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6章 各有算計

倭寇大軍就在朝鮮,但對於瀋陽的百姓來說沒什麼着急的,似乎跟他們毫無相干,對於遼寧巡撫徐廣國府上的內眷僕役來說,反倒是個大好事。

朝廷下旨前後,走門路送禮的大增多,這重禮要送給自家老爺,自己也能落個門包好處之類的,這豈不是大好事。

下人們喜氣洋洋的,徐廣國也是春風滿面,可也不知道爲何,送走了遼南總兵孫守廉的使者之後,徐廣國好像是遇到了什麼事想不明白,突然間嚴肅了起來,居然吩咐謝絕外客,一切等他的吩咐。

“柴先生,你覺得本官的榮華富貴都是來自誰?”

在書房之中,徐廣國開口問自己的師爺,這位柴師爺聽到問題之後也是納悶,沉思了下,開口回答說道:

“東主的榮華富貴自然是來自於當今聖上。”

徐廣國乾笑了兩聲,搖頭說道:

“先生這話是大路話,天下人的榮華富貴都是聖上給的,說些大家明白的。”

“東主這就是明知故問了,東主的榮華富貴自然是因爲遼國公。”

師爺是客卿的身份,雙方算是朋友相交,說話自然也就隨便些,師爺說的徐廣國怎麼會不知道,他這麼問也難怪師爺打官腔,徐廣國點點頭,沉聲說道:

“的確是因爲國公大人啊!國公做錦衣衛都指揮使,我跟着做個知府,國公當了侯爺,我成了左參政,國公成了國公,我是遼寧巡撫,想來京師的呂府丞也是如此吧!”

話題一轉,卻是說起了呂萬才,這位柴師爺就是呂萬才介紹來的,剛纔這些話讓這位師爺頗爲的糊塗,完全不知道徐廣國的用意,應對也是多了幾分小心,不過大家多少都是一家陣營,有些話也不是不能說。

“東主說的是,不光是東主和呂大人,這天下間文武甚至工商之流,都有不少人因爲國公大人才有了榮華富貴,國公大人高升,大家也跟着高升。”

聽了師爺意料之中的回答,徐廣國反倒是沉吟下來,安靜了一會纔開口說道:

“既然如此,遼國公如今隱居松江,權勢停滯不動,那咱們大家豈不是……這名利場可是逆水行舟,不進就是要退的。”

話說到這裡,那柴師爺也是凜然,腦筋足夠,自然明白徐廣國要說什麼,而且知道這徐廣國說的都是真的。

還沒等這師爺說話,徐廣國卻直接轉了話題,開口說道:

“對朝鮮用兵,乃是去藩國作戰,一切都要謹慎小心,不能有絲毫的輕忽,柴先生,你這就擬一個文書,就說要李如柏李總兵那裡謹慎當先,萬萬不能冒進,一定要用少量的兵馬探察敵人虛實方作計較。”

那師爺連忙站起答應了,徐廣國又是說道:

“軍國大事,這道公文擬好後,再寫一份奏摺,送到京師去備案待查,本官這裡也有封給呂府丞的信,到時候一併捎過去。”

爛船還有三斤釘,遼鎮的李家雖然敗落了,可在京師還有這樣那樣的關係,只要捨得花銀子,還是能運動起來。

再說了,主動請戰這樣的事情向來都要被作爲美談的,李家這次也算是順勢而爲,遼寧巡撫徐廣國的公文奏摺一到京師,立刻就是敲定。

同樣的,徐廣國所說行軍佈陣務求謹慎完全,這個不光是京師兵部,又或者是李家自身,也都覺得沒有什麼錯誤,很快也都達成了共識。

按照李如柏的話講“倭寇雖說是土雞瓦狗,但要真是難啃,咱們也沒有必要傻傻的過去硬打,李家老底子折損的太多了,經不起折騰。”

