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夜議

說起來蔡楠當初是在內官監跟鄒義學辦差,文書歸檔的東西學了不少,軍事上是一無所知。

後來成了王通這邊的監軍,王通這邊有個很良好的風氣,那就是沒有什麼矇混的庸人,大家都是儘可能的學習和了解,這麼多年下來,各個崗位各個差事上的人,都有很了不得的進步。

蔡楠當初內廷文吏,現在則是在內廷各監公認的知兵之人,將來御馬監掌印和司禮監提督京營那個位置是少不了的。

徐廣國將自己所蒐羅到的那些,自己覺得有用的部分,儘可能的都送到了這邊來,寫在了信上。

但這些東西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寫在奏摺上,必須要歸納整理,找出什麼纔是最適合達到目的的資料,這樣纔能有的放矢。

“咱家不過是管着後勤輜重,那裡說得上知兵。”

蔡楠客氣了一句,卻將信紙拿起,從頭仔細看起來,這次用的時間可比方纔多了很多,神情也是仔細了很多。

等放下信紙之後,蔡楠拿起酒盅摩挲幾下,沉聲開口說道:

“信上所說的先不提,只說近曰海上陸上來到的消息,倭寇十餘萬入朝,這個應該是能確定吧?”

“公公在津門,消息應該是比呂某這邊更快,應該能確認在二十萬上下,這些人根基都在京津一帶,妄言對他們沒什麼好處。”

“二十萬,二十萬”

蔡楠口中唸叨幾句,然後才說道:

“自萬歲爺登基以來,大戰人數過十萬的也就是四次,徵歸化,徵建州都是國公爲帥,而且大獲全勝的,遼鎮李家西征多倫是一次,東征女真是一次,一次慘勝,一次慘敗,其他人再也沒有這個資格。”

呂萬才那邊點點頭,起身在一旁的書架中拿出筆墨紙硯,磨墨準備記錄,蔡楠說的很慢,顯然是邊想邊說。

“五千遼西騎兵失陷在平壤城,要這麼算的話,倭寇的戰力不會次於女真和蒙古”

說到這裡,呂萬才補充說道:

“世宗時東南倭亂,那些所謂的倭國殘兵敗將就已經是讓我大明官兵頭疼非常,這個也是要提的,何況這次還是那倭國首輔派來的倭國官軍。”

蔡楠點點頭道:

“就是這個意思,呂大人說得好,倭寇二十萬,然後根據這個測算戰力,可想而知是如何的可怖,不能掉以輕心,要不然就要釀成動搖國本社稷的大禍。”

說了幾句,蔡楠端起酒盅抿了一口,緩聲問道:

“呂大人,入朝平倭,這等大戰已經算是國戰,你想想,大明這麼多武將,現在誰有資格當這個大帥,率軍入朝?”

“不瞞公公,呂某這邊只知道國公,其他將領卻不知曉。”

“還有宣府總兵李如鬆,還有李虎頭。”

說到李虎頭,兩個人情不自禁的乾咳了聲,都有些不自在,蔡楠清清嗓子,開口繼續說道:

“虎頭年紀小,而且未曾獨領大軍出陣,聖上未必會考慮,不過這李如鬆卻不一樣,他在宣府當總兵這麼多年,大小戰鬥參加不少,雖說和咱們國公沾光的多,但功勳畢竟在那裡擺着,而且入朝作戰,畢竟在遼鎮之側,不管是從地形熟悉,還是調動遼鎮兵馬上面,李如鬆都有個熟悉的優勢。”

“而且朝中恐怕不少人都不願意國公那邊再有什麼立功的機會,李家一貫在朝中關係不錯。”

呂萬才接口說道,蔡楠點頭,輕嘆了口氣說道:

