着憂心仲仲的輔張居正進來,王國光連忙和其他人一起起身行禮,張居正和往常一樣,隨意的回禮,然後讓大家坐下,甚至眼睛都沒有朝着王國光看一眼,坐下之後,張居正直接對戶部尚:

“清丈田畝的事情做的如何了?京師周圍和北直隸各府州的這些應該已經報上來了吧!”

戶部尚:

“北直隸現在還有河間府兩縣尚在統計,戶部已經派了一名主事下去催促了,七天之後結果就能送到內閣這邊。”

“天下各省,都要行文去催,派人去盯,清丈土地之事關乎國家大計,不得輕忽!!”

戶部尚書連忙點頭答應了。一直細心觀察的吏部尚書王國光也和張居正同殿爲臣許久,對這位張大鬍子的習慣頗爲了解,他這時候終於明白,張居正的確不知道昨天那件事。難道的確不是有意針對自己。

吏部尚書王國光突然想到了一個方向,如果參劾攻擊東廠目無法紀,擅自妄爲,那麼作爲內閣輔張居正重要支持者的馮保也會灰頭土臉”這點事可能搬不動張居正,但卻可以讓張居正這等威福自專的局面得以改觀。

自宣德年間開始,吏部尚書在朝中的地位就極高,入閣爲輔的那些大佬且不去說,嘉靖年之後,幾乎擔任吏部尚書就必然入閣。

可張居正要得是大權獨攬,一名管部的大學士在內閣之中,言權必然很大,必然會威脅到自己的權威,他萬萬不能允許這樣一個人進入內閣。所以吏部、兵部兩個有權的,禮部尚書這等有地位的都沒有資格進內閣,反倒是刑部尚書這等次一級的反倒是提前入閣。

萬士和和王國光既然是清流領袖,表面上從來都是淡泊名利,不在乎這權勢地位,可私底下卻不知道多麼想要入閣。

權力很容易讓人喪失自己的判斷,王國光越來越覺得自己的推斷,就是事情的真相,自己要抓住這個機會。

“陛下駕到!!”

在內閣中小聲議論的羣臣立刻一起起身,在門打開的時候齊齊跪下,口中稱頌,萬曆皇帝走進來了。

萬曆皇帝身後緊跟着馮保、張誠等一干司禮監的大太監,內閣票擬,司禮監批紅,很多國策大政就是在這內閣中決斷。

這裡的內閣大學士、六部九卿都是國家重臣,也不能讓他們跪在那裡,萬曆皇帝笑着說了請起,然後做到了龍椅上。

王國光看了看站在皇帝身後的馮保、張誠,這兩位權傾內外的大太監神色也沒什麼變化,並沒有對自己有什麼太多的關注,這讓他對自己的想法愈的有自信,看看了邊上老神在在的諸個,王國光恭謹的站起,揚聲說道:

“萬歲,臣有本陳奏。”

在朝堂之中,事事都由張閣老做主,萬曆皇帝每日來就要聽那些老頭談枯燥的國事,彼此勾心鬥角。有了虎威武館那個全是同齡人可以讓他放開心胸的小天地之後,萬曆對這個內閣就更加沒有興趣。

不過今天萬曆皇帝卻對來這個內閣有些期待和興奮,看到王國光主動出來陳奏,一咧嘴險些笑出來,連忙繃住了臉,肅然的回道:

“王愛卿有何事,說來聽聽。”

“臣的家人昨日在街頭辦事,與東輯事廠的番子相遇,彼此口角,這也是臣約束家人不力,當自請責罰,可東廠衆人居然惱羞成怒當街殺人,這,”

萬曆皇帝突然出聲打斷了王國光的話,淡然說道:

“真是巧,聯昨日也收到了東廠的呈報,也是說這樁事的。”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諸位讀者大大,投給錦衣當國月票,訂閱錦衣當國