結果請戰的時候說了好多豪言壯語,去京師那邊請戰也是讚譽如潮,七月初李家的兵馬到達大明邊境的時候,當地的文官卻發現居然沒有李家的子侄前來。

李家將門枝繁葉茂,光是李如柏、李如梅這樣的直系子侄就有十餘人,義子之類也有幾十人,李姓的族人軍將幾百人也是有的,這些姓李的將領纔是李家將門的真正核心,但是這次的戰鬥,居然沒有李家的人前來,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對敵態度,實在讓人哭笑不得,可想而知對戰役的重視水平了。

在七月三日,在參將戴朝弁的率領下開始渡過鴨綠江,一共是一千二百騎,義州附近都是遼南總兵孫守廉的兵將駐守,連糧食轉運後勤輜重的看守也是孫守廉這邊負責。

明明有大功要建立,卻被遼西李家那邊搶了先,衆人心裡都是不忿,雖說孫守廉系統也是李家一支,但現在關係可說不上什麼好。

看到李家纔來了一千二百騎兵,一干人都是在那裡冷嘲熱諷,就連義州負責接待朝鮮國王的兵部官員都看不下去,開口說道:

“如果就這麼點兵的話,不如在遼南就近調集,何必大費周章!”

這些話已經頗爲不客氣,負責渡江探察敵人虛實的參將也不敢怠慢,派快馬回去報信,通報此處的情況。

既然已經是派兵,後續就算爲難也要頂上,李家立刻加派了人員頂上來,副將祖承訓率領三千七百多名騎兵隨後跟上,也是渡過鴨綠江前往朝鮮境內。

一名副將,三名參將,兩個遊擊,五千騎兵的規模,這在大明的軍事調動中也算得上大規模,誰也挑不出遼西李家的毛病。

不過熟悉遼鎮的人就知道有些不對,首先遼西李家將門和別處不同,別人是一總兵一副將,他這裡太多人積累軍功升官,副將足夠十幾個,再者,遼寧從不缺馬,李家的老底子是李家的家丁親兵,其餘的騎兵卻未必如此,很多人不過是衛所兵卒或者是蒙古部落投靠,他們自己有馬,也都是帶來。

當然,這樣的騎兵比起各處的精銳家丁騎兵不如,比起尋常的軍中步卒還是要強出不少,也有幾分武勇的。

祖承訓在李家將門中比很多遠支李家族人都要被信任,也算是外姓的一號人物,據說當年也是在李如鬆身邊效力,也是李姓的家丁,後來功勳不小,這才得了主家的恩典,恢復了原來的姓氏。

看着祖承訓率領五千騎兵渡江,朝鮮君臣都是鬆了口氣,朝鮮和遼寧接壤,朝鮮上下對從前的遼鎮李家頗爲了解,在他們看來,有這麼一支隊伍進入朝鮮,那肯定會大有戰功斬獲,朝鮮光復之日馬上就要到了。

朝鮮國王李昖立刻派人拿着金銀過去勞軍,並且安排朝鮮兵曹的一干官員負責引導,務求讓祖承訓的遼西騎兵能夠儘快的在朝鮮作戰。

如今平安道只有毗鄰鴨綠江的兩個縣還能維持,就這樣還在外圍發現了倭人的活動蹤跡,讓朝鮮上下都是絕望非常,覺得如果再不去打,亡國之日馬上就要到了。

不過在鴨綠江附近的其他明軍卻沒有朝鮮人這麼盲目的樂觀,孫守廉在義州這邊派駐了大批的兵丁駐守,也有些大的商行被僱傭來進行轉運,這裡面自然少不得三江商行的一干人,這些人裡有對馬匹很懂行的,在驗看過李家的騎兵馬匹之後,急忙要去求見孫守廉。

對這樣身份的人,孫守廉總是要給幾分面子的,召見之後,那求見的人說的很明白:

“…….不知道遼西如何帶兵,馬匹要伺候的勤快,每夜要收拾才能好用,可祖副將帶着的騎兵好多馬匹馬蹄都已經開始有潰爛,顯見這一路根本沒有怎麼收拾過,更荒唐的是,居然還有馬匹沒有釘馬蹄跌,這不是禍害馬匹嗎?”