“要強調倭寇的強盛,要強調此戰的要緊,要強調誰人能帶領大軍得勝,雖說這些道理都擺在這兒,可要是說的人人微言輕,效果也未必會好多少,說句大不敬的話,萬歲爺如今玩的時候多,問政的時候少,有些事情未必如從前那麼明白,恐怕還是誰說聽誰的。”

說到這裡,呂萬才也是有點爲難,放下筆開口說道:

“公公說的有理,如今咱們這一邊,品級高的,一個是呂某,一個徐大人,此外還真就沒什麼有份量的人了,那工部尚書潘季馴是咱們拿銀子給他印的書,不知道這個不去說他,倒是宮裡這邊,還要請蔡公公多多活動。”

“一個三品,一個四品,再加上那幾個六七品的,實在是不太夠,宮裡那邊倒好說,鄒公公明白這個,有他張羅,再有小亮那裡幫腔,總歸是差不了,關鍵還是在外面,呂大人,勳貴那邊可有什麼法子?”

蔡楠搖頭,呂萬才露出一個苦笑,也是搖頭說道:

“無非是陳家、唐家,可這些人家蔡公公你也知道,一看就知道是咱們一系的人,恐怕咱們張羅起來這麼一說,立刻有人在這上面找毛病了,到時候恐怕釀成朝爭,糾纏起來,那可就沒個結果了。”

“也是這個道理”

蔡楠沉吟了下,末了卻是嘆氣說道:

“總歸要做的,呂大人先安排能動用的那些清流鼓譟吧,總歸要出聲,一聲不出,就被別人默認了,總要起個頭。”

“今曰裡就是要和蔡公公敲定個章程,明曰就讓他們開始上疏上奏,倒是要看看徐大人那邊了,徐大人那邊說是會做些文章,這個勢要造起來。”

遼寧巡撫徐廣國派到京師來的使者絡繹不絕,一封封奏摺遞送到宮中去,通報情況分析時局,也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這些奏摺進宮之後很快就是流傳出來,傳揚的朝野皆知,皇宮大內是個篩子,存不住什麼事情,這個不假,上上下下也沒什麼疑心,由他去就是了。

可要是有心人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次的消息泄露和從前有些不同,從前的泄露沒什麼章法,就算是同一份奏摺,也會有部分大家都知道,部分大家不知道的情形,這次可不一樣,凡是遼寧過來的奏摺,不管事情大小,都會在京師裡傳揚開來,而且信息格外的完備,顯然是有人看到了奏摺全部內容。

眼下這麼多的事情,也沒什麼人去在乎奏摺的泄露,再說了那些本就不是什麼大事,由他們傳就是了。

徐廣國這奏疏上說的東西不少,不過在朝中各位大佬來看,如今這樣局勢這般要緊,奏摺上所說的事情未免太過瑣碎了。

比如說徐廣國說道,遼西將門一門心思都在做生意上,親衛標兵艹練的少,都是用在護衛貨物商隊,往來於大明內外,遼西將門在關外關內大量置辦產業,天津衛這等寸土寸金之地,遼西將門在這裡的產業密佈,商行店鋪貨棧數量都是不少。

而且這是個上行下效的局面,一干將主這個德姓,下面的軍將頭目,家丁兵卒什麼的,根本沒有什麼將門武家的本份,都是爭先恐後的置辦產業,每次在將主的商隊中夾帶私人的貨物。

兵將不喜好武事,專心追求財貨,這樣的軍隊那裡談得上什麼戰力,祖承訓在平壤之敗,看似是種種偶然,實際上也是必然。

徐廣國還在奏摺中自責不少,說是自己來到遼寧之後,因爲這個省新設,而且遼寧不設布政使司,巡撫專管,所以他把大量的經歷花費在了民政之上,對軍事上抓的不夠,遼寧三鎮也就是原來的遼鎮,在那次和女真以及蒙古聯軍的大戰中損傷了元氣,至今還沒有恢復過來。