,謝謝大家了

第507章 雪原虜騎來第105章 何以報德第191章 離京在路上第299章 天家無兄弟第385章 遊覽天津衛的僧人第505章 登高望遠韃虜破膽第948章 狂歡之後的災難第868章 身敗名裂的李植第386章 海上敵來 火燒廣船第470章 董創喜故事第843章 名臣年老亦通達第961章 君前言弊第327章 湯山告密 千戶借馬第424章 迎兵如賓 京外相見第832章 微服行第419章 人心不同 今學古用第480章 誰在後 又一村第641章 烈火烹油第612章 早晨第240章 萬人敵運河邊第837章 賊不如雞犬第64章 黑袍光頭第708章 清流不言 富貴何來第485章 番人議明軍第144章 耳目聰財源進第10章 牢騷第1122章 三方合力第601章 混沌第296章 既投桃需報李第599章 兩個月不到第1098章 勇者勝第27章 小揭盅第339章 北貨南來生意最大第809章 龍顏大悅觀閱兵第792章 和王通相比第868章 身敗名裂的李植第289章 官民兩利之事第308章 猶豫第1122章 三方合力第1060章 都已成年第590章 送上門的罪證第1108章 陣前獨鬥第392章 積沙成塔扶危救難第870章 不像王通的性子第937章 從容應對不足一提第661章 誰給誰下馬威第716章 微服聽戲 突然之事第110章 內閣朝會第368章 挑錯總是很容易第309章 天津衛香亂第1044章 開場第533章 未必不知 清白百姓第978章 萬事俱備 大軍開拔第934章 枯燥無比的攻防第683章 實力爲尊第1119章 殺 殺 殺第319章 出人意料的大佬反應第70章 世情冷暖人自知第1028章 這次要佔個先第322章 無好處一席談第973章 恭喜陛下第657章 各路派人看王通第761章 城外激昂 城內生亂第681章 經歷司侯真第477章 爲何來堰頭鎮第685章 軍法司 巡捕司 整訓司第1041章 向南第741章 北疆動第695章 立竿見影 城外相見第412章 有客自澳門來第21章 樂得誤會第532章 狼死狼繼 爲下萬難第36章 朱門蓬戶第1002章 殖民的發端第826章 我的第407章 商路匯通各有底線第200章 論功行賞 收買人心第762章 彼爲羊 我爲狼第815章 旨意 不懂第82章 第一天第414章 財帛動人遠憂海疆第885章 螳螂之後 未必是雀第527章 似多言 生意經第9章 不後悔第639章 道不同相爲謀第339章 北貨南來生意最大第1039章 潤物細無聲第168章 無心實有心說史實爲今第518章 值得不見第283章 初見暗虧第862章 十分突然第482章 送一程 知大概第1014章 破賊終擒王第1065章 萬曆十九年的插曲第1127章 救命稻草第33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033章 也是立威第823章 舊人第434章 心浮氣躁 不死不休第1010章 平原上的初遇
第507章 雪原虜騎來第105章 何以報德第191章 離京在路上第299章 天家無兄弟第385章 遊覽天津衛的僧人第505章 登高望遠韃虜破膽第948章 狂歡之後的災難第868章 身敗名裂的李植第386章 海上敵來 火燒廣船第470章 董創喜故事第843章 名臣年老亦通達第961章 君前言弊第327章 湯山告密 千戶借馬第424章 迎兵如賓 京外相見第832章 微服行第419章 人心不同 今學古用第480章 誰在後 又一村第641章 烈火烹油第612章 早晨第240章 萬人敵運河邊第837章 賊不如雞犬第64章 黑袍光頭第708章 清流不言 富貴何來第485章 番人議明軍第144章 耳目聰財源進第10章 牢騷第1122章 三方合力第601章 混沌第296章 既投桃需報李第599章 兩個月不到第1098章 勇者勝第27章 小揭盅第339章 北貨南來生意最大第809章 龍顏大悅觀閱兵第792章 和王通相比第868章 身敗名裂的李植第289章 官民兩利之事第308章 猶豫第1122章 三方合力第1060章 都已成年第590章 送上門的罪證第1108章 陣前獨鬥第392章 積沙成塔扶危救難第870章 不像王通的性子第937章 從容應對不足一提第661章 誰給誰下馬威第716章 微服聽戲 突然之事第110章 內閣朝會第368章 挑錯總是很容易第309章 天津衛香亂第1044章 開場第533章 未必不知 清白百姓第978章 萬事俱備 大軍開拔第934章 枯燥無比的攻防第683章 實力爲尊第1119章 殺 殺 殺第319章 出人意料的大佬反應第70章 世情冷暖人自知第1028章 這次要佔個先第322章 無好處一席談第973章 恭喜陛下第657章 各路派人看王通第761章 城外激昂 城內生亂第681章 經歷司侯真第477章 爲何來堰頭鎮第685章 軍法司 巡捕司 整訓司第1041章 向南第741章 北疆動第695章 立竿見影 城外相見第412章 有客自澳門來第21章 樂得誤會第532章 狼死狼繼 爲下萬難第36章 朱門蓬戶第1002章 殖民的發端第826章 我的第407章 商路匯通各有底線第200章 論功行賞 收買人心第762章 彼爲羊 我爲狼第815章 旨意 不懂第82章 第一天第414章 財帛動人遠憂海疆第885章 螳螂之後 未必是雀第527章 似多言 生意經第9章 不後悔第639章 道不同相爲謀第339章 北貨南來生意最大第1039章 潤物細無聲第168章 無心實有心說史實爲今第518章 值得不見第283章 初見暗虧第862章 十分突然第482章 送一程 知大概第1014章 破賊終擒王第1065章 萬曆十九年的插曲第1127章 救命稻草第334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1033章 也是立威第823章 舊人第434章 心浮氣躁 不死不休第1010章 平原上的初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