畢竟現在也是夏季,遼寧和朝鮮也是多雨,馬蹄每日行走在泥濘之中,如果不經常的保養收拾,很容易病變。

聽到這個消息,遼南總兵孫守廉也是爲難,忍不住苦笑着說道:

“若是旁人還能過去提醒,本官去,恐怕祖承訓那邊變本加厲!”

這倒也不假,李家將門對孫守廉那是一點好印象沒有,甚至認爲李家從總管全遼到現在窩在遼西,全都是孫守廉給禍害的,怎麼會有溝通。

“總兵大人,這是國戰,不得輕忽啊!”

那提醒的人倒是有堅持,孫守廉看着這人沉默了片刻,搖頭笑着說道:

“也不知道國公大人怎麼帶的你們,真是讓人想不明白,也罷,孫某就豁出去這張老臉,過去說一說,只是這聽不聽,可就不敢保證了。”

可也是巧,孫守廉處理完手頭事務,從瀋陽有人給孫守廉送了一封急信過來,看了信之後,孫守廉卻立刻趕往長白山一帶,據說那邊出現了倭人的蹤跡,軍務要緊,既然這麼忙,也就沒有時間顧着去給祖承訓那邊提醒了。

“將軍,上國大軍在朝鮮境內道路不熟,聽不懂言語,還是將兵馬交由我方指揮,待痛擊倭寇之後,功勳全歸將軍”

“去你孃的,老子的兵馬你有什麼資格管,再胡說八道,老子現在就回大明去!”

祖承訓在鴨綠江的朝鮮一側營地,大罵前來接洽的朝鮮官員。ro!~!