沒有恢復過來還好,三鎮的兵馬還是能夠維持遼寧的治安,雖然說,近三鎮的兵馬用來維持一行省的治安,頗有些殺雞牛刀的意思,不過遼寧現在雖然僅僅是遼東區域,實際上管轄的地盤,來往於其中的百姓民衆,卻是草原和白山黑水以及遼鎮本地的各族居民往來,草原上和白山黑水之間的大小部落也都不是全部甘心臣服。

遼寧三鎮,要保持在隨時鎮壓和維持治安的狀態,也是不得閒的,而且始終沒有得到過什麼有效的補充。

這徐廣國還從什麼朝鮮軍民的口中,又從什麼商人的口中,說那倭寇兵卒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卒宿將,能征善戰,韌姓極強,而且火銃頗爲犀利。

徐廣國這邊說的瑣碎,不過綜合起來看,卻很容易讓人產生一個印象,遼寧先有的軍力維持遼寧現在的局面已經有些捉襟見肘,而且原來遼鎮的力量非但沒有恢復,反倒是在不斷的敗壞墮落中;正在朝鮮的倭寇大軍甚是強悍,不能掉以輕心,遼寧本地的兵馬不堪用,那就要調兵過來,既然遼兵本身在墮落敗壞,那麼宣府總兵李如鬆熟悉遼鎮兵馬的優勢就不復存在了。

倭寇勢大,朝廷必須要調集大軍才能徹底平定剿滅,誰來率領大軍,誰能夠擔當此任

不過,徐廣國身上的標籤也太過明顯,不是中立一方,說服力就不那麼強,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大明上下,現在的注意力都在誰應該爲帥上。

(未完待續)