第804章 大明良心第593章 雙局第578章 有忙有亂 各有所第607章 夜中第391章 羣臣笑聽不懂第570章 百密一疏 皆有端倪第1082章 夜議第1089章 點將聚兵第835章 報信第1017章 早知你勝 松江開埠第383章 得罪不起防患未然第581章 夜談夫妻謀 喜慶見悽慘第266章 首輔回京第672章 土雞瓦狗一般第212章 剋扣本常例第420章 上諭邊鎮練兵第761章 城外激昂 城內生亂第1085 出自公心第126章 小心萬全 另有枝節第606章 入夜第367章 山不就你你就山第281章 不得不護保平安第705章 功業事小 社稷爲重第184章 肥缺乎高升乎第723章 無知妄言 北疆告急第820章 婚禮第744章 始戰第11章 請大人準我自辯第322章 無好處一席談第614章 清算第154章 少年羣毆第1041章 向南第355章 淡去 潛流 微波第738章 大軍動 各有言第965章 袖手旁觀第632章 突襲鐵門關第566章 語焉不詳驚天子第399章 論海說艦 客從南來第198章 京師處處大風起第798章 會館 侯府第275章 憑什麼收平安錢第450章 斷人財路爲大仇第957章 回程不得閒第261章 伏殺與殺第435章 虎威大勝卻不歸第29章 禍事又上門第452章 莫名之問 名將西去第1012章 困獸第29章 禍事又上門第560章 治安嚴厲 鎮海下水第546章 波瀾詭譎 京師大案第393章 十萬兩保險行第8章 不能忍第486章 正常反疑火器規矩第546章 波瀾詭譎 京師大案第19章 惡客登門第1072章 遼國公的時局座談第1086章 風漸疾第167章 似靜實動閉門不語第1002章 殖民的發端第996章 誰爲勇者第204章 恩威並施第254章 怕賊不怕官第36章 朱門蓬戶第599章 兩個月不到第214章 物傷其類 不鬧無錢第388章 殺賊夜第1026章 屠刀下的開始第846章 吳縣運河邊第162章 萬曆五年九月第1121章 海戰第464章 千金之子 何必垂堂第218章 老將登門 各色客來第937章 從容應對不足一提第763章 慢攻城第1094章 定策 戰起第1035章 呂宋血案第634章 人總有弱點第173章 好大一盤棋第732章 藩王算個什麼第1019章 尾難收第528章 天下新法津門利弊第72章 自宮第86章 欺生第736章 圍殺 特別白第521章 有名有份 爲公花錢第985章 遼陽一日夜第202章 新官上任難第952章 實力懸殊下的處置第842章 南京海瑞第28章 不拘一格拔人才第528章 天下新法津門利弊第860章 戰如兒戲第421章 人心微亂 禁軍出行第980章 敵情 剿匪第691章 上位者何須關注小事第801章 權謀第587章 有錢可入宮第616章 王都堂第699章 虎牌入京來 子說父所
第804章 大明良心第593章 雙局第578章 有忙有亂 各有所第607章 夜中第391章 羣臣笑聽不懂第570章 百密一疏 皆有端倪第1082章 夜議第1089章 點將聚兵第835章 報信第1017章 早知你勝 松江開埠第383章 得罪不起防患未然第581章 夜談夫妻謀 喜慶見悽慘第266章 首輔回京第672章 土雞瓦狗一般第212章 剋扣本常例第420章 上諭邊鎮練兵第761章 城外激昂 城內生亂第1085 出自公心第126章 小心萬全 另有枝節第606章 入夜第367章 山不就你你就山第281章 不得不護保平安第705章 功業事小 社稷爲重第184章 肥缺乎高升乎第723章 無知妄言 北疆告急第820章 婚禮第744章 始戰第11章 請大人準我自辯第322章 無好處一席談第614章 清算第154章 少年羣毆第1041章 向南第355章 淡去 潛流 微波第738章 大軍動 各有言第965章 袖手旁觀第632章 突襲鐵門關第566章 語焉不詳驚天子第399章 論海說艦 客從南來第198章 京師處處大風起第798章 會館 侯府第275章 憑什麼收平安錢第450章 斷人財路爲大仇第957章 回程不得閒第261章 伏殺與殺第435章 虎威大勝卻不歸第29章 禍事又上門第452章 莫名之問 名將西去第1012章 困獸第29章 禍事又上門第560章 治安嚴厲 鎮海下水第546章 波瀾詭譎 京師大案第393章 十萬兩保險行第8章 不能忍第486章 正常反疑火器規矩第546章 波瀾詭譎 京師大案第19章 惡客登門第1072章 遼國公的時局座談第1086章 風漸疾第167章 似靜實動閉門不語第1002章 殖民的發端第996章 誰爲勇者第204章 恩威並施第254章 怕賊不怕官第36章 朱門蓬戶第599章 兩個月不到第214章 物傷其類 不鬧無錢第388章 殺賊夜第1026章 屠刀下的開始第846章 吳縣運河邊第162章 萬曆五年九月第1121章 海戰第464章 千金之子 何必垂堂第218章 老將登門 各色客來第937章 從容應對不足一提第763章 慢攻城第1094章 定策 戰起第1035章 呂宋血案第634章 人總有弱點第173章 好大一盤棋第732章 藩王算個什麼第1019章 尾難收第528章 天下新法津門利弊第72章 自宮第86章 欺生第736章 圍殺 特別白第521章 有名有份 爲公花錢第985章 遼陽一日夜第202章 新官上任難第952章 實力懸殊下的處置第842章 南京海瑞第28章 不拘一格拔人才第528章 天下新法津門利弊第860章 戰如兒戲第421章 人心微亂 禁軍出行第980章 敵情 剿匪第691章 上位者何須關注小事第801章 權謀第587章 有錢可入宮第616章 王都堂第699章 虎牌入京來 子說父所