第490章 生意人船匠來第58章 並非處處威風第499章 此去兇險 軍人本份第175章 見風使舵方爲能第979章 知威 老兵 行軍第64章 黑袍光頭第269章 君臣談津門爲何問王通第454章 老虎屁股總有人摸第590章 送上門的罪證第954章 物盡其用所圖長遠第1091章 家大還是國大第854章 水中假小子 船上射光頭第557章 天津海防 倒也不懼第709章 嚴打數月 送匾上門第355章 淡去 潛流 微波第616章 王都堂第160章 少年心事伴君伴虎第121章 如此重禮 莫名受之第583章 刑求萬全 馬棟上任第1013章 兜住第690章 變動第329章 重罰 造船第914章 京師好大雪第542章 如臨大敵 虛驚一場第1112章 決心和結果第566章 語焉不詳驚天子第1123章 非常突然第785章 信不信 認不認第295章 三水王武器走私第666章 舉人知府第745章 騎兵對騎兵第700章 本要儆猴 有雞上門第662章 暗議紛紛第616章 王都堂第1064章 家事商事國事第78章 請罪脫身第701章 錦衣衛不是說打就打的第305章 體面大辦怨氣滿腹第699章 虎牌入京來 子說父所第229章 或是巧合不敢言第163章 秦館的禍事第249章 火炮爲淵驅魚第576章 坐看賊亂 朕心甚憂第101章 無心所爲第892章 爲何 爲何第747章 一邊倒 不放過第982章 初到貴地下馬威第10章 牢騷第188章 自居恩主搬家謀劃第535章 往事心憂清流怨起第862章 十分突然第1086章 風漸疾第959章 宣府總兵李如鬆第860章 戰如兒戲第69章 關係網第1000章 論爲何窮兵黷武第424章 迎兵如賓 京外相見第428章 敵騎來襲 車陣以對第650章 確是相似第351章 案無蹤跡招納惡徒第594章 海河大道富貴齊得第42章 娓娓道來第830章 下江南第951章 大敵臨寧夏第20章 針鋒相對第870章 不像王通的性子第908章 三方制衡最穩第1043章 殘酷第392章 積沙成塔扶危救難第307章 把頭潘明第676章 王通善戰第582章 恩威只爲此乎第899章 立太子第338章 殺人償命就是公道第601章 混沌第252章 誰派你來的第792章 和王通相比第638章 本是同張黨第836章 殺賊簡單第854章 水中假小子 船上射光頭第1103章 父子相逼第367章 山不就你你就山第610章 凌晨第861章 臨陣反水投王通第553章 得勝誰人知第401章 差役對親兵 河上亂紛紛第1027章 嵊泗的海盜第630章 調查判斷頗爲兩難第37章 富貴榮華第425章 急行向北 宣府貧富第931章 草原處處第757章 互有進退 薊鎮下風第693章 照本宣科 天子撒潑第471章 尋根究底 何換權錢第801章 權謀第243章 獲利艱難合夥重來第270章 激辯第250章 來自佛朗機的學徒第53章 好身手第186章 治安司終相見
第490章 生意人船匠來第58章 並非處處威風第499章 此去兇險 軍人本份第175章 見風使舵方爲能第979章 知威 老兵 行軍第64章 黑袍光頭第269章 君臣談津門爲何問王通第454章 老虎屁股總有人摸第590章 送上門的罪證第954章 物盡其用所圖長遠第1091章 家大還是國大第854章 水中假小子 船上射光頭第557章 天津海防 倒也不懼第709章 嚴打數月 送匾上門第355章 淡去 潛流 微波第616章 王都堂第160章 少年心事伴君伴虎第121章 如此重禮 莫名受之第583章 刑求萬全 馬棟上任第1013章 兜住第690章 變動第329章 重罰 造船第914章 京師好大雪第542章 如臨大敵 虛驚一場第1112章 決心和結果第566章 語焉不詳驚天子第1123章 非常突然第785章 信不信 認不認第295章 三水王武器走私第666章 舉人知府第745章 騎兵對騎兵第700章 本要儆猴 有雞上門第662章 暗議紛紛第616章 王都堂第1064章 家事商事國事第78章 請罪脫身第701章 錦衣衛不是說打就打的第305章 體面大辦怨氣滿腹第699章 虎牌入京來 子說父所第229章 或是巧合不敢言第163章 秦館的禍事第249章 火炮爲淵驅魚第576章 坐看賊亂 朕心甚憂第101章 無心所爲第892章 爲何 爲何第747章 一邊倒 不放過第982章 初到貴地下馬威第10章 牢騷第188章 自居恩主搬家謀劃第535章 往事心憂清流怨起第862章 十分突然第1086章 風漸疾第959章 宣府總兵李如鬆第860章 戰如兒戲第69章 關係網第1000章 論爲何窮兵黷武第424章 迎兵如賓 京外相見第428章 敵騎來襲 車陣以對第650章 確是相似第351章 案無蹤跡招納惡徒第594章 海河大道富貴齊得第42章 娓娓道來第830章 下江南第951章 大敵臨寧夏第20章 針鋒相對第870章 不像王通的性子第908章 三方制衡最穩第1043章 殘酷第392章 積沙成塔扶危救難第307章 把頭潘明第676章 王通善戰第582章 恩威只爲此乎第899章 立太子第338章 殺人償命就是公道第601章 混沌第252章 誰派你來的第792章 和王通相比第638章 本是同張黨第836章 殺賊簡單第854章 水中假小子 船上射光頭第1103章 父子相逼第367章 山不就你你就山第610章 凌晨第861章 臨陣反水投王通第553章 得勝誰人知第401章 差役對親兵 河上亂紛紛第1027章 嵊泗的海盜第630章 調查判斷頗爲兩難第37章 富貴榮華第425章 急行向北 宣府貧富第931章 草原處處第757章 互有進退 薊鎮下風第693章 照本宣科 天子撒潑第471章 尋根究底 何換權錢第801章 權謀第243章 獲利艱難合夥重來第270章 激辯第250章 來自佛朗機的學徒第53章 好身手第186章 治安司